晨曦读书:2023下半年阅读精选笔记

文摘   2023-12-31 10:26   上海  

特别感谢五道口EMBA-15B的阅读思享会,每个月接龙打卡写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将每月最优收获的书记录下来的一种好办法。与好书相伴,与智者同行,转眼2023年将过,在此将2023下半年阅读的精选笔记汇集自勉与分享。在阅读中,沉淀思考;在阅读中,自身修行;在阅读中,迎接新年。

7月读书笔记:鲍勃.班福德《人生下半场》

最近偶然看到这本书,却发现直击内心很受触动,这是一本打开心灵密室的书。作者说到“我的职责及使命是发挥上帝赐给我的专长,而不是做我自己喜欢的事”。全文将人生划分为上半场、中场和下半场。书中指出有些人一生从未进入下半场,有很多甚至不知道有下半场的存在。社会上一般人认为,进入不惑之年,人生就开始老化、走下坡路。大部分读者可能接近上半场快结束时,35岁或40出头,有一些事告诉你不能再像上半场那样打拼下去;有些读者可能已进入下半场,但从未用这样的角度来看人生,仍然像一个尽职的前锋,继续向前冲刺。这本书可能促使你叫暂停,出到场外检讨得失,因为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策略,不会太迟。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都应摈弃“下半场绝对没有上半场好”的想法,不要气馁、不要顺气自然、得过且过,应该准备好接受新的领域和挑战。你正要从成功走入有意义,写下你自己的墓志铭。请大胆地相信,你最后留给世人的,将比你上半辈子的所有成就都更重要、更有价值。

1.人生上半场。人生上半场是发展信心、学习做人处世原则的时期。上半场着重的是得到、获取、学习及赚取。大部分的人采用最普遍的方法达成此目的:求学、工作、成家、购房、赚足够的钱买入生活必需品及奢侈品,拟定目标并朝目标前进。而下半场有比较多的风险,因为不仅仅是为目前而活,还要把心中有创造性、有能力的种子发出芽来,加以浇灌、培植,好叫我们结出丰盛的果子。

2.成功恐慌。在上半场时,努力达到高峰比到达高峰的事实更令人兴奋、更有意思。作者写到在44岁遭遇成功恐慌,开始思考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是是否该把终线向前挪一些,才能继续赛跑,计算每一进展所需要的时间?二是能让自己接受新的机会吗?三是能有个具建设性的中年目标吗?四是成功之后,下一步是什么?我们需要在中年时刻做一些诚实的心灵审思,属于你的盒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金钱、事业、家庭还是自由?盒子里只能装一样东西,无论身处于人生哪一个阶段或地位:一旦决定了你生命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透过灵修、阅读和审思,就可以看见一连串该投入的活动,为的是让你发挥“专长”且持续不断地成长。

3.中场:检讨得失。中场不能是个嘈杂的地方。上半场多半是非常嘈杂、忙碌,甚至混乱的局面,往往没有时间聆听内心的声音。很多时候人只是在疲于奔命,逼自己支撑到退休。而进入中年需要中场检讨时,请问问类似下列问题:我的人生憧憬是什么?我有哪些特长?我属于何处?我相信什么?我要如何把信仰导入生活中?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愿望及人生方向是什么?如果要达到对自己的要求及对人生的期望,我应该做什么?学什么?改变什么?作者整理一些自己在中场准备时候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走出遗憾。解决上半场所有的问题,抚平心境。

第二,付出时间。花时间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第三,深思熟虑。成功的中场需要一点架构,需要预定一个帮助你经历重要课题的行程表和一些慎思的问题。

第四,分享心路历程。与身边最重要的人讨论、分享,获得了解与支持。

第五,诚实以对。需要对财务、家庭、长期目标等严肃且细微的问题认真的评估。

第六,耐心等待。花了将近20年到达现在的位置,不能简单随意的重新来过,要有耐心等待。

第七,跨出信心。应该倾听内心的声音,敢于去尝试。

中场应该如何检讨自己,有一份清单做为参考:

第一,希望世人如何纪念我?如果人生真能如你梦寐以求一般,请描绘那该是什么样子。

第二,金钱呢?多少才算够?如果有超过生活所需之金钱多余的部分如何使用?如果入不敷出,愿意如何改变生活方式?

第三,现在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何感想?十年之后仍然想做同样的事吗?

第四,我过的是均衡的生活吗?生命中有哪些重要层面是值得多花时间的?

第五,我生命中该效忠的最高对象是什么?

第六,我应该从何处找寻人生下半场的灵感、导师及生活典范?

第七,人生最重要的两大需要是自我实现和群体生活,请用1-10的一个数字,表示自己在这两方面的成绩。

第八,用一条线来描绘你人生的高潮和低潮;或用三条线来描绘人生三方面的起伏:一条代表个人生活;一条代表家庭生活,一条代表事业,三条线在何处交集?何处分歧?

第九,下列哪一种转换方式比较适合你的性格和天赋:继续做我已熟悉的工作,但换个环境;换工作,但留在原来的环境;把副业或一种爱好变成新的事业;两个或三个事业同时并行(并非作为爱好);继续现在的事业,甚至做到应退休之时。

第十,我希望儿女得到什么?

4.找到人生真正要你做的事。人生上半场忙碌的感觉,不是充实、满足人生的产物,相反的,是害怕自己在浪费生命,一种莫名其妙恐惧的结果。在人生上半场可能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忙碌的人,要有成功下半场的关键,就在于找到真正要你做的事,在发挥专长的过程中,就会得到所谓的真正的喜乐或幸福。大部分的人一生都没发觉那件真正要你做的事。人生上半场快结束时,令人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的部分原因,就是我们知道自己真正的价值就是在某个地方,但往往又不知如何寻找,往往拿一些只能暂时缓解情绪的东西填充空处。

知道自己生命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之后,就能确定人生的根基是什么,也会解决信仰的问题,知道自己是为了一个特殊目的而创造的特殊个体,理解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最高准则,人生的憧憬。

5.从成功到有意义。一个处于上半场尾声的人,最常见的征兆就是有股想从成功变为有意义的强烈愿望。我们在上半场做了该做的事后,在下半场就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超越风光体面、高薪的层面,进入有意义的境界。人进入中年后,就会领悟到,我们所能购买的、管理及拥有的东西很有限的,也开始觉悟人的生命有限。说完了、做完了自己的事之后,如果我们的成功无法带来等值的意义,那个成功就相当空洞;而我们在人生上半场所做的,有不少是没有永恒价值的事。当然,事业不一定需要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才能带来意义。只需要做一些调整,使你挪出一些时间把才干,用在与盒子内容有关的事上,而且是用当初第一笔生意成功的兴奋与干劲去做。

6.找到中心点且留在那里。作者写到人生上半场时,大部分的人都疯狂地穿梭于烦躁追逐和枯等生意两种极端中,而上半场终了的一个信号就是你觉得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在两个极端上,而该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地在所有的压力及张力中找到舒适的平衡点,而且维持那个平衡。中场给我们停下来休息的机会,好弄清楚自己困在怎样的极端中,然后决定在下半场如何安适地活在这些极端之间。如果以负面的态度看这些拉扯力,我们仍处于人生的上半场;可是如果你开始认为这些拉扯不仅是必须的,而且还是有益的,那么你已经进入中场了。在进入下半场的途中,通过学习如何斡旋互相冲突的事,你就会发现减少拉扯的方法。当你知道自己无法化解这些拉扯后,内心就会得到平静。这些拉扯会永远存在,而基本上也没什么不对。

7.留在场上,但调整策略。要有成功的下半场,关键不在于换工作,而是在于改变心态、改变世界观,和重新规划生活,可能换个新行业,也可能继续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决定进入下半场,可以减速原来上半场的工作,逐步开启最适合自己才干的下半场,而不是一定彻底结束前者。

8.重叠的曲线。“关于成功,有一个似乎自相矛盾的说法,促使你成功的才干和方法,往往就是导致你离开成功的因素”,世上每一件事似乎都企图使我们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一直卡在人生下半场,或是一直在中场挣扎的原因。已知而熟悉的生活令人觉得比较舒适,纵使我们相当肯定前面有更好的东西在等着我们。人将近中年时,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常导致他们不敢任意妄动。“不断成长的秘诀,就是在第一个斯格模德曲线走下坡之前,开始一个新的曲线。开始第二个曲线最正确的时间是第一个曲线尚未到顶之前,因为在这个点有时间、资源和精力,可以在第一条曲线开始下降之前,帮助新的曲线渡过它期初的探索期和可能会产生的错误”。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的一生只有一条曲线,慢慢上升到中年期,然后急剧下降进入退休期。而最好的做法是在第一条曲线还在上升的时候,就开始另一条新的曲线,最迟也要在第一条曲线下降前就开始。理想的人生应该是由一系列重叠的曲线组成的。任何东西纵使是最好的,如果超过了弯曲点,就都会变成病态。只有当我们醒悟自己可能终身卡在死角里时,才会激励我们从人生上半场逃出来。一个人如果在45岁前没开始事业的第二春,或有个同时并行的副业,如果55岁前没有热心投入新的曲线,那这一生也许就没有机会开启第二曲线了。

9.人生使命。作者提到越接近中年,越发觉得该更多探讨有永恒价值的事物和问题,而不是目前短暂的东西。制定个人的宗旨是十分有道理且必要的事,特别对在人生下半场的人更是重要。在上半场,你没时间去想人生宗旨,或者你拥有的宗旨实际上是你任职公司的宗旨,并非自己真正的宗旨。若不知自己的人生使命,下半场就走不远。你能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人生使命吗?不断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你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什么?有哪些成就?有哪些杰出表现?有怎样的性格和才干?属于哪里?

彼得.德鲁克建议说,有两个问题是决定人生下半场的窍门:一是你有哪些成就(才干);二是你对哪些事有很强的责任感(憧憬)。今天,明天,或最迟下个周末之前,请抽出一点时间,拿着笔和纸,列出你想在下半场做的事,你的承诺、一些反映“真我”的口号和信念,以及把你的信仰和下半生想做的事结合起来的句子。写完之后,花些时间祈祷,反复阅读所写的内容,安静思想,侧耳倾听,把所写的向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分享。想想什么是你最爱做的,让这些思潮像海中平缓的涟漪,在心灵里荡涤着,这是上半场无法抽空做的,好好享受它。一二星期之后,拿出一张白纸,写下自己的人生使命。

10.再度驾驭。下半场就是要重新拾回对生活的驾驭,做你决定要做的事。若想回到自己的中心,必须换到低档,减缓步调。等回到中心,知道自己是谁,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之后,就能接受一个事实:不该花那么多心思去注意那些在边缘上的事物,有些东西比其他的更重要,有些东西甚至可以置之不理。无论你决定哪些东西重要,哪些东西该摒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让别人来替我们做主,我们要为真正重要的东西制造空间。“能掌握内在经历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品质,这也最接近我们所向往的快乐”。作者为进入下半场提出了一些具体做法的建议:

第一,分配工作。无论在办公室、游玩或家里。一个人都不能包揽一切,也不该尽力这么做,而应更机敏地工作,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第二,做最擅长的事,放掉其他的事。

第三,知道何时说“不”,适度推辞工作。你越成功,就会有越多人来找你帮忙。不要让人说服你去做不愿做或没时间做的事。该追求你的人生使命,不是别人的。

第四,定个限度。把时间转移到你的人生使命,人生最重要的事上。

第五,把个人时间写在日历上。如果每天有晨更,就比较能掌握人生,静思省察自己的人生是否均衡。

第六,与你喜欢的人共事。人生下半场,要与能充电的人合作,不跟消耗精力的人工作。

第七,定进度表。如果不制定进度表,它很快就会变成永不实现的幻想。

第八,简化生活。自己不喜欢或者过于浮夸的生活方式都是应该简化的。

第九,有点娱乐。让自己的时间自己可以主宰。

第十,偶尔拔掉电话线。与谁联系,何时联系都可以由自己掌握。

除此以外,进入下半场,我们要学会利他主义、持续学习、学会接纳和尊重外界。值得提醒的是,从上半场转到下半场不是容易的事,不是一星期、一个月或一年就能发生的,且二者之间的界限有时是模糊不清的。托马斯.墨顿曾说,一个人真正所需的一切,都已经蕴含在自己的生命里了,他称这为“隐藏的完整”。他的意思是说,人并不需要追逐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己。这是大部分上半场族所做的事,但最终都会发现,金钱、名誉、地位、物质及经验都不能满足我们。我们在下半场会成为怎样的人,早已在上半场投资下去了,它是不会凭空出现的。我们不要浪费已培植的基础,在上半场我是怎样的人,在下半场还是同一人,只是用在不同的管道上而已。

8月读书笔记:艾伦《集中投资》

投资大师费雪说过“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过于分散化迫使投资者买入很多并没有充分了解的公司股票。不要只顾持有很多股票,只有最好的股票才值得买”。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相反,指选择少数几种在长期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升跌,坚持持股,稳中求胜。这种常常被忽略的投资策略,被巴菲特、芒格、索罗斯、伯克希尔公司长期副手辛普森等投资家所采用,并产生了规模庞大的投资回报。

本书介绍了最杰出的集中投资者各自独特的经历、技术和思想,但也指出两点非常重要的提示:第一,集中投资并不适合每一个投资人。只有那些准备开展大量调研,能仔细分析手头投资机会的人群,才应该采取集中投资的策略。非专业投资者没有时间来做这些工作,因此更好的选择就是投资指数基金,或者委托主动投资经理。第二,目标并不总是意味着必须实现,它有时只是向我们提供了瞄准的靶心。

本书投资家们一般将投资专注在5-20只股票上。投资的股票书目越多,分散投资的好处就越多,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就越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长期投资回报也越低。在巨额下注和高波动性之间的权衡是投资者自己的选择。巴菲特认为,能否采用集中投资的核心是性格,需要能够将自己从别人的观点或看法中抽出身来,能够基于存在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

1.卢.辛普森:战胜市场的自律投资者。辛普森被巴菲特挑选作为盖可保险公司的CIO,而辛普森是与巴菲特价值投资思路高度相近的投资风格。“耐心等待好打的慢球,会铺就通往名人堂之路;无差别地击打来球,意味着走向平庸”。辛普森的投资哲学可以归纳为:一是独立思考。尽力对传统知识质疑,并努力避开周期性席卷华尔街的非理性行为和情绪,同时不忽视冷门的公司。二是投资那些为股东带来高收益的公司,尽量鉴别能稳定地保持高于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的公司,警惕不断募集资金的公司。三是只支付合理的价格,即使面对的是优质企业。即使要买进一个明显出众的企业股权,仍试图在支付价格时恪守纪律。市盈率及其倒数、收益率和价格与净现金流比率一样,都是衡量公司价值的有效计量器。四是长期投资。短期发展难以预测,为股东利益而运转的优质公司股票,代表着能够长期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回报的机会。五是不要过度分散投资组合。如果过度分散,只能获得平均收益。如果将投资集中在满足投资标准的几家公司身上,只要风险收益比对我们有利,明智地承担风险,就有机会获取高额回报。概括来说,辛普森寻找有可靠跟踪记录、强效管理层、大概率持续稳定增长、有定价权、有财务优势、有回报股东记录的低估值企业。“思考得多,行动得少”是对辛普森投资风格最好的描述,一年寻找1-2个好机会就很棒。

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投资哲学家。凯恩斯是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但他其实也是一位投资管理的专家。他曾经以宏观经济预测和市场择时为主要投资方法(倾向于商业及信用周期理论),经历过几次大的波动之后,最终转向研究价值投资哲学。他说到“他越来越相信,正确的投资之道是将大笔资金投入你认为自己有所了解,并且对其管理信心十足的企业中。指望广泛投资那些你不甚了解,也没有理由抱有信心的企业,借此把控风险,是一个错误。一个人的知识和经历无疑是有限的,而那种能让我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下,都对之抱有十足信心的企业,很少能超过2-3家”。非常意外的发现,凯恩斯从1932年之后开始逐步改变了投资风格,这个期初依靠分析能力预测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的自上而下的投机客,表现得更像一个自下而上的投资家:寻求买进基础稳固,支付股息红利,长期前景向好的公司的股票。“关键不在于想出新主意,而在于摆脱旧观念”。凯恩斯青睐集中投资,他将过半的投资组合集中在5只股票上。同时,凯恩斯计算企业内在价值,关注市价严重背离内在价值的机会。

凯恩斯的长期投资回报达到了年化13.9%,在致国王学院的信中,凯恩斯阐述了投资哲学核心:一是仔细挑选一些投资机会。选择标准就是这些股票相较于若干年后其可能实际内在价值或者潜在内在价值,以及相对于当时市场上其他备选投资机会,已经显得很便宜了。二是重仓买入这些股票,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坚定持有。持有期也许会是很多年,直到实现了预期收益,或者有明显证据表明当初投资是错误的。三是注意平衡仓位。如果有需要,对冲仓位的风险。

3.沃伦.巴菲特:遵循凯利公式的“股神”。他认为对那些不能拿出足够时间研究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才是最好的选择。而对那些有时间和能力鉴别定价错误的证券,市场并非是有效的投资者来说,集中投资更有意义。卡拉曼也指出“不可能事件的有害影响可以通过审慎的分散投资得到很好的缓解。但是,为了将投资组合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需要持有的股票数目也不多,通常情况下,持有10-15只股票就足够了”。

4.查理.芒格:集中投资之神。通过喜诗糖果的例子,芒格认识到收购一家高质量的公司能够比低于清算价格进行收购提供更大的安全边际。它的成长没有资本注入,相反,它还能产生现金流。巴菲特和芒格接受了费雪的观点,费雪倡导运用“木桶方法”来辨别定性因素,使投资者得到独特的洞察力,从而发现投资机会。通过对公司的竞争对手、客户以及供应商那里搜集信息,这些定性因素可能包括:公司的管理水平、企业研发或技术效率、企业的服务水平或客户导向,或者产品营销的效率。“以公道的价格收购一家好公司,优于以很低的价格收购普通公司”成为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核心。同时,芒格还喜欢那种大量回购自己公司股票的公司,并指出集中投资组合,要想实现高收益,永久资本-免于提现或者赎回的资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它提供了能使资金管理人忽略市场短期波动的宝贵条件。

巴菲特和芒格总结了如何构筑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一是持续提高大量子公司的盈利能力;二是通过后续收购进一步增加子公司的收益;三是从不断增多的投资项目中获益;四是股价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回购股份;五是偶尔开展一些大型并购。

5.格林奈尔学院:捐款基金传奇。格林奈尔捐款基金每年复合增长率得到15.1%,这还不算每年向学校支付的总资产4.75%的经营费用。而如此亮眼的投资表现,其诀窍在于不寻常的投资策略,在巴菲特和罗森菲尔德的管理下,基金只买入少数几种头寸并持有数十年。罗森菲尔德的投资原则可以提炼为:一是将少数事做好。投资组合是集中投资伟大的股票。二是坐稳。耐心不是用年来衡量而是用数十年来衡量,是一个投资者唯一最有力的武器。三是为投资找个原因。财富是达成目的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

6.格伦.格林伯格:偶像破坏者。投资者应该是分析师又是进经理。如果没有分析师发现的事实,没有分析师从管理层会面上得到的印象,没有对两者紧密研究,基金经理无法做出好的投资决定。他倾向于买盈利可能持续增长的成长股,一旦对这些股票业务成长预期有正的变化,其股价就会翻倍。格林伯格试图将财务、报告和业务陈述精简为一篇论文:这是一个有优势的企业吗?它面临多少竞争?可以提价吗?在现在的价格水平上是否可以获得有吸引力的收益率而不用承担太多风险损失,我们判断的第一件事是这是否是个好企业,如果不是就放弃它。他用的一个估值方法是寻找那些在第二年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能达到10%左右,同时潜在增长率只要达到5%的企业。他记录一个观察名单,具备以下条件:牢固的特许经营;有一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竞争不太多和以股东回报为导向的杰出管理层。他通常不会投资周期性行业。

约翰.凯利将芒格“拥有优势时就大笔下注,没有优势时就不下注”的箴言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那就是凯利公式。这个公式可以简化为优势/赔率,当概率有利于投资者时就最大化收益率,否则就避免损失,公式在这两者之间达到平衡。

9月读书笔记:乔根森《纳瓦尔宝典》

这本书并不厚,但讲透了人生中非常多重要的道理。纳瓦尔是一位印度裔,9岁移民美国,成长为一位成功的商人,身体力行地演示着如何靠赚钱赢得时间自由,并在生命中最自由的那一年,全然跟随兴趣,赚了更多的钱。他又像哲学家,翩然世外地吟咏着对财富流动、科技演进、思想跃迁、幸福常驻的独到理解。纳瓦尔博览群书,他将自己所有物质上的成功和他可能拥有的任何智慧,都归于他的大量阅读。1.财富:如何不靠运气致富。赚钱不是一件想做就能做的事情,而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能。要想获得财富,就必须知道做什么、和谁一起做、什么时候做。纳瓦尔将如何获得财富的理念和原则整理了出来:(1)追求财富,而不是金钱或地位。财富是指在你睡觉时仍能为你赚钱的资产。金钱是我们转换时间和财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会等级体系中的位置。(2)创造财富和坚持道德标准是可以兼得的。如果你内心鄙视财富,财富就会对你避而远之。(3)无视一味追求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获得地位的手段就是攻击创造财富的人。(4)依靠出租时间是不可能致富的。你必须拥有股权(企业的部分所有权),才能实现财务自由。(5)获得财富的一个途径,就是为社会提供其有需求但无从获得的东西,并实现规模化。(6)选择一个有长期发展前景的行业,找到可以长期合作的人。(7)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职业空间,但大多数人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8)培养迭代思维,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都来自复利。(9)选择聪明过人、精力充沛的商业伙伴,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正直诚信。(10)不要跟愤世嫉俗和消极悲观的人合作。他们的预言会自我实现。(11)学会销售,学会构建,两技傍身,势不可挡。(12)用专长、责任感和杠杆效应武装自己。(13)专长指的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如果社会可以培训你,那么社会也可以培训他人来取代你。(14)要想有所专长,就要追求真正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盲目追逐热点。(15)累积专长的过程,对你而言就像玩耍,对他人来说则很吃力。(16)专长的传授需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完成,而无法通过学校教育完成。(17)专长往往具有高度的技术性或创造性,不能被外包或自动化。(18)培养责任感,勇于以个人名义承担商业风险。社会将根据责任大小、股权多少和杠杆效应回报你。(19)要想获得财富,就必须充分利用杠杆效应。商业杠杆来自资本、劳动力和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代码和媒体)。(20)资本是指金钱。要想获得融资,需要运用自己的专长和责任感,并表现出良好的判断力。(21)劳动力杠杆就是让别人为你工作。这是最古老、争夺最激烈的一种杠杆。(22)资本和劳动力是需要获得许可才能使用的杠杆,人人都在追逐资本,但得有人愿意出资。人人都想领导他人,但得有人愿意追随。(23)代码和媒体是不需要许可就可以使用的杠杆。这两个杠杆是新富阶层背后的杠杆。你可以创建软件和媒体,让它们在睡觉时为你工作。(24)如果不会写代码,那就出书、写博客、做视频、录播客。(25)杠杆是判断力的倍增器。判断力从经验中来,但可以通过学习基本技能快速建立起来。(26)没有所谓的商业技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商业杂志和商业课程上。(27)学习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心理学、说服术、伦理学、数学和计算机。(28)读比听快,做比看快。你应该忙得没时间社交,但仍然把日程安排得井然有序。(29)设定一个大胆的个人时薪,并严格执行。如果解决一个问题节省的成本低于时薪,那就忽略问题;如果外包一项任务的成本低于时薪,那就选择外包。(30)工作时要拼尽全力,毫无保留。不过,共事的人和工作的内容比努力程度更重要。(31)在自己选择的职业领域做到全球顶尖。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事业,直到理想成为现实。(32)世界上没有快速致富的教程。如果有,那也只是提供教程的人想从你身上赚钱。(33)运用专长,发挥杠杆效应,最终你会得到自己应得的。(34)当你终于变得富有时,你会意识到,这并不是你最初的追求。最后总结:把自己产品化。如果想要实现致富的长期目标,你就应该问问你自己:这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吗?我的规划目标是我真正想要的吗?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再问问自己:我实现产品化了吗?实现规模化了吗?选择规模化的方式是劳动力、资本还是代码或媒体?把自己产品化是很难的,所以要花几十年思考而不仅是执行: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致富最重要的技能是成为终身学习者,最好的工作与委任或学位无关,最好的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中的创造性表达。另外,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努力的目标都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升职加薪。拥有独立性,为自己独特的产出成果负责(而不是仅为投入的时间负责),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仇富心理会阻碍你致富,因为你没有正确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也无法在正确的层面上与人交往。保持乐观,积极向上,这种态度非常重要。从长远看,乐观主义者往往会取得更好的发展。”“这世上的游戏不外乎两种。第一种是金钱游戏。金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解决所有和金钱相关的问题”;而第二种游戏是地位游戏。要想在地位游戏中获胜,就必须击败他人。这就是为什么应该避免在生活中玩地位游戏,因为这个勾心斗角、损人利己的游戏会让人心态失衡。财富创造是正和游戏,而地位之争自古有之,是一个零和游戏。“在一个长线游戏中,似乎每个人都在让彼此变得富有;而在一个短线游戏中,似乎每个人都在让自己变得富有。”

2.增强判断力。真正聪明的人,从不走捷径。在人的一生中,如果希望获得更多的财富,想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致富,就要时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学习科技、学习设计、学习艺术,成为行业翘楚。努力远没有判断力重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特别是运用了杠杆之后。在每个岔路口选对方向,其重要程度远远超过前进的努力程度。人生就是选择正确的方向,然后朝这个方向奋力前行。而判断力的基础是能够清晰地思考。最聪明的人是可以把事情深入浅出地给孩子讲解清楚的人。真正聪明的人是思路清晰的思考者,把基础知识和基础层面了解得非常透彻。事实上,留出空闲时间非常重要。没有思考,你就不会有出色的商业创意,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悠闲的大脑才能产生伟大的创意。

另外,从长远看,承受痛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一是痛苦可以让人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二是痛苦可以大大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虽然过程非常煎熬。

支持判断和决策需要好的心智模型,进化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基础数学和微积分、概率论都是重要的心智模型来源。建立好的心智模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海量阅读,每天花一个小时阅读科学、数学和哲学类书籍。

3.学习幸福。人生的三大要素是财富、健康和幸福,人类一般依次追求财富、健康和幸福,但按重要性排序,则是反过来的。幸福是一种技能,人们往往误将积极乐观的想法和行为等同于幸福,作者认为每个积极的想法其实都包含一个消极的想法。所以生命的伟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苦难。人必须看到消极的一面,才会去憧憬和欣赏积极的一面。幸福是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特别是对外界事物的欲望。欲望越少,越能接受事物的当前状态,头脑越平静。如果想获得内心的平和,你就必须超越对万事万物的善恶判断。真正的幸福只是内心平和的副产品,主要还是源于接受现实,而不是改变外部环境。而人的一生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无序状态,即所谓“局部熵减”,这是你的人生责任。

  4.学会自我救赎。你唯一应该做的事,是你自己想做的事。别人总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做事,但如果不再费心去揣摩别人的期待,你就能听见自己脑海中那个微弱的声音。那个声音代表了你真实的想法,倾听它,你就可以做自己了。而人的人生目标是找到最需要你的人、事业、项目或艺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总有一些人和事会与你完美契合。不要基于别人正在做的事为你自己列清单、做决策,你永远不会成为他们,你永远都不擅长做另一个人。

在繁杂的世界里,学会冥想。冥想是屏蔽社会的噪声,倾听自己的声音。徒步旅行是行走冥想,写日记是书写冥想,冲澡是意外冥想,静坐是直接冥想。

人这一生最了不起的超能力就是改变自我的能力。人生旅程有时顺风顺水,有时惊涛骇浪,生活总会以自己的方式继续,而每个人的旅程体验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解读。学会从长计议,减少不必要的愤怒情绪,如果可以从长远角度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很多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学会自我成长。如果有什么事情是你以后想要做的,现在就去做,人生没有“以后”。如果给子女传授一两条人生原则,他会建议第一条是阅读,广泛地阅读。第二条是掌握与阅读技巧相关的数学和说服技能。数学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预言,说服力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技能。

5.哲学的思考。你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作者列举到诚实是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只想跟一类人相处,在他们面前可以做到心口如一。还有一个价值观,觉得愤怒是毫无意义的。“执怒就像握了一把要丢向他人的热煤炭,被烫伤的人反而是你自己”。

理解智慧的定义,是一种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的思维能力。人唯一拥有的是当下。除了当下,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也没有人能够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成功地预测未来。唯一存在的就是此时此地,就是你恰好存在的这个时刻和在宇宙空间里的这个位置。“你每时每刻都在死亡和重生。是遗忘还是牢记,取决于自己”。

10月读书笔记:彼得.奥本海默《金融周期》

持续观察美元利率的变化,总认为冲顶回落就在当下。在经历了1个月的左侧抄底深套之后,11月的美联储议息会,在中美高层沟通逐渐恢复之际,终于转鸽,10年美债利率下行超过30bp。那么,这次是否就是美元利率的拐点?全球资产定价的重新转向是否开始?先分享最近读的一本书,可以帮助更好的看清美国的金融市场周期,周期就是历史规律的总结与归纳,是预测未来的重要参考。

《金融周期》作者彼得.奥本海默作为高盛集团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根据个人在行业内近40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在《金融周期》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各类投资周期的历史表现,从多方面讨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周期的变化与意义,主要包括:过去100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周期、趋势与危机;股市周期的四个阶段;周期中影响投资回报的关键因素;投资者情绪、心理和行为对金融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同持有策略可能带来的投资回报;熊市和牛市的本质与表现形式;以及如何识别泡沫和周期拐点的信号。

过去的经验:周期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驱动了周期?

尽管在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精确的拐点预测可能不是非常准确,但是识别那些表明金融市场很可能出现重要拐点的信号会比较容易,在某种程度上也更重要。因为这些拐点的判断对于避免大幅调整并参与市场复苏的早期阶段,对投资者的回报影响最大。

影响金融周期除了经济本身的规律之外,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是重大的放大器,而政策领域也越来越关注反馈循环以及金融市场的预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试图将投资者预期和信心因素考虑在内,尤其关注金融条件指数,它是衡量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指标,与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相比,这个指标的覆盖范围更广,通常包括信贷息差、股价和实际汇率等,可以更好地衡量宏观金融环境。

1.回报与持有期。所有针对周期的长期研究的出发点,都是投资者在多种竞争性资产类别中期望获得怎样的回报。但回答这个问题的挑战之一就是,不同的投资者持有期不同,他们承受损失的意愿(甚至是调节能力)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大多数投资者都希望通过承担风险获取更高的收益,而美国长期历史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自1860年以来,美国股票的年化总回报率约为10%。通常被视为“无风险”资产的10年期美国国债,在相同的持有期内,年化回报率为5-6%之间。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虽然股票的长期回报令人放心,但风险和波动性远高于低风险资产,如政府债券。例如,在1年期中,股票的波动性(接近平均回报的方差或价差)大约是政府债券的3倍。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对自己的投资回报更有信心,特别是在短期内,债券是一种更有吸引力的资产,因为你能提前确定可能的回报。然后,随着持有时间的延长,债券的这种安全性优势则会下降。也就是说,投资者面临的是预期回报和波动性之间的权衡。从长期来看,股票的回报率约为政府债券的2倍,但风险和波动性基本上也是政府债券的2倍。

2.回报的周期性波动。着眼于长期历史数据的平均值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回报率不仅每年都在变化,也倾向于周期性变动。股票投资者的回报率在一个周期中往往存在波动,这种波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如利率和经济增长预期。但投资者的回报率也会因周期而异,某些周期的回报率要高得多。决定这种趋势的因素有很多,通常涞水,它们要么是销售增长和公司利润率等基本面的结构性变化结果,要么是估值变化的结果。了解这些因素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对自身的投资回报率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值得强调的是,以美国股市作为股票长期回报率的参考可能会具有误导性。例如,1989年以来日本股市的回报率要低得多,因此25年来GDP增速放缓、估值起点过高等等。因此,要了解回报率的长期模式和变化方式,一个有用的指导原则就是观察特定持有期的回报率。

用经通胀调整的滚动实际年化回报率观察长期的总回报率,会掩盖不同时期存在的重大差异。尽管股票在美国的长线持有期间表现更好,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得非常好,但是与历史上大多数时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以来债券市场的实际回报才是最好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通胀周期的顶峰时期购买的美国国债,10年期的实际年化回报率超过10%。

3.影响投资者回报的因素。一般来说,当经济疲软、估值偏低但增长率的二阶导数有所改善,也就是变化率停止恶化时,股市表现最佳。而当估值过高,或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开始在周期后期反映在价格上时,即增长率的二阶导数开始恶化时,股市就会受到负面影响。宏观变量的低波动性也会支持回报率,而宏观变量的高波动性通常会起到反作用。

在现实世界里,尽管没有那个投资者能够精明或幸运地避开所有最糟糕的日子,但从更长的时间范围看,择时依然非常重要。而另外,估值对回报的影响很重要,高估值峰值之后往往是非常低的回报,而在市场低谷之后往往是强劲的回报。

4.股市周期。虽然股票回报的长期变化取决于宏观经济状况(特别是增长和利率之间的权衡),但大多数股市表现出周期变化的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商业周期有关。由于股市的走势取决于对未来基本面的预期,对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往往会反映在当天的价格上。这些变化也会影响估值,例如如果投资者开始预期未来的利润会从衰退中复苏,那么在实际好转出现之前,股市的估值会上升。股市周期一般分为四个:

绝望期:熊市股价从高峰到低谷。预期令人失望、最低回报、盈利增长不佳。

希望期:市盈率升高。预期向好、最高回报、盈利增长不佳。

乐观期:盈利增长速度低于市盈率。外推预期、次高回报、盈利增长疲软。

增长期:盈利增长速度高于市盈率。现实追上预期、次低回报、盈利增长最快。

盈利增长和价格表现之间的关系会在整个周期中系统地变化。虽然盈利增长是股市长期运转的原动力,但大部分盈利增长并不是在其实际发生时体现在价格中的,而是在投资者在希望期正确预期以及在乐观期对未来增长的潜力持乐观态度时体现出来的。投资周期各个阶段的划分显然与经济有明确的联系。最高的年化回报率出现在希望期,以美国和欧洲为例,这一阶段的平均回报率为40-50%之间;接下来是乐观期(美国和欧洲的年化回报率均高于30%),而在增长期则比较低。在美国和欧洲,绝望期的年化损失率约为45%。

5.周期与债券收益率的相互作用。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回报取决于增长预期和债券收益率之间的相互作用。股市在周期各个阶段的平均表现取决于债券收益率是上升还是下降。债券市场综合反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立场、利率以及对未来通胀的预期。股票和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来说,从长期看,与债券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结构性上升的时期相比,债券收益率下降对回报率影响往往是正向的。

6.债券收益率变化对股票的影响。债券和股票之间的关系受到周期和长期通胀预期的共同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当债券价格上涨(其收益率水平下降)时,股票价格往往会上涨(通常由更高的估值支撑)。相比之下,不断上升的利率往往对股票不利,因为未来现金流贴现率将会上升(会减少股票现金流的净现值)。因此,股票和债券价格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与经济基本面驱动的股债负相关关系是相反的。可见,股债的相关关系不是简单的正或反,都受阶段性主导变化因素驱动。作者归纳了债券收益率对股票影响的几大因素:

一是,周期时点。在经济周期的早期,股市往往具有更强的免疫力。通常情况下,债券收益率的最大涨幅出现在经济周期的低谷,这通常是股票投资的建仓期,也是投资股票成本较低的时候。

二是,调整速度。速度越慢对股市越有利。

三是,当时的债券收益率水平。从历史上看,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或超过5%对股市绝对是“不利”的。当收益率高于4-5%时,股票和债券价格的月度相关性趋于正。

四是,股票估值。股票处于低位时不那么容易受到冲击。

五是,推动债券收益率上市的因素。由通货膨胀驱动的收益率上升往往更容易被股市消化。

7.注重资产的回报周期。在经济衰退的后期,防御性强的资产往往表现出色,包括黄金和长期债券。随着周期进入复苏的早期阶段,增长仍为负值,但二阶导数正在改善,股票往往会大幅反弹,黄金和债券表现最差。

而在通胀上升的经济周期后期,债券通常不太适合风险资产的多元化投资,股票和债券的相关性往往随着油价的上涨而增强。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股票和债券一起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大宗商品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多元化投资工具。

由于周期的存在,通过多元化投资于其他资产类别,表现优异的潜力大幅提升。正是由于不同资产在不同周期的差异性,在周期成熟时实行多元化投资或积极资产配置策略十分必要,投资者可以同时增加或减少不同资产的敞口,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可能的风险和波动性。

8.不同行业与周期的关系。对经济更敏感的行业或周期性行业大致可分为周期性强、高增长行业(如科技行业),和周期性强、低估值(通常处于成熟阶段)行业(如汽车行业)。同样,防御性强、对经济不太敏感的行业也可以分为防御性强、高增长行业(如医疗保健行业),和防御性强、低估值行业(如电信行业)。   

经济在通货膨胀和利率不断上升的同时加速增长,这是实现周期价值的最佳环境。总体而言,强势的经济增长对周期性行业有利,而其中的成熟行业-固定成本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往往高于较年轻、增长较快的行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当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时,成熟行业的收入往往会增加,利润率也会提高,从而实现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增长。而在另外一面,防御性强、高增长行业往往在经济增长普遍较弱和较稀缺的情况下表现得更好。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利率往往有利于这些公司,因为它们有相当长期的预期现金流,而较低的利率意味着这些现金流的贴现率更低,从而带来更高的估值。

决定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之间相对表现的重要驱动因素是,它们各自与利率和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与债券久期相似,股票久期是指投资者预期从所投资股票中获得未来现金流的时间长度。如果一家公司预期在较远的未来支付大部分现金流,它的股票就被视为长久期股票。科技公司就属于这一类。高股息率的成熟公司的股票则属于短久期股票。当利率下降时,长久期股票的净现值将比短久期的过上升得更多。

9.不同类型熊市的识别。大多数股票熊市是由三个触发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触发的:一是不断上升的利率和或通胀预期以及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是不是现在美股就是出于这个的触发边缘);二是意外的外生冲击导致不确定性增加、股价降低(随着所需风险溢价的上升);三是主要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和或结构性失衡导致去杠杆化,往往还会引发银行业危机。

根据触发的不同因素,作者归纳了三类熊市:

一是周期性熊市。这通常是利率上升、经济衰退临近以及利润预期下降的结果。这类熊市由典型的经济周期导致,是最常见的熊市。

周期性熊市有很多共同特征,回顾历史周期性熊市的平均跌幅约为30%,持续时间约为27个月。平均而言,直到名义值下降4年多,实际值下降6年多,股价才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周期性熊市之前:强势的经济增长、利率上升;周期性熊市之后:降息反应迅速、利润迅速回升、股市对利率下降做出反应。利润一般会在熊市结束后10个月左右开始回升。

二是事件驱动型熊市。这类熊市由不一定会导致全国性衰退的一次性冲击引发(如战争、油价冲击、新兴市场危机或技术市场混乱),但这会导致不确定性的短期上升,并推高股权风险溢价。通常情况下,这种熊市的下跌是比较短暂的。平均持续9个月,1年多恢复到之前的峰值。

三是结构性熊市。通常由结构性失衡和金融泡沫解除引发。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价格冲击,比如通货紧缩。这往往是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熊市类型。结构性熊市比周期性熊市程度更深、更剧烈,复苏通常需要10年左右。这类熊市会导致超过50%的下跌,持续时间达到4年。需要8-10年才能弥补名义和实际损失。结构性熊市通常是资源配置不当的结果。这一问题的根源往往是周期和资本的结合。还伴随着储蓄和投资的失衡,使得经济冲击的倾向性上升。消除经济失衡需要很长时间,现金流被用来重建资产负债表,储蓄率需要随之上升。

1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的周期。作者总结了08年金融危机以来到此轮美元利率上行前的一些重要结构性特点:一是经济周期异乎寻常地长;二是经济周期相对较弱,导致了异常激进的货币宽松期和量化宽松的出现;三是尽管海外大幅下调了利率,但西方经济体的长期增长预期一度放缓;四是由于流动性宽松,低利率推升了金融资产的估值;五是金融危机和随后的复苏还伴随着科技领域长期、超周期的巨变,导致收入和利润迅速集中于相对较少的几家超大型科技公司。

而事实上,疫情结束后,美国进入了历史上罕见的快速集中加息,利率在过去两年从0-1%区间跳升到4-5%区间,这也激烈的改变着经济和金融定价。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回顾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周期是影响金融资产定价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因素,而其中利率又是体现周期最为显性的因素。全球经济、政治和金融投资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叠加科技的新一轮超级周期来临,生产的成本会下降、生产效率会提升,人机结合的生产方式会日益成为主流。但科技竞争会阶段性推高各自的成本;二是全球治理秩序的重构,引发全球贸易循环的解构和再构,将重构生产循环,部分提高生产成本,主要消费国的通胀压力和主要生产国的通缩压力同时存在,需要等待新的平衡形成;三是一些国家的高利率显然不具备持续性,而逐渐成为引发周期性熊市的风险因素,随着美元高利率对它本国经济的损害日益显著,美元的高利率拐点应该已经进入右侧。而由此带来的一些风险偏好和估值压制,会出现趋势性缓和,A股的外围风险在消退。

11月读书笔记:詹姆斯.霍利斯《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

秦朔朋友圈近期连载的人生五十系列写得非常精彩,即便对于40出头的人,也很直击心灵。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如此多的挑战?中年之路,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最近恰好阅读了聚焦荣格人格发展理论的经典之作:詹姆斯.霍利斯《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从心理学角度系统、科学的剖析了人的一生人格进化和转变的不同阶段。

人到中年,必须经历一场转变。在成年早期,或者说,在第一个成年期(12-40岁左右),我们的人格不过是对外界的反应的集合。我们还不完全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学习的是身边大人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被要求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到了第二个成年期,我们才有了一点闲暇和空余,自我才有了一些力量,可以琢磨着如何“成为我自己”。

成为我自己,这是心灵发展的目标。在荣格看来,心灵是一个实体,有其自身的目标,那便是求得圆满。对一个人来说,便是尽量实现完整性。一个前半生依赖性强的人,后半生需要学习自力更生;一个控制欲强的人,后半生则需要学会顺其自然。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心灵就会轻轻敲击我们;如果我们还是毫无意识,心灵就会用板砖拍打我们。

所以说,如果我们不是一直保持有意识的状态,如果我们不是一直在积极地改变自我,在中年时期,内在压力的不断累积就会引发一场心灵的危机。危机是一种警告,危机也是一种召唤,召唤我们走向更广阔的旅程。但愿每个人都能经历这场危机。除非你一直在经历调整和更新,否则,心灵就会以危机的形式逼迫你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发展出那些被压抑的人格侧面,直到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此生短暂,需要听从内心的召唤,活出圆满的生命。正如《多马福音》中所说:若将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能拯救你;若不能把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将毁灭你。当然,这里的“毁灭”不是说真的死亡,而是说辜负了自己的生命,没有成为你自己。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如此多的挑战?中年之路,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并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一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我们真实的人格。中年之路是一个重新界定和调整人格的机会,是介于首次成年的青春期和无可避免的老年及死亡之间的过渡阶段。那些清醒地穿越了这段旅程的人,会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更多的意义。那些没有清醒穿越的人,则可能仍然是自己童年的“囚徒”。

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取决于他向内看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我们总是将自己的生活看作由他人造成的困境,看成一个可以“迎刃而解”的问题,那么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在踏上中年之路会让我们更加清醒,能够为余下的篇章担负起责任,敢于为召唤我们的广阔生活而冒险。

1.临时人格。也许,让中年之路变得有意义的第一步,就是承认家庭和文化的“视角”失之偏颇,而我们正是基于这些视角做出了选择并承受其后果。童年时期的养育环境和内在小孩所采取的各种无意识反应,成为成年人格的重要决定因素。儿童无法形成自由表达的人格,相反,童年经历塑造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因此,成年人格就是对早期经历和生活创造的反射性反应。中年之路的出现,发生在后天人格和自性要求之间的可怕冲突中。过去的人格将被未来人格所取代。过去的人格必须死亡,个体在心理层面被召唤,泯灭旧我以迎接新生。事实上,中年痛苦的症状是值得欢迎的,因为它不仅代表着深藏于后天人格背后的本能自我,而且代表了迎接新生的强烈要求。这种人格的重生并不是终点,而是一条通道。要想更多地实现自己的潜能,获得成熟的活力和智慧,就必须穿过这条通道。中年之路代表了一种内在召唤,召唤我们从临时的人格走向真正的成年,从虚假的自我走向真实的自我。

2.中年之路的出现。精神引力已经从社会体制转向了个人选择,如今中年之路的存在,不仅因为人们活得够长,还因为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接受了个人对自己生活的主宰。中年之路以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在压力作为开端,就像地壳板块移动,相互摩擦、积累压力,然后爆发地震一样,人格层面的板块也会发生碰撞。这些波动可能会被防御性的自我意识所消除,但压力却在不断累积。通常,在人们意识到危机之前,各种迹象和症状就已经出现了,通过各种方式都是为了摆脱内在的压力。而这正显示出一个健康、自我调节的心灵在运作。当我们在意识层面受到剧烈冲击时,就会在中年之路上觉醒。

中年之路的思维特征,可以通俗地被称为现实主义。生活召唤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年轻时的狂妄和膨胀,并教导我们区分希望、知识和智慧。希望通常基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知识是有价值的经验之谈,而智慧总是使人谦卑,永不膨胀。中年的现实思维有其必要的目标,那就是恢复平衡,使人与宇宙之间重新建立谦卑而有尊严的关系。人生往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童年,最主要的特征是自我依赖于父母的现实世界。第二个阶段开始于青春期,主要任务时巩固自我,年轻人获得足够的力量离开父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12-40岁这段时间被称为第一个成年期,年轻人在内心深处知道他缺乏明确的自我感,只能试着像其他大人那样行事。第一个成年期里,虽然事实上可能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但却是一个临时性的存在,缺乏深度和独特性,难以使这个人成为真正的个体。第三个阶段即第二个成年期,是在一个人的投射消解后启动的。这个阶段一个人有机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超越父母、父母情结和文化制约的决定论。第四个阶段,即走向人生的终点。

第一个成年期,轴心位于自我和世界之间,个体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外部世界。第二个成年期,即中年之路的途中及之后,轴心链接着自我和自性。对于每一个在职业阶梯上雄心勃勃的人而言,背后都有一个筋疲力尽的人在渴望一种不同的生活。一个人的职业,成为以下投射的主要载体:一是身份的投射,人们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明确掌握来确认身份;二是滋养的投射,一个人将被富有成效的工作所滋养;三是超然性的投射,一个人通过接连不断的成就来克服精神上的渺小。当这些投射被消解,当一个人对使用自己精力的不满已无处安放时,他或她就踏上了中年之路。

3.内在的转变。人格面具是自我对社会环境或多或少有意识的适应。中年人之前创造了许多人格面具,它们是随机应变的角色。一旦认同了自己的人格面具,即社会化的自我,当我们从外部世界抽身而出,面对自己内在的现实时,必然会承受焦虑。中年之路的一项任务,就是彻底改变我们与人格面具的关系。由于前半生总是在建构和维护人格面具,经常会忽略自己的内在现实。而我们的阴影,代表着一切被压抑或未被承认的东西。荣格认为,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撤回自身阴影的投射。承认世界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是在这个谦卑的时刻,我们开始改变、提升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并带来疗愈关系和自己的机遇。

工作和使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工作是我们为了养活自己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使命则是我们被召唤用生命能量去做的事情。感受到创造力是个体化的必要部分,而不回应召唤则会损害我们的灵魂。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选择使命,而是使命选择了我们。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如何回应它,使命可能与挣钱毫无关系。有人可能被召唤去栽培其他人。人的使命应该是尽可能地完整的做自己,我们的任务是找到实现的方法。评判人的标准,不仅有内心是否善良,还有我们是否勇敢。放弃努力争取的安全感也许令人恐惧,但它根本比不上否认我们自身使命带来的恐惧。灵魂有它自己的需要,工资和福利并不能满足它。

人到中年,有意识地与阴影相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管怎样都会隐秘地运作。通过与自身阴影对话,可以消除对他人的敌意或嫉妒。过好自己的生活已经够难了,如果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个体化,而不是纠缠于别人的事务,每个人都会更加舒适。对自己了解得越多,就可以发挥更多的潜力,个性就会更加丰富,生命体验也会更加多彩。

命运并不等同于宿命。命运代表了一个人的潜能,代表了内在的可能性-可能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命运邀请人们做选择,没有选择的命运无异于宿命。在中年之路上,人们需要拥有更强的意识和更大的选择空间。有了更强的意识,就会有更大的机会,去宽恕他人和自己,并且通过宽恕从过去中解脱出来。人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塑造自己,否则永远不会超越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个体化的意义。中年之路的体验,有点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只身在一艘颠簸的船上。目之所及,不见港湾。此刻,面临三个选择:继续睡觉、弃船而逃、或握住船舵继续航行。

“若将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能拯救你。若不能把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将毁灭你”,因为内在的东西很少被肯定,所以我们很难发行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也就是适合自己的道路,一直就在那里。尽管设想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令人恐惧,但知道自己拥有必要的内在资源,无需依赖他人来充分地生活,也是一种终极意义上的解放。

个体化是每个人发展的要务,即在命运限制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成为完整的自己。除非有意识地面对命运,否则我们就会被命运束缚住。我们必须把自身的本性与所获得的东西分开,把真实的自我与虚假的自我感分开。“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没有决定我是谁;我的选择才决定了我是谁。”我们永远无法确定自己有多自由或坚定,但正如存在主义者所提醒的,我们必须像拥有自由一样去行动。而当我们有一些独特的东西,有最充实的自我时,我们对社会是最有用的。

我们每个人都被召唤者实现自我,尽管不是所有人都会听到或留心。如果我们不朝着自己的旅程前进,就可能会错失促人成长的生命力,并失去生活的意义。前半生的任务时获得足够自我的力量,离开父母,进入世界。这种力量在后半生则用于灵魂的更广阔的旅程中。轴心会以“自我-世界”转向“自我-自性”,生命的奥秘会以不断更新的方式展开。只要与自己有着重要的联系,外面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新发现的与内在生命的关系,足以平衡外部世界的损失。灵魂旅程的丰富,是超越世俗成就更深刻的价值。

附:2023年晨曦阅读书单

--End--


推荐阅读
万字干货|市场没有王者,资产配置才是免费的午餐
2023年度系列之资产配置展望:拥抱人民币资产,适度提升风险偏好
2023年度系列之宏观经济展望篇:寒冬终将过去
晨曦读书:2022年度阅读精选笔记
翟晨曦:2023年资本市场及资产配置的机遇与挑战
翟晨曦: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八大趋势
汇率小专题:从历史中寻找汇率未来变化的线索
关于中美关系 中方之心路
对话CFA:就业寒冬里一堂温暖的金融职场课(精选摘编)
商品小专题:铜价牛市究竟是否终结
通胀小深度:货币政策能否解决全球通胀问题
房地产小专题(续):问题的厘清和破局的建议

更多知识分享,尽在知识星球

晨曦的思想圈

微信扫码加入星球

晨曦的思想圈粉丝专属福利

来海边吧,享受阿那亚临海公寓入住专享折扣

预订可联络微信号:melody_cb11

阿那亚临海景观静谧2居

晨曦的思想圈
关于投资的思想、经营的思想、管理的思想、生活的思想,让思想发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