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华商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高树主任在2024律所合伙人千人峰会上的演讲《新态势下我们将奔赴何方》。在他看来,法律服务行业已进入“三无”状态——无大突破、无大增量、无大机会;社会需求就是律师行业的方向,律师要像保护生命一样,去保护市场的法律服务需求,并且去尊重它、理解它。
”
文|高树
来源|高树在远山
- 1 -
新的行业生态
春江水暖鸭不知,春江水冷鸭亦寒。我想这就是律师行业当下最真实的生态。客观地说,在经济上行、市场环境很好的时候,各行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法律服务需求源源不断,我们行业和律师个人是没有很特别的感知的,时代发展的红利给我们带来了错觉,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似乎行业的发展跟经济环境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当经济开始下行时,我们就会慢慢感受到这种正相关的变化了。上个月,有几个出租车司机跟我讲,他们的收入只有三千到四千块钱。有些企业的朋友也说特别困难,但在他们看来,律师仍旧是收入稳定的群体,我甚至还听说餐厅倒闭后有厨师转行来做律师。事实上,法律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不可能置身于经济周期之外,餐厅关门、工厂倒闭,社会的法律服务需求一定是一步步缩减,从总体上减损我们法律服务行业的体量,这时候我们是可以很直观地感觉到“一损俱损”的。中国律师行业的总体量,十年间一直徘徊在1000亿到2000亿人民币左右,去年大概是2600亿,今年与去年差不多,甚至可能有所下降。不难看出,法律服务行业已进入“三无”状态——无大突破、无大增量、无大机会,同时还面临着更多竞争者的涌入。这几年,深圳新开律所大概有 147家,这个数字还是有点大。那个随手抓都是机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事多钱少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也是我对行业的基本判断。过去我讲,我们这个行业从无限性中建立可能性,由可能性成就确定性。但是现在,我们不能再天马行空地想了,而是要谨慎识别并排除环境中的变量,好好思考如何从有限性建立确定性,想能做的,做能成的,尽可能地减少我们的犯错成本。以前大家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现在失败就只能是失败之母,失败了想再爬起来是很困难的,我觉得应该稍微谨慎一点。此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到,随着法律服务行业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不平衡日益凸显,我们行业的竞争已经呈现出同质化、白热化和低级化。一旦陷入不良竞争的泥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势必受到限制。目前看来,都是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噱头,行业局部甚至出现低位下行的趋势。- 2 -
路在何方
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我们要怎么做、能怎么做?我在这里提出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方向错误,停止就是前进。前面我说到,现在失败了想要东山再起是很困难的,试错机会少之又少,但我们也没有上帝视角,免不了还是会有选择错误的时候。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一旦发现方向错了,尤其是决定生存的战略选择上错了,那就赶紧停下来。有句话说得好,“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错误的时候,“无为”就是最好的作为,停止就是前进。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先想错后想对,知道我做什么可能是错的,也就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了,这样才能降低犯错成本。社会需求就是我们行业的方向。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没有市场,是不需要律师的,如果没有律师,是不需要律所的,如果没有律所,需要律协这些机构干什么?所以我们要明白,所有的行业生态都来源于社会最基本的那一条线,就是社会需求,就是市场。正如我经常讲的,中国律师业、中国律师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这几个领域。几十年来,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让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产生了法律关系,由此衍生出诸多法律服务需求,律师行业和律师个人也因此得到了发展机遇。所以,我们要像保护生命一样,去保护市场的法律服务需求,并且去尊重它、理解它。- 3 -
以什么姿态前行
长期以来,我们其实是干了很多律师、律所和行业不该干的事的,有些甚至越位了,最后减损了社会需求的存量和增量,影响到了我们的行业生态。所以我一再强调,我们只做律师该做的事,做律所该做的事,做行业该做的事。二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专文,说我们要像一个真正的律师那样去工作和生活。那并不等于说,今天放眼望去,大家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和外貌装扮都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千人一面不是一件好事,我们不需要长得越来越像,面对新的形态变化,我们的律师、律所和行业更加需要多元化发展,有差异化才有立足之地。否则,同质化带来的苦果最终只能是大家一起买单。在我看来,中国律师业如果没有以北京为总部的律所的快速发展,整个行业走不到今天。但既然走到了今天,只有以北京为总部的律所,也是远远不够的。南北东西中都应该均衡化发展,才能保障行业的长治久安。我们有很多的机会成为北京和上海的分所,但我们没有那样做,而是坚持了31年,做立足深圳的大湾区本土所。我始终不相信,深圳就做不出一个全国化乃至全球化的本土所来,这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也为区域的均衡发展出一份力。此外,行业内、律所间的均衡发展我认为也非常重要。我一直主张,我们要突破所与所之间的壁垒,律师与律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大家在一起同生共长、共同发展,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行业生态。实现区域间的、律所间的均衡发展,我想这也是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举。我们讲高质量发展,顾名思义,那必定是首先要注重“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你追我赶的观念有点不合时宜,弯道超车、急速快车都极容易造成翻车,冒进蕴藏着很大的危机,匀速才是最好的前进方式。此前,我率先在行业内提出我们要适度规模化,也正是这样的意思,追求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掌控好前进的节奏,稳中求进方为上策。- 4 -
星光下的前方与诗意
我是一个非常喜爱读诗、写诗的人。有人说,律师这个职业天生对理性思维、逻辑能力有比较严苛的要求,似乎跟诗人感性、浪漫的天性很难搭边。但我恰恰觉得,兼容这两种思维方式才是有趣的地方,有了感性视角的加持,律师在处理案件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而这往往就是制胜法宝。所以今天,我想引用三位诗人的诗句,来描绘一下我们行业的前方与诗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名句,很多人认为这是讲走不下去的时候,坐在那里等待新的机会,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意思,我觉得算是对了一半。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要在无源处溯源,要在变化之前变化。就是指我们这个行业,一定要在市场端好好考量,用心耕耘法律服务需求,不顾市场反应和法律服务需求的变化去做事,意义不大,收获也甚微。同时,我们还要以变应变,在变化没来之前就先主动求变,这才是我们应该有所作为的,让行业生态上保持一定的变化,以应对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二句是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但是我希望对我们律师行业、对我们广大同行来讲,永远都要是最好的时代。对于律所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功夫得下在平时,我们需要在中长期的战略规划、短期的战术选择、资源生态的构建、管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一点点积累出我们的优势来,这些都是柳暗花明的必要条件。还有一句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朝诗人岑参所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世事在不断变化发展,毋庸置疑,我们行业终将以坚韧的姿态,成功穿越经济下行的周期,迎来万花怒放的美好未来,我相信春风已经在路上!白居易言,“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我们这一生,若能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成有意义,也就不负这有限的生命了。经营律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更希望能把它做成有意思一点。所以如果说华商有一点不一样,我想那就是多了一点诗意与浪漫。诗一样的律所,花一样的律所,家一样的律所,这是我们的方向和归宿。最后,我想用我的一首诗《春风在路上》来表达我的一个愿望,也以此祝贺律所合伙人千人峰会的顺利举办。
高树,华商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主任,第九届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第四届、第五届深圳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第四届、第五届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法制委副主任,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监事长,深圳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执行会长,深圳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
出版文集《沿着法治的方向》(法律出版社)、《律师的荣耀》(法律出版社)、长篇小说《拒绝辩护》(陕西人民出版社)、诗集《苍天瘦》(岭南美术出版社)、诗集《树对风的回忆》(海天出版社)、诗集巜我们如此深爱》(海天出版社)。被著名法律评级机构钱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评为公司/商事领域“业界贤达”。
- End -
近期直播,欢迎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