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

健康   2024-10-18 17:43   中国  

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为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提升肥胖症治疗效果,改善长期预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一起来看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1.基于体质指数的诊断标准


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 低于18.5 kg/m2 为低体重状态,达到18.5kg/m2 且低于24kg/m2 为正常体重,达到24kg/m2 且低于28kg/m2 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kg/m2 为肥胖症。


为指导临床诊疗,需要对肥胖症的程度进一步分级,根据肥胖症国际分级标准及亚洲人群特征,以及本指南专家组的讨论共识,建议BMI 达到28.0kg/m2 且低于32.5kg/m2为轻度肥胖症、达到32.5kg/m2 且低于37.5 kg/m2 为中度肥胖症、达到37.5kg/m2 且低于50 kg/m2 为重度肥胖症、达到或超过50 kg/m2 为极重度肥胖症。


2.基于体型特征的诊断标准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腰围/臀围比(WHR)是另一个反映中心性肥胖的指标,当WHR≥0.90(男性)和≥0.85(女性)时,也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3.基于体脂比的诊断标准


体脂比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以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目前将成年人体脂比超过25%(男性)或者30%(女性)定义为体脂过多。


4.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 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 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 岁-18 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 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肥胖症的治疗原则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缓解或改善已合并的肥胖症相关疾病和精神心理异常,提高肥胖症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改善与肥胖相关的精神心理障碍和症状、提高肥胖症患者的社会适应水平也是肥胖症治疗的重要内容。


肥胖症的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需综合考虑肥胖症的程度以及肥胖症相关疾病的风险和程度。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可设定为在3-6 个月之内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以获得代谢异常和相关临床结局的更优改善。同时,减重的速率也需要关注,减重速率与肥胖症程度和所采取的减重方式相关,减重过程中需关注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建议每3-6 个月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肥胖症治疗有多种手段,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此外,近年来数字健康工具,如可穿戴设备、移动健康应用程序、远程监测设备等在肥胖症管理中得到研究和应用。在制定减重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心理预期,通过医患共同决策,综合使用不同手段,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一般建议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营养、运动、心理指导作为全程基础管理。根据超重和肥胖症程度、肥胖症相关疾病风险和程度,在基础治疗之上,本指南推荐采取如下诊疗路径(图1)。


相关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


图1 超重和肥胖症诊疗路径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2024-10-17 .


>>>直接点击阅读: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医脉通消化科
关注医脉通消化科,及时获取国内外消化领域前沿资讯、指南,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