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桥连两岸——20世纪80年代,眉山岷江大桥建设始末

时事   2024-12-13 12:02   北京  

档小河:回首远眺,七十五载,让我们溯水行舟,游历壮美河山。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北接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这里有蜀中久负盛名的人文胜地“三苏祠”,清代诗人何绍基走访后,发出了“惟有三苏祠,时时梦魂结”的感慨。这里不仅有最美桌山——瓦屋山,还是“杜鹃花的王国”。今天,让我们走进眉山,通过档案背后的故事,探寻其发展的时代印记。



岷江过境眉山县(今东坡区)将其一分为二,河东为县城,河西为崇礼、永寿等乡镇。据《眉山县志》记载:“过境岷江,自古无桥,人车渡河,常有‘翻山易,隔水难’之叹。”每至丰水期只能停渡,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此架起一座桥梁,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显得格外迫切。

建桥前,眉山岷江两岸的群众乘坐渡船通行。眉山市东坡区档案馆藏

要修桥,先筑堤。1975年,中共眉山县委决定成立治江查勘规划小组,对岷江过境段的水文、河道变迁等进行全面调研,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治理方案。11月,县委印发《关于彻底根治岷江施工的初步安排意见》。在当地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民众们自带粮食、工具积极投入到治理岷江一期工程中。他们历时近3年的时间,搬走“十八岛”,削平“鸡公滩”,封闭岔河道,劈开“死人濠”,堵死“狗脚湾”,截断“玻璃江”,疏通“白虎滩”。最终,筑起百里大堤,为修建桥梁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人们进行大桥的基础施工   眉山市东坡区档案馆藏

1984年,大规模的治理岷江工程告一段落。同时,岷江大桥(又称岷江一桥)也完成设计,包括主体、引道以及环城路等配套工程。大桥主体工程项目需要建围堰1200米,挖基7.5万立方米,预制和浇注混凝土21621立方米。引道工程项目需要完成填方68811立方米,建挡墙3477立方米,铺泥结碎石路面25924平方米。6月23日,经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县政府按“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多方集资、共同协作”的原则筹建岷江大桥。当时,下发了集资文件和宣传提纲,动员全县人民为大桥建设作贡献。集资形式有鼓励机关和工厂进行捐资、发行建桥债券等。最终,共筹集资金384.34万元。

工人们将石料运送到大桥拱架上   眉山市东坡区档案馆藏

10月27日,岷江大桥破土动工。由于没有大型起重设备,修建桥梁使用的石料,都是靠人力挑到拱架上的。一位参与建桥的工人回忆:“那时,我们一心想着早日建好大桥,恨不得吃住都在工地上,一句怨言都没有,也不觉得累。”就这样,大家冒严寒、战酷暑,争分秒、保安全,克服种种困难,不仅缩短了工期、还降低了造价。 

建设中的岷江大桥   眉山市东坡区档案馆藏

1986年8月6日,岷江大桥竣工。桥长724米,主桥9孔,每孔净跨50米。引桥10孔,每孔净跨20米,桥面略呈弧形。车行道净宽9米,两旁人行道各宽1.5米。荷载为汽车20吨,挂车100吨。9月26日,眉山县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桥两旁的人行道上站满了手举鲜花和彩旗的民众,桥头停放着彩车。当省领导宣布大桥正式通车后,整个眉山沸腾了!有人欢呼道:“我们终于拥有一座大桥啦!”也有人喊道:“再也不用为进城看病发愁了。”

1986年9月26日,眉山岷江大桥通车典礼。  朱家枢 摄   眉山市东坡区档案馆藏

多年来,岷江大桥见证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变迁。2019年4月26日,大桥被爆破拆除,完成了历史使命。


档小河:本次游览到此结束,下一站将由档小江带我们前往四川省资阳市,期待资阳市档案馆的接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2月13日   总第4225期    第三版












往期推荐

01

毛泽东在我党历史的转折关头

02

严慈相济 大爱无边——周恩来与烈士子女

03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的日子

04

邓小平与十二大党章的诞生

05

从抗日救亡歌曲到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




中国档案报
报道国内外档案行业重大新闻,国家档案局高端信息,各级档案部门工作动态信息、国内外档案界最新学术动态和技术成果,公布解密档案,传播中国档案文化,展示中国档案工作者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