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口”莫“辨”?认清口沿其实很简单!

乐活   2024-12-15 21:30   江苏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一天学习一个小知识



分析陶瓷器的器型,我们往往是从头开始,对于容器来说,头部自然也就是口部。


而无论是瓶罐壶尊,还是杯盘碗盆,在器物中仅占据些微部分的口部和边沿却从不敷衍,依然能呈现出千姿百态,成为器物整体审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代工匠的审美和智慧。


今天,我们将细数陶瓷容器中的口沿设计,从“头”认识器型之美。



  • 简单几何形口


简单几何形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口部造型,包括方形(以及其变体委角方形、圆角方形等)、圆形、椭圆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等。在陶瓷诞生之初,几乎都是方圆形状的口部。


口部在整体造型往往起到统领作用,口部若是过于复杂,会使得与之衔接的部位工艺难度增大,同时在整体美学的营造上有头重脚轻之嫌,与中国人对于陶瓷器物的审美主流相悖。


清 黄釉粉彩花卉纹象鼻耳方瓶 研习社藏品

清 建窑兔毫盏(口沿包银) 研习社藏品

清 木纹菱形瓷瓶 研习社藏品

清 粉彩瓜瓞绵绵六角瓶 研习社藏品

明 青花鸳鸯荷花玉壶春瓶 研习社藏品


  • 花口


善于师法自然的能工巧匠们还在花朵的形状中得到了新的灵感,他们以独到的慧眼挑选出了一些造型美观、形式上又能完成口部功能的花卉形状,这些被借鉴的花朵造型往往是以多段曲线连接成环,能明显提升器物的精致感。


自唐代中晚期开始,受到同时期的金银器影响,花口盘十分流行,五代时的花口盘甚至还有五瓣、六瓣甚至十瓣口的。


五代 越窑青釉菱花口盘 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通过模仿不同的花朵,也能使花口器物呈现出微妙的风格差别,比较经典的有菱花、葵花、莲花、梅花,以及在其他造物领域同样大放异彩的海棠形。


菱花花瓣瓣缘中部凸出一个小尖,显得精致细巧;而葵花花瓣瓣缘中部内凹,更具典雅气质;海棠四瓣并立,无论长宽比例,瓣缘都圆润可爱,很受民间百姓欢迎。


清 巩红彩描金凤纹花口碗 研习社藏品

清 漳州窑米黄釉花口水仙盆 研习社藏品

明天启 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 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古代造物领域,莲花与梅花因为造型优美又富有文人意趣,往往被用作整件器物的设计主题,而最能体现其风格特色的,就是口部的造型,若是不在此处下功夫,整件器物的模仿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万历款青花梵文莲花式盘 故宫博物院藏

道光 青花云龙纹梅花式碟 故宫博物院藏 


  • 直口


直口即边沿笔直向下,使口部呈直筒样,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口沿,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主打的就是简约之美。


清 钟山作浅绛彩抱琴访友帽筒 研习社藏品


  • 敞口与敛口


敞口敛口是一组相对概念,口部整体造型外敞的就是敞口,也叫侈口,造型夸张一点且比较圆润的,还被叫做喇叭口口部整体造型内收的则是敛口。


敞口器形如一朵正在盛开的鲜花,显得落落大方,历代的碗、盘、尊、罐等器多为敞口;而敛口器能使视觉更集中于腹部,以凸显腹部的饱满丰润。


宋 白釉花式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敞口)

北宋-金 白釉花式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敛口)


  • 撇口


撇口指的是口部向外微撇的边沿,其多用于瓶、觚等器物,能使口部与颈部线条形成一顺而下的连贯曲线,突出颈部的纤细感,所以常搭配束颈使用。


清 湖蓝釉花鸟葫芦瓶 研习社藏品


  • 唇口


唇口的边沿凸起一道阳线,而且形状浑圆,与嘴唇相似唐代邢窑的白瓷碗就有使用这一设计。


唐 邢窑白釉唇口碗 故宫博物院藏


  • 盘口


盘口常见于壶、瓶等器,多为直壁,折收,好似在口部增设了一盘,三国两晋南北朝尤其盛行盘口壶。


清雍正 粉彩牡丹纹盘口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 矾红彩福寿纹盘口赏瓶 研习社藏品


  • 洗口


洗口常见于瓶、罐等器型,这里的洗指的就是文房中的水洗,它就是在盘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更深一些,宋代开始逐渐成为了一种定式流传下来。


宋 青釉刻花双系洗口瓶 故宫博物院藏


  • 折口


折口是口部向外翻折出一圈边沿,边沿可宽可窄,但一般都有一道较硬的转折线。其实这种设计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就有出现,后世的盆、盘较常用这一设计。折沿比较宽平的还可以叫板沿


清 粉彩婴戏图折口盆 研习社藏品

清雍正 珐琅彩孔雀花卉纹赏瓶(一对)研习社藏品


  • 束口


束口的口沿往往呈现内收之势,最重要的是它还有一圈内折凹槽的注水线,建窑中正有一例经典器型——束口盏。


明 黑釉束口盏 研习社藏品


-  END  -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官方商城 

明清家具研习社
明清古典家具垂直领域内容分发、信息交流、藏品分享交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