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论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实不应在其他贵重木材家具之下。”
众所周知,明式家具从选材开始就注定不凡,质色绝美、价值昂贵的黄花梨和紫檀更是其中翘楚。
但若是仅以“姚黄魏紫”来评判明式家具的价值,未免显得本末倒置,在能工巧匠手中,质性偏软的木材同样也是稍加利用就大放光彩的良材,我们今天要聊的榉木,就是此中代表。
清早期 榉木夹头榫如意云纹平头案 研习社藏品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将“榉木”列在了【非硬性木材】的首位,详细记述了其来历:
榉木属榆科,常被简写作“椐”。它是造家具的良材,自古就被人重视,李时珍、方以智均有论及。据陈氏《分类学》谓,榉属学名Zelkova,产于江浙者为大叶榉树,别名“榉榆”或“大叶榆”......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云。
王世襄先生实地调查后还发现,“吴县洞庭东、西山所见明式家具,多数为血榉,有大花纹,层层如山峦重叠,苏州木工称之为宝塔纹”。
从木材特性上说,榉木树形高大,能提供丰厚的大料,便于制作功用不同的各类家具;虽有血榉、黄榉、白榉之分,但几种木色都可称得上是清新淡雅;其清晰的纹理宛如宝塔层叠,又似水波兴漾,这种雅致文秀的独特韵味正与引领苏式家具风潮的主要群体——苏地文人雅士所追求的美学相契合。
榉木品质优秀,广泛出产于南方地区,对于富庶之地来说,榉木的价格不算高昂,甚至可以说比较亲民。如《云间据目抄》载:
“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装杂器,俱属之矣。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厨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
清早期 榉木瓜棱腿圆角柜 研习社藏品
榉木家具上可登达官显贵的大雅之堂,下可满足黎民百姓的日常所需,还是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雅具”,有着十分庞大的“群众基础”。
在这种形势下,苏式家具的制作者们可以说是挖空了心思钻研如何制作更为出彩的榉木家具,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因为榉木可以就地取材,许多木工匠人能直接用榉木修炼技艺,在用榉木制作家具时,也不必像使用名贵的硬木材料那样“惜料如金”,而是尽情释放想象力,用上各种大料,以凸显大体量家具的典雅大气。得益于榉木家具的天然质性,任何风格的设计几乎都能在榉木家具上展现其独特魅力。
清早期 榉木三围屏独板罗汉床 研习社藏品
王世襄先生还提到:因为北京匠人不知道“榉木”这一名称,多把榉木家具称为“南榆”,当时吴地的榉木家具造型和构法几乎与黄花梨、鸂鶒木等硬木家具无差,流传于民间的也颇有稚拙可爱之气,所以很受老匠师和明式家具爱好者重视。
他甚至盛赞榉木家具:“论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实不应在其他贵重木材家具之下”。
事实上,在黄花梨、紫檀等珍贵硬木材料进入中原地区被广泛应用到家具制作中以前,苏式家具一直都是以榉木为首选,甚至有“无榉不成具”一说,民间百姓对榉木家具的热爱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直到榉木被国家定为二级保护物种。
民国 榉木嵌老花梨卷草纹八仙桌 研习社藏品
据考证,榉木家具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即便是在外来硬木材料大放异彩的明清时期,榉木仍然是南方地区家具的主要用材。
可见,榉木的使用历史是囊括、甚至超越明式家具历史的,在明式家具尚在源起的时期,在明式家具初具雏形的时期,在明式家具已然被埋没的时期,榉木家具都始终保持着自己绵长的生命力,它承载了家具工艺近千年的变革,还将宋时风韵传承到了明清。
明 榉木翘头案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