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是由胸骨、肋骨、胸大肌等组成的复杂的肌肉骨骼结构,胸壁为胸腔和纵膈内器官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对维持正常的呼吸运动有关键作用,同时保持了肩部和上臂运动的稳定性。胸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破坏,可使患者出现反常呼吸、呼吸功能障碍等症状。胸壁切除术大多数用于治疗侵犯胸壁的肿瘤性疾病,包括肺癌、肋骨肿瘤、胸骨肿瘤、肌肉肿瘤等;其他原因包括胸壁顽固性感染、放射性胸壁损伤、胸壁外伤、先天性胸壁缺损等。
胸壁重建是胸外科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技术,是临床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胸壁亚专科使用自主研发的模块化胸骨重建系统,通过不断实践,验证了该系统的临床实用价值,为许多胸壁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开启新的生活。
沈女士今年48岁,10余年前经常发作胸骨下部疼痛,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关节炎”,口服常见的抗炎镇痛药物后症状有所好转,因此她便没有重视。半年前她症状加重,有时甚至有头晕、意识模糊的状况,当地医院安排了胸部CT检查,结果发现胸骨体下部有一个肿块,大小达到了7cm。
医生告知沈女士病情后,建议她到北京或上海大医院就诊。沈女士辗转从医生朋友处了解到这个位置的肿瘤外科治疗十分棘手,而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开发出了一套胸壁疾病治疗器械,是该领域的一大突破和亮点。沈女士随即预约了胸壁亚专科主任王海峰教授的专家号。
在了解到沈女士的病史后,王主任进行了查体,发现在胸骨下段正中有一个半球形隆起,质地比较硬,有轻微触痛,移动度很差,但表面皮肤没有红肿破溃。王主任仔细研读了胸部CT,认为这很可能是胸骨恶性肿瘤,从影像上看肿块存在分叶,有往周围侵犯的迹象,因此建议沈女士入院评估病情,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相关检查完成后,王海峰主任召集了胸壁亚专科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沈女士没有手术禁忌症,可以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胸骨肿瘤,并使用我科研发的胸骨模块化系统,重建胸壁稳定性,保证手术后正常生活。
随后团队为沈女士安排了手术,由王海峰主任主刀,手术中见胸骨中下段巨大占位,半球形,直径大约7x6cm,包膜较为完整。截断受累胸骨体(下至剑突,上至第三肋水平)及相邻部分肋骨,以钛板植入固定,上部与胸骨断端以螺母咬合固定,下部丝线结扎固定于残留剑突组织处,两端使用肋骨爪组件,分别以螺母及丝线固定于肋骨断面,整体固定好后无任何松动。手术历时4小时,术后拔除气管插管送入监护室。
患者2周后出院,1月后至门诊复查显示没有出现反常呼吸、胸闷等不良表现,胸壁稳定性好;胸片显示胸骨假体在位,没有胸腔积液等。石蜡病理报告高分化软骨肉瘤,结合沈女士意愿等情况后,没有进行手术后放化疗等治疗。沈女士目前正常生活,没有任何不适情况,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
与沈女士相比,郑女士的情况则要复杂些。6年前她因为右侧乳腺接受了右侧乳腺全切手术,手术后进行了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2021年12月手术后定期复查时发现右前胸壁胸骨处病灶,怀疑乳腺癌转移;乳腺外科医生给予靶向药阿贝西利口服,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发现肿瘤进展,表明药物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到我院胸壁亚专科就诊,评估是否能够通过手术切除转移灶。
PET-CT显示郑女士全身仅有胸骨一处病灶,并且高度怀疑乳腺癌转移;团队讨论后认为,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干预,病灶进一步增大,侵犯周围结构或远处转移,或引起胸壁坍塌,将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未及生命,因此建议立即手术切除胸骨病灶并重建胸壁。手术历时3小时;在暴露胸骨及肋骨后,咬骨剪剪开肿瘤两侧肋软骨,在肿物上方约2cm切断胸骨,遂继续切除3、4、5肋骨及肋弓软骨,完全切除胸骨肿瘤。然后使用模块化胸骨重建系统重建胸骨,胸骨重建长度达到13cm,左侧肋骨爪固定3处,右侧肋骨爪固定3处,术后半个月出院。1个月后复查,胸壁结构稳定,没有相关并发症。术后至今已有2年,患者生活正常,定期在胸外科和乳腺科进行复查。在王主任门诊得知复查结果良好时,便再次重燃起了生活的勇气。
胸壁亚专科是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攻坚疑难疾病和手术的代表团队之一,近年来在专科主任王海峰教授带领下,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创新进取的勇气,接收了许多复杂胸壁疾病患者;通过团队成员讨论,邀请多学科专家包括病理科、影像科等领域权威协同合作,践行个体化治疗策略,在胸壁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王海峰
主任医师
年手术量1000+台,诊疗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肺癌、纵隔肿瘤、肺结节、气管肿瘤、气胸、肋骨骨折等胸外科常见疾病,尤其擅长早期肺癌的单孔微创手术治疗和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
门诊时间:
总院:周三上午(胸壁肿瘤专病门诊);周三下午(专家门诊);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供稿:胸外科
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