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科新闻 | 第三届海上胸外科医师论坛顺利召开

健康   2024-11-04 16:00   上海  

万里秋澄,惠风和畅,又是一年丰收季。2024年10月26日,第三届海上胸外科医师论坛暨2024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承办。论坛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讲者,与国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的国际前沿进展,旨在提供一个“多元创新、百家争鸣”的交流和学习平台,推动胸外科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实践。

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行政副主任赵德平教授主持,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陈昶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原院长高文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顾问、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徐志飞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顾问、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姜格宁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上海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名誉会长徐建光教授分别致辞,他们不仅表达了对大会的期待,更分享了他们对胸外科发展的深刻见解和美好愿景,为论坛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调。



大会主论坛环节,专家们围绕人工智能、肺癌诊疗、气管外科、肺移植、机器人手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呈现了胸外科领域的最新科研和临床进展,指引了未来的发展路径。



人工智能与临床科研的融合:张逊教授在论坛上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临床科研,从病例分析到治疗方案的制定,再到术后恢复的预测,AI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临床科研的面貌。这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实际应用,也预示着未来临床科研的新方向。

肺癌分期的新篇章:Frank Detterbeck教授就“第九版肺癌TNM分期”进行了深入解读,详细解释了新版分期系统的变化及其对肺癌患者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影响。这对于提高肺癌分期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气管食管瘘的治疗之道:姜格宁教授分享了他在“气管食管瘘的外科治疗术式”方面的丰富经验,展示了不同类型气管食管瘘的手术治疗方法。这为气管食管瘘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肺移植—挑战与希望:陈昶教授就“肺终末期肺病合并肺癌患者的肺移植及术后肺癌的处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讨论了在肺移植中面临的挑战。这为肺移植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日本肺移植的探索之路:Masaaki Sato教授分析了日本在肺移植领域的发展现状,包括患者选择、供体管理、手术技术以及术后护理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这一演讲为国际肺移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国际视野下的淋巴结清扫研究:张兰军教授介绍了一项对比双侧淋巴结清扫及标准淋巴结清扫的随机国际多中心研究(BML-2)的早期结果及安全性分析。这一研究对于优化淋巴结清扫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气道替换手术的创新实践:Martinod Emmanuel教授分享了他在“使用支架主动脉矩阵进行气道替换:50例经验”的演讲,展示了这种创新手术技术在处理复杂气道疾病中的巨大潜力。这一演讲为气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瑞金分体式机器人的临床突破:李鹤成教授介绍了瑞金医院在机器人手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分体式机器人系统的设计特点、临床应用的优势。展示了机器人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创新应用。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再探讨:Peter Licht教授就“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演变及其为何可能不是所有极早期NSCLC患者的最佳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

锥式肺段切除术的创新应用:陈亮教授分享了“锥式肺段切除治疗深部早期肺癌”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这种创新手术方法的技术要点。

专科论道环节,特设肺外科理论和技术、气管外科、肺移植、食管外科、微创与机器人、纵膈外科、胸壁与创伤等8个板块,专家们深入探讨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策略,微创技术的创新应用,气道疾病、食管癌、胸腺疾病的治疗进展、肺移植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挑战以及胸壁重建与创伤修复的新技术等,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



廖永德教授针对伴N3转移的不可切除III期NSCLC,提出了转化手术的新思路,为复杂病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朱余明教授和胡坚教授分别就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和胸外科手术适应证的再评估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们的分享为肺癌的综合治疗和手术适应证的精准把握提供了新的视角。钟文昭教授介绍了肺部流域地形图技术在肺小结节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为精准切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Honchi Suen教授和闫小龙教授则分别深入讲解了支气管中间段袖状切除和亚段为主肺切除的探索与实践,他们的演讲为肺切除手术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Tsvetan Radnev Minchev教授和段亮教授分别就气道替换手术和插管后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为气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李树本教授和仲晨曦教授则就双镜联合的气管外科手术和Tubeless气管重建手术进行了深入讲解,他们的演讲为气管外科手术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徐鑫教授介绍了“1.5”式双侧肺移植的创新技术,为肺移植手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赵高峰教授和何文新教授分别就肺移植发展方向的探索与思考和抢救性肺移植的现状挑战和经验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为肺移植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李印教授深入探讨了食管癌外科治疗及围术期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谭黎杰教授聚焦于食管癌新辅助治疗中ctDNA的动态监测,为食管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李志刚教授讨论了I-III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方案,为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张临友教授介绍了全孔人工气胸下左肺上叶切除的优化策略,为微创手术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Harmik Soukiasian教授和Diego Gonzalez-Rivas教授分别就机器人辅助肺切除和袖状切除的技术进行了深入讲解,他们的演讲为机器人手术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Jens Ruckert教授分享了患者定制的机器人胸腺切除术,为胸腺切除手术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Douglas Liou教授和范江教授分别就胸腺瘤的外科治疗和管理以及纵隔外科的范畴与发展趋向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为纵隔外科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杨异教授重新探讨了胸壁肿瘤切除和缺损重建的原则,为胸壁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念。王海峰教授和王磊教授分别就模块化组合式假体在胸壁重建中的应用和基于胸壁重建需求的医工交叉转化研究进行了深入讲解,为胸壁重建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倪浩教授分享了漏斗胸微创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为漏斗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进展。

第三届海上胸外科医师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外胸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胸外科科研和临床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相信在多学科合作、个性化医疗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胸外科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期待来年海上再聚!

欢迎转发点赞

供稿:胸外科

编辑:宣传处

上海市肺科医院订阅号
关注上海市肺科医院官方订阅号,即时获悉医院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