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才金: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读白族诗人和四水的政治抒情诗有感

文摘   2024-10-08 09:22   云南  

周才金,男,1979年生,白族支系勒墨人,云南泸水人。从19岁开始,他公开发表文艺作品,先后在《春城晚报》《云南日报》《今日民族》《民族时报》《云南政协报》《小小说》《散文诗》《边疆文学》《星星》等州内外各类报刊发表作品。近年来,致力于文艺评论及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曾参与《文化怒江·泸水卷》《怒江州情简明读本》《泸水经典摆时二十首》《傈僳族十月历法》《白族—那马·勒墨人文学史》《中华民族文化大辞典·傈僳族卷》《我的诗和远方—丙中洛》等书刊的编撰工作,任《溪流—怒江诗选(1980-2020)》执行副主编、《<泸水>民族团结进步专刊》副主编。现为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怒江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

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读白族诗人和四水的政治抒情诗有感

文/周才金

 .

1956年,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发表之后,政治抒情诗就已兴起。然而,长期以来,在部分现当代文学史的表述和一些读者的认知中,现代政治抒情诗常常被简单地视为政治的传声筒,专为政治服务,而在诗艺和诗体方面建树不多。但政治内容的介入并不一定必然与诗歌艺术的追求相冲突。回溯历史现场,我们不难发现,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现代政治抒情诗,在诗体探索方面其实十分活跃:自由体、半自由体、格律体、民歌体、新辞赋体、楼梯体等层出不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政治抒情诗的诗歌体式,也为中国新诗体的探索与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作协会员和四水在滇西北高原,是知名度很高的白族诗人。写作40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他的乡情诗与亲情诗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他又是创作政治抒情诗的高手,长期以来,真实真情地记录、书写、宣介了怒江的发展巨变。本文通过浅读他的政治抒情诗,试图还原他的书写本源,意在与初习诗歌的作者朋友共勉,以期共同加深对这一创作形式的认识与理解。

 .

家国情怀的深情流露

 .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总是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爱国恋家情结总是绵延不绝。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映照着奋进者的赤子之心——无论经受何种考验,都能永葆初心;彰显着奋斗者的顽强意志——无论遇到何等艰难,都能坚忍不拔;体现着奋斗者的奉献精神——无论作出何种牺牲,都能全力以赴、无怨无悔。浓郁的家国情怀,背后是深厚的家国责任与强烈的家国担当。

“十月的北京/红光溢彩,彩旗飘扬/金秋的中国/叠翠流金,山河壮美//人民大会堂/群英荟萃,中华儿女/又一次高举旗帜/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中国,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风华正茂,英姿飒爽/从一穷二白到康乐盛世/从嫦娥奔月到载人航天/中国,不再是放飞一只风筝的/兴高采烈/新的飞跃/让中国巨龙翱翔天宇/让世界目光聚焦北京/新时代/将中国发展带到了新的历史方位/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言》),这首诗里,诗人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浅显而激昂的文字,表达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与热爱,对国家、对社会进行了由衷的赞叹。诗人相信,在强有力的政治体制下,生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人们也将与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其他兄弟民族同步,一定能够拥抱更加幸福的明天。这种孩童般真挚的情感信赖,是对党和祖国的深沉爱恋。

和四水的此类政治抒情诗的产生,标志着他实现了“有我”到“无我”、由“个性独我”到“泯然众我”的转变,新诗风格特色化、主体具象化成为诗人创作的一个载体。可见,在对现代新诗的探索建构过程中,“无我意识”已然根植于诗人的心灵深处。

在上面这首诗里,诗人继续抒怀:“我们是新时代的文艺战士/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中/凝聚力量、充满斗志/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冲锋陷阵//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为人民而歌,为时代而写/山乡巨变,常常涌动在我的心海/为金黄大地的麦浪翻滚/为搬迁新城的华灯初上/为文化广场的莺歌燕舞/我的诗行/每一个字都在欢跃,都在抒情……诗人的发声不仅富于昂扬豪情,而且细致入微,使其在同一首诗的起转中,表现出不同的创作情境,并产生多重形态的变奏曲。

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繁盛之基。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无坚不摧的精神伟力,激励着共产党人谱就了长征史诗、赢得了抗战胜利、推翻了蒋家王朝,开辟出“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新天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接力奋斗、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共同奋斗的精神基因,感召着中华儿女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实现了“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北斗组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奋斗书写辉煌,奋斗砥砺精神,奋斗强国是最值得赞美的壮歌。

同一题材的《二十朵礼花齐绽放》里,诗人写到:“二十朵礼花/在神州的上空绽放/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五彩缤纷/分外妖娆/喜庆盎然//我看见/绚丽的礼花,盛开在/独龙江,石月亮,片马丫口、丰华机场/以及怒江、澜沧江两岸的/每一寸土地//我看见/一朵朵礼花/是绽放在独龙人脸上粲然的笑/是闪烁在傈僳族、怒族乡亲胸前的珍珠/是盛开在普米彝家、白族儿女山歌里的/幸福花朵//喷薄的火焰里/我闻到了战争的硝烟/我看到了先烈的鲜血/我也听到了建设者之歌/一首首激越天地的/百年交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峡谷的脊梁是一座山崖/守护了美丽的祖国边陲/峡谷的使命是一支彩笔/书写了怒江全面建成小康的/壮丽史诗……怒江追梦的车轮,分分秒秒地/向前飞奔/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当我们再相聚,那时/怒江一定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无私而忘我的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为祖国建功业、为人民谋幸福,其中就有忘我奉献牺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刻印着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无私奉献的奋斗史。从舍身炸敌碉堡的董存瑞,到拼上生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从甘做默默无闻“老黄牛”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到殉职在脱贫攻坚路上的黄文秀……无数先锋楷模用热血与忠诚诠释家国情怀,启示后来者用坚韧和行动守卫我们的国、守护共同的家。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激扬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诗人相信,只有依靠奋斗、持续奋斗,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往往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作为诗人,和四水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为人民写诗、为时代讴歌。

“目标就是火山/冲锋/冲刺/向山冲/摩托车一辆跟着一辆,连起来就是/铁链、火龙,在缙云山/治魔//不要问我啥名字/我是水枪里英勇的一注水/我是灭火器里忠诚的一抹喷剂/我是土路上心急如焚的一粒尘埃/我是摩托车队青春飞扬的一曲交响/我是中国新一代人担当责任的一页华章//大火铸造了一座英雄的丰碑/在北碚山上闪光/雄起,重庆/点赞,中国”(《不要问我啥名字——写给重庆山火摩托车救援队》)。此诗节律铿锵有力、叙事灵动活泼,特别是在第二阙中连贯运用几个“我是”作为情感渲染的引子,以诗的语言与魅力,试图唤起读者朋友与时代同步,前赴后继,肩负好强国使命,鼓舞人们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征程上,立定拼搏之向、扬起奋斗之志、激发创造之力,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与潮流观念,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复杂现实与多重挑战。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坚守人民立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和新时代的故事,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代代传承,才能画出中华民族的最大同心圆。

诗人发表于《云南日报》2019年10月3日花潮版的《我的怒江,我的祖国》写到:“…先民,远道而来/在怒江边,在澜沧江畔/搭个茅草棚,哼着歌儿/像哄着啼哭的婴儿,陪着怒江、澜沧江/怒江,因此而温顺/沧江,因此而多姿//怒江儿女,同是龙的传人/本该同享日月星辰/五十万同胞一起奔来/奔向美好的明天//……在老窝山下鸡夺洛木楞房的火塘边/在老君山下罗古箐的情人坝上/山歌如潮/多少的歌儿向祖国唱/多少的话儿向祖国说/阳光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亮堂堂”

信仰是一种无比厚重不可战胜的力量。“国之大者”,文艺从未缺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也离不开文艺的回眸与融铸。这里,诗人采用“平视角”的叙事方式,调适“时代感”的话语风格,面对“一体化”的传播对象,将爱国情怀和奋斗信心通过诗歌这一灵活的形式加以呈现和表达,与时代形成有效共振,实现与读者朋友的理想共识。

.

对政治抒情诗的有效探索

 .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和四水的诗十分重视语言表述带给读者的多重解读空间。当多个意象同时出现在一首诗里时,由于主人公于诗人掌控之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更能引导读者通过诗歌来“自我解释”“自我表态”。特别是他的片断式的话语陈述,实际上先后指向了多位不同的对话人——窃以为,他在政治抒情诗方面的艺术创新也在于此。

.

我把国旗,贴在脸上

我的脸,开始红起来

红遍了东方

红遍了世界

.

我把国旗,贴在脸上

就像插在某个战场上,高高飘扬

我就是九百六十万国土上的

呻吟与呐喊

抗争与硝烟

.

诗人的题为《我把国旗,贴在脸上》这首诗就把“我”的思维及视线脱离了作为“我”的本体,居于高位来审视“你们”及“我”之肉体本身,省略了传统诗歌借外部景物来传情达意的曲折过程,使诗歌的话语叙述由“主体→意象→客体”的曲线表达转变为“主体”向“客体”的直面对话,诗歌的表义已由含蓄朦胧转向清晰明确,使读者更容易厘清作者的意向所指。总体上看,这类“有我”的写作,在抒情主体上没有被宏大的题材压垮遮蔽与消融,使处理个体想象与时代的关系、个体想象与国家的关系、个体想象与民族的关系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也让个体的情感、思想、认识与这个时代的共性认识有效区分开来——显然,和四水作了成功的尝试。

在题为《致敬王北光》的诗歌里,诗人这样写到:“在滇西北兰州/在通甸武装暴动纪念馆/多次拜访您,您总是忙/我不敢啃声/每一次驻足/都是呛了一嘴硝烟而回//纪念馆里定格了/您,23岁“铁娘子”的/巾帼风采,叱咤风云的飒爽英姿/以及一位白族女杰的/坚定信仰”通过此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正在主动尝试在其创作中表述内容拓展的可能性,并由此带来诗歌风格由“单一”向“多面”的转变。尤其是诗中“您”字的重叠反复循环使用,造成全诗狂飙宣泄式的情感气势,使诗人的情绪如海潮般汹涌澎湃,几乎不给读者以片刻喘息的间歇,以此形成独具个性的诗歌语言。

政治抒情诗最忌讳空洞、抽象、喊口号。以上这首诗把宏大的抒情建立在丰满的历史和当下的细节之上,情绪饱满,诗意丰厚,充满了历史和现代结合的激情,诗人通过他的激情、技巧、想象以及对历史意象的挖掘,很好地赋予了诗歌感性、饱满而生动的形态。

.

怒江,在奔腾

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之间

冲击、冲锋

怒吼、怒放

一字的转变,是怒江55万同胞

点击幸福键,登录小康的

密码字符

.

冲锋,在茫茫黑夜

怒江,一半是泪一半是血

那一年,旭日东升

阳光格外地鲜红

照得暖崖生花,浪涛高歌

.

怒江不再怒吼

威震峡谷的声音

是后浪推前浪的拍岸惊涛

是号子

是战鼓

是红旗猎猎

是“摆时”无伴奏多声部的抒情

 

怒放的生命,涅槃重生

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的跨越巨变

世界级减贫的奇迹

是你光耀中国的花环

在党的百年华诞喜庆日子里

我用镰刀,为你收割自豪

我用铁锤,为你点赞幸福

.

我迎着怒放的礼花

从最崭新的连心桥

迈步而来,回到最老的向阳桥

我仰望瞩目

向阳桥,那三个红油漆的字眼

越来越焕发出青春的光芒

似乎是一道不落的阳光

永远照耀着我

前进

.

笔者认为,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陆机《文赋》里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也可用于评价这首曾发表在《云南日报》上的题为《怒放——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的诗歌。日一行,月一遭,星斗运转,带着浩大无边的视野,从天空上划过来,和我们的目光相遇,与天地相接,与万物共舞。密集的意象、急促的节奏、强烈的渴望、箭簇般的字句……这是一个压抑太久的叙述者,要把无限的空旷一下子填满的孤独的旅人。诗人的目光在扫过怒江历史之际,也注意到至暗的时刻、苦难的实史,但他并没有刻意回避,相反,他特别关注了其中星星点点的光亮。站在现实的角度上,诗人也让这些本有的光亮,让存在于苦难的、辉煌的过往中的各种各样的器物和生灵,盘出了光泽。在漫漫风沙当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祖国坚毅的身影,在移动、在起伏,在徘徊、在前行。

 .

诗人的可喜成绩及笔者的题外话

 .

可能心细的读者会发现,和四水的每一首政治抒情诗几乎都终归于对怒江的抒怀,如《广场舞》的结尾是:独龙江的水/石月亮的峰/整个东方大峡谷就多了一层/亮晶晶的色彩如《铭记嘱托永向前》的落脚点:听,今年怒江日夜奋进的搏击声/格外地恢宏而响亮/像冲锋号/像进行曲又如《在八达岭,我静听怒江的声音》的末端:“在北京,在八达岭/我选了一个墩台,静听怒江的涛声/要是你从怒江来/也和我一样听得真真切切”……他一直在坚守,一直在为伟大祖国、伟大的党和生养他的怒江讴歌。他的政治抒情诗在省里、州里、县里许多单位举办的政治活动诗歌朗诵会上被朗诵近百场,光是写杨善洲、高德荣的诗歌就被朗诵七十余场次。这既是诗人的一种不自觉的认同,又是一种自觉的感悟;既是一种引导力量的体现,又是一种主动融汇的表达;这既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纹理,又是一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凸显。

行文至此,本想打住,但笔者仍想“画蛇添足”。

时下,许多诗人不屑于政治抒情诗的抒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一是由于在以往多变的政治运动中跟随过紧的诗人,往往在政治发生突变时处境尴尬,导致当下许多诗人深刻反思之后,纷纷逃离政治现场,不愿触及政治。二是有的诗人为了迎合某些活动,将诗歌写成了宣传品;还有不少诗人为了完成某个组织或者某个机构交代的任务,不得不专注于单一的抒情或叙事,不得不被叙事、细节所裹挟,无意间让政治抒情诗成为复述新闻的分行文字,使诗歌独特的深层情感和诗性意义蒸发了。因此,即使面对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党的二十大等这样撼动心灵的大事件,也少有佳作问世。三是诗歌创作的日常化、私人化与市场化正以压倒之势占据了诗歌领地,随之而来的是接受主体趣味的变化,似乎社会历史一插手,就觉得诗歌不纯了。

诗歌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政治抒情诗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有新的追求和新的表达方式。笔者认为,一是应当追求个性化与公共性的平衡。政治抒情诗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个性化与公共性、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新的政治抒情诗,应该既获得深刻的个体独立性、生命意识和时代感受,又不迷失于公共空间对个体世界的生存挤压和意志剥夺。二是应当追求人间情怀与意识形态兼备。诗人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政治,关注公共空间就是关注政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大家公认的好的政治抒情诗,是一位有道德底线的诗人写出的诗歌,不存在意识形态偏离的问题;当下的问题是:有的诗人为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循环往复,乐此不疲。三是应当追求诗意与政治的有效叠加。有的政治抒情诗由于过分注重“政治”,或者片面曲解了“政治”,导致诗意不足。他们没有将政治宣传与诗歌区别开来,或许受文学“过度功能化”的影响,认为“直接效果”就是“有用”,片面理解“有用”就是“宣传”与“教化”。其实,政治抒情诗应该追求的是“诗意栖居”与“政治抒情”的有机统一。

这些问题的辨析与探究,可能有助于修正对现代政治抒情诗的刻板印象,进一步了解现代政治抒情诗的诗体特质,以及在具体实践中的得失成败、经验教训;这也对现代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能够为新诗的诗体探索提供有意义的参照,让政治抒情诗直面现实、参与现实,将激情、热情与担当重新注入诗歌的血液之中。

期待有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加入到政治题材文艺创作的行列,让艺术之苑花开全枝、果挂满山。

.

附:和四水,男,白族,1966年生,兰坪县文联四级调研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民族班学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联五届委员,出席云南省作家协会第六、七次代表大会以及中国文联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现居怒江兰坪。

 

 


诗独处dc
好诗,要独处,不迎合,追求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