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谈基层写作:最大的问题是在死循环里做无用功

文摘   2024-02-04 22:38   云南  


策划单位:北京泥流文化




海可枯,石可烂,民航天价退改签费用不可变


01

30

本期作者:马泽平

马泽平,80后,宁夏同心人。中国作协会员,图书出版人。著有诗集《上湾笔记》《欢歌》。曾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第十二届“十月诗会”。


有部分诗友说没赶上昨晚韩爱强老师的直播,经与韩老师沟通,我将直播提纲全文转载到公众号上,供感兴趣的诗友取用。


直播提纲


广告语Slogan:我们不玩行业“黑话”,我们只搞“干货”输出。

直播受众:爱好写作、从事写作,又对投稿和编辑工作不太了解的人。

主播有着两家文学期刊工作的经验,有着较多和基层作者打交道的经验。

比较了解这部分写作者的困惑和痛点。

基层作者最大的问题:不听!听过即忘,一如既往。一直在死循环里做无用功。


阅读部分


一、模仿原则:人的成长本能(行为、语言、科学创造)

二、喜好原则:人的自主选择性产生了

三、发散原则(多样化原则):人的提升本能

四、经典原则:人的筛选机制或集中机制


写作部分


一、文体选择

先找准自己喜欢和适合哪种文体写作。马泽平最初是写小说的,当时投给我一两篇,没几天就被我毙掉了。他“一怒之下”,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名诗人。可能一名作家选择何种文体写作,也是跟作家自身的个性有关的。写小说的肯定是喜欢想象,喜欢虚构的,喜欢“凭空”创造一个空间,一个世界,再创造出一些人,看着他们生,看着他们死,看着他们背负着原罪在世上行走。诗人是否更喜欢瞬间的、凝练的意境之美呢?


二、字数选择

主要说小说。个人建议小说写作者,先从短篇开始,再过渡到中篇,最后再去写长篇。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绝对适用于大部分人。因为写作必然会牵扯到投稿和发表,这就不得不去考虑刊物的版面和容量。你刚开始写作,投一个一万字的短篇,刊物如果觉得还可以,可能会出于鼓励新人的考虑给你发表,但是你扑上去一个三四万字的中篇,我相信大部分刊物都会选择放弃,转而去选择发两三个其他作者的短篇,将版面尽可能地让给更多的作者,给更多的作者发表机会。如果你的是一万多字、两万字,刊物可能也会考虑让你删改压缩字数。

对于一个初写者,稿件字数太多,大概率是有会注水的。我之前给基层作者讲课的时候,都会告诉他们改稿时字数直接拦腰砍,行文中的地得能少用就少用,了和连接词能少用就少用。

等你的短篇发表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再尝试过渡到中篇。有时候,写作也和其他事情一样,先得按部就班,慢慢来。

个人对于期刊发表的新手,上手就是长篇,持保留态度,一是大家根本不是名家,二是有足够版面发表长篇的刊物估计也就十家左右,百分之九十九的写作者是根本就没有机会发表的。当然,如果有直接出书的资源和渠道,那肯定是非常好的,但大部分写作者也是不具备这一资源和渠道的。

如此说,并不是我对写长篇者有偏见。实际上恰恰相反,我对写长篇者持敬重态度。因为长篇对写作者的考验不是短篇和中篇能比的。我只是担心花那么大的心血写出来的作品没有地方发表,也无法出版,而替写作者有些不值。虽然我们不害怕投入,但毕竟得考虑产出能否获得它应有的价值。

没有百分之百正确合适的道理。对于有资源、有渠道写长篇的,和网络作家,不在这一言说的范畴内。

当然,如果你的写作,不考虑发表,只想自娱自乐,只想做“抽屉文学”,只想自个儿和哥几个儿高兴,那自然一切都是无所谓的,都是伪命题。

现在还存在一种现象,一部分写作者热衷于出书,而不是细心检视自己作品的质量。这种现象在基层写作者中较为普遍。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出了一本又一本,可单独拿出来一篇投给期刊,却未必能发表得出来。所以,写作者还是要尽量减少出书的功利心,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打磨和提高自己的作品的质量上。因为投稿发表的门槛要高于出书的门槛。有钱大概率是可以出书的,但是却未必能做到期刊发表。

之前有人咨询过我,说他经历丰富,他将其写成了书,写了好几部,好几十万字,说身边人都说写得好,某某领导也说写得好,想出书,还说想拍电视剧,问我有无渠道。我最后劝退了他。我告诉他,身边人和他口中的领导,虽然都是出于好意,但并不专业。而且花费几十万出了书,又能怎样呢,意义并不大。

出版的前提是先把内容写好,这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内容的意义永远要大于作为外在的书的意义,内容如果经不起检验,出铜版纸的精装书,意义也是不大的。

当然,完全没有了功利心,也就没有了进取心。


三、期刊选择

其实很多写作者都是将期刊作为发表平台的。而期刊写作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有编辑会替写作者把关,检验作品的成色和质地,这对作者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是有很大益处的,当然,不断的投稿挫败也会打击到一部分写作者的信心。而微信公众号则少了编辑把关这一环,浏览量有时也可能是假象。当然,文学的式微、刊物的订阅量持续走低,也是不争的事实。《人民文学》今年的订阅量的狂飙仅是个别现象,但依然值得大家高兴一下。


四、写作内容:能不能写暴力,写性,怎么写,怎么投?

文学可以写很多东西,但是很多期刊不会发表。因为期刊具有筛选性、选择性。如果想要投稿给期刊,个人不建议过渡渲染这些东西。


五、修改能力(现代汉语词典、WPS会员)

很多作者对编辑存在严重的大误解,认为编辑就是坐着喝茶看稿,顺便改个错别字。实际上编辑的看稿量还是相当大的。

实际上,每一篇稿子都存在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即便有些对自己稿件极其负责、精雕细琢的作家,也难免完全没有错误。

有些中国作协会员的文章,也达不到文通字顺,词语的选择、句子的逻辑错误。

实际上,作者对自己稿件的不认真,正是降低自身稿件通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我的工作观察,作者修改稿件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不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他们错误地将修改能力与写作能力割裂开来,殊不知改稿能力正是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甚至可以说,改稿能力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写作能力,优秀的作家绝对是非常注重修改能力的;二是一部分作家认为稿件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哪里舍得打骂,这种想法看似没错,实则大错特错,俗话不是说嘛,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教育,放到社会上就会有社会替你教育,同样道理,你的稿件投出去,会有编辑累死累活,替你改得一片红,就会有编辑懒得看,直接给你毙掉,更别提给你修改的机会,这一类的作家通常还错误地将稿件的“一气呵成”视为自己的优秀写作能力。所以,建议大家稿件写出来后,先放一放,改上个三遍。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买一个WPS会员,先把错别字消灭干净。自己满意了再投出去。自己都没心再看的稿件,编辑也是不会有心思想要去看的。

你发出去的稿件至少在两三年后拿出来,虽然看着已经不再满意,但想起当时确已尽心尽力、认真对待了,这至少不会留下大的遗憾。


六、抗击打能力

每一个投稿者必然会面临的命运:退稿、修改、改投。遭遇退稿,失落几分钟,骂一骂编辑,解解心头之恨,然后重拾信心,继续改继续投。

所以说,写作是一种孤独的工作,他是只能写作者自己去承受的事业。你写不出来时的痛苦,和你完成时的快乐,别人都是无法体会的。

被退稿的故事,余华的随笔集和短视频里多次提及,相信看过的人都有深刻的印象,等你将来混出来时,这些经历都会成为快乐的过往。


投稿部分


一、邮件主题栏:宁夏回族马泽平  稿件名  体裁  字数(行数)

内容梗概 贴上原文  稿件附件(字体、字号、行距)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字号越大,年龄越大,质量越差

作者简介 其他通联信息(手机号、收件地址)和个人身份信

切忌稿件直接贴在附件,一发了事,主题栏连个最起码的说明也没有。


二、如果遭遇编辑提出退修,一定要积极配合,因为发表成功率已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

(余华的名言:如果能给我发表,从头到尾我都可以改光明。)


三、期刊会声明:如果不同意删改,请在稿件中说明。

投稿者切记:千万不要写不允许修改的备注语。有这一句,稿子百分之九十九死掉了。

即便是名家的稿子,也不可能不存在错误,没有不可修改的地方。


四、能不能一稿多投、一稿多发?能与不能的要求是谁提出的?为什么要求原创首发?

几乎所有刊物都明确反对一稿多投,由此可见,这个要求是刊物提出的。这个要求对投稿者公平吗?实际上,已经有人明确提出反对这一要求,认为这种来自期刊社的单方面要求对投稿者不公平,对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的即时性造成了很大的延误;但就我目前看到的,仅在学术期刊领域,因为这涉及研究成果发表的时效性。在文学期刊目前没有见到相关撰文。

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跟编辑熟识,可明确告知,看编辑意见,如果编辑不介意,也是可以的。话又说回来,这已经属于编辑自主选择稿件的范畴了。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于名家身上,刊物对名家稿件的抢发,一般作者通常不会享有这种待遇。这是针对一稿多投的意见。

一稿多发仅在一种前提下是可以的。内部刊物和公开发行的刊物之间,或者说,最多只允许一稿两发。一次发在了内部刊物,一次发在了公开刊物。在内部刊物之间一稿两发,和在公开刊物之间一稿两发,都是绝不允许,是绝对不可以的。报纸和期刊之间也不要互发。

一旦违反一稿两发的原则,等待投稿者的命运通常只有一种:从此被刊物拒稿;刊物或许会为了估计投稿者的面子,不会跟投稿者明说,但大概率是不会再采用该作者的稿件了。

原创首发,投稿者需要保证自己的稿件是自己创作,不是抄袭、洗稿而来,另外,也没有一稿多投,一稿多发,要保证你投稿的刊物,将稿件发表出来是首次发表。

抄袭和洗稿,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侵犯著作权的,是绝对不允许的。

个人建议,如果切实想走期刊发表这条路,尽量不要在作品发表出来之前,将作品在网上贴得到处都是。因为有些刊物在稿件送审前,会先对稿件进行网络查重,一旦查出来,编辑就会考虑是否对稿件进行送审,所以,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不要让它死在第一关。当然,刊物如果不介意,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五、稿件群投和稿件轰炸是怎么一回事?

这种投稿行为是非常糟糕的,除了给编辑留下坏印象外,更主要的是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六、那么,到底如何正确投稿呢?

先找准目标刊物,公众号上了解一下目录和栏目,发表作者的段位,对照自己的水平。对于投稿者来说,知己知彼,是做不到百战百胜的,只能说为自己节省一点时间。

不建议初次投稿者学余华,从收获、人民文学往下走,大部分写作者只能从下往上走。

可投邮箱,可投编辑。邮箱投稿的好处是有时间记录,微信投稿的话很可能会被聊天记录刷屏冲掉。有些刊物为了规范投稿行为,方便编务的工作,也有可能是为了规避关系稿、人情稿的出现,明确提出不允许投稿给编辑。刊物不同,要求不同。不让投稿给编辑的刊物,绝对是看邮箱稿件的。

一次尽量只投一篇,最多投个两篇足够了。也要看字数。刊物版面有限,不发中篇,你却投稿中篇和长篇,这对刊物来说没啥伤害,只会浪费投稿者自己的时间。

诗歌的话发一组,尽量十首到十五首吧,起码让编辑有个选择的空间。有些投稿者,只发一首诗给编辑。结果可想而知。

投稿两三个月后没有结果,可另投,能问编辑的问一下,问不了的另投就可以了。

如果在刊物已经发表了,尽量间隔一两年再投,有些作者前脚刚发,后脚稿件又来了。

大部分作者不是莫言、余华,不要盯着头部的几个刊物,能多发几个不同的刊物就多发几个,能通过不同刊物的审核,也是对写作者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一种肯定和认证。

尽量不要给刊物投短章,比如几百字,一千字的短文章,因为大部分刊物没办法排版,最好的办法是,将自认为写得好的短章集成一组,有个五千字左右再进行投稿。这样既能显示作者的写作成果和写作水平,排版效果也会好一些。当然,《散文诗》这样的刊物另说。


七、初写者如何投稿,先给哪些刊物投稿?

建议初写者先从本省的刊物开始投稿,因为本省的刊物通常都比较注重培养本省的文学人才,编辑会比较喜欢看到新鲜血液、新的人才冒出来,而且如果你写得真不错的话,本省的刊物一定愿意给予你最大的支持。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有的年轻作家都是先从外省的文学刊物上冒出来的。所以,有时候写作者的起步或出名,不仅得靠实力,有时也得看缘分。如果你有认识的人,可以让帮忙推荐一下,但不要轰炸推荐人,因为现在每个人其实都很忙。所以,写作是一件必须忍受寂寞和忍受误解的工作。


期刊部分


一、期刊有周刊、旬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


二、报纸和期刊(杂志)的区别;

出版周期;字数要求;质量要求。


三、学术期刊首先是期刊,然后才是学术。(周传虎《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南》)

文学期刊也不例外,首先是期刊,然后才是文学。期刊具有筛选性、选择性。

作品也是一种产品。期刊是中介、加工商,读者是买家、消费者。


编辑部分


一、编辑的工作流程是什么?编辑是如何审稿的?

三审三校(初审、复审、终审;一审、二审、三审;一校、二校、三校)


二、编辑的日常:编辑每天都在做什么?喝茶聊天看报纸吗?投稿为什么要等哪么长时间? 

编辑为什么干活速度那么慢?审稿效率那么低?编辑部电话为何没人接?

看稿、审稿、编稿、校稿;

有些稿件是否录用并不能一下子敲定,稿件与稿件之间还有个筛选、对比、选择过程;

编辑还有很多其他稿件之外的工作,比如开会、理论学习、外出开展活动等;

有些编辑部实行的是不坐班制,因为看稿需要安静的环境;会安排定期的碰头会等。

编辑部的工作性质和市民办事大厅的工作性质是不太一样的,不是必须要与作者见面的。

现在,杂志社的编辑基本上是编校一体的,每一篇稿件至少要校对三遍,四五遍的也有。


三、编辑到底看不看邮箱,编辑为什么会直接约稿?

大部分杂志社都是看投稿邮箱的,不看邮箱的肯定有,但是肯定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的;

很多邮箱投稿未被采用,更多的是稿件质量不好造成的,当然,遗珠之憾肯定也是有的;

约稿是为了寻找到更符合刊物要求的稿件,符合刊物的栏目要求和长远发展目标。


四、编辑为什么不给作者投稿反馈看稿意见?哪怕回复一句,至少也是个心理安慰?

(一)没时间,无法一一回复;同质化回复也无必要和无意义原则。

(二)避免被投稿者纠缠(短视频原则和取消请回复原则):尤其害怕遇到阴阳怪气的投稿者,要编辑“请高人指点一二”的,实则先是套话,然后进行反驳,说是之前他发的作品怎么怎么样了,又有哪些人对他(她)的作品进行了肯定和评论等。

(三)有些稿件质量太差,无法给意见,给了也改不好,改了了达不到发表的水平;

给了会给投稿者造成新的误导,以为按照修改意见修改了就可以发表,实则是对编辑的修改意见有所误解,修改后还会继续联系编辑,这会使双方都很痛苦;为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不给意见。

(四)最残酷的是,编辑看你的稿件字数,看个开头就直接将你的稿件毙掉了;

(五)编辑也是平凡人,首先是个看稿工作,不写作,也不会写作,无法给修改意见。


五、为什么有些编辑不愿搭理作者?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有些编辑喜欢与作者打交道,有些编辑不喜欢与作者打交道,或者说,他只想跟编辑保持仅限于稿件方面的关系。这跟编辑的性格、个性有关。这个不好妄下结论。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一些编辑是高冷的,但各行各业都有高冷的人存在,这也是很正常的。

(二)编辑不愿被作者纠缠,尤其不愿被写得差的作者纠缠。

(三)稿件很多,编辑很忙,也有可能编辑在休假,难得陪陪家人,或者正巧外出有事,或者琐事缠身,或者有其他的事。


六、编辑是贯通古今融汇中西、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吗?

肯定不是。这就和以为中文系毕业的全都文采飞扬一样,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想象而已。中文系毕业的不会写东西的大有人在。编辑不会指导写作的也大有人在。


审稿部分


一、你们杂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稿件,喜欢什么样的稿件?

一言以蔽之:三个字,好稿件。

好稿件的标准是什么:“前四”:开头好、语言好、故事好、结尾好;

“后二”:有思想、有深度


二、有针对性的写稿,约稿机制是什么样的?写稿有无可乘之机?投稿有无运气成分?

投稿发表存在运气成分,但运气和灵感一样,它的存在是偶然的、短暂的,不是长久的,只有实力才是永远的通行证,才会保你一路绿灯。写作是个技术活儿,诗歌手艺活儿,不要等灵感,也不要靠灵感写作,要不断地精进,好的作家肯定是靠大量的写作练习,靠不断地研习,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偶然的发表或许只是运气,而不是实力,所以不宜高兴得太早。


三、什么是关系稿、人情稿?跟编辑认识,和编辑私人关系好,真的有助于发稿吗?

大家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抨击刊物?真的存在不发关系稿、人情稿的期刊吗?

关系稿、人情稿通常指那些因为关系和人情而发出来的质量较差的稿件。

和编辑认识,和编辑私人关系好,并不真的有助于发稿,质量才是通行证。

因为发表不了作品,对刊物和编辑工作不了解,所以导致误会。

确实存在不发关系稿、人情稿的刊物。


结束语:阅读、写作(音乐、美术等文艺)的意义


一、抵挡无聊,找个事做,提升自己;

二、记录生活;

三、使自己在如此卷的社会节奏中慢下来,静下来,有个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使自己更专注;

四、比文学更重要的是生活,先把身体搞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再把生活搞好;不要轻易幻想靠写作养活自己,靠写作超越阶层。开心快乐永远都该是第一位的。

(文字来源:泥流公众号)




诗独处dc
好诗,要独处,不迎合,追求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