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经常听到家长的吐槽抱怨:
孩子的内心真的不够强大吗?孩童原本无所畏惧的烂漫天性,是怎么消失的?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成为你》,让我对孩子本能的自我探索、向上生长有了新的认识。
孩子从出生起,就为了自己的每一步成长拼尽全力。
詹姆斯刚出生不久,她大部分时间都是躺着。
有一天她开始尝试翻身,每天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终于有一次,她两脚伸展,后腰用力使劲,胳膊支撑住身体,她翻过身了!
和詹姆斯一样,经历人生第一次转变的鲁弗斯,在11个月时学站立,每天要反复摔倒100多次。
虽然被折磨得哭了无数次,但詹姆斯仍然不放弃,擦擦眼泪继续尝试。是的,最终他站了起来,并开始下一个阶段的挑战——走路。
艾娃是个有冒险精神的孩子,挑战了男孩们常玩的冲浪。初次体验时,由于恐惧,她总是盯着自己的双脚,没把握好平衡,几次跌入水中。
她的同伴丹尼尔就稳重多了,眼睛只盯着前方,滑得特别顺利。艾娃第二天又去重新练习,她内心肯定不想在同伴面前丢脸。
她吸取了经验教训,眼睛坚定地望着前方,调整好呼吸,集中注意力,让身体更平衡。这一次她成功了,学会了冲浪。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他会向外探索,确定自己的方向,并学会寻求同伴合作。
生活在蒙古的安内,跟随家人四处迁移。到新营地时,大人忙着搭帐篷,母亲就让安内去远处挖点雪用来做饭。
装雪的桶虽然不大,但对于4岁的安内来说,属实有点费力。于是,安内找自己的玩伴帮忙,她深知合作的必要。两个人一起做事情,果然轻松多了。
不要切断孩子的心理韧性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决定他未来可以走多远。
心理韧性就是人从逆境、矛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
心理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越强,那么韧性越大,就能承受越多压力,并不断地从逆境压迫中恢复。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有力量,根本不用被刻意训练自律与坚强。
那么是什么让孩子从坚韧变得脆弱?大部分原因是成长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长的焦虑,对孩子的不信任感,从而导致育儿路上的荆棘遍布。
曾经一个视频传遍了网络,一个女孩质问父亲“老是让人不开心”,让网友看完觉得好笑又心酸。
小女孩:爸爸,你有一点点缺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爸爸:什么?
小女孩:就是有些时候,你老是让别人不开心,我觉得不好,你能改掉吗?
爸爸:不能,我就是要让你现在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这种挫折教育一直盛行不衰,经常被家长误用:把人为制造的压力强行扔给孩子,他们接受逆境的磨练,这样不会让孩子变得强大,只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
现实中,孩子们面临的挫折并不少。担心作业写不完,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同伴孤立,被老师批评……这些在孩子眼里都是天大的事情。
《教育的选择》中说道:“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被父母打击、忽视或溺爱的孩子,并不会变得强大。那些内心真正强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或其他养育者)都懂得给与足够的尊重与接纳,爱与平等。所以,他们身上都有共同的特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一个孩子如果能时常接收到鼓励和赞赏,他会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会获得越来越多的价值感和胜任感。即使再普通、平庸的孩子,都会因外界的认可而有所改变。
电影《恩赐妙手》,主人公原型是传奇医生本·卡森,他曾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少儿神经外科的负责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脑部连体婴儿分离手术也是在这里完成的,而手术的操刀人就是本·卡森。
拥有如此卓越成就的本·卡森,童年时期的成长并不顺利。
他在贫民窟长大,考试经常得0分,同学曾嘲笑他是“全世界最笨的孩子”。他自己也开始否定自己,并且自暴自弃,每天跟哥哥在家里看电视。
单亲母亲索尼娅不愿看到本·卡森意志消沉,不断鼓励他:”你不是最笨的孩子,你只没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已。你脑袋有很多想法,你要能看到眼前以外的东西。”
她送孩子们去图书馆看书,并要求写阅读汇报。有了阅读的熏陶,两个男孩像发现了新大陆,不再沉迷低级趣味。在母亲的认可与鼓舞下,本·卡森成为了医学大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应该具备不怕犯错,且能从错误中学到知识的能力。而从小被允许犯错的人,才能具有这种能力。
关于孩子犯错,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一段演讲,让很多家长感触颇深——
“家长不要把纠正孩子的错误,当做自己的第一任务。因为当我们在努力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培养出了一个怕犯错误的孩子。很多人认为,不犯错误的人是优秀的,然而在这个社会上,一个不怕犯错误的人更优秀。
一个不怕犯错误的人,比一个不犯错误的人,他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人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如果培养了孩子怕犯错误的这种人格,会使孩子失去很多社会生存的机遇。我们常说一个成功人士,他往往是做好了抓住机遇的准备,如果我们把他落实到具体的人格特征的话,那就是这样的人往往不怕犯错误。他勇往直前敢抓住机遇的这种人格品质,是来自童年学习过程当中的安全感。
所以,父母不要老是纠正孩子的错误。”
敢于犯错、越挫越勇的孩子,他相信自己不会一直失败,这次做不到的事情,下次努力学习和尝试,可能就做到了。
这是一种成长型思维,是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如果家长遇事不抱怨,积极解决问题,对待事情的解释风格偏向乐观,将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待事物的看法。
因4岁时的一次车祸而失去右腿的女孩谢仁慈,曾经感动了无数人。虽然求学之路艰辛,但身残志坚的她最终以62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第一志愿西南政法大学。
在她的成长中,同样失去一条腿的妈妈始终陪伴在身边。谢仁慈没有去幼儿园,妈妈就在家里教她算数和认字。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妈妈跑遍了大半个县城,才有一个普通小学接受她。
上学期间,因为身体残疾谢仁慈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一天,当她和同学一起玩耍时,自己的假肢突然甩飞了出去,周围小伙伴们惊吓地四散开来,边哭边跑。
她又羞愧又难过,回家向妈妈哭诉,妈妈对她说:“没关系,下次绑紧一点就好了!做好自己,别怨他人。”
她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怎么舒服怎么来。像别的女孩一样爱美,她穿上新裤子后发现不和谐,对着镜子她在想:与其这样不和谐,不如,就露出来吧!
妈妈的坚韧与乐观,始终感染着谢仁慈,让她在一次次绝望中重拾生活的信心,并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一个个梦想。
她喜欢健身——拿过游泳冠军,她不仅打羽毛球,还学会攀岩;
她喜欢旅游——戴着假肢、背着拐杖,从贵州出发,一路走过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飞来寺、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滇藏线颠簸30多天后,最终平安抵达布达拉宫下......
坚韧是一个人最好的铠甲。内心笃定,坚持自己的方向,这样的人生怎么会不精彩?
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其实就是在成长阶段获得“心理自由”的孩子,而心理自由的孩子通常更自律。
与其花费巨大的心力培养孩子坚强的内心,不如尊重孩子本能的发展欲望,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个生命温柔地影响另一个生命,而不是互相改造。
祝福所有孩子都能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自由地掌控人生!
关注“知子花教育”视频号
解锁更多家庭教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