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一个学服装设计、数学月考成绩只有83分的中专生,却碾压一众高校高材生闯进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12强。
在这类似小说“废材”逆袭的剧情下,一时之间姜萍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天才少女”。甚至阿里为她拍摄了一个纪录片,央视对她进行了专访。
于是,姜萍火了,阿里全球数学竞赛也获得了全所未有的关注。
如此小说式的逆袭人生,引起了不少高材生、教授的质疑,甚至引发了网络“骂战”,各种谣言也是满天飞。
昨天(11月3日)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终于对“姜萍事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组织方公布了获奖者名单,共有86位参赛者获奖,包括5名金奖得主、10名银奖得主、20名铜奖得主和51名优秀奖得主。在此次竞赛中,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王某某及其辅导的学生进入了决赛,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根据决赛的评分结果,两人均未获得奖项。
经过调查,发现王某某在预选赛阶段为其辅导的学生提供了帮助,违反了竞赛规则中关于“不得与他人讨论”的规定。这一事件也揭示了竞赛制度和组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阿里巴巴对此表示了深切的歉意。
姜萍复赛不仅没得奖,反而被查出初赛是在其老师王某指导下获得的成绩。
随后,涟水中专发布情况通报:
据调查了解,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中,我校教师王某某对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
经研究,我校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情况说明一经发布就引爆了舆论,有不少网友表示:“多一份包容吧,这一切都是大众自己炒起来的。”“流量漩涡下,心疼这个女孩,希望她能继续平静不被打扰的生活。”
那么,我们又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姜萍事件始末
回溯姜萍一夜成名的那天。
6月13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了今年的2024阿里数赛初赛入围名单。
其中,17岁的中国女孩姜萍,以93分的成绩名列全球第12位,成为前30名中唯一的女生。
不仅如此,她的出身和其他选手大相径庭。
姜萍就读的是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还八竿子打不着,学的是服装设计。
此次成功晋级阿里数赛决赛的801名选手,平均年龄22岁,且大多来自世界顶尖高校,如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
作为唯一一名中专在读生,姜萍的成绩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整个6月中下旬,网上关于姜萍的报道铺天盖地。
据当时的报道,姜萍在数学老师王闰秋的指导下,钻研高等数学,从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开始,到 Lawrence C. Evans 编写的《偏微分方程》。
那时候,大家都说,姜萍是凭借对数学的热爱和不懈努力,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在6月的新闻报道中,姜萍在自学高等数学两年后,凭借自己扎实的数学功底和不懈的努力,战胜了全球数以千计的数学高手。
除了数学,报道中还提到姜萍还热爱服装设计。
她认为数学与服装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她最喜欢的偏微分方程(PDE),与服装设计中的对称性和美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她常常在服装作画时获得设计灵感,这些灵感有时正是来源于数学。
在王闰秋老师的鼓励下,姜萍报名参加了阿里数赛。
“如果学习服装设计是我的plan A,那探索数学世界便是我的plan B。”她希望自己在数学和服装设计两个领域都能有所成就。
她身后的“伯乐”,数学老师王闰秋在同一场比赛中排在125名,同样爆火出圈。
王闰秋是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专业2020届硕士毕业生,师从卢殿臣教授,连续3年入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
据报道,研究生毕业后,王闰秋很想继续攻读博士,但因为英语差了2分,最终没能如愿。
虽然没能实现读博的愿景,王闰秋在教书育人之外,依然保持着自身对数学的热爱。
成为姜萍的伯乐,更是因为他从姜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觉得,姜萍身上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影子,我也在想,如果当初遇到一位好的引路人,我的人生会不会有所不同。”
如此热血的故事,一时间人人传颂。
大家都说,姜萍师徒的故事是《心灵捕手》照进现实。
然而,姜萍的故事,大概率不能像《心灵捕手》那样,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是“天才”还是“骗局”
中专女生一夜之间成为全民讨论的对象,又在接下来的进阶赛事后完全没了消息。
一种声音开始甚嚣尘上——整个黑马事件就是一场“骗局”。
支持这种论调的人相信,中专女生数学竞赛逆袭,是通过“特殊手段”和“现象营销”制造出的假象。
他们眼中的事实是,没有什么大隐于市的数学天才女生,只有看不见的幕后推手。
有人说,“姜萍这事,没有结果,就已经证明了结论。数学是最难作假的、骗子远离的领域。还有女性为之辩护吗?”
有人步步紧逼,讽刺拉满。
“每日一问:阿里巴巴达摩院什么时候公布成绩?不能埋没数学天才姜萍。”
甚至有人阴谋论:姜萍是其导师王闫秋的“工具人”。
从普通中专女生,到红遍全网的教育届黑马。
当双脚重新落回地面,眼前的风光和以往一样,却又已经截然不同。
17岁的姜萍,已经经历了大部分人一生可能都不曾有过的关注量和大起大落。
上至人民日报,下至大大小小的媒体,当所有媒介都在大力传颂姜萍的故事时,姜萍就已经被推至风口浪尖。
17岁的中专女生打破世俗偏见,站上了一票顶尖名校生才有的高度。
这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逆袭故事。故事背后的潜台词是,野草也有锋芒,普通人也有力争上游的机会。
虽然大部分人做不到,但存在即合理,存在即切中大众的爽感。
也正因此,当姜萍落回地面,重新成为“凡人”,这样的事实会让原本关注她的人更加难以接受。
姜萍的成绩已经不止代表个人,在很多人眼里,那是中专生崛起、女生能学好数学的典范、甚至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如果姜萍本身是清华北大中科院学霸之流,有扎实的底子,或许能接得住这样的厚望。
但姜萍没有这样的背景。
除去阿里全球数学竞赛成为黑马外,她只是一个学服装设计专业,外加热爱数学专业的普通人。
比大部分普通人有更高的数学天资,发挥好的时候甚至能压过一些名校生,但事实也仅此而已。
一次成绩突围,不代表她次次都能在这种规模的比赛中突围。
更多网友愤怒的点,从来不是姜萍考没考好,而是这背后是否存在“人为操作”?
是否有人在利用“中专女生黑马事件”达成某种目的和获取利益。
阿里举办方可以此为噱头,为比赛免费打广告; 招生季的涟水中专,可以此为荣光招揽生源; 一直郁郁不得志的王闰秋老师,可以此为垫脚石走向人生的高光时刻; 就连推广中职教育的国家,也可以此让差生父母看见光……
这件事也许早已尘埃落定,但如何在未来保护每一个像姜萍这样的孩子不被过度消费,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人们需要的不是又一个“姜萍”,而是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安静地追梦,而不是成为别人狂欢的背景板。
关注“知子花教育”视频号
解锁更多家庭教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