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行业资讯
关注联合资信
江西省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近年来,江西省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年,江西省经济总量居全国中游,人均GDP处全国中下游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处于中游水平,财政自给能力偏弱。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江西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上级补助收入对综合财力的贡献较大。2023年末,江西省整体债务负担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从地市层面看,江西省下辖各地级市发展较不均衡,赣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领先,以赣州为核心的赣南地区受益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水平次之,赣西和赣东两地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地区分化较为明显。江西省各地级市产业结构普遍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格局。2023年,江西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异较大,南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远高于其余地级市,南昌市财政自给率最高。同期,各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同比有所下降,获得的上级补助收入规模较大。江西省各地级市政府债务余额均保持增长。2024年,江西省债务管控工作将重点聚焦于坚守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从企业层面看,江西省发债城投企业以地市级和区县级为主,其中赣州市发债城投企业数量最多,全省发债城投企业主体信用级别以AA为主。2023年,江西省整体债券发行数量和规模同比均有所增长,各地级市均保持融资净流入。2024年前三季度,南昌市城投企业债券净融资额位列江西省首位。2024年6月末,江西省各地级市发债城投企业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指标整体表现偏弱,上饶市、赣州市、宜春市2025年债券到期规模较大,存在集中偿付压力。2023年,江西省各地级市“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综合财力均超过300%。整体看,江西省各地市财政收入对发债城投企业债务的支持保障能力较弱。
1.江西省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江西省经济总量居全国中游,人均GDP处于中下游水平,人口基数适中但城镇化率低,第二产业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江西省,简称“赣”,位于我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是承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江西省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及矿产资源丰富,部分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江西省综合交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7.9亿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江西省常住人口规模在全国排名中游,城镇化水平偏低。截至2023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4515.01万人,位列全国第13名。江西省城镇化率较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至63.13%,但仍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水平(66.16%),省内吉安市、上饶市、赣州市等城镇化率偏低。
江西省经济总量居全国中游,人均GDP处于中下游水平。2023年,江西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200.1亿元,在全国各省排第15名;GDP增速为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9%,主要系制造业、采矿业和房地产业投资下降所致。2023年,江西人均GDP为7.12万元,在全国排第21名(较2022年下降5位),处于中下游水平。2024年1-6月,江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38.0亿元,同比增长4.5%,经济保持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江西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江西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6:44.8:47.6调整为7.6:42.6:49.8,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1%、48.7%和43.1%,第二产业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3年,江西省政府制定了《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计划目标为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钢铁、航空、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和现代家具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锂电和光伏新能源、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航空、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6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3年,江西第二产业增加值13706.5亿元,同比增长4.6%,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江西省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180.7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增速平均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按行业分,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0%,制造业同比增长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4%。江西省2023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531.7亿元,同比增长1.5%。
政策利好助力区域发展。随着中部崛起规划的实施及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推进,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增长具备潜力。受益于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以及中央政府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规划,江西省经济实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中部地区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鉴于江西省为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中央政府在开发建设及投资等方面给予了江西省有力的援助扶持,推动了江西省经济的稳步发展。此外,江西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有力保障了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2.江西省财政实力及债务情况
2023年,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有所增长,规模在全国排名处于中游水平,财政自给能力偏弱,上级补助对综合财力的贡献较大,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江西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有所下降。2023年末,江西省整体债务负担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2023年,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059.60亿元,规模在全国排名处于中游水平,同口径同比增长3.80%;税收收入占比为66.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较高;财政自给率为40.79%,财政自给能力偏弱。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2023年,江西省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2114.60亿元,同比有所下降。
2023年,江西省上级补助收入同比有所增长,上级补助收入占当年地方综合财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的比重为41.70%,对地方综合财力的贡献程度大。2024年1-6月,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8.60亿元,同比下降1.20%。
江西省整体债务负担处于全国中游水平。2023年,江西省地方政府债务率和地方政府负债率分别为142.67%和39.47%,在全国31个省份中分别排第19位和第16位(按照从小到大排序)。
1.江西省各地级市经济实力
江西省下辖各地级市发展较不均衡,赣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领先,以赣州为核心的赣南地区受益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水平次之,赣西和赣东两地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地区分化较为明显。江西省各地级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普遍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格局。
江西省下辖南昌、赣州、九江、宜春、上饶、吉安、抚州、新余、鹰潭、萍乡和景德镇11个地级市。根据《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江西省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原中央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多极发展区域格局,规划形成“一群两带三区”的省域空间发展总体结构。“龙头”包括南昌和九江(赣北,以下简称“昌九”),“龙头昂起”是指深入推进昌九一体化,使昌九地区成为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两翼”包括以上饶、景德镇和鹰潭三市构成的“右翼”(赣东)和以宜春、萍乡、新余三市构成的“左翼”(赣西)。“两翼齐飞”是指:赣东地区积极推动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承接长三角、海西经济区产业转移,吸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赣西地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宜萍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动力储能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基地,提升钢铁、煤炭、建材、盐化等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原中央苏区”(赣南)主要包括赣州、吉安和抚州三市,“原中央苏区振兴”是指在中央的特殊支持政策下,强化赣州市在“苏区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提升、重大平台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工程,推动赣州、吉安、抚州等原中央苏区整体跨越式发展。
产业发展方面,南昌市具备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为全省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活力。从产业分布来看,江西省各地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等发展相关产业,拥有1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78个省级开发区。江西省拥有A股上市公司88家,行业集中在计算机、化工、医药和有色金属等方面。其中,南昌市具备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产业结构较为多元,为全省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活力。此外,景德镇市、新余市、萍乡市、赣州市和宜春市等5个城市为资源型城市,其中景德镇市、新余市和萍乡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挑战。
江西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化明显,南昌市经济总量明显高于江西省其他地级市,除鹰潭市外,各地级市产业结构均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格局。从区域发展水平看,2023年,江西省各地级市GDP均保持增长,上饶市、抚州市和鹰潭市GDP增速较快,但由于各地级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分化明显。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体量处于全省绝对领先地位,2023年GDP超过7000亿元;排名次之的赣州市在4000亿元以上;紧随其后的宜春市、上饶市、吉安市和抚州市GDP均分布在2000~3500亿元之间;其余地级市GDP均分布在1000~2000亿元之间。分区域来看,由南昌和九江两市组成的赣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领先;以赣州为核心的原中央苏区受益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水平次之;赣西和赣东两地经济体量相对较小。江西省各地级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除鹰潭市外,产业结构均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格局。
赣州市是江西省下辖地市中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省会南昌市城镇化水平最高。2023年末,赣州市是江西省下辖地市中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达到898.92万人,省会南昌市常住人口为656.82万人,位居全省第二。江西省下辖地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均超过50%,其中,省会南昌市最高,为79.58%;另有新余市和萍乡市城镇化率也超过70%;吉安市最低,为55.07%。
2.江西省各地级市财政实力及债务情况
(1)财政收入情况
2023年,江西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异较大,南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远高于其余地级市,且财政自给率最高;各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同比有所下降;各地级市获得的上级补助收入规模较大。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2023年,除景德镇市外,江西省其余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均有所增长,增幅在3.0%~10.0%,其中南昌市增长率为9.3%,位列全省第一位。江西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异较大,其中,南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00.2亿元,远高于江西省其余地级市;赣州市、九江市、宜春市、上饶市和吉安市组成第二梯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200.0~330.0亿元;其余地级市为第三梯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90.0~150.0亿元。2023年,新余市税收收入占比相对较高,为76.10%,九江市税收收入占比最低,为57.65%。
财政自给率方面,2023年,除南昌市、上饶市、吉安市和抚州市外,江西省其余地级市财政自给率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南昌市财政自给率最高,为54.04%,其余地级市财政自给率在29.00%~45.00%之间。
江西省各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较上年有所下降。2023年,除赣州市和吉安市外,江西省其余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新余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较上年下降27.80%,降幅最大。赣州市、南昌市、上饶市和景德镇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排名全省前列,均在200.00亿元以上;鹰潭市和新余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在80.00亿元以下;其余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在100.00~200.00亿元之间。
江西省各地级市获得的上级补助收入规模较大。2023年,赣州市、上饶市、宜春市、吉安市和南昌市获得的上级补助收入规模均超过300.00亿元,其中赣州市获得的上级补助收入规模最大,为601.44亿元。除吉安市、赣州市和抚州市外,江西省其余地级市上级补助收入在综合财力中比重均在45.00%以下。
(2)债务情况
2023年末,江西省各地级市政府债务余额均保持增长;2023年,江西省各地级市负债率和债务率均较上年有所上升,九江市、鹰潭市和吉安市债务负担重。2024年,江西省债务管控工作将重点聚焦于坚守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2023年末,江西省各地级市政府债务余额均保持增长,其中景德镇市债务余额增长最快,增速为31.14%。除鹰潭市和新余市外,其余地级市政府债务余额均在500.00亿元以上。政府负债率方面,2023年,江西省各地级市负债率均较上年有所上升,其中景德镇市负债率超过50.00%,为省内政府负债率最高的区域。政府债务率方面,2023年,江西省各地级市债务率均较上年有所增长,且均高于100.00%,其中,九江市、鹰潭和吉安市债务率均超过170.00%。
债务管控方面,2024年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强调常态化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测算评定,“一债一策”制定化债实施方案,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存量。2024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省级决算和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指出严格贯彻落实江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扎实做好新增债务限额分配下达、政府债券发行使用管理等各项工作;稳妥推进地方债务“降存量、控增量、防爆雷”;发行再融资债券支持高风险地区开展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坚决落实化债方案,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全省地方债务全口径监测。
1. 江西省城投企业概况
江西省发债城投企业以地市级和区县级为主,其中赣州市发债城投企业数量最多。江西省发债城投企业主体信用级别以AA为主,高信用级别城投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和赣州市。
截至2024年9月末,江西省内有存续债券的城投企业共133家(未剔除母子公司情况),其中省级城投企业2家、地级市级城投企业50家、区县级城投企业72家、园区级城投企业9家。从各地级市企业分布看,江西省所有地级市均有发债城投企业;其中城投企业数量排名前两位的地级市分别为赣州市(28家)和上饶市(18家);新余市发债城投企业家数最少,仅有3家。从级别分布看,最新主体级别为AAA的城投企业共12家,其中省本级2家、南昌市6家、九江市2家、赣州市和上饶市各1家;AA+及AA级城投企业分别占18.4%和54.40%;AA以下城投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财政实力相对较弱的区县。整体看,江西省发债企业信用级别以AA为主,高信用级别城投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和赣州市。
从级别迁徙来看,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江西省主体信用级别从AA上调至AA+城投企业1家,位于吉安市。AA+上调至AAA城投企业1家,位于九江市;无评级展望变动情况。
2. 城投企业发债情况
2023年,江西省整体债券发行数量和规模同比均有所增长,各地级市均保持融资净流入,赣州、上饶和南昌净融资规模较大。2024年前三季度,南昌市城投企业债券净融资额位列江西省首位;受存续债券集中到期叠加债券提前兑付、回售规模相对较大等因素影响,上饶市、抚州市和鹰潭市城投企业债券融资呈现较大规模净流出。
2023年,江西省共有80家城投企业发行债券,发行数量合计319只,规模为2314.48亿元,债券发行数量和规模同比均有所增长;南昌、上饶和赣州城投企业发债规模合计占全省的48.84%。2024年1-9月,江西省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相当于上年全年的79.50%,其中省本级、景德镇、吉安和宜春市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已超过上年全年规模。
2023年,江西省城投企业债券净融资432.11亿元,净融资规模较上年略有下降;各地级市均保持融资净流入。从区域上看,赣州市、上饶市和南昌市净融资规模较大,其中赣州市净融资109.49亿元(占25.34%);吉安市和抚州市净融资规模相对较小;南昌市、宜春市、九江市和抚州市净融资额较上年有所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南昌市城投企业债券净融资额位列江西省首位;受存续债券集中到期叠加债券提前兑付、回售规模相对较大等因素影响,上饶市、抚州市和鹰潭市城投企业债券融资呈现较大规模净流出。
3. 城投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024年6月末,九江市、萍乡市和宜春市的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增量位于江西省各地级市前三位;江西省各地级市发债城投企业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指标整体表现偏弱,上饶市、赣州市、宜春市2025年债券到期规模较大,存在集中偿付压力。2024年上半年,受融资环境影响,鹰潭市、新余市和抚州市发债城投企业筹资活动现金转为净流出,其余地市均保持净流入。
2024年6月末,江西省规模为23530.83亿元,排名前三位(由高到低)的分别为南昌市、上饶市和赣州市,上述3市城投企业有息债务合计占江西省全省的56.15%;新余市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规模相对较小,其余各地级市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规模均超过千亿元。债务负担方面,2024年6月末,九江市、萍乡市和宜春市的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增量位于江西省各地级市前三位,合计占江西省全部债务增量总额的46.91%;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和抚州市的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增幅较为突出,其他地级市发债城投企业整体变动相对较小;除抚州市和新余市以外,其余各地级市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超过50%,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债券集中兑付方面,2025年,江西省发债城投企业到期债券(在考虑行权的情况下)规模为1304.32亿元,其中上饶市、赣州市和宜春市2025年到期规模较大,存在集中偿付压力。
短期偿债指标方面,2023年末,江西省各地市发债城投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均小于1.0倍,除萍乡市和新余市以外,其余地级市覆盖程度较上年底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2024年6月末,江西省大部分地市发债城投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较上年底整体上升,抚州市和南昌市发债城投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指标表现相对较好,吉安市、新余市、宜春市、赣州市和上饶市发债城投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均小于0.3倍,短期偿债压力相对较大。再融资方面,2023年,江西省各地市发债城投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均继续净流入,南昌市筹资活动现金净额规模最大;赣州市、萍乡市、景德镇市和九江市筹资活动现金净额均超百亿元。2024年上半年,受融资环境影响,鹰潭市、新余市和抚州市发债城投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其余地市均保持净流入。
4. 各地级市财政收入对发债城投企业债务的支持保障能力
2023年,江西省各地级市的“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综合财力超过300%,其中萍乡市超过900%,上饶市和南昌市超过600%,鹰潭市、赣州市和景德镇市亦超400%;整体看,江西省各地市财政收入对发债城投企业债务的支持保障能力较弱,萍乡市和上饶市等地的支持保障能力承压。
公用评级二部
何泰 杜晗 程畅威 翟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