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清廉品德,一心为国
竭力回国 一心向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一方面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一方面也暗下决心,要早日回归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但是回国之路充满波折,在遭到审讯、软禁、监视等折磨后,1955年9月,终于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钱学森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目睹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以及共产党人的廉洁作风后,钱学森大为感动。回顾历史,他深深感到,党的事业是伟大的,无论个人有多大本事,都离不开党组织,便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带领科研人员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和无畏的登攀。
一生清廉 两袖清风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钱学森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不要。”他曾为自己定下了“不题词,不给人写字,不上名人录,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参加成果鉴定,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80年代,他又将《论系统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经费。晚年,他先后获得两笔100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悉数捐出,用于沙漠治理。在他心中,国家最重、个人最轻,事业最重、名利最轻。钱学森曾说:“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这位被人们称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的伟人,不仅在科学领域给中国和世界留下难以估量的贡献,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推荐:王 颖;审稿:高 洁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