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感(很重)、班味(很浓)……2024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你get了吗?

企业   2024-12-25 19:39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或许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信息如洪水般汹涌,时间仿佛按下了加速键。


如同匆匆而过的流量,在网络的喧嚣与热闹中,一年又一年,呼啸而过。


但在日复一日的时间里,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里,被连接起来的我们,留下了很多共同的记忆。


比如每年都会发布的网络流行语盘点。当我们还听着尚未过时的“i人e人”“显眼包”“特种兵旅游”……殊不知这已经是2023年的网络热词了。


而今年的网络流行语盘点也如期而至。就在最近,《语言文字周报》发布了2024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


上榜的流行语果然都是“老熟人”。


图源:《语言文字周报》


这些熟悉的网络流行语,浓缩了我们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网络冲浪记忆的集合,如同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解锁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场景,也映照出大家心底的酸甜苦辣。


今天,咱们就盘点一下这些年度网络流行语,细数与此链接的回忆。


偷感(很重)


“偷感” 这词儿,乍一听有点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个词在流行的演化中,已经跟贬义的“偷”搭不上边,而是形容一种微妙的、 “偷偷摸摸” 的氛围感。尤其是社恐人遍地走的当下,这个词真的太形象了!


因为总会陷入重重顾虑与内耗之中,所以害怕完全的放开与表达自我会被人误会,不愿被过多关注。


因为不善与人交流,害怕别人误会,所以总是默默做事、希望通过自我打造“小透明”人设来逃避现实压力,获得一丝丝内心的安全感。


“偷感”所描述的正是这么一种“拘谨、扭捏、偷偷摸摸、畏畏缩缩又小心翼翼的感觉”。


比如,你定了减肥的目标,定了考研的目标……但是却不愿宣之于众,甚至不愿说出口,因为担心若是完不成,会招来他人嘲讽和笑话,于是,便选择“偷偷进行”。


心理学上认为,“偷感”是一种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可能由于对隐私的重视,也可能是对失败与挫折的恐惧、或者对他人评价的在意……


这个词的走红,其实也恰恰是因为它捕捉到了这种细腻的、深藏内心的隐秘情感诉求。


于是,让人有了一种“我的内心被看见”的共鸣。


草台班子 /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草台班子”本来指的是过去那种临时拼凑搭建起来戏班子。幕布一开,吹吹唱唱就上场了,人前也勉强像个样子,但却并不专业,也不靠谱,经不起推敲和信任。


而这个词因为太过形象,被网友们广泛用来形容各种运作混乱、流程不清,甚至犯离谱错误、翻车不断的组织或团队。


让人无力吐槽时,不由得发出一句真是“草台班子”的感叹。


而“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更是将“草台班子”说法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哲学意味。


或许,你也曾刷到过这段流传很广的那段话: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大部分人都水到离谱,所以你真的没必要总去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或者说很多工作胜任不了之类的,再厉害的人也常常是边干边学,再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常常是漏洞百出,大家都在虚张声势,只不过默契地互不揭穿罢了。”


其用意便是告诉每个人,要勇于去尝试,不要害怕犯错,走出舒适区才能迎来成长。


在网上流传的各种说法里,“草台班子”理论出自埃隆·马斯克。虽然东方君并未找到原话,但在马斯克的自传中,他的快速成长确实源于这样类似的认识:


“Later in life, as I competed against the banks, I would think back to this moment, and it gave me confidence. All the bankers did was copy what everyone else did. If everyone else ran off a bloody cliff, they’d run right off a cliff with them. If there was a giant pile of gold sitt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 and nobody was picking it up, they wouldn’t pick it up, either.”

后来,当我与银行竞争时,我会回想起这一刻,这给了我信心。银行家们所做的就是模仿其他人所做的。如果其他人都从血腥的悬崖上掉下来,他们也会跟着他们一起掉下悬崖。如果房间中间有一大堆黄金,没有人捡起来,他们也不会捡起来。


他记录下自己从胆怯、惧于权威,到后来能与银行财团掰手腕的历程中,也在告诉每个人,要对这个世界祛魅,要对所谓强者祛魅。


开挂的人生,从意识到“我也可以”开始。


班味儿


对无数打工的“牛马”来说,“班味儿”这几个字,像是一种类似清早咖啡苦涩的味道,散发出“自嘲”的气味。


又像是一种勉强运转的齿轮,于默默无闻中,一眼就看穿疲惫的伪装。


这个词之所以能迅速席卷网络,成为热门流行语,因为它是真的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内心。


“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变了”。


变得素面朝天,变得精神涣散,变得谨小慎微,变得疲惫不堪……


职场内卷下,“去班味儿”,也成为无数职场人表达摆脱工作压力的一种方式,最常见的就是去运动、去旅游,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班,是上不完的,但人生的意义,却不止于“班”。


那咋了

——“那咋了”

——“不咋了”


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也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但又能怎么样呢?这个词便表达了这种“淡然处之、坦然面对”的生活态度。


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so what?"


这个词最早可追溯到抖音有位博主“鸭鸭米”发布的一则宣传“那咋了文学”的直播录屏视频‌。博主以“那咋了”来回应生活中各种困难,表达其坦然从容的面对态度‌。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解与质疑,与其辛苦辩解自证,苦苦寻求几乎不可能的认同与理解,不如淡然处之,做好“课题分离”。


“那咋了”是反问,也是话题的终结,抛出不属于自己的的课题,不内耗、不焦虑。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压力社会中,尤其重要。


(就这么)水灵灵地 XX


“水灵灵地XXX”出自一位韩国女歌手在展示团队合照时说的话:“我就这么水灵灵地在中间,周围都是可怕的姐姐们。


其实,原韩文词汇是“똘망똘망”,意思是“闪闪发光地”,后来,中文将其译为“水灵灵地”,形象而生动,因此被众多网友纷纷引用,迅速传播开来。


这句话走红后,“水灵灵地”便几乎被应用到各种情景,语境范围也是愈发宽的没边。


奇奇怪怪的造句也是随手就来,零帧起手。


比如:我就这么水灵灵地睡到了中午十二点。


我就这么被水灵灵地开除了。


他就这么水灵灵地拿到了冠军。


……


总之,别管是好的,坏的,万事皆可“水灵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另一种自嘲与调侃。


古希腊掌管 XX 的神


关于这个梗的起源,最初是一位古典音乐专业的博士生在分享希腊神话中代表各个音符的神祇时,分别按照这些神的特性进行了分类。


众所周知,在古希腊神话中,有着各种各样、各司其职的神们,比如,掌管天空和雷电的宙斯,掌管婚姻和生育的赫拉,掌管海洋与丰收的波塞冬,掌管智慧与艺术的雅典娜等等。


这个梗一出现,立刻就被网友们争相模仿,晋升为网络新一届“掌管夸夸的神”,主要是用来形容或调侃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有特别的、突出的能力和地位。‌


比如,形容一个人很会做拉面,就可以说:“古希腊掌管拉面的神!”


形容一个人很会跳舞,就可以说:古希腊掌管跳舞的神!


形容一个人很会聊天,就可以说:古希腊掌管聊天的神!


当知识与趣味碰撞,便涌现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后来,这个流行语也不再仅限于“夸夸”,传到最后也是万物皆可“神神道道”,比如一个人拖延非常严重,还可以调侃:古希腊掌管拖延症的神;某个人特别能熬夜,便可以打趣:“古希腊掌管熬夜的神”。


city/city 不 city


这个词的流行跟今年中国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China Travel” 相关话题的全球爆火息息相关。


起因是一位网名叫保保熊的外国博主,拉着妹妹以及家人,发布了一系列在中国旅游的视频,里面频繁地出现这句中英混杂的对话,音调上扬,动作夸张,非常魔性洗脑。


比如:

——“妹妹来上海,城市怎么样?city不city,啊?”

——“好city啊!Super city啊!”


——“妹妹,在大自然里喝茶city不city啊?”

——“不city啊”

……


而city的意思呢,根据这位外国博主解释,就是让人感觉很刺激、非常城市化、非常有活泼感、非常开心的一种感觉。简单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洋气不洋气”“刺激不刺激”或者“中不中”的意思。


因为充满了 “都市范儿” ,所以这个词一出来便很快席卷网络。


小红书、微博等各类平台纷纷涌现五花八门的city攻略、寻访 “最 city 打卡地”、追求“city的生活方式”……


而“city不city”也因此成为不少年轻人衡量是否潮流和小众的尺度之一,带火了一个又一个地方或产品。


包 XX 的 / 包的


“包的”这个词最初是某位游戏博主的口头禅。跟“保证”或“肯定”差不多一个意思。


后来,又逐渐延伸出了“包XX的”,比如你陪闺蜜买衣服,她试穿一件衣服问你行不,你觉得不错,就可以说:“包好看的!”


比如你做了一个营销方案,老板问你这能行吗?你信心十足,便可以回一句:“包火的。”


比如你卖某件东西,顾客问你质量怎么样,你回:包您满意的。


……


总之,如果你想表达对某件事十拿九稳、信心十足、手拿把掐,或者是想安慰鼓励某个人做某件事一定能成,那这个词足够简洁有力,而且多了一点轻松活泼。无论是日常聊天,还是帮忙办事,这个带点口语化的词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拉近彼此距离。


而它的走红,也正是因为满足了人们在交流中渴望得到认同或者确切保证的心理需求。


红温


这个词最初源于电竞圈,形容游戏选手在比赛中因为紧张、激动等情绪,面部出现泛红的生理反应。


因为这个词足够生动形象,后来逐渐出圈,渐渐被引申应用到各类场合,形容某个人情绪上头、脸红的状态。


比如对喜欢的人告白,正紧张到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放,可能对面人轻飘飘的一句话,都能把人给整“红温”了。


比如公开面对犀利的质问,束手无措,脸涨得通红,在不知道如何回答时,也可以用“红温”来形容此刻的状态。


这个词之所以流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它捕捉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细节和尴尬处境,而且带着一丝自我调侃的幽默,让紧张处境下本就紧绷的情绪得以舒缓。


搞抽象

“房子着火我拍照,人生乱套我睡觉”


“学校水管炸了,太好了!是肖申克我们有救了!”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空腹有氧——早八。”

……


像上面这种,通过荒诞、无厘头、出人意料的方式来表达情绪、缓解压力,抑或是解构生活中各种意外和困境——这便是“搞抽象”这个词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其核心就在于反常规、反规则、不走寻常路。


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式,把原本普通的事物变得奇特或难以理解,以达到一种引人发笑或引发思考的效果。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这个词也反映了现代这个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所展现的困惑与迷茫。


在混乱与荒诞中,抽象或许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反叛和清醒。





回首过去的一年,这些流行语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社会情绪拼图:


有在职场 “草台班子” 里无奈吐槽的打工人;


有在 “偷感” 中暗自努力或忐忑的年轻人;


有追求 “city” 生活却又常感疲惫的都市客;


还有用 “那咋了” 武装自己、洒脱应对质疑的倔强灵魂……


这些流行语就像是一个个 “精神密码”,把大家的心声、梦想、焦虑和希望都编织在一起,让我们知道,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不是孤单的岛屿。


而时代的浪潮,也会平等地涌向每个人的脚下。




新东方英语
新东方旗下新媒体,提供实用的备考技巧、留学咨询、双语美文等英语学习素材,跟新东方名师一起,快乐学英语,轻松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