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生的真心话:你要允许癌症病人有坏情绪

健康   2024-10-06 18:30   中国香港  

点击下方关注,了解更多抗癌知识

👇

中国在治水上有句老话——堵不如疏。


其实抗癌也一样,我们现在强调面对癌症,不管是医生还是家属,都要帮患者做好疗愈工作,但我们有时候可能疏忽了一点,别总是让患者坚强,你也要允许他们有时候会脆弱。正如王兴医生所说——你要允许病人有坏情绪。


  01  

 病人最难过的夜晚


癌症病人最难过的夜晚通常不是手术前的那个夜晚,而是出病理报告的前一天。


明天就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是癌,是早期还是晚期。这个夜晚是最难熬的,而病人在拿到自己报告的那一刻,你猜他们最希望听到的消息是什么?是一切都弄错了,大夫弄混了片子,把一个癌症病人的片子错认为是他的了。即使这种虚惊一场的例子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也阻止不了大家怀有这样的希冀。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有些人认为癌症病人不该抑郁,不该发脾气,应该勇敢地与疾病斗争,这样才是求生存最该有的状态。这话没错,但实际大多数人在知道自己患癌的第一时间涌出的情绪是愤怒和抑郁,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平和地接受这个事实。在这段时间内,病人会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情绪的方式,甚至会骂人、砸东西、自我放逐或者发疯地沉迷某件事物。家属需要做的是引导和疏通,而并不是堵住他的表达。


  02  

 你的话可能是“二次伤害”


有一个乳腺癌病人的老伴儿逢人便说:“哎,她就是情绪不好,脾气不好,天天闷着,所以才憋出的这个病,乳腺癌就喜欢小心眼儿的人。”


他这样做最开始的时候也许只是为了获得朋友的支持,毕竟明明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要天天和上班一样带老伴儿去看病,还要负责家务和送饭。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病人的耳朵里。可想而知,她本就脆弱的情绪又受到了重重一击,慢慢地她就呈现出抑郁的状态。


这些话对于病人来说无疑是“二次伤害”,不仅会引起病人的情绪失控,更可能成为病人“黑化”的导火索。不要随便给病人的病情归因。疾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概率事件,这就像有人从墙外往墙内扔砖头,砸着谁是谁。你不该指责病人,正相反,你应该理解病人的情绪是合理的。


  03  

 理解她们身体上的痛苦


除了心理上的打击之外,癌症病人还面临着身体上的痛苦。经历过气管镜检查(令人绝望的濒死感,有的人形容像溺水死过去被抢救回来一样)核磁共振检查(被放进一个狭小的盒子里听着机器巨大的嗡鸣半个小时)手术(担忧自己睡过去就再也醒不过来)化疗(上吐下泻),再加上癌症本身带来的疼痛和因此导致的睡眠剥夺,你让病人如何能保持良好的情绪?


如果你也亲身经历了这一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暴击,你就能理解癌症病人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令人欣慰的是,从临床医生的经验来看,这种极端的情绪通常不会超过3个月。在最开始的时候病人会焦虑、失眠,甚至因为一些小事对家庭成员发火。


之后,他慢慢学会了开玩笑,能和别人自然地提起自己的病,慢慢尝试着安排自己的后事。


过了一两年,他发现真的没有复发的迹象,他会感恩生命赐予他的重生,他开始反思之前的坏脾气,对人生重新燃起了希望,甚至想要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来回馈家庭。


这个过程是一个人重新认识生命的过程,不要打断或者人为地去加速它。你需要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个正能量的状态,陪他一起经历这一场蜕变。


  04  

 寻找打开心灵的钥匙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让测试者不要想“香蕉”,每想一次“香蕉”就要自觉交出一百元钱。绝大多数的测试者会无法控制地想到“香蕉”这个词。


这就是精神当中最脆弱的部分——你很难控制自己不想什么,这也是大多数人在比赛前会紧张、焦虑、流汗的原因。参赛者不断劝说自己比赛没有多大的意义,也不必为自己的拙劣表演感到丢人,但是越是要克制,就越是难做到。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以我个人为例。我说话有点口吃,从小就有。这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也可能是被家长的口吃“传染”。我曾经非常苦恼,一度觉得自己一辈子也不能和靠张嘴说话的工作沾边,演讲、主持这类工作都跟我无缘。


很多人对我说:“你不要紧张,你慢慢说。”但是这恰恰不是靠“自我的劝说和命令”就能实现的。癌症病人更是这样,我也有很多家属朋友总是“教育”病人。


“你不要想太多了,没用的。”

“就是因为你想得多,爱钻牛角尖,你才得的这个毛病。”

“你多想点高兴的事,别老想这些没用的。”


但是你不是病人,你就无法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感知他的恐惧。作为一个病人,心态会从平和逐渐起伏,再演变成焦虑、痛苦和绝望。


即使病人的精神之海的海水不增不减,但是平静的海面变得波涛汹涌、电闪雷鸣,精神的无序状态会使病人无法集中精力去工作和生活,陷在这个泥潭当中越来越无法自拔。


当然,也有一些事情能够短暂地帮助到病人。例如突然发现自己的癌症分期并不是很晚,又例如发现经过痛苦的化疗,再拍片子的时候发现瘤子奇迹般地不见了。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能够获得来自外部的能量,更多的病人经过两次化疗,肿瘤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变大了。


病人的生命要不可逆地滑落到泥沼中,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家属该如何帮助他们依旧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或者至少是让他的人生在剩下的日子过得丰富而无憾呢?


王兴 博士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

专业擅长:

肺小结节的综合诊治,肺癌的规范化治疗等,给出最适合患者及家属的贴心意见;擅长癌症病人的综合护理,对饮食运动及复查流程给予可靠的指导。

专业著作:

《肺话》,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癌症病人怎么吃——北京肿瘤医院专家为你开方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癌症病人怎么吃》繁体中文版,台湾高宝出版社,2019年出版

《怪医笔记》,北京联合出版社,2020年出版

              


觅友们,一年一度的《肺癌生存质量白皮书》调研需要您伸出援手!请您扫描海报二维码、填写问卷,为肺癌群体发声添翼。你的故事,是希望的种子,能开出最美的花👇



2019至2024,六年同行,每一次问卷,都是爱的接力,为觅友加油赋能!



肺癌

相关好文

中位生存期翻4倍!这类肺癌患者终于迎来「精准聚焦」的药物上市

光脚踩黄豆15分钟,增强身体抵抗力?肺癌患者可以花小钱活得更好!

患者撰写最全肺癌「鞘内注射」流程、经验,希望你看到这篇、永远用不上这篇



内容制作

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封面图片: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转载声明:已授权,选于《病人家属,请来一下》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9月1日出版




点击下方关注,了解更多抗癌知识

👇


肺癌康复圈
每天发送肺癌科普知识、分享病友经验,关注肺癌患者的生存健康,陪您一起回归美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