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越南在中美贸易战中一直扮演着幸运的“中转站”角色。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不少企业转而选择绕道越南,再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比如,太阳能电池板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尽管绕路复杂,但避税后的成本还是划算的。对于越南来说,这相当于白捡了一笔“中介费”。
可美国不是冤大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背后,更多是为了拉拢越南来遏制中国。然而,几年下来,美国发现情况不对:绕路越南的商品并没有削弱中国的产业链,反而让越南在中美间轻松获利。打压中国没成功,越南却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美国开始反思自己的策略。去年,拜登政府宣布对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太阳能电池板加征关税,这不仅是一种警告,也是在为特朗普可能的回归铺路:越南的好日子,可能到头了。
要知道,越南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极高,其中美国市场更是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如果特朗普真把越南列为下一个关税目标,后果可想而知。而且,越南不像中国那样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强大的产业链,根本无法在贸易战中与美国硬碰硬。
更何况,特朗普早就盯上了越南。他在第一任期内曾直接批评越南是“美国贸易中最严重的侵犯者”,甚至比中国还狠。按照他的逻辑,越南通过转运商品偷美国的“便宜”,还让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这简直是“得寸进尺”。
2023年,美越双边贸易逆差已经突破千亿美元。这笔账,特朗普没忘记。他近期频频发出信号,准备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这些“老朋友”动手。越南也意识到,自己恐怕难以置身事外。
为了避免被“点名”,越南选择了主动示好:掏钱买东西,减少贸易逆差。副外长杜雄越高调宣布,越南将增加从美国进口高价值商品,用“实际行动”来展示诚意。这一手段显然是精心计算过的——特朗普喜欢吹嘘自己“谈成大生意”,越南这番操作正好迎合他的心理。
但问题在于,这种退让真的能换来平安吗?特朗普的谈判风格一向强硬,他很可能将越南的姿态解读为软弱,反而得寸进尺。比如,他可能会提出更苛刻的条件,甚至要求越南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加采购量。而越南的低姿态,或许只会助长特朗普的咄咄逼人。
从越南的立场来看,他们的“破财消灾”策略有一定道理。作为一个经济体量有限的小国,越南确实没有底气与美国硬碰硬。主动示好,至少能争取一些缓冲时间。
但退让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代价。一旦越南被特朗普盯上,美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审查力度,尤其是针对那些通过越南转运、规避对华关税的商品。这将直接打击越南的出口产业,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
同时,越南长期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注定让它在全球贸易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单一的市场依赖,不仅让越南难以承受外部压力,也让其缺乏真正的议价能力。
越南当前的处境,是许多小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缩影:既希望借助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又不得不面对大国竞争带来的压力。对越南来说,“花钱买平安”可能是眼下最务实的选择,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