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她是中国新闻史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性撰稿人,第一位女校长。
她是中国女权运动首倡者,与秋瑾并称“女子双侠”。
她做过袁世凯的机要秘书,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总统女秘书。
她退出政坛后经商,凭借商业眼光和出众能力,成为上海女首富。
她13岁被退婚,23岁成为校长,30岁游历欧洲,身边追求者如云,却终生不婚。
她说:“即便这一生都没有爱情也没有关系,‘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
她是吕碧城,活出了万千女性的理想人生。
吕碧城1883 年阴历六月生于山西太原。
其父吕凤歧曾中举人、进士,出任过山西学政,卸任后携带家小定居于安徽六安,吕碧城在此度过了幼年时期。
母亲严氏能诗会文,家中藏书丰富,吕碧城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
吕碧城5岁时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诗词天赋。
有一次她随父亲在花园散步,父亲随口说出“春风吹杨柳”,吕碧城随即就接了一句“秋雨打梧桐”。
吕碧城12岁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好一句“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
小小年纪有如此豪迈气概,是因为吕碧城当时遭遇了重大家庭变故。
1895年秋,吕碧城的父亲吕凤歧外出时失足落崖去世。
父亲去世后,吕家没有男嗣,仅留下吕碧城的母亲严氏与几个幼女。
吕凤歧家产丰厚,惹人眼红,家族中的族人便趁机争夺家产,并为此劫持了吕碧城的母亲和妹妹。
年幼的吕碧城不顾生命危险,四处奔走,给父亲生前的朋友学生写信请求支援,最终成功解救了母亲和妹妹。
然而,吕碧城的未婚夫家汪家,却认为吕碧城的举动过于“出格”和“强势”。
他们怕吕碧城日后“不守妇道”,难以成为一个温顺、听话的媳妇,所以以此为理由提出退婚。
后来吕碧城母亲放弃吕家家产,带着几个女儿回到了安徽来安的娘家。
1896 年,吕碧城随母亲严氏来到距离天津六十里的塘沽投奔舅舅严朗轩,在此度过了少女时期。
塘沽受天津的先进风气影响,让吕碧城接触到了新思想,国难家仇也在她的心上留下了烙印,这些在她同时期创作的诗词中可见明显痕迹。
1903年,20岁的吕碧城因舅父反对她去天津城内探访女子学校,一怒之下只身奔赴天津。
初到天津的她身无分文、生活一时陷入困境,便向舅父署中方秘书的夫人写了一封求援信。
这封信机缘巧合之下被《大公报》的总经理英敛之看到。(英敛之是英达的曾祖父)
英敛之被吕碧城的文采深深折服,认为吕碧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亲自去拜访了她。
吕碧城自幼饱读诗书,诗词书画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她的思想谈吐是很能引起人关注和赞赏的。
经过与吕碧城的交流,英敛之当即约定聘请她为《大公报》的见习编辑。
就这样,吕碧城成为了《大公报》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编辑。
吕碧城成为编辑后,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和宣扬女子解放、女子教育的文章,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她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了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
吕碧城还因为倡导妇女解放,结识了同为女权运动倡导者的民主革命烈士秋瑾。
1904 年春夏之交,秋瑾因读了吕碧城的作品,引为同道知己,特来登门拜访吕碧城。
两人初次见面便一见如故,秋瑾还留宿于吕碧城处,彻夜长谈。
她们对国家积弱、政府腐败、民族危机等问题同怀忧患与激愤,有着诸多共识,相见恨晚。
秋瑾劝说吕碧城跟她一起东渡扶桑,筹划革命。但吕碧城同情革命,却更愿从事教育,启迪民智,改变民风,以此济世救民。
虽然两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但仍相互支持。
1907 年 1 月 14 日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仅出的两期中,均刊登了吕碧城的文章,她们相互呼应,宣扬民主思想,鼓动社会变革和女权运动。
1907 年 7 月 15 日,秋瑾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牺牲于浙江绍兴轩亭口,年仅 32 岁。
秋瑾遇难后,在当时中国报馆对秋瑾之死噤若寒蝉的背景下,吕碧城敢于撰写《革命女侠秋瑾传》,用英文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让世界了解秋瑾的传奇故事以及清朝的黑暗和腐败。
绍兴官府搜查出了秋瑾和吕碧城往来的书信,将此视为吕碧城“通敌”的罪证,并准备逮捕她。
幸运的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敬佩吕碧城的才华和情义,向袁世凯求情,使得她因此逃过一劫。
1904年,吕碧城协助傅增湘筹办北洋女学,这是当时中国重要的女子学堂之一。
之后,学校名称改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吕碧城担任监督(即校长)长达8年半之久。
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接受教育,为中国女性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当时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变革时期,袁世凯看中了吕碧城在女界的名声,邀请她担任总统府机要秘书一职。
吕碧城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总统女秘书,这在当时的女子中是非常高的职位。
1915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兴起,这与吕碧城所追求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严重相悖。
她不屑与袁世凯为伍,不愿意支持他的复辟行为,因此离开了政界。
离开北洋政府后,吕碧城来到上海经商。
她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倾尽所有资产投入股市,经过几个回合的操作,成功收回了大量钱财,为后续的商业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吕碧城横跨文坛、政界,结识了大批精英人士,这些人脉资源为她的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她开展国际贸易合作,与外商合作,将中国的传统商品推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将国外的先进商品引入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通过在股市和国际贸易领域的成功经营,吕碧城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民国时期的第一女富豪。
她在上海建了一座非常豪华的别墅,生活极其奢华,每次出行都坐豪车,每一件衣服都价值千金。
吕碧城事业有成,经济独立,但是却没有过恋爱和婚姻。
早年的退婚对吕碧城的名誉产生了较大影响,也给她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使她对婚姻产生了恐惧和不信任,变得相当谨慎。
吕碧城身处的社交圈不乏优秀的男性,英敛之、袁克文都和她有过传闻,但是并没有发展出实质性关系。
严复及好友也曾为吕碧城撮合过婚事,但都被她拒绝。
严复评价她“过于孤高,不放一人在眼里”。
吕碧城自己也曾表示,生平所见可称许的男子不多,很难找到与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相匹配的伴侣。
正当年华时的盛名抬高了她的眼光,使得能入她法眼的男子寥寥无几。
她拥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后,更不需要依靠婚姻来获取生活保障。
这种方方面面的独立使她不愿意将就,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
最终,吕碧城终身未嫁。
1920年秋天,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自我提升的追求,吕碧城前往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旁听生,主修英语与绘画。
在美国期间,吕碧城凭借个人魅力很快进入上流社会,结识了大量政要、富商、明星、名媛。
1926 年秋天,吕碧城开始第二次海外之旅,这一趟是环球旅行。
她游历了旧金山的红树林、洛杉矶的好莱坞、文艺之都巴黎、日内瓦湖畔的蒙特勒小镇、欧洲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古罗马斗兽场、古城庞贝、音乐之都维也纳等众多地方。
在日内瓦期间,她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并开始断荤,决定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在这趟游历中,她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见所闻写成《鸿雪因缘》,在国内女性中传诵一时。
晚年,吕碧城淡出大众视野,潜心向佛,投身慈善。
1943年,61岁的吕碧城在香港逝世。
她生前将自己的全部财产20多万元捐给了佛寺,并留下遗嘱,要求“遗体火化,把骨灰和入面粉为小丸,抛人海中,供鱼吞食”。
她给朋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吕碧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在文学、教育、政治、商业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女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