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近现代被成为“先生”的女性之一。
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中年丧夫,晚年丧女,却强忍悲痛坚持工作,用一生换取了桃李满园。
她主编中国第一套研究生英语教材,筹建了中科院研究生院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中科院有一半科学家都是她的学生。
70多岁,她仍在给博士生上课。80多岁,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堂。年过90,她组织专家翻译的《钱学森文集》正式出版。
她高贵优雅了一辈子,99岁的时候,依然服饰整洁干净,坚持在一周里每天穿衣服不重样。
她的美曾经倾倒无数人,她的痛却不为人知。
她是李佩,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她,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李佩1917年12月20日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李保龄,镇江人,是中国现代地质研究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与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在北京创立“中国地质学会”。
母亲王慧芝,还有两个妹妹。
1936年,李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北平沦陷后,从天津搭运煤的船到香港,再辗转越南,进入云南西南联大。
1941年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劳动协会,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巴黎的第一次世界工联大会和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
1947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次年和郭永怀结婚。
李佩与郭永怀早在西南联大时期就彼此知道对方,但当时并不熟识。
李佩来到康奈尔大学后,经常参加一些西南联大同学组织的聚会,与郭永怀再次相遇。
1948年,相恋近两年的他们在纽约州小城伊萨卡结婚。婚后,他们把家安置在绮色佳市中心的一幢三层花园别墅,生活宁静、富足且幸福。
1956年,郭永怀决定回国效力,李佩毫不犹豫地跟随丈夫,放弃了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坚定地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回国后,郭永怀投身于国家的核武器研究工作,工作的保密性使得他经常离家,与李佩聚少离多。
李佩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她一边照顾女儿,一边工作,但她始终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毫无怨言。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郭永怀离开的每一天,李佩都在担心和不安中度过,但她从未向丈夫抱怨。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带着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一份绝密资料,匆匆乘飞机从青海基地赶往北京。飞机即将降落北京的机场时突然失事,郭永怀不幸遇难。
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两人中间夹着的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
郭永怀为了国家的核武器事业,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郭永怀去世后,当时的环境较为特殊,李佩作为家属受到了审查、劳动改造等不公正待遇,多年后得到平反。
他们的女儿郭芹,1951年在美国出生,跟随父母回国,十年动荡时期成为下乡知青,1968年9月20日,被分配到内蒙古农区。
父母的事件对郭芹造成极大影响,1970病退回北京工作,1980年去了美国,199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中年丧夫,晚年丧女,李佩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磨难。
但她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意志,不间断工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1978年4月,李佩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
她组织教学和外事联系,多方奔走寻求英语教育人才,积极与国外联系聘请专家。
她编写的第一套研究生教材荣获了国家优秀图书奖,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
她还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为“应用语言学”学科在国内的正式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
除了日常教学,她还负责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学生”(CUSPEA)项目的历届英语笔试出题和评卷,并参与口语面试。
李佩和李政道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当时没有托福等标准化考试,由李佩负责英语方面的出题和考核。
在寄往美国大学的申请资料中,有李佩的认可,就代表着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可靠的,她的签名或确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李佩”二字在当时的留学相关事务中就是英语水平被认可的标志。
这也体现了李佩在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她在学界的重要影响力。
1987年离休后,李佩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协会,并担任副会长。
晚年,李佩把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的工作岗位。
1998年,创办了中关村大讲堂。
当时已81岁的她为了让中关村地区的离退休老人跟上现代科学的发展步伐、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决定开办大讲堂。
从1998年到2011年,中关村大讲堂每周举办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
李佩不仅自掏腰包筹集经费,还亲自和主讲人沟通,有时要打上几十个电话甚至聊到深夜。
大讲堂的话题无所不包,涵盖文学、科学、地震减灾、宇宙探索等各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都登上过这个大讲堂,每一次都座无虚席。
中关村大讲堂为中关村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和文化生活,对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佩也因此被誉为“中关村的一盏明灯”。
此外李佩还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赠。
2003年,她将郭永怀的纯金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中国科大校史馆永久珍藏。
2007年5月8日下午,89岁高龄的李佩将自己的30万元积蓄汇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用以补充“郭永怀奖学金”。
2007年4月27日,李佩向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郭永怀奖学金”捐赠了30万元。
除了向学校和科研机构捐赠外,李佩还积极参与其他公益捐赠活动,比如汶川大地震后的捐赠、对挽救昆曲的支持以及对智障儿童幼儿园的帮助等。
她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默默奉献。
她的奉献精神和学术成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2017年,李佩走完人生旅程,享年99岁,同年4月5日,郭永怀和李佩的骨灰以及女儿郭芹的瓷像合葬在一起。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将编号为 212796 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李佩和郭永怀,一对令人敬仰的伉俪,各自书写了非凡的传奇人生。
李佩一生更是起起伏伏,经历了种种不幸,却从未气馁畏惧,是大爱、坚韧和智慧的象征。
永远怀念,向李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