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有辽构、金碑和“显眼包儿”

健康   文学   2024-08-25 20:02   北京  

善化寺有辽构、金碑和“显眼包


—无心—



  大同的善化寺是很容易被游客低估甚至忽略的一座大庙,因为与华严寺同在一城,而华严寺的名头实在太大。但是,善化寺却是能令到过的人都不禁赞叹且越回味越觉有内容的庙,它的大雄宝殿是现存的八大辽构之一,它的天王殿、三圣殿、普贤阁是金时的建筑,一座寺院中竟存有四座辽金时期的建筑,而且中路上的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三座建筑都是庑殿顶,实属罕见。(关于八大辽构,前文《三大辽寺之奉国寺》《三大辽寺之独乐寺》《三大辽寺之华严寺》中已述及其中四座。)


  善化寺在大同古城南门内西侧,坐北朝南。善化寺的天王殿即是山门,面阔五间,只在中间开一门,进深两间,是现存的金时寺庙山门中最大的。看其制式,似乎原本应该在其南面还另有山门,而后来不知什么年代寺庙南部缩建,把天王殿改作山门了。现在朝外的大门不开,需从大门东侧的小门进入,天王殿朝内的大门是开着的,殿内左右分列四大天王,坐姿,为明代的雕塑。



  天王殿朝内的大门上方有殿额“威德护世”,是明代遗物,这明显应该是在天王殿正面的大门上方,天王殿改成山门后被挪到背面来的。现在大门外的“善化古寺”殿额字体显得很不庄重,看题头小字中有“乙丑年”,算来是2009年,应该是那次大修时换上的新牌子。



  三圣殿在天王殿后,三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里面供奉华严三圣。三圣塑像原是金时的作品,但看着不太像,应该是后来重新塑过。



  三圣殿内另有一个很重要的文物——《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之记》石碑。此碑是金时南宋文学家朱弁所撰,他出使金时被扣留而拒不变节,一扣就是十六年,其中有十四年的时间就住在善化寺,当时还叫大普恩寺,所以这块碑也被称为“朱弁碑”。这块碑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善化寺的史料,大约也是唯一的史料,后来的史籍中,包括《山西通志》,关于大普恩寺、善化寺的记载都是引用此碑中的内容。按碑中所说,善化寺最早建于唐代开元年间,也就是唐玄宗那会,名开元寺,晋代改名为大普恩寺,辽末被毁,“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金时重建。改名叫善化寺是明代明英宗时候的事。至于朱弁据何得知大普恩寺的前身是开元寺、建于唐,现已无可考。



  大雄宝殿在高台之上,台口有木牌坊,台上两侧有钟鼓亭。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其单体面积在现存的辽金建筑中仅次于奉国寺大雄殿(辽)华严寺的大雄宝殿(金),金时重修过,但仍是辽构。殿内供五方佛,五方佛及佛前二弟子、二菩萨立像的年代尚不能完全确定是辽时还是金时。殿内两侧有二十四诸天立像,皆微微前倾,为金重修时添置的。墙上壁画为清代所绘。大殿中央有藻井,八角形,顶心是二龙戏珠金漆彩绘,为辽时原物。



  善化寺中路三大建筑都是庑殿顶,但又各有差异,正脊两端吞兽也各不相同,颇具特色。大雄宝殿上的吞兽看着似乎与辽时鸱吻风格不同,或许是后来的。



  话说回来天王殿内的天王塑像,虽然高大威严,但并不似常见的四大天王那样攒眉立目,而是面相平和栩栩如生,尤其东南位的广目天王,表情怪趣夸张,简直就是个“显眼包”。另外,四大天王的座次位置似乎也与常见的天王殿里不一样,颇令人费解。



  善化寺山门外有一个单面琉璃五龙照壁,并非善化寺原物,而是从原来南城外的兴国寺挪过来的(大同古城内不少文物古建都是挪来挪去的)。这座五龙壁原建于明代。

(2024.8.24)




末儒堂
观山观水得观自在 修心修性不修边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