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限|2024代表作展览计划第1期预告

文摘   2024-08-30 19:33   广东  

参展艺术家

陈柏良、崔誉舰、方志平、高上

何博、贺坚、华嘉圣、蒋文龙、李龙譞

李庆堂、李文涛、李小山、李鑫

栗梦伟、刘佳尼、刘默霏、刘曜植

罗佳、潘熠、孙艾媛、汪卓然

王雪、韦锦春、魏王恺、闫孟茜

严雨辰、杨浩、于佳源、于世炜

岳若松、曾锦文、郑小序、朱雨田


学术伙伴

何博 


策展人

春熙、杨达


展期

2024.09.03—09.10


地址

武汉影像艺术中心B馆

武汉市江岸区大智无界·空中小镇二层平台


*购票即可同时观展A馆和B馆,一票通用,仅限当天有效



阈限_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摄影不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通过视觉媒介进行复杂思想表达的方式。“阈限”是一次对感知、现实与想象的多维度探讨。参展的33位艺术家,以其各具特色的创作,揭示了在物理、心理、社会等多重层面上的边界——这些边界不仅存在于外部世界中,也存在于我们内在的感知结构中。
“阈限”(threshold)作为一个策展概念,从这些摄影作品中自然浮现。它不仅关乎空间的过渡与转化,也涉及时间、记忆以及身份的构建。艺术家们通过对景观、城市、工业以及实验性概念的摄影探讨,揭示了在感知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地带——这个地带充满了不确定性、流动性以及可能性。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艺术家们对边界与过渡的关注,无论是在物理空间、情感体验,还是在媒介表现层面。在这个展览中,作品之间虽各有差异,但它们共同指向了对边界、过渡与转化的敏感性。
艺术家贺坚、刘曜植、崔誉舰、栗梦伟、李文涛的作品展现了自然与人造空间的张力,他们的作品捕捉了这种空间的“阈限状态”,这种状态介于已知与未知、和谐与冲突之间。这些作品邀请观众进入一种反思性的观看体验,感知空间与时间的流动性。韦锦春、李龙譞、方志平、华嘉圣等艺术家们通过对现代城市与工业环境的描绘,挑战了传统视觉经验中的秩序与稳定性。这些作品通过表现“异质空间”的方式,揭示出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与不确定性。通过极具形式感的影像语言,在表达城市空间的同时,也引导观众思考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于佳源、蒋文龙、高上、李小山等艺术家的作品则进一步突破了视觉的界限,利用强调曝光、数码合成、光影重构等技术手法,构建了一个流动的视觉空间,使观众在观看时不断质疑“图像真实性”的概念,探讨了摄影媒介的扩展性与边界。
这些作品引导观众重新审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这种对边界的探索,既体现在物理与视觉层面,也贯穿于感知与认知的深层结构中。通过这些影像,我们看到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再语境化”(recontextualization)和“去熟悉化”(defamiliarization)手段,将日常经验转化为复杂的视觉叙事。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希望观众能够思考:什么构成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在何种意义上,艺术家的镜头成为打破与重构这些边界的工具?同时,我们也希望展览能激发观众对于自己感知经验的重新审视,在感知与现实的交汇处,发现新的可能性与意义。


·

参展艺术家

按首字母排序;上下滑动、点击图片可查看作品大图


《中东铁路线》04,2023



陈柏良




《曼扎纳的日本花园,美国加州》,2024



崔誉舰




《沧桑》,2022



方志平



New Age Chapter X《What are you thinking? 》



高上



庆王府,2018



何博



《海岸剧场》,2023



贺坚



《每个人的城市》 2022-2023



华嘉圣



《小宇宙》,2023



蒋文龙



《我尝试抓住那朵云》,2022



李龙譞



《寺庙 花与人》,2024



李庆堂




《小天池》,选自“走向河口”系列,2024



李文涛




《逝者之尘——重复过去听过的语言,一遍一遍》,2023



李小山



《如果这是最后一次》,2024



李鑫



《被改造的风景》,2024



栗梦伟



《沙漠驼者》,2017



刘佳尼



《内观》,2018



刘默霏



"Penstock, Santa Clarita, 2020", 2020



刘曜植



《江边风景》,2017



罗佳



《在梦里,我不止一次向她传递情书和钻戒》,2024



潘熠



《麻花袜》,2024



孙艾媛



《平行织网》,2023



汪卓然



《“缺失”的石头》,2024年



王雪



《钢铁厂的巨幅风景画》,2023



韦锦春



Motel, 2023



魏王恺



《我们将在火光中去往另一个世界》,2022



闫孟茜



《派对》



严雨辰



《DON'T STOP PLAYING》系列之一,2023



杨浩



《Limen01》,2024  Limen



于佳源



《图像间谍》 ,2022



于世炜



《播种的农民》,2024



岳若松



《母女》,2023



曾锦文



《玫瑰系:以“玫瑰”作为载体的宇宙研究》

火焰闪闪发光的头发,2024



郑小序



《当昨日的我望向今日的你》,2023



朱雨田







·

学术伙伴&策展人



学术伙伴|何博

1989年出⽣于四川省德阳市,是一名基于摄影图像的艺术创作者、写作者、教育者和策展人。何博2015年取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图片摄影创作及理论方向),攻读硕士期间曾赴法国巴黎第⼋大学交流。2023年毕业于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KABK)“摄影与社会”硕士项目(MAPS)。2016年至2020年任职于《中国摄影》杂志社,现任教于四川传媒学院摄影学院。


何博过往的艺术实践主要涉及现成图像的再创作及其理论,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叙事关系,战争、灾难和暴力背景下的沟通障碍,档案和记忆的虚构性,以及摄影图像在构建历史和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功能及效果等方面。与其他人的合作以及受众的参与,是何博艺术实践重要的环节。目前,何博的艺术实践尝试处理2008年四川地震背景下记忆和后记忆的话题。


何博入选2023年“TOP20·2023”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入选2022年“瑞士Verzasca山谷驻留项目”,获荷兰LensCulture曝光奖评委选择奖(2020年),入选首届巴蜀青年摄影展(2020年)、荷兰Foam Talent Call(2018年)、第9届三影堂摄影奖(2017年)。获2023年第5届1839摄影奖优秀奖,2016年、2018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8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优秀展览奖。作品曾在阿姆斯特丹、海牙、纽约、伦敦、法兰克福、赫尔辛基、洛迦诺、伊斯兰堡、曼谷、清迈,以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中国多地展出。


曾出版《自拍者:尺笺传影》(2023年)、《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何博》(2021年)。作品或⽂章发表于《Photography and Culture》《Foam》《Musée》《中国摄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数码摄影》《摄影之友》《摄影世界》《摄影是艺术》《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光明日报》《信息时报》等刊物,《浮屿:摄影与视觉文化研究(创刊号)》《港口与影像 II——消失的码头:在时空与记忆之间》《⾃然⽣长:百名85后中国摄影师个案剖析》《液态:1839摄影奖三年集》等出版物,以及Photo London、photographyofchina、Neocha、影艺家、拍者(新京报)、木格堂、真姨书房、春熙照相馆、郊野艺术、图虫、潘多拉的照相机等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个人网站: hebo.photography





策展人|春熙

摄影自媒体春熙照相馆主理人,长期关注和研究摄影创作。






策展人|杨达 

艺术家、策展人,生于中国武汉,常年在中东、南亚以及东南亚、远东以及中亚地区驻地拍摄。到访超50个国家。主要关注国际问题,包括中东地区的种族问题,印度河流的环境问题,和东南亚湄公河流域的区域问题,中亚地区的民族研究以及具有独特性的中国议题。


2017年创办L.A.P.画廊,2022年创办武汉影像艺术中心。L.A.P.摄影奖发起人;L.A.P.国际艺术家驻地项目发起人;武汉影像艺术博览会创始人;武汉艺术书展、西安艺术书展、大理艺术书展联合创始人。曾参与2018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海外单元邀请展,策划2019年清迈摄影节-中国单元邀请展,参与策划2021年大理国际影会-泰国单元邀请展,参与2023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海外单元邀请展,策划“异轨”、“你我,之间”、“无界影像”等影像艺术展,发起创办武汉影像艺术博览会,发起创办武汉、西安、大理艺术书展等大型艺术活动。


获“2023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出版物奖”;获“2023第三届亚洲先锋摄影师成长计划年度提名奖”;“提名2022华宇青年奖”;“提名2021 C/O柏林新锐艺术奖”;获“2020年第五届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驻地奖”;获“2019澳大利亚BigCi国际艺术家驻地奖”;获“2019红门中国新锐艺术家驻地奖”;入围2018美国普利策Miel基金奖;入选2018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获“Top20 2017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 获“2017美国国际摄影师联盟主席奖”;获“2016西双版纳青年摄影师资助奖”;获“2015寻找中国青年玛格南摄影师奖”。






春熙照相馆
春熙照相馆是一个以讨论摄影、影像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播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