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创业就是从电商开始的,在女鞋行业16年。目前在成都,这家公司是我第三家公司,前面两个被我“作死”了。
我在2008年,电商行业最野蛮生长的阶段开始创业,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就到了日发货4000+,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由于我不懂经营、不懂财务,年底一算账,发现不仅一分钱没赚,还欠了供应商不少钱。因为业绩好的时候,不会感觉缺钱,当时我每天能发几千单,每天资金回款也多,所以根本意识不到风险。
一次平台反腐,回到解放前。2011年的聚划算反腐,导致所有相关推广工具被停用,人员接受调查。我们被迫停掉了半年的直通车推广业务,导致营业额断崖式下滑。这个突发事件,让我意识到资金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这次资金断裂直接导致我第一次创业的失败。
回过头来看,当时根本不懂得如何经营一家公司,以为只要打几个爆款,能卖出产品就很厉害,但真实的创业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得多。
经历这次事件后,团队退回到三五个人,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2014年蘑菇街、美丽说等分享平台开始崛起。我转型做蘑菇街。由于有了电商的经验起步很快,在2015年,我们就很快做到了日发货5000+。
最后“作死”是在2017年,我决定重新回归到初次创业的平台淘宝,把挣来的钱全部投到广告上,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付费投入了接近百万,营业额不到50万。结果现金流迅速枯竭,把自己“砸死”了。回过神来,自己欠了五六百万,这次经历让我再也不敢无脑投广告了。
事实上,十几年下来,我从0到1走了三遍,我认为卖货对一个专业电商来讲不是难事,我们有对行业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完善的供应链。让整个供应链推着你往前走,自然会爆发,我们现在就是这套逻辑。
2
创业16年,我总结了一句话:一米宽的产品,一千米深的渠道。这是我对前面五年发展及接下来三年的思考。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作为直男,不懂美,所以选款能力很差,总是跟着市场爆款走。
去年我们上了865个款,算上颜色、尺码,SKU得上万,我保证了现货供应,库存也没把我“压死”,我曾认为这是我最核心的竞争力。后来发现我错了。
我的供应链被我干到极致,再开发没法做了。于是,我做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选择——2025年把款砍到130个。
所有人都受不了,说我疯了,又要“作死”。但我用两个案例说服了团队。
第一个是波司登。一个垂垂老矣的品牌,敢把所有的款砍完,只留季节性极强的羽绒服,并重新定位要做时尚的羽绒服,最后通过一次重大营销把自己推上一个台阶。
另一个是红蜻蜓。在2022年他们大概花了八九千万,请了当红女星,做了一次大营销,但为什么它没有成功?因为没有定位,没有调整产品结构,所以它的营销没有意义。
企业在产品面上要做减法,做好定位,这样才能打动你的核心人群。目前能持续经营的电商,无一例外全是产品极度收缩才能活下去。
我们的定位是做“职场的女性”的生意,我要做一双舒适的职场通勤高跟鞋,解“久站不累”的痛点。这是同行都在讲的事,但真正做的人非常少。
我们的逻辑是,通过技术、工艺和材料的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们已经开了5场用户见面会,一对一沟通了400个不同区域的用户。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演进,现在,我们已经有研究团队准备立项,检测中心负责测试原材料,同时也有国内前三的供应商与我们合作开发。
未来每一年,我们会有5个以上的专利增量向前推进,慢慢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我们要做时尚行业的技术型企业,玩的就是跨界。
这是我们发展的逻辑,它一定要解决核心问题。我不担心销售、营销、供应链问题,我只担心自己的产品用户是否能接受。
现在做时装女鞋的电商团队,很难有超过8亿,上不去的核心原因是没有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不止是电商还是零售商,哪个渠道都不应该放弃。核心就是要把渠道做深。
未来三年,我们会继续夯实渠道、拓展渠道。
3
我是老会员,从老高电商俱乐部刚做旅行团的时候,我就在了。
加入「金冠俱乐部」后,我感觉这里的环境氛围非常好。从我内心深处来讲,我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我更喜欢几个人深入地沟通交流,比如游学、旅行。去听别人做事的方法,这对任何一个会员兄弟都有帮助。
我已经和成都的会员兄弟们组织每月聊一次,每次有个主题。而且每个人的思路不一样,擅长的领域也不同,可以完全信任地去交流,这次来帮我解决问题,下次给他诊断一下,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2025年,我会报名参加很多金冠的活动。因为只有在人数少而精且时间很长的环境里,我们才会更深度地去交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