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辛亥革命,所有人都知道,是武昌打响了第一枪。1911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武汉新军等力量在武昌发动兵变,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大多数人对于这段历史,可能基本停留在纸面的记录上。有一位在武汉英国领事馆任职的英国人,却如同战地记者,完整地记录下了这场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的起义。
斯坦利·怀亚特-史密斯(Stanley Wyatt-Smith,1887-1958)于1907年进入英国驻华领事机构任职。1909 年至 1913 年期间,他在汉口担任领事助理,之后还在其他几个中国城市任职。1938年至1942年他在马尼拉担任总领事。在 1943年至1944年担任火奴鲁鲁(檀香山)总领事,之后退休。
斯坦利·怀亚特-史密斯和妻子梅布尔·史密斯,两人于1913年结婚
他在1911年10 月拍摄的老照片(有些可能是购买的照片),真实记录了当时武昌起义的清军和起义军的场景,这些照片最直观地展现了武昌起义整个过程,士兵的装备、军容以及当时的战斗场景,可以说是记录辛亥革命最珍贵的视觉资料。
斯坦利·怀亚特-史密斯关于武昌起义的照片集共有180多张。从今天开始,大观日知录分几期陆续分享这部分照片资料。
配有驮载火炮的革命军士兵。
在战壕中的革命军。
守在战壕中的革命军。
似乎是在做新兵训练。
革命军士兵在汉口的一个维修站将一门野战炮搬运过铁轨。
在铁路路堤上的革命军部队。
铁轨旁的革命军士兵和野战炮。
行进中的革命军队伍。
在铁路线围栏旁的革命军士兵。
革命军士兵在野战炮旁吃饭、抽烟。
从江边眺望十里铺车站。
原图标注为“Kilometre Ten Railway Station”,可能是汉阳十里铺车站。武昌起义爆发后,身为清政府海军上将的萨镇冰,受命率舰队前来应对局势。在十里铺附近的江面上,萨镇冰下令开火。清军和革命军在此激战。
革命军士兵和旁观者在十里铺车站附近的铁路路堤上观看战斗。
在铁轨旁行军的革命军炮兵连。
大智门附近的革命军。
休整中的革命军。
革命军在武昌训练新兵。
汉口江岸车站,即刘家庙车站,建于1898年4月,中国铁路历史最悠久的车站之一。
武昌首义当晚,清军镇守湖北的统制张彪逃到汉口城外的刘家庙,凭借火车站企图等待时机反抗起义军。10月17日,湖北军政府发兵江岸刘家庙,攻打据守此地的清军。在刘家庙战役中,革命军大捷。
士兵和村民们在铁路路堤上观看交战。
在汉口的一处屋顶上观看火情。汉口租界房屋被萨镇冰舰队的炮弹击中起火。
这张图片转载于Edwin J. Dingle的《China's Revolution 1911-1912》,标题为:“海军炮击的影响。在萨镇冰海军上将的舰队与革命军的首次交战中,这个人口稠密的村庄被夷为平地。”。
武昌的革命军战船。
革命军的水上力量和萨镇冰舰队相比实力悬殊,进攻失败,退回武昌。
前景中有一艘驳船,远处是清军巡洋舰。
汉口火车站附近的厘金局着火。铁轨旁可以看到尸体。
汉口歆生路(今江汉路)上,一架清军的马克沁机枪正沿着街道朝着镜头方向,向革命军士兵开火。
在清军控制之下的汉口火车站。
清军舰队进入武汉江面后,武昌和汉口汉阳的联系基本被切断。同时,清政府派出的以陆军大臣荫昌为首的讨伐军南下,汉口位于长江北岸,首先受到攻击。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汉口失守,革命军被迫退守武昌。
汉口火车站,由一队清军骑兵占领。
汉口火车站,清军骑兵正在休整。
汉口高尔夫俱乐部附近的清军。
棺材山上的清军炮兵阵地。此处在京汉铁路(今京汉大道)以北、歆生路(今江汉北路)以东,现已为平地。
汉口跑马场附近的清军炮兵阵地。
汉口火车站附近的清军营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