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史密斯:我的志向是捕捉生命本身的模样

文摘   2024-11-14 21:55   浙江  

海报制作:孙毛亦成

光画堂正在展出
让真理成为偏见:W.尤金·史密斯摄影展
策划:1908阅览室
展期:11月1日-11月30日
时间:10:00-16:00 每周一、二闭馆
地点:光画堂艺术中心
门票:免费(请在读者群预约)

尤金·史密斯,“二战”期间在日本冲绳的新闻社帐篷前



尤金·史密斯:艺术家与档案

文 | 布里特·萨尔维森

译 | 李惟祎


1978年10月15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尤金·史密斯离开人世。他卓越的一生——严格服务于摄影和个人愿景的一生——就此终结。但这同时是个开始,史密斯的一切变成了档案,在后续三十年间鼓励、启发着艺术家和学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愈发清楚地看到,他一生中杂乱的章节之间逐渐有了联系,转而变为一个有意义的故事。他所经历的苦难与烦恼使我们感同身受,从前的失败如今被视为成功,未完成的项目也都重见天日。史密斯的一生让位于他自己的档案,而正是这份档案,延续着他的传奇。


© W. Eugene Smith

 

威廉·尤金·史密斯1918年12月30日出生在美国中部堪萨斯州的威奇托。母亲内蒂·李·卡普菱格·史密斯(Nettie Lee Caplinger Smith)出身于中西部的一个富裕人家,父亲威廉·H.史密斯是一位企业家,靠买卖当地最值钱的产品——谷物发家致富。性格强硬的内蒂打理家中的大事小情,她在结婚时皈依了天主教,于是也让两个儿子尤金和保罗遵循天主教的行为条规,并把二人送到私立宗教学校读书。然而,尤金生命中最重要的知识却习自母亲,内蒂本人就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在史密斯家中的暗室里,内蒂教儿子如何冲洗照片,随后,这些作品会被送到艺术画廊。

20世纪30年代初期,还在上学的史密斯便开始独立拍摄照片。年仅15岁时,他的摄影天赋和热情已经展露无遗,作品刊登于很多媒体上:最初是当地报纸《威奇托鹰报》刊登了他拍摄的运动会照片,随后《纽约时报》刊载了他拍摄的堪萨斯遭旱灾毁坏景象的照片。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我们如今对美国大萧条时期(自1929年至20世纪40年代初)贫困状况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摄影:尘土飞扬的田野,饥饿的孩童,排着大队等待进入救济食堂的人。每个家庭都以不同形式承受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有的人渐渐从富裕陷入贫困;有的人则一夜之间由富足落入绝境。

史密斯一家属于后者,且衰败情况因家中生意属于公共领域而更甚。1936年4月30日做完弥撒之后,史密斯的父亲试图在车中用枪自杀。尤金为父亲献了血,但也无济于事,没能挽救这个绝望的男人。当地媒体以耸人听闻的细节报道了这起自杀事件,完全没有顾及这一家人的感受。成年后的史密斯,将自己对夸张式新闻的厌恶归结于小时候那次可怕的亲身经历。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在当时,史密斯继续发展着自己的摄影道路。父亲过世几周后,史密斯结束了高中学习,进入圣母大学。学校给了他全额奖学金,此外,他还兼职为校内的公共活动拍摄照片,如演讲、体育比赛、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等。这一系列工作在年轻的史密斯心中埋下了使命感,如同他在1936年给母亲写的一封信中所说:

我的志向是捕捉生命的动作,全世界的生命,它的情绪,它的悲剧;换句话说,也就是生命本身的模样真实的影像,丝毫不装模作样。世上已经有太多的虚假和谎言。如果我拍摄一个乞丐,我希望呈现他眼神中的焦灼;如果拍钢铁厂,我就寻找其中象征力量的符号;如果我想为一个幸福的人塑像,那就要捕捉一个源自纯粹幸福的笑容,而非为镜头挤出来的假笑。我喜欢用文字表达我对摄影的感受和态度。现在我已经不再为了乐趣而拍照,而是像那些古典绘画大师,我总是要通过画面表达些什么。

1937年年初,为了扩展眼界,实践自己的雄心壮志,只在圣母大学上了一个学期课的史密斯离开中西部,来到纽约。他在纽约摄影学院首次接受了专业的摄影训练,但仍遵循母亲的摄影和精神教导——母亲在这一年年末从家乡来到纽约,为了在暗房中帮助他,也是为了陪伴儿子。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史密斯以极高的热情投身于竞争激烈的新闻摄影之中,开始为《新闻周刊》(Newweek)、Newsphotos Picture Service和黑星(Black Star)工作。1939年,《生活》杂志的图片编辑威尔逊·希克斯(Wilson Hicks)注意到了史密斯,请他前来工作并提供月工资。
同时,史密斯还为克罗威尔科利尔出版公司(Crowell-Collier)工作,后者出版《美国人杂志》《科利尔》(Collier’s)和《妇女家庭良友》(Woman’s Home Companion)这三本发行量巨大的杂志。

1940年到1942年,不到25岁的史密斯的作品已经出现在《科利尔》的七十五余篇文章之中。刚刚与卡门·马丁内斯(Carmen Martinez)成婚的史密斯有两个孩子,无论是事业还是个人生活,看起来都前途光明。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然而,这些摄影工作很快给史密斯带来了不满。《生活》杂志往往最终只选择他拍摄的众多照片中的几张,用来搭配乏味庸俗的故事,这令史密斯极度厌烦。“我拍好看却也无关痛痒的照片,其中包含着过多的技巧,景深很足,思想深度不够,可这些照片却被认为十分成功。”
1942年,史密斯停止为《生活》杂志工作,当时“二战”刚刚进入美国领土,他便设法寻找参与战争的机会。史密斯自小就喜欢航空,相信自己能够加入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的航空摄影队,但因视力和听力不合格而遭到拒绝。于是他只好为Parade杂志拍摄照片,这是一份星期日增刊,每次登载20张照片并配简短的图片说明。

这种形式让史密斯得以拍摄连续的、具有叙事性的照片,但杂志身兼的宣传任务——增强美国对战争的支持——使得他不得不艰难地寻找着平衡。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虽然当时史密斯还没有明确并极力推崇和平主义立场,但这一思想已经初见端倪。1943年6月,齐夫-戴维斯出版社(Ziff-Davis Publishing)聘请他为战争通讯员,让他为《飞行》(Flying)杂志拍摄照片。史密斯本期待着可以拍摄独立号(Independence)和邦克山号(Bunker Hill)等航空母舰,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他只是在太平洋拍摄战场的景象。他自认为这是一项“失败的”工作,“把大好时光花费在海军上”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1944年4月,史密斯得到许可回到纽约,辞去了齐夫-戴维斯的工作,重新加入《生活》杂志,拍摄登陆照片。最初的几次登陆发生在6月,塞班岛。在那里,史密斯不仅见证了陆地战争的残酷,还目睹了战争对普通人造成的伤害。战争的非人性成为了他照片的中心主题,这在当时遭到了海军官员和《生活》杂志负责人的责难,但如今却成为史密斯出于正义的愤怒的最好见证。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每一次开枪,都是一声绝望的控诉。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在拍摄美军于1945年2月登陆硫磺岛之后,史密斯前往冲绳记录一个名叫泰瑞·摩尔(Terry Moore)的童兵“生命中的一天”。在贴身拍摄期间,泰瑞所在的连队试图攻破躲在山洞中的日本敌军,史密斯不幸遭到迫击炮的袭击而严重负伤。他被转移到关岛的一所海军医院,并在那里度过了余下的战争时期。上背部、左手、下颌内部以及嘴部的伤,致使史密斯经受了多次手术,在长达两年的痛苦恢复期中,他几乎难以自己把胶卷装入相机之中。史密斯完全没有负伤的心理准备,于是便沉迷于苯氨基丙烷和酒精。终于,他痊愈到可以重新拍照的程度。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恢复后的“第一张照片与之前在战争中拍摄的影像完全不同,而是对生活的赞歌”。这张照片就是著名的《通往天堂之路》(The Walk to a Paradise Garden),画面中史密斯的两个儿子站在树林中。1955年,爱德华·斯泰肯将这张照片选为《人类大家庭》(The Family of Man)展览的结束作品,象征着新希望。


© W. Eugene Smith

 

1948年年初,史密斯回到《生活》杂志全职工作时,正赶上新闻摄影发展的变动时期。凭借战争记者的勇敢,再加上他以美国杂志摄影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Photographers)和摄影联盟(Photo League)主席的身份公开宣扬自己的摄影信条,史密斯已然名声在外。
他还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教授摄影课程《复杂化的摄影》。1948年至1954年,史密斯在《生活》杂志发布了一系列自己最著名的叙事摄影:《乡村医生》(Country Doctor),1948年9月;《西班牙村庄》(Spanish Village),1951年4月;《助产士》(Nurse Midwife),1951年12月;《一个慈悲的人》(A Man of Mercy),1954年11月。但这些项目却都被挫折和失败围绕。

认定自己无法和《生活》杂志的负责人维持高效的合作关系后,史密斯于1954年底彻底离开,并在第二年2月加入马格南。1947年,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乔治·罗杰和大卫·西蒙创立了马格南图片社。这一职业转折与史密斯母亲的去世时间吻合:1955年2月6日。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在马格南的三年半中,史密斯几乎没有完成任何任务,但他一直沉浸于其他项目,其中当数以匹兹堡为主题的不朽摄影。起初,是欧洲图片编辑斯蒂凡·洛伦特(Stefan Lorant)将这一项目委任给了史密斯,且有两个古根海姆奖金资助,但这些作品没能面世,因为洛伦特达不到他的编辑标准。史密斯名为自传式影集也半途搁置了,这部作品名为《通往天堂之路》,也被称为“大书”(Big Book),虽然有卡罗尔·托马斯(Carole Thomas)的帮助,但这本自传一直没能完工。1957年与卡门·马丁内斯分开后,卡罗尔成了史密斯的伴侣。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史密斯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对药物和酒精的依赖也更加严重,但他还是独自完成了一部伟大却从未出版的叙事摄影。这个项目的主题是一座海地的精神病院,史密斯拍摄了在其中生活、排练的爵士乐手。

与此同时,他还为日立(Hitachi)等公司工作。1958年,《大众摄影》(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进行的一项国际民意调查,将史密斯选为“世界十佳摄影师”之一;1959年,美国杂志摄影师协会在其第三届新闻摄影年会上,也将奖项颁给了他;Camera 35还刊登了他的专题文章,名为《史密斯的神话》。在当时,越南战争再次激起了史密斯的反战信仰,他因而参与了几场抗议活动,其余时间,则都给了摄影。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1970年,史密斯在费城街上被袭击,受伤严重。在这次意外之后,他结识了艾琳·三保子·斯普瑞格(Aileen Mioko Sprague),后来与这位来自担当临时翻译的日本姑娘结了婚。在纽约的犹太博物馆,史密斯与康奈尔·卡帕(Cornell Capa)合作举办了大型回顾展《为真理执着》(Let Truth be the Prejudice)。

负债累累、情绪不稳定、健康状况不理想的史密斯,依然被自己的志向所驱使,于1971年开始了自己的最后一个项目。他和艾琳一起在日本水俣镇生活了将近三年,拍摄那里遭受汞中毒折磨的居民。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日本智索(Chisso)公司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当地居民用于养鱼的河流之中,这一行为从35年前就开始了。史密斯被智索公司的保安猛击一棍,就此结束了在日本的拍摄行程。回到纽约后,虚弱的史密斯强撑起精神,开始整理照片以备后续出版。

又一次,因为他与出版社之间的不愉快导致计划失败。后来作家、编辑约翰·波比(John Poppy)介入,《水俣》才最终得以在1975年顺利面世。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 W. Eugene Smith

 

《水俣》赢得了批评界的赞声,但也标志着一个新闻摄影时代的终结。可以说,史密斯那充满人情味与激情的行动主义,与罗伯特·弗兰克冷冷的讽刺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的《美国人》一书于1958年、1959年分别在法国和美国出版。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定义了新闻摄影的《生活》杂志,在1972年解散。

对史密斯来说,《水俣》的成功来得太晚了。他的经济状况依旧堪忧,而且1975年还跟艾琳分了手。1977年,史密斯接受了亚利桑那大学的教职,并于当年12月搬回图森。在接下来的18个月,史密斯经受了一系列脑部病症,基本痊愈之后,他前往伦敦参加V&A博物馆的一个展览的开幕式,并在1978年9月开始授课。但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此般强度的工作。仅仅几周后,59岁的史密斯便离开了人世。

 


文章

Britt Salvesen, Enrica Viganò, W. Eugene Smith, La Fábrica, 2010.


作者

布里特·萨尔维森(Britt Salvesen),策展人,作家。她于2007年担任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高级策展人,并担任威利斯·安奈伯格(Wallis Annenberg)摄影与版画系负责人。


译者

李惟祎,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后获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EINA艺术与设计研究硕士,现为编辑、译者与设计师。

目前已出版译著《DK伟大的艺术家》《DK伟大的设计》《DK写给大家的平面设计必修课》《绽放的艺术》《花卉色彩搭配手册》《全球厨具手绘图鉴》等。





相关推荐

点击图片购买👆


W·尤金·史密斯:让真相成为偏见
出版:小田急百货店/日本经济新闻社
年份:1971
尺寸:42.3 x 30 cm
盒装:16张作品
品相:良


"1971年2月,W·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的大型作品回顾展在纽约开幕,展览题目由他自己选定,名为 "让真相成为偏见"。这次展览立即被誉为 "伟大摄影师的精神自传",展出的图片引发了 "摄影媒介的'静止'特性与它所捕捉的情感几乎无法抑制的动力之间 "的紧张关系。同年,史密斯和艾琳·米欧科·斯普拉格(Aileen Mioko Sprague)监督展览移师东京,并在东京发行了这套爆炸性的作品集。它由16副未装订的展览尺寸摄影凹版组成,这个照片均为史密斯的代表作,并被装在一个信封盒里,盒子上印有有史密斯充满魅力的肖像和详细的文字介绍。




光画堂艺术中心是1908阅览室的线下空间,它拥有一个藏书超过2500册的专业摄影图书馆,且免费向公众开放。光画堂兼具展览和分享的功能,定期举办艺术家分享、读书会、摄影展览、工作坊等文化和艺术交流活动。通过聚焦摄影与艺术,光画堂将充当公众了解国内外摄影资讯的窗口。光画堂还扎根本地,用摄影与艺术为地方发声,做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播者。


开放时间:

每周三至周日

10:00至16:00


地址:
(杭州市萧山区江寺公园西北角)

电话:
13819167200

为免跑空
建议提前在读者群预约👇

加入1908阅览室读者群,每天分享书讯,更有独享福利


来光画堂请在读者群预约,长期招募图书管理志愿者


进群请扫码,备注“读者群”


买书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1908阅览室

1908阅览室
一个阅读摄影集的小房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