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出深山,涅槃重生——“土门二厂”搬迁记

时事   2024-09-26 09:33   山东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山东小三线军工厂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调整转型、下放地方和异地搬迁的改造时期,军工元素成为历史的记忆。山东省的小三线搬迁是一项大工程,比当初建厂的时候还难、投资还要多。其他同类小三线军工企业都在忙着搬迁出山,数万军工人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思想转变和二次创业的艰难探索。

搬迁前,二厂车间之间的道路
而土门二厂却在这一时期错过搬迁的黄金时期,而且这一“稳”就是好几年。1995年6月,省国防科工办在泰安召开的搬迁工作专题会议中,明确指出:搬迁工作到了收尾阶段,已开工的要加快进度,没有开工的,原则上不再搬迁,就地改造。此时,省国防科工办对军工企业只有军品生产的行业管理职能,已无隶属关系。刚主持工作不久的厂领导王明章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回厂后召开的全厂职工大会上,通报了会议情况,职工的情绪一度失控。
随着省政府在临沂设置的搬迁指挥部的撤销,该厂最终没有搭上搬迁的“末班车”。这让当时的很多人理解不了,数百名职工自发组织,分乘十几辆卡车到济南上访。后来在淄博开了一次由厂方、市领导参加的搬迁协调会,表完态、开完会后,就没有下文了。这时,全厂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也有打听事儿的,也有发牢骚的。

有人问:“咱厂还搬不搬?”“这事谁知道,只有厂长知道!”“领导们每年去看厂址,说什么临沂、日照、潍坊,哪里也不如土门好!”厂里还有人说:“搬出去是找死,不搬是等死。”全厂弥漫着一片悲观的情绪,大家都感到二厂的搬迁是没门儿了,只好在这“两死”中挣扎等待。

20世纪90年代中期,军品订单持续减少,民品开发举步维艰,没有一样挣钱的。多个生产线停产数年,数年来的民品拳头产品“药冲膜”也失去继续生产的能力。技术工人、管理人员也在不断流失。二厂已经走到了低谷,面临倒闭的风险。在资不抵债的烂摊子下,欠银行贷款几百万,谁看了都发愁。虽有商家客户还欠该厂货款几十万,但那都是死账,想要回来,比登天还难。1995年,组织大规模外出清账,催回货款2.7万元,仅差旅费就花费1.4万元,最后厂财务连出差费都拿不出一分钱来,全厂更是拖欠厂内职工集资134万元、欠发职工工资188.4万元。当年,就拖欠全部人员3.6个月的工资,月人均工资不足80元的就有几十户,被淄博市列为特困户的就有十几户。

1995年5月,副厂长王明章主持工作后,大家把搬迁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新班子成立后,王明章带领班子成员分头深入职工做思想工作,树立信心,一方面尽最大努力解决当前职工的现实生活困难问题,一方面不断争取搬迁的机会。通过多方努力,二厂被批准为全员下岗单位,下岗费是每名职工每月110元。钱不多,但及时,这110元是945厂的救命钱。即便是吃馒头就咸菜,最起码职工不会饿肚子,也能安心上班了。经过工资晋级、机关科室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控制、全面清资核产、精简安置富余人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始一步一步地重塑希望。

1996年,该厂仍在惯性的下滑中苦苦挣扎,虽然在这一年开发了10余种民品,但屡遭失败,主要因为资金筹集困难,没有支柱产品,出现了“开发一个新产品,扔掉一个老产品”的局面。几年下来,仓库里的老底儿也吃光了。即便是采取措施压缩开支,减少工资,同时厂里开收职工房费、电费,但还是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1997年,一分厂接到复产1000万发的枪弹生产任务,仅用70天时间,保质保量按期交货。为此,厂党委为一分厂记集体三等功。

1997年3月,山东省委副书记陈建国到沂源视察,厂领导抓住机会向省领导汇报,陈书记提出了“城乡结合,军品不动,宿舍建在县城,民品逐渐搬到县城”的意见。但后来职工意见不统一,搬迁工作未能实质性开展,失去一次难得的机遇。

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累计8个月没发工资,1998年全年人均收入仅有2500元。但二厂的工人照常上班、干活儿,更没有人向厂里要工资的。有人说,只有二厂的工人才能做到只讲奉献、不计报酬,从这一点看,二厂仍是一个有希望的工厂,今后一定能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受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要求调走、出去打工的人还是越来越多,部分有条件的,全家搬到了张店。

万般无奈之下,厂长王明章将《工厂情况汇报及搬迁申请报告》发给山东省的省长、每位副省长,因违反组织程序上受到省政府秘书长的批评,但王明章跑的次数多了,省政府办公厅、省国防科工办的领导还是了解了二厂的情况,批评归批评,最终秘书长还是安排了二厂搬迁的事情。

1998年10月,淄博市经委组织“二厂搬迁论证会”,该厂的搬迁开始有了曙光。12月,淄博市第七次市长办公会将二厂搬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成立山东第二机械厂搬迁领导小组。同时,将张店区湖田镇的交警队驾校土地划拨给了二厂,作为搬迁厂区,由二厂自建,市财政支持1800万元,并每年给予3万元的经营维持费。市轻工业管理办公室、二厂随即成立搬迁工作协调小组和搬迁筹建小组,全面展开搬迁工作。1999年初,搬迁的喜讯已经传遍全厂。

短暂的兴奋之后,又进入更大的焦虑之中。俗话说“一搬三年穷”,何况一个负债累累、一无所有、濒临倒闭的极其虚弱的旧军工厂!搬迁过程中要动员很多人力物力,期间生产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职工宿舍需要集资建造,几万元的资金对二厂的职工无疑是天文数字。不搬的时候,难!如今开始搬了,还是一个字——难!

面对两难境地,王明章征求职工们有关在张店付家镇建职工宿舍楼是集资还是放弃的意见。但所有的人异口同声地说“放弃是不行!”王明章知道,职工们不想放弃这次搬迁的机会,但他们嘴上不放弃——内心也确实不愿意放弃,可面对一套楼房就得六七万元的集资款,有几个不去东借西凑而能一把拿上的?自己“无产阶级”了一辈子,谁也没想到还得自己掏钱买房子。一时间,二厂的借钱大军足有几百人,有借到的,也有空手而归的。千难万难下,二厂人就为了那个“放弃是不行”的表态,更为了搬出深山,让奉献了一辈子的“家”重新燃起希望!一年后的2000年5月,职工宿舍楼开始动工。

1999年3月,该厂制定《民品项目搬迁及职工宿舍建设的事实计划方案》。7月,制定《关于职工住房建设和职工住房建设筹资方案》。10月,成立搬迁筹建处。2000年4月,确定职工宿舍的户型和户数。2002年1—3月,先后成立4个搬迁专业领导小组(户口迁移、设备搬迁、宿舍搬迁、人员分流)和搬迁工作领导小组,4月,迁出职工538户共1649人。同年11月,全部搬迁工作基本结束。

搬迁时,当地政府和村民敲锣打鼓热烈欢送,并打出“相处数十载,难舍兄弟情,祝二厂搬迁再创辉煌”的标语,场面催人泪下。

搬迁到张店后,全厂上下齐心协力,誓言“三年脱困,五年脱贫”,不断创新技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重点在新产品的研发上下功夫。先后研发成功新产品,民品产值连年大幅度增长。同时,在二次创业的征途中,培养造就了一支作风过硬的技术科研队伍。从2002年产值不足500万元,发展到2011年总产值突破9000万元,增长18倍。2018年,实现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过亿。

自建厂之初背井离乡,扎根深山,为国铸剑,研发生产高质量的军品,成为全省三线军工中的佼佼者,再到改革开放后,逐渐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困于深山一二十年,被市场的大潮冲击得遍体鳞伤、几近倒闭但又不屈不挠,最终搬出大山。二厂人重新融入市场的大潮,走进新的创业环境,寻找新的创业机遇,克服重重困难,再次实现涅槃重生!

一部二厂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军工人坚韧不拔的奋斗史!

搬迁后的职工宿舍区

记忆沂源
《记忆沂源》记载的是沂源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农业农村、人物逸事、历史名人等等。家乡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无论走多远,家乡是每个人行走天地间扯不断的根。我们永远忘不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沂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