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18日,我从青岛告别了父母,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坐上了去淄博的列车。经过一夜的行程,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到达了张店火车站。然后,又乘上厂里派来接我们的敞篷大卡车,赶往裕华厂。
位于文化广场旁的原电影放映室和露天舞台(拍摄于1984年)
一路上,我顾不上和一起来的同学说话,只是傻傻地看着两边的景色。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到了”,然后是第一拨同学下了车。车开了不长时间,到了第二站,又有同学下了车。看着他们下车后陆陆续续都被人接走了,我的心开始有点紧张和不安起来。不一会儿,车在一条通往山沟的弯曲公路上停了下来,车间主任刘兆清已经带领着老师傅们敲锣打鼓在迎接我们。走在上山通往宿舍的小路上,脑子有点蒙:这就是自己所向往的军工厂吗?与我家乡的工厂相比,真不知道怎么形容它的土气。
车间领导安排我和孙秀芳、董香远、杜兆英同住一个宿舍,三位大姐热情地将我迎进屋,知道我是从青岛招工来的,便开始喊我“小嫚儿”。领导和同事们的热情,使我这位远离城市的青岛小嫚儿心里有了家的感觉。特别是这一声亲切的“小嫚儿”,让我听到了家人们那熟悉的呼唤。
在参加完新工培训后,我被正式安排到了位于大秋峪的4连3班当了一名学徒工,后改称908车间。自此,我这位来自青岛的小嫚与908结下了不解之缘。908车间3班,是装配大班,分为3(1)班和3(2)班,工作强度大。起初,我被分到3(1)班工作,师傅们可能觉得我小吧,又是从青岛来的小嫚,多让我干一些轻松的活。后来,因为酒精过敏,我又被调到了3(2)班。班里的师哥、师姐们像照顾小妹妹一样,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嫚儿,别太累了昂!小嫚儿,这个太重,我来吧!就这样,在908车间“小嫚儿”就成了大家对我的统一称呼。后来新工来了以后,我也便熬成了“嫚师傅”。 火工生产,容易发生事故。有一次,车间发生了底火爆炸,裴英杰跑出工房后,顾不上自己已经多处受伤,没看到我,就一边到处寻找一边焦急地喊:“曼莉还没出来!小嫚儿还没出来!”其实,这时候我已经在安成芬和姜胜坤两位师姐的帮助下,从另一个窗口安全逃出来了。由于生产的特殊性,908成了相对独立的车间,与厂部和其他车间距离较远,车间的工友们就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起工作、学习、生活。车间厂房后院的小场地,休息时间可以打篮球、羽毛球,大家有说有笑,累并快乐着,休息完后工作又会嗨起来!还经常根据厂部的安排积极参加排练文艺节目、知识竞赛等活动。在这个大家庭里,让我这位来自青岛海边的黄毛丫头,逐渐成长了起来,并学到了很多劳动技能和生活常识。空余时间,我跟着大姐姐们学会了纳鞋垫,有时候,还会跑到老师傅家去蹭饭。在908的日子里,大家一起说笑打闹,快乐得就像一家人。一直到1979年,我被调到了工厂总务科,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同我一起工作生活了多年的师傅、师弟和师妹们。(作者简介:王曼莉,女,出生于青岛,1970年被分配至山东裕华修配厂908车间工作。现居住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