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扁担挑着林豆豆冲出包围圈的董叔叔原来是沂源人

时事   2024-08-15 11:27   山东  

林豆豆曾在报刊《文艺》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董叔叔》的文章,董叔叔全名董科生,沂源县鲁村镇龙子峪村人,一名典型的山东大汉,为人老实淳朴,1945年在行军途中,作为“警卫员”的董科生胆大心细,挑着扁担带着当年行军中的战友家属——林豆豆冲出了包围圈,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林豆豆的“警卫员”

董科生是个粗人,平日里在闲时聊天总喜欢聊聊自己的过往,他的一辈子跟随过不少“大首长”,在济南抗战时他跟王宏坤,后来跟徐深吉到延安,再后来编进129师。在太行山时,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他都跟过。那时,他是警卫营一连的副班长。后来董科生到了李雪峰那里,当警卫班长。一天,保卫部的人问董科生,你是不是徐队长的警卫员?调你出来你愿意吗?到师部警卫班。董科生马上表示愿意。

1945年8月,林彪、陈毅、萧劲光、邓华、黄华、李天佑、吴富善、张际春等27个中央委员从延安过来。先来了三架美国飞机,在太行军区上空转来转去。也搞不清是敌是我,首长都钻进了防空洞。后来才知道是探路的,看看有没有降落的地方。太行军区早就接到通知,平好了一大块地,对外说是大操场,实际上是简易机场。隔了两天,来了两架飞机,落下来了。叶群带着刚一岁的豆豆和林彪坐在第一架飞机上,李天佑的爱人也在上边。不久,薄一波、杨立三等人都来了。

一行人接着往山东走,走了很长时间,将近两个月吧。陈毅对林彪很关心,每天一住下,就来问林彪住的好不好,吃的什么饭,很关心。有一天,林豆豆尿在桌子上,正好让陈毅看见了,他对叶群发火,你们女同志真是太哕嗦,带了个累赘。

孩子确实太小,叶群也觉得是个累赘。

本来是一路走,林彪和陈毅都是到山东。半路上命令变了,林彪到东北,陈毅仍到山东。在警卫员中,警卫班长董科生胆大心细,英勇沉着,被分配去警卫林彪。林彪知道他是山东人,对他说,你要是想回家看看,就跟陈毅他们走。想到东北,就跟我走。董科生虽然也想回家看看,抗战八年,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但回家总有机会,东北对他的诱惑更大,他不愿意当警卫员,他想去打仗。

往东北走时,林豆豆由一个挑夫挑着,跟在队伍后面。前头的筐里放衣物,后头的筐里躺着她,由于不够沉,加上了一块石头。

林彪对女儿豆豆特别关心,让董科生专门保护她。董科生就成了林豆豆的“警卫员”。

夜里过平汉路,林彪专门从前面回来三趟,交代又交代。第一趟离铁路还有两三里,林彪回来,对董科生说,快到铁路时把豆豆抱出来,别打响了,让敌人把孩子拽走。董科生保证说您放心,有我在就有孩子在。林彪点点头到前面去了。没一会儿,林彪又回来了,交代说别抱早了,到铁路边再抱,别闪了孩子的腰,或者弄感冒了。董科生又连连保证。林彪想想还是不放心,第三趟回来对董科生说,不打枪,就不要把孩子抱出来。

董科生全心全意跟着挑子,一点儿不敢疏忽。

                                              冲出包围圈

夜过平汉铁路时为首的领导隐隐感到四周太过于平静,日积月累的行军作战直觉令他们隐隐觉得不对劲,对此很是不放心,队伍领导专程跑到部队后头,一遍又一遍谨慎交代,如果开战战士们很可能顾不过来,麻烦董科生等警卫员一定要护住家属们的安全。

多年的战斗经验下,新四军第三师的众人的直觉是对的,越过汉平铁道行军七八里后,突然军队前排冒出一阵火光,众人遭遇了敌军的的来袭。

起初只是剧烈的枪响,紧接着传来“轰”的巨响,那是手榴弹一颗一颗爆炸的声音,行军前排的人一边交战一边掩护战友往后撤退。一时间战火四起,硝烟弥漫。

跟在后排保护林豆豆的董科生起初愣住了一下,他并没想到会在这种时候遇到敌军的遭遇战,随即也不顾自己的安危了,抱上林豆豆就是一路狂奔,拼命地往边上散开,寻找安全的地方暂避敌军的炮火。

在夜幕的掩护下,董科生也不知自己跑了多久跑了多远,只看到眼前有一片将近人高的豆子地,董科生抱着年幼的林豆豆就这样在豆子地中躲了起来,找机会与敌人周旋。

那晚的天很黑,只有少许月光洒向大地,敌军很快扫荡到了这片豆子地附近,蹲在豆子林中的董科生巧妙地依靠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绕过了敌人的行进路线,躲过了多处包围圈,多次化险为夷。

“轰”,董科生听到脚边传来一声手榴弹掷地的声音,那是敌人为了扫荡而随即做的爆炸式破坏,看到地上的手榴弹,董科生当场吓出一身冷汗。眼疾手快的他立马将还在地上转圈圈的手榴弹抓起往外扔去,手榴弹刚出手,便炸开了花。

谢天谢地的是,平日里爱哭的林豆豆这次并没有被手榴弹的爆炸声所吓哭,看着半人高的豆子地被马踏人踩,倒地大半,董科生只得循着豆子地的外围一点点摸索,寻找逃出的契机。

沿着豆子地的缺口一步步蹲着前进时,突然,一个杆子似的东西把董科生绊倒了一下,急得董科生大惊失色。他向下摸去,那杆子似的东西好像是扁担,随即他又向豆子林里摸去,摸到了一个筐,一个足够放下林豆豆的大竹筐。

这时的董科生面临着一个难题:是选择带着林豆豆一起与敌人周旋冲出包围圈,还是放下林豆豆,只身一人前去寻找支援?

答应过的承诺,自己的任务,必须好好完成,敌人的步伐越来越近,来不及多想,董科生决心只要自己在,林豆豆便在,他眼疾手快把包裹着林豆豆的毛巾系在了自己的腰上,将林豆豆放入筐中,挑着扁担就往豆子地外沿慢慢前行。

说来也是命大,躺在竹筐中的林豆豆一改往日调皮捣蛋的常态,这次在敌人制造的大动静下居然不哭不闹十分安静。要知道,当时的敌人就在周遭不足十米,情况十分危急,一旦林豆豆哭了,那董科生即使有着三头六臂也无法挽回局面。

看着一点点从包围圈中挣脱出来,董科生从腰间掏出了枪,拿在手上,死死观察着周遭,小心离开。这时月色亮堂了些,董科生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上。

那天的下半夜,从豆子地中挣脱出来的董科生挑着扁担带着林豆豆在途中与国军士兵狭路相逢打了个正面,一时间林中枪声四起,子弹一颗颗从董科生的身边划过,划破了空气,在耳朵边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火星飞溅,一枚手榴弹掉在董科生的脚边,董科生机械反应般地将手榴弹一脚踹开。只见那手榴弹呈一个弧线飞向了敌人的身边,随后林中传来“啊”的一身惨叫,敌方被手榴弹所炸伤。面对董科生的英勇作战,敌人也是吓破了胆子,只得让董科生带着林豆豆离开。

与此同时的新四军第三师成功打赢了遭遇战正整顿着队伍,后面的警卫员急急忙忙嚷嚷着上报着队伍失踪,其中便有林豆豆丢了的消息,保卫林豆豆的警卫员董科生也不见了。

一旁的首长十分重视这事,每一个战士都不可被忽视,这些家属必须好好保护,于是立马布置参谋去派人四散开来分别寻找。

林中艰险,林豆豆虽不哭不闹但也尿了自己一身,浑身的尿骚味,董科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林中寻了些野果果腹,一路跋山涉水。

当董科生挑着林豆豆回到队伍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一夜的奔波与敌人周旋令董科生疲惫不已。在圆满完成了自身任务后,董科生面带笑容地倒在了地上晕了过去。

医护人员很快便赶了过来,他们边治疗着董科生的伤势边察看着林豆豆的情况,若不是因为董科生,林豆豆很可能在这次遭遇战中丧命,在后来林豆豆的回忆中,董科生就是一个给与了她第二次生命的大恩人。

之后一行人行军到达东北,路上虽有不少波折,但董科生总是与敌人英勇作战的同时将林豆豆保护得很好。到达东北后的董科生随即加入了东北抗联,投入进了解放战争的战斗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后来的辽沈海战、平津战役中,董科生跟随四野军从东北一路奋勇杀敌打到海南,上级看着他的英勇表现,对他十分看重,不过多久他也获得了海军军官的头衔。

                                                        知恩图报

在保护林豆豆突破包围圈十五年后的1960年,长期生活在北京的林豆豆有次因事务而来到广州暂居一段时光,而此时的董科生作为先进工作者也从海南前往广州开会。

当某天董科生来到某处公园散步时,他看到了一个梳着两根大麻花辫的女孩身材瘦削,倚在栏杆上,面容没有了幼年时的幼态,但眉眼之间却令人十分熟悉。

“你是豆豆吗?”

董科生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那个女孩试探性地问去,女孩连连点头,看着董科生半晌后才反应过来这正是当年一路保护照顾自己的大恩人董叔叔,随即二人攀谈了起来。

之后林豆豆欢天喜地地与董科生合了照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临别之际,林豆豆还专门留信邀请董科生一定有空要来北京玩,自己会亲自招待他。

转眼来到了1999年,董科生此时已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了,那年他身患重病,得知了消息的林豆豆了解到董科生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好,于是她秉持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信念,到处寻关系求人,将董科生送进了北京最好的医院接受治疗。

要知道当时的林豆豆其实家境已经并不好,但依然为了这个恩人四处尽自己所能寻人帮助,之后她又放下手中的工作亲自到医院看望并照料董科生的日常起居,一直陪伴到老人出院。

董科生的英勇事迹以及给与了林豆豆二次生命的光荣往事,令每个人读起都觉得是一段十分美好的佳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个人都应如此以诚挚之心对待于自己有恩之人,也更应保持崇敬,向每一个为国浴血奋战的先烈致敬!

董科生(1920—2005),男,中共党员。曾任东北抗日民主联军连长、营长、团长,第四野战军旅长,国防科工委退休。

记忆沂源
《记忆沂源》记载的是沂源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农业农村、人物逸事、历史名人等等。家乡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无论走多远,家乡是每个人行走天地间扯不断的根。我们永远忘不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沂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