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教学设计及课堂点评
王治天 陈淮高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意,品析诗歌的遣词造句和意象选择。
2.知人论世,理解诗歌寄寓的情感。
3.学以致用,学习陶渊明精神品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陶渊明了解多少?老师认为陶渊明是中国最有仙气的诗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教师过渡语: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为证,人爱上了山,从字形看,就成了“仙”。
“仙”字在字典的解释是:有超常能力的人,今天我们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寻找他潜藏的“超能力”。
——板书:仙(超能力)
二、任务一:初读知诗韵
1.自由读诗。明确要求:准确流畅、读出节奏,稍后展示,同学互评。
2.学生个别读(学生互评)
3.明确停顿节奏,明确读诗音韵(补充一般诗歌读出音韵的方法:一二声平三四仄,平声音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自由读。
4.配乐齐读。
三、任务二:再读悟诗情
(一)明确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结合一二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探讨:“心远”之能。
1.从字面意思理解这四句话。
2.教师过渡语: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什么样的“超能力”?
预设:“心远”或者“而无车马喧”。
3.聚焦“车马喧”:什么人才可以坐车马?——车马背后的象征意蕴——陶渊明隐居后到底有无车马喧?——从家世理解“无车马喧”:有达官贵人来往——明确:远: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4.从“远”的精神内涵分析:远离官场、名利、复杂的人际关系、世俗的自己。
联系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联系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板书:超然物外
5.总结:因为是主动从心里远离世俗,所以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齐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句子,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真爱。
6.那在这首诗中,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句子中?
(三)结合三四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探讨“悠然”之能:
1.这几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2.采菊是用来干嘛的?
链接屈原诗句——吃的,链接陶渊明诗句——体现坚贞品性。
——板书:傲然而立
3.苏轼曾说,《饮酒(其五)》的宋朝版本中,“悠然见南山”都是“悠然望南山”。到底是哪种说法更合理?
(1)学生辨析“望”与“见”的字面意思不同。(视情况可以安排讨论)
适时举例:
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
明确:望:有意识长时间注视。见:无目的短时间发现。“见”表现作者无意间所见;从上下文语境看,又与“悠然”照应,体现了悠然忘我的境界。
齐读苏轼的评价: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2)总结:这个时候的陶渊明已经不知道何处是我,何处是南山,仿佛处处是我,处处是南山——物我一体。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推崇的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3)适时创设情境: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悠然”体验?
4.——读诗,读出悠然忘我的境界。
——板书:悠然自得
5.教师过渡语:相对于“采菊东篱下”这句,其实老师更喜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重点理解“飞鸟”:
问题:这里的“相与”是飞鸟们结伴而回,还是飞鸟与陶渊明一起结伴而回?
明确:按照之前“物我一体”的境界,此处的鸟已经不仅仅是一只鸟,它还可能是——陶渊明。或者说,陶渊明也是一只飞鸟。
链接诗句,我们看看陶渊明为什么将自己称为“倦鸟、羁鸟”,链接陶渊明生平,读读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中的诗句,感受陶渊明在世俗和官场中的羁绊与疲倦,体会诗人重归田园的欣喜。
6.——读诗,读出自由的境界。
过渡:诗歌最后一句读两遍。
三、任务三:对话时空懂真意
1.设计情境:公元427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听闻陶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陶渊明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结合诗歌和你对陶渊明的理解,替陶渊明回复檀道济。
2.总结:所以对于陶渊明的思想,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有这样的评价:
研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可以体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从种种矛盾失望的寂寞悲苦中,以其自力更生,终于挣扎解脱出来,而做到转悲苦为欣愉,化矛盾为圆融的一段可贵经历。
——板书:陶然而醉
3.我们身边的同学有没有像陶渊明的?他或者你自己具有同陶渊明一样的什么品质?
四、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喧闹的社会中,通过学习陶渊明的诗歌,我们明白: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那么我们就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宁静坚定,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真意。
所以老师希望,今天的我们都是陶渊明!
——读诗,以你自己的理解读诗。
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陶渊明
1.超然物外
2.悠然自得
仙(超能力) 3.傲然而立 宁静坚定
4.陶然而醉
陈淮高老师点评:
1.深度解读与情感共鸣:
教学设计通过“初读知诗韵”、“再读悟诗情”和“对话时空懂真意”三个层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和意境。特别是在“再读悟诗情”部分,通过详细的文本分析和情感挖掘,帮助学生理解陶渊明的“心远”和“悠然”境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链接陶渊明其他作品和相关诗句,如《归园田居(其一)》和《陋室铭》等,拓展了教学深度,增强了学生对陶渊明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的理解。链接材料适时、适当、适度。
2.互动与情境创设:
教学中多次设置学生互动环节,如自由读诗、学生互评、讨论“望”与“见”的区别等,增强了课堂参与度,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通过设计情境,如“替陶渊明回复檀道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陶渊明的思想和选择,从而加深对诗歌主题和诗人精神的理解。
3.导入环节新颖:
通过设置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仙气的诗人,再在诗歌中寻找诗人的“超能力”,导入设置新颖又创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符合诗人的气质,也符合本首诗歌的作品定位。
建议:
1.加强背景知识介绍:
在“明确写作背景”环节,可以进一步详细介绍陶渊明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选择隐居的原因,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提供更为丰富的背景知识。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陶渊明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理解力。
2.加强对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强调了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解读诗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4
敬请您关注公众号"安东之子","安东之子"是《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语文周刊》《作文合唱团》《语文报》《鲜素材》《学语文报》《课堂内外·创新作文》《读写天下》《现代写作》《作文与考试》《学习报》《学习周报》《中学生阅读》《新锐作文》《三悦文摘》《佳作》《初中生》《漪涟》等报刊的采稿基地,其中原创的教研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用稿来源地!敬请您转发,欢迎您关注,更欢迎大家赐稿!真诚地感谢您,祝您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安康!(赐稿邮箱:15066693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