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智慧,追寻文明之光
——《烛之武退秦师》
张新梅
学习目标:
1.赏析烛之武游说秦伯的外交辞令,把握说辞的语言艺术和智慧。
2.分析烛之武出使的原因,学习烛之武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比较晋侯、秦伯和烛之武的不同,理解《左传》追求的儒家精神,引导学生追寻中华文明之光。
学习链接:
【作品作者】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长于叙事,善于写人,工于记言”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而又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 》合称为“春秋三传”。
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史学家、文学家。曾任鲁国史官,晚年患眼疾,辞官还乡后,开始编纂《左传》、《国语》。后世尊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等,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城濮之战楚国失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的原因:城濮之战分为两大军事集团。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需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另外,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就联合起来了。
学习过程:
【情境创设】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打造的一个大型文化节目,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故事讲述场”,让观众通过全新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流转的闪亮故事和伟大人物。
我们班班委准备筹备一期校园版的《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演绎《左传》中的名篇《烛之武退秦师》。请大家协助一起完成节目的准备工作。
【活动一】《烛之武退秦师》典读会
请主创人员围绕以下问题筹备《烛之武退秦师》典读会:
问题1:烛之武为何能劝退秦师?
请分析第三段,探讨烛之武如何劝说秦伯?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晋惠公)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清人林云铭
以退为进 去其戒心
亡郑陪邻 对秦大害
舍郑利秦 以利相诱
引史为例 挑拨秦晋
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
劝退秦伯
设想你是当代领读人,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与已经驻扎在氾南的秦伯相遇,你还有怎样的疑问?
您已经兴师动众来围郑,仅凭烛之武几句话就能劝退?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问题2:秦师撤退,晋师也随之撤退,是否真如晋侯所说“不仁、不知、不武”?
孔子:晋文公谲而不正。
孟子:春秋无义战。
春秋末年,虽然礼崩乐坏,但“礼”仍对诸侯有着潜在的约束。晋文公表面上推崇礼,实质上,不过是将“礼”作为“不义之战”的伪饰。
【活动二】对话烛之武
设想你是当代领读人,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与夜缒之前的烛之武相遇,你会发出怎样的询问?
烛之武,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重用,在晋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被推荐时,已经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佝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问题:您一直未受重用,为何在郑伯请求时答应游说秦国?
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晓以利害
郑国:两国围困,国家危急
个人:以国难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国难当头,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 中华文明之光
能言善辩,聪慧机智的辩士。
【活动三】对话左丘明
晋人、秦人围郑。 ——《春秋》
三十年,穆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穆公乃罢兵归。晋亦罢。
——《史记·秦本纪》
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
——《史记·郑世家》
设想你是当代领读人,阅读了《春秋》及《史记》这两部史书对这段历史的不同记录。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与左丘明相遇,你会发出怎样的询问?
问题:您为何在《左传》中生动传神地塑造了烛之武的形象?
《春秋》:借历史阐发儒家思想,追求“仁义礼智信”,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表达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
时代:“春秋无义战”。各诸侯倚强凌弱,攻伐兼并,礼崩乐坏。他们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礼”是社会价值观的最高诉求。《左传》记史只是手段,代圣人立言是其目的,借《烛之武退秦师》塑造一位坚守礼义,以大局为重,有责任与担当的“儒家义士”,充分表达对儒家理想人格的呼唤。
【课堂小结】
《烛之武退秦师》不仅是一篇精彩的历史散文,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智慧与人文精神的宝典。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语言的精妙、智慧与勇气的光辉、国家利益的至上以及文明交流的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继续探索知识的海洋,传承与发扬中华文明的光芒。
(这是张新梅老师应邀在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昆山市高中语文“教育戏剧”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授课简案)
张新梅,江苏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育硕士,就职于江苏省清河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淮安市陈淮高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淮安市清江浦区优秀教师,江苏省高考优秀阅卷员。多次参加青年教师优课竞赛和省市级论文竞赛并获奖,发表省级期刊论文多篇。
2024
敬请您关注公众号"安东之子","安东之子"是《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语文周刊》《作文合唱团》《语文报》《鲜素材》《学语文报》《课堂内外·创新作文》《读写天下》《现代写作》《作文与考试》《学习报》《学习周报》《中学生阅读》《新锐作文》《三悦文摘》《佳作》《初中生》《漪涟》等报刊的采稿基地,其中原创的教研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用稿来源地!敬请您转发,欢迎您关注,更欢迎大家赐稿!真诚地感谢您,祝您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安康!(赐稿邮箱:15066693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