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推荐 —
羊 倌
江一苇
山顶上,那个把头埋在斗笠里,
坐在石头上一动不动的男人,
是一个羊倌。
他放牧着一个村庄的羊群,也放牧着
前世和今生的白云。
他多年如一日,总是泥塑一样
坐着,在同一块石头上,貌似睡着了,
他的羊鞭,也很久没有再响过。
但他心里很清楚,哪一只羊
钻进了哪一片林子,哪一簇草丛。
在羊群里,他是绝对的王,
每一只羊,都必须听从他的号令。
我有时想掀起他的斗笠,
感受一下他不可冒犯的威严,
但又怕从他的脸上,看到一个父亲。
我有时想化身一只调皮的小羊,
体验一次他的无为而治,
但又怕做羊做久了,不想返回人类。
——原载于《诗刊》2024年第4期
推荐人:袁正建
推荐语:诗的前八句是对羊倌形象的塑造,看似是写闲适、散淡的生活,庸常熟悉的场景,但“也放牧着/前世和今生的白云”一句提升了诗的意境。接下来四句写了羊倌作为“绝对的王”的生活——他对自己放牧的对象了如指掌。然后,诗人笔锋一转,写“我”想逗一逗雕塑般的羊倌,又怕他父亲般的“威严”,特别有趣的是,“我”幻想着“化身一只调皮的小羊”,可又担心“做久了,不想返回人类”。至此,诗的趣味性显现,情节的突转让整首诗具有了喜剧效果,且丰富了诗的内涵。
海边的一夜
邹 进
凌晨两点,骑车去往海边
堤岸上飘飞的少许柳絮,让人误以为
是早春的飞雪。迎面低飞的野鸟
不知道它最后的终点
我抬起头,从未想过漫天的星星
有的已经消逝,变成了闪耀的蝴蝶云
风一直冷漠地吹,吹醒滩涂上的生灵
我始终觉得,它们能够听清风的语言
走在湿地上,蓦然想起自己的前世
在月夜下,承受着来自星星的沉默
直至风平浪静,我仿佛听到委婉的音乐
有些缥缈,又夹杂着一丝隐匿的虚无
——原载于《芒种》2024年第4期
推荐人:宗 昊
推荐语:诗的开篇出现了孤独的画面,“凌晨两点,骑车去往海边”这种行为带有桀骜不驯的色彩。“柳絮”与“野鸟”在孤独的背景中增加了梦幻又神秘的色彩,起着奠定基调的作用。“星星”与“蝴蝶云”的对比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对“风”“湿地”“音乐”的诗写,诗人向我们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体现在诗技上,还体现在诗性上,是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一只手上有两种颜色的泡
青 林
一滴黑夜是血泡,一滴白昼是聚集的苦水
同时出现是对虚无的藐视
手握黑白的人,寻找春天的人
还有试图在铁里种麦子的人
从疼中挖掘着甜蜜
诗解释着幻境,拳头和心脏那么大
有力气丝缕不绝
当我起身去焊接更多生活的补丁
一下又一下
我点亮了瞬间
——原载于《诗林》2024年第3期
推荐人:湛博添
推荐语:从生活中萃取的诗意最能抵达读者内心。作为一名焊接工,日常工作使“我”手上长出血泡,日夜的更替凝聚成苦水,手握焊枪的人同样在追寻春天。面对生活中各种破洞以及血泡破裂的疼痛,“同时出现是对虚无的藐视”,而“我”唯有紧紧握住焊枪去焊接每一个补丁,让每一个焊接的瞬间迸发出生活的光亮。整首诗语言短而精悍,堪称诗人对生活精细的焊接。
落叶启蒙
耳 南
除去与白墙对辩的时刻
我必须瞄准窗下这棵柳树——
出于书的某一页,我必须如此
冬日整洁,目光可以在路面上成像
多余的液体从地下涌出,漫过草圃
完成折射的初步形态
终于只剩下一片叶子,在谣言中
晃动,晃动,晃动。然后具备
被叙述的一切体征
它会被谈到出生地,谈到入梦的时机
连同它的亲友,以及被它命定的那些石头
都将被审议,被拆解为几则前兆
叶子仍旧活在树上
就像从未凋零一样,活在树上
即使春绿如期,也一定会有人
关注着它的唯一下落
——原载于《北京文学》2023年第5期
推荐人:曹 戊
推荐语:启蒙意味着内省,审视自己内心或周围的人和事,而诗人的语言风格正反映了其内心种种——对生命的思考、对万物的审视、对按部就班生活的拆解,等等。这首诗借着冬日某一刻的柳树形成了对命运的思考,对既定事物规律的再审视,并达到对内心的观照,正如诗人在诗的末尾写到的那样,“叶子仍旧活在树上/就像从未凋零一样”。
——选自《星星·诗歌理论》2024年8期
-END-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