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独生女的另一面:考编考到35岁,家里明明很有钱,却没资格花

文化   2024-11-07 17:08   四川  

提到江浙沪,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富庶殷实,家家有钱。可想而知,这一带人家的独生女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了。

在网络上很多江浙沪的独生女现身,让人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原来是“投胎”的艺术。

比如,一位江浙沪女孩十岁的生日宴视频,刷新了人们对于女孩富养的新认知:

坐标江苏某地,一位身穿白色礼服、头戴华丽皇冠的女孩,迈着款款的淑女步,停在富丽堂皇的大厅中。一时间,全场的灯光都落在她身上。她翩翩起舞,在众多的羡慕眼光中落落大方。

这个视频是大众印象中,所有江浙沪独生女的缩影,这个女孩生在富裕的家庭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接下来,按照剧本走,她会在优渥的环境中继续长大,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了,开启幸福美满的一生。

那江浙沪的独生女是不是家家都是如此呢?

江浙沪就没有穷人了吗?

这些独生女,是不是都如同我们想象中的优越而高贵呢?

我们来聊聊江浙沪独生女的另一面“家里有钱,但不属于我。”

家里是有钱,但与我无关

现实情况是,像上面那样独特优越的江浙沪独生女,并不是这个地区所有独生女的全貌。

看了这个视频,很多气愤的江浙沪女孩开始出来打脸:

谁说我们这里的独生女都是这样的,我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但是我爸妈从小都没有富养我。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创业成功,他们每天的银行流水都是百万级别的,但是过的极为节省。

因为爸爸和妈妈都是草根出身的,他们觉得即使过上了富日子,也要忆苦思甜,也不能忘本。

所以,一路下来,我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我们对于花钱还有一种负罪感,多用一点都感觉对不起父母辛劳所得。

所以“家里有钱,但是却与我无关”,是相当一部分江浙沪女生的现状。

心理学家认为:

原生家庭物质条件的匮乏、内心层面的匮乏,会导致孩子自卑,没有安全感。

在日后他的一些行为和举动都会围绕着这些匮乏和缺失而努力。

但是并不是所有为了弥补匮乏的努力都能成功。

即使成功的人,在以往累积的匮乏中,也会在很多行为上做出反射,比如那些缺爱的,就会渴求爱,在找到爱后,就会质疑爱。

而在物质上缺乏的人,一旦在物质上获得满足后,反而会在物质上苛责自己,比如抠门,花钱有负罪感,喜欢存钱带来的安全感。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江浙沪富裕家庭,他们不但对自己节省,在自己孩子身上也非常抠门。

这些都是“有钱却与我无关”的原因。

此外,这些女孩子往往会被要求考编,因为没有经济压力,毕业以后都不用工作,家里养着,

一直考到35岁,还考不上再去找其他工作。

家里有钱,但我没资格花

富裕的人家其实不可能只有一个孩子,中国自古有个说法“多子多福”

所以,江浙沪的“独生女”家,也可能有个弟弟或者哥哥的。

只是因为还有一个女儿的情况,通常也被称为“独生女”。

很多江浙沪女孩从小被家里要求“做家务,做饭,以后做一个贤惠的妻子和妈妈。”

这些家里的父母虽然有钱,但是还是生活在一种老传统中,认为女孩迟早要嫁人,不用刻意投资和培养,反正都是要泼出去的水了。

在他们的认知中,女孩差不多就行了。

只有家中的男孩才是值得投资和培养的,因为家中的钱财和房子是要他们继承的。

所以很多江浙沪家庭的女孩,即使家中再有钱,她们也是没有资格享用的。

进化心理学分析,重男轻女的心理源于人类的集体潜意识。

生儿育女成了人类集体潜意识里的终极目标。

已经深深种在人们的观念中,并且成为一种被默许的集体潜意识。

随着这些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确实让很多女性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但是这个刻在传统集体潜意识中的思维仍然没有办法彻底除去。

即使在富庶的江浙沪地区也是如此,并且这种也不仅限于地区,很多地区国家都是存在这种思维的。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都是幸福的江浙沪独生女?

当我们读罢这些江浙沪女生现身说法的真实故事后,不禁有些疑问了。

怎么和我们平时刷到的江浙沪女生不一样呢?

江浙沪女生不应该是:

那些“留学归来,或者985高校毕业,接管家族企业的女强人潜质体质的女生吗?”

那些“父母非富即贵,连爷爷奶奶都是人脉极广的女孩吗?”

那些“毕业后不愿接管家族企业,非要从基层做起女孩吗?”

那些“每天锦衣玉食,生活小资,各地旅行打卡的女孩吗?”

心理学中有一个“幸存者偏差”,是一种认知方面的偏差,人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时候,通常会过滤掉失败的样本,只留下成功的部分。

这种偏差在各个领域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它会导致结果的偏颇,因为过滤掉的数据可能非常重要,对于全局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中,社交平台利用大数据的换算,过滤掉了很多信息,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些偏差后的信息。

就拿对于江浙沪独生女的认知方面为例,大数据推给我们的就是“白富美”,于是我们在大数据的引导下,被动成了“幸存者偏差”的受害者。

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如此这般的独生女,被动的过滤掉了那些“普通人、非独生女、不受宠”等重要信息了。

给我们的认知造成了很大的偏颇,片面而狭隘。

这样看来,大家不要对江浙沪家庭带滤镜,他们家的独生女过的不一定就是公主般的日子,她们也可能是平民。

再者幸存者偏差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无论看什么问题都要全面,公正,才能更客观地去评论一件事一个人。

-The End -
作者-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第一心理
畅销书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