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时代的伟人,他的一生有许多功绩,但是晚年却沉溺于长生不老之术。香港赌王何鸿燊2007年中风之后,花费20亿,聘请全国特级专家续命。从古至今,人类就一直在找寻长生的办法,而科技进步,人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明白想要长生是不可能的事。人们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既然长生不可能,那么总能尝试做到长寿吧,养生就变成了一个所有年龄层段都关注的话题。决定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并不是只有单个因素,而是多个方面。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两次飞跃。在50万年至20万年前,人类还是北京猿人的时候,平均的寿命只有17岁左右。第一次飞跃是在1700至1900年,人类初步有了群体的概念,也有着简单的医疗技术和卫生的意识。靠着生产力解决了温饱问题,人类寿命提升到了45岁左右。第二次飞跃在1900年至1996年,近现代人们随着皇权的倒塌和平等的理念,已经很少有自然意外事故和故意伤害的死亡原因了。这时候医学界也实现了大飞跃,抗生素出现了,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到了76岁,非自然死亡率大幅降低。而如今,我们可能将面临着寿命的第三次飞跃,因为现在对于养生的想法有了极大的普及率,医学方向也有了干预衰老的发展。下面是决定寿命长短的三种行为,第三种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运动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无论哪个年龄阶层,都知道运动可以唤醒身体肌肉,多锻炼可以使得身体更加硬朗。运动的重要性使得其在心理学上也有了一个分支,名为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的作用和意义,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力等等。对于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早在1913年,国际奥委会就专门召开了会议。事实证明,运动能够消耗人身体的部分负面情绪,使得人的注意力变得集中,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将运动作为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心理想法影响生理感受,生理感受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运动作为一种能够释放情绪的方式,是可以影响到身体健康的。有人说运动是一种习惯,长时间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就不仅是锻炼身体了,更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积极心态。这种心态首先是影响对于事物的判断,接着就会影响自己对自我的判断。让身体动起来,就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从而保持身体健康。王尔德在《快乐王子》里提及睡眠:“死和睡是兄弟”。
有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死亡和睡眠是一样的,人处于一种无意识中,是没有价值的。
民国女作家萧红曾说过:“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有很多人也同样认为这是对于睡眠的否认。
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许多名人名言中,提及到的睡眠,并不是让人完全不重视睡眠,而是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必过于睡眠。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都有自己的压力,对于做人做事恨不得争分夺秒,一分钟掰开两半用。往往一天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做完,很多人的首要选择就是牺牲睡眠。其实在生活中如果有积极向上,争分夺秒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睡眠也是必要的,因为睡眠是大脑的修复和清理机制。睡眠并不是无意义的,睡眠期是脑功能恢复的时间。剥夺了睡眠,脑功能将持续恶化,我们就会产生呆滞,精神恍惚的情况。人在睡着之后,虽然进入了无意识的阶段,但是机体正在为健康的大脑和躯体提供代谢过程,以保证大脑的持续运转。就像一个机器的齿轮,如果每天都不去打扫上面的灰尘,灰尘积累的多了,齿轮就难以转动,最终导致整个机器停止运转。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戏称“熬夜工作”为“拿命氪金”,其实是有生理依据的。相当于过度使用大脑,减少了持续运转的持久度。所以保持合理正当的睡眠,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最后一点其实是最难的,那就是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运动和保持睡眠其实可以通过强制的行为,养成习惯。但是保持积极心态,其实是需要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控力的,外力给不了任何帮助。人或多或少的会有贪欲,这是对于地位、思想、金钱的追求,其实可以笼统的称为野心。从心理学上来说,有野心就能够产生动力,这就是动机心理。人天生就有比较心理,但是凡事不能以结果为论,野心能够促进人进步,但是也能够让人产生不甘的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让你陷入无限的比较中,但是现实的一点是,生活中一定会有人物质条件更好、生活起点更高、思想高度更卓越。不懂得适可而止,沉浸于负面情绪,就会影响身体状态,影响身体健康。其实说到这里,需要大家明白,过度追求长生也是贪念。养生,其实是让自己从身体到心理,都保持一个舒适的状态。找到自己舒适的调节方式,通过运动释放负面情绪与生活压力,保持合理的睡眠,让自己拥有一个随时清醒的大脑。最后,保持平稳的心态,看到自己过人之处的同时,也要承认自己有时候技不如人,承认自己的失败。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谷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