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毛驴困境”:年过五十的70后,千万不要做这三件事

文化   2024-11-05 18:29   四川  

有没有听说过“毛驴困境”?

“毛驴困境”,也被称作布里丹的毛驴理论,由法国思想家布里丹所提出。

在14世纪讨论哲学议题时,布里丹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极度饥饿的灰毛驴,在它面前有两堆等量的草料,它只需要随便吃几口就可以活下去,结果却因为无法决断先吃哪一堆草料,最终饿死了。
故事中的毛驴,看似荒谬,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毛驴的愚行,却不自知。
一、执着于追求完美
随着2024年的结束,首批70后已高达54岁之龄。在这个年纪,人们应当明白“毛驴困境”,避免因犹豫不决而错失生机。
一生中,人不该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完美。毛驴之死,正是因为它对完美的执着。它认为两堆草料均佳,难以抉择,最终导致灾难。
现实中,有众多追求完美的例子。许多人努力想成为最佳的自己,若不能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便感到痛苦和羞耻。

造成这种情形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无法接受不完美的自我。这类人对生活有着近乎病态的执念,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
这背后是一种深层的自卑感,追求完美是他们试图与不完美的自我和解的方式。
董宇辉在推荐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时曾说过,有的时候,我们没有战胜苦难,而是与苦难和解了。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与不完美和解是一种境界。
二是过于在意面子。相较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更加重视他人视角和社会评价。
西方定义的“我”较为狭隘,主要关注个人;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我”的概念包括家庭、国籍和家乡等。
因此,当这些方面受到负面评价时,中国人的反应往往比西方人更为强烈。
中国人深受他人观点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活在面子和他人评价之中,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青年到中老年,人们不断地在各个方面相互比较,但这种比较所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无休止的竞争中很难常胜。
到了五十岁,人们不应继续追求完美,也不应为了面子做出牺牲自我的选择。
二、遇事情犹豫不决
除了追求完美,毛驴之所以饿死,还因为遇事犹豫。
布里丹的毛驴效应用于形容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的情况。犹豫的原因包括不愿面对潜在的损失和风险,以及缺乏内心的安全感。
在互联网流行的语言中,“犹豫就会败北”并非毫无根据。犹豫可能导致错失机会,有时犹豫带来的损失甚至超过错误决策的后果。
面对两个看似平等的选择时,哪个也不会差太多,关键是听从内心的声音。
五十岁时,人们不该再犹豫。想做什么就去做,因为时间不等人。
人生是有限的,在年轻时可能因生活妥协,但到了这个年龄,应该为自己而活,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
三、放纵欲望
最后,五十岁的人也不该再放纵欲望。
欲望和贪婪是人的天性,但到了五十岁这个年纪,应学会控制欲望,不过度追求物质,应保持内心的平和。

心理学上著名的“恶鼠实验”早已揭示:适当节制,发展良好;过度满足,早衰短命。
饿鼠实验
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凯(Mckay)曾进行了一项特殊的实验,
他找来了一群刚断奶不久的小老鼠,然后将这批次老鼠分为两组饲养,饲养条件上,除了食物以外完全相同,以此控制变量。
  • A组(高级待遇):小老鼠每一顿都被喂得很饱
  • B组(歧视待遇):仅供应相当于A组60%的食物量
按照大部分人的想象,食物充足的A组小老鼠肯定会发育得更好,而食物不足的B组则会生存困难,可实验结果却出乎大家意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A组老鼠行动能力越发迟缓,最终没有一只活满1000天;相比之下,B组老鼠行动灵敏、皮毛顺滑,其中有一部分老鼠甚至活过了2000天。
Mckay的“饿鼠实验”显示,相比总是饱食的老鼠,只吃到六成饱的老鼠健康状况更佳。
因此,不应过分贪婪。有追求是好的,但过度贪心不仅无益,还会增加烦恼。
如古人所说,无法兼得鱼与熊掌。或许,接受不完美,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完美。
-The End -
作者-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谷雨妈妈

第一心理
畅销书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