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头版
这里津津有味
——从天津古文化街看文旅产业火出圈
一条长680米左右的街,有多红火?
从用电量来看,是一条向上攀升的曲线。
“2024年假日期间,日均用电量同比呈增长态势。其中,春节期间,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6.67%;‘五一’假期,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11.22%。”这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数字化部监测分析处处长姚程给出的一组最新统计数据。
1月15日,农历腊月十六。记者来到素有“津门故里”之称的天津古文化街,感受这条街背后电力与文旅经济的相融相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2月调研天津古文化街时指出:“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踏入古文化街,仿佛一头扎进历史与文化交织的时光隧道。古色古香的店铺外,招幌林立。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十八街麻花、果仁张等一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透出津味津韵。
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版”春节。“不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文化街一直坚守的特色。整条街,国家和省市级非遗店、中华和省市级老字号达到34家。”天津古文化街海河楼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副经理王强向记者介绍道,“目前,古文化街60%的业态为文化类业态,充满中国味、天津味。”
文化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我觉得中国的文化特别好、特别有意思。”一位来自白俄罗斯的游客,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刚选购的皮糖张、茯苓饼等特色美食,兴奋地向记者表达着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不远处,一位东北小伙儿刚买到热乎乎的耳朵眼炸糕,金黄色的炸糕泛着诱人的油光,“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这味道真不错,排队值了。”
按计划,春节期间,古文化街将充分展示河海津韵,持续开展高跷、快板、鼓曲、京剧等一系列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电力,对古文化街的业态调整和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王强表示,鼓励老字号开发符合市场和年轻人需要的产品,鼓励采取互动式、体验式的经营方式,这些都离不开电。
人潮熙攘的古文化街,商户用电负荷不断增大。当天,国网天津城西供电公司南开供电服务中心综合管理员肖峰和同事手持红外测温仪器,对古文化街新增的2座800千伏安箱式变电站开展带电检测。随后,他们穿梭在各个商户之间,开展安全用电宣传,仔细排查用电隐患。1个月前,城西供电公司及时响应客户用电需求,完成了古文化街增容送电工作,将原有的3880千伏安用电容量增至5850千伏安,充分满足商户的用电需求。
优质的电力供应,提升了古文化街的品质和吸引力。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店铺,暖意融融的店里灯光明亮,香甜酥脆的麻花摆满货柜。店铺经理孙卓正忙着招呼慕名而来的客人,对用电问题他从不操心,一门心思忙生意。孙卓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天津古文化街’。作为非遗老字号,我们特别荣幸。这些天,我们正加紧备足春节期间的货品,让来到古文化街的游客们满载而归。”
从全年天津市典型商圈用电量的维度看,火热,依旧是古文化街的鲜明特色。姚程介绍:“2024年,天津7个典型商圈用电量合计同比增长7.92%。其中,古文化街用电量同比增幅达10.79%。”
以古文化街为代表的文旅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释放着巨大的能量。今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则数据十分醒目:2024年“接待游客2.6亿人次”。文旅消费的蓬勃发展,也在用电量上直观地显现出来。姚程介绍:“2024年天津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到1085.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7%。其中,第三产业用电量累计达到253.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度超过了一半,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引擎。”
转眼间,天色渐暗,一排排灯笼鲜艳夺目,古文化街依旧人流如潮。耳边,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烟火气的动人乐章。“听相声,马上开场”“瞧一瞧,看一看,非遗文化皮影戏”……浓浓的年味在古文化街升腾。
供稿:董开泰
编校:董开泰
审核:程子华
★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旗帜领航 津彩城西
国网天津城西公司党委党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