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就是心存谦虚。一个人再有什麽样的才华,有什麽样的能力,有什麽样的功劳,都一定要谦虚;而且愈是有学问、有能力,自然就会愈谦虚,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学问深时意气平」。
古人也说「谦受益,满招损」,「满」就是骄慢、骄满。我们宗风里面对「谦」的提示也比较多,所以大家要以谦虚来涵养自己;为人不要强势,说话不要咄咄逼人;自己也不要有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骄满习气,即使斗志昂扬也应该沉淀、沉稳下来:这就是心存谦虚。
我们内心的烦恼根源,有时候说「三毒」,有时候说「五盖」──贪、瞋、痴、慢、疑盖住了我们的佛性,使我们佛性、智慧都蒙蔽了。慢,就是骄慢,其根源也是来自於瞋,所以就修行来说,慢心的降伏是很重要的。
「彼此谦让」,好的、有成就的,要让给对方;吃亏的、失败的则自己承当。这不只是涵养,也是学佛者大乘心的显现——刚刚讲,大乘的精神就是为别人考虑,能够牺牲自己,将好处让给别人,奉献给别人。所以事上也好,理上也好,都要谦虚、退让。
所谓事上谦让,就是「让美归功」;理上谦让,就是在人我、是非、对错的当下,我们就承认自己错,对方对,也就是让一步。
记得小学课本有两个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一只黑狗和一只白狗要过桥;两只狗走到独木桥中间的时候,黑狗不让白狗,白狗也不让黑狗,彼此互不退让,僵持在那里,进而相斗;结果不但都不能过桥,而且双双堕入水中。
另一个故事是黑羊和白羊的故事:黑羊和白羊要过桥,当两只羊走到桥中间的时候,白羊说:「唉呀!我先退。」黑羊也说:「我先退」,彼此互相礼让,结果白羊也过了,黑羊也过了。
这是小学课本里面的故事。虽然都是小小的故事,意在劝导小孩子;但是以小引大,童蒙的教育是可以影响大人的。童蒙的教育若不好,长大後往往难免性格乖张,脾气傲慢,凡事喜好与人争斗,失去了做人应有的义理,所以谦让是很重要的。(摘自【浄土宗网站】)
///
- end -
【扫码关注弥弥的家】
图片:弥弥的家
文字: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