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验,肯定要谈钱。毕竟花钱多了扎心。
好在穷人看病不花钱,中产医疗保险是负担有点重,但不至于扎心,更不至于因病破产。详见甘蔗没有两头甜。
就医环境
分级医疗体制执行得很到位,
初级保健医生/家庭医生(Primary care physician)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慢性病、例行体检、打预防针等等先找他。如果他觉得病情比较复杂,要由他开单子,经保险公司批准后转诊到专科医生(Specialist)那里去看病。
紧急护理中心(Urgent care)
看家庭医生必须预约,感冒发烧等不及,就去紧急护理中心(Urgent care),不用预约,稍稍排队即可。
家庭医生诊所和紧急护理中心数量不少,规模很小,在各个商圈里与超市、餐馆为邻,比较方便。
宏伟壮丽的大医院有是有,但轻易不要去(没有家庭医生开转诊单,想去也去不了),去了往往意味着病有点麻烦。
急诊室(Emergency Room)
这是真正的急诊室,如果是骨折之类严重外伤或危及生命的突发急病才来这里。
诊室是这样的。病人在等待区排队,排到了,护士就把病人带到这样的诊室,等待医生进来诊断。排队的等待区和诊室是隔离开的,肯定不会出现其他病人探头探脑或者闯进来的情况。
这是等待区
从等待区进去,就是这样的走廊,两边是诊室。医生不是在固定的诊室里等病人,而是去不同的诊室见病人。
Urgent Care的外观,这一家跟SubWay快餐厅以及其他店铺是邻居。
诊疗风格
感冒发烧用药很吝啬
只要医生判断是病毒引起的,就只开退烧药(布洛芬或泰诺),以及减轻流鼻涕、咳嗽症状的药,回家等着病自己好。
没有所谓抗病毒药物这一说。
如果判断是细菌引起的,最多开七天抗菌素,一般就是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我有一次反复强调不久前刚用过阿莫西林,而且高烧、嗓子剧痛,才唯一一次给开了三代头孢(五天的量)
打吊针?门都没有。
这么多年,只有小孩打过一针吊针,还是因为做手术前要求禁食一天,给打的营养针。
慢性病用药比较大方
比如,糖尿病,只要糖化血红蛋白偏高(还没到糖尿病的标准),就要求病人每天服用降糖药,只要血脂偏高,就要求每天用降脂药。
检查不给上手段
感冒发烧,连血都不查。咳嗽时间很长,医生听诊觉得肺不清楚,才给拍个X光。
CT、核磁共振,不知道要怎样医生才给开。从来没用过。
诊所没药房
药房是独立的生意,到处都有(CVS、Walgreens等是大的连锁药房,还有数不清的独立药房,Costco,沃尔玛也开设有药房)。
医生开了药,就按照病人的要求,把处方发送了某个药房,病人自己去取。
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不需要常常去看医生,而是给家庭医生诊所打个电话,那里的护士给药房一个指令,就可以去药房再取药了。
新冠是特事特办,你只需要打电话给家庭医生,说自己阳了,不用与医生见面,直接就可以去药房取奈玛特韦(Paxlovid)
医生的处方权得到了严格执行。非处方药里只有减缓症状的退烧、止疼、抗过敏药,肯定没有抗菌素。更没有其他治疗药物。
在华人区,有一两家很小的中医招牌,没进去过,不知道是啥光景。
美国医疗水平怎么样,我真不敢说。因为宏伟壮丽的大医院只去过一次(小孩做个小手术),但愿以后大人小孩都不要再去。
往期链接
如果觉得有益有趣,欢迎关注公众号“小城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