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视点】从“好房子”到“好社区”——完整社区系列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文摘   2024-07-09 11:17   云南  

文图魏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马云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完整社区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已从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进入精细化的提质增效阶段,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精细化治理的需求愈发强烈。社区逐步成为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的焦点。完整社区这一工作的开展正是对新时期建设“好社区”需求的回应,其概念最早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提出,并在厦门、沈阳等地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了内涵。

建设好完整社区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助于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短板,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品质。通过开展居住社区补短板行动,构建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社区,可以优化调整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保障社区在居民可步行的范围内具有完整的设施环境、完备的生活服务,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二是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促进社区管理机制高水平创新。完整社区建设不仅是补设施建设短板,更要补服务和管理短板。通过引入专业化的物业服务、社区托管、组织代管或者居民自管等方式,建立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精细化、智能化服务。


 完整社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专业人才助力北京市社区营造

北京市在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区通过为下辖街镇聘用专业规划师(或团队)的方式,弥补了基层政府缺少规划技术人员的不足,推动了多元参与的基层共治工作。海淀区是北京市最先探索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的城区之一,创新构建了包括1名全职街镇规划师、1位高校合伙人和N个专业设计团队在内的“1+1+N”街镇责任规划师人员架构体系,专业人才在完整社区建设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32号院为例,该社区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据居民反馈,社区内活动场地品质较差,无法满足日常休闲游憩的需求,亟待改造的愿望强烈。北太平庄街道全职街镇规划师针对这一问题,联合高校师生的力量,在社区内开展了问卷调查、社区微课堂、设计方案评选等公众参与活动,并在专业团队的助力下,不断完善改造方案,指导落地实施,使原有破败的活动场地焕然一新,满足了居民开展议事活动、健身锻炼、儿童游戏、老人下棋等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居民的公民责任感和对社区的归属感,使社区培育出自我更新的能力。

▲ 学院南路32号院社区公共活动场地改造前后对比

▲ 学院南路32号院社区公共活动场地改造前后对比

城市体检引导重庆市社区更新

重庆市将城市体检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提,围绕住房、社区、街区、城区4个空间维度,全面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高品质发展。在社区层面,通过深入了解居民诉求,诊断和分析现状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为社区补足短板,为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场地方案讨论

▲ 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场地方案讨论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为例,该社区通过“三师进社区”“市民医生”“居民议事堂”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区体检,诊断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交通组织混乱、缺少专业化物业管理等主要问题。社区在改造中结合地域特色和居民需求,将拆违后可利用空间集中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社区食堂等设施,补齐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通过打通断头路、拓宽人行道、规划停车场等方式,形成畅通、高效的社区交通网络;通过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团队,提供清扫保洁、垃圾分类、安全巡逻等常态化服务,并在“云上民主村”小程序中增设家政服务、水电维修等个性化服务,全面提升了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 “三师进社区”公众参与活动

▲ 民主村社区食堂

▲ 民主村社区改造后内部道路

数字赋能,完善浙江省内社区服务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广是浙江省完整社区建设的一大亮点。浙江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试点先行示范、政策机制创新,不断凝聚政府、社会和百姓多方合力等措施,推动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将数字赋能作为激发社区治理动能的“新引擎”,不但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便利,还将完整社区建设工作持续进行了迭代深化。

例如,宁波市鄞州区明楼街道和丰社区与辖区内科技企业合作,基于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搭建完整社区智慧平台,针对不同服务群体,设置了多样化的功能模块。其中,“社区服务”模块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家政上门、物业呼叫、活动预约等智慧化功能,居民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综合治理”模块采用社区可视化管理技术,实现CIM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有机融合和物联数据的互通,并基于“一户一档、数模分离”原则,以“户”为单位,与不同模块的底层数据打通,为完整社区建设和社区精细化治理筑牢了坚实的数字基底。
▲ 和丰社区智慧服务平台


 完整社区实践的思考和展望

接天线,进一步构建多部门协同的治理机制。社区的建设治理虽然是最为基层的工作,但是同样不能忽视顶层设计。当前各地在完整社区建设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着部门统筹协调困难,难以形成合力的现象。完整社区在未来的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构建多部门协同的治理机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各方的责权分工,突破以往社区“重建设、轻管理、难更新”的局限,从顶层设计为完整社区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聚地气,进一步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建设路径。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治理重心下移、事权下放,街道和社区这两个层级将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成为基层建设的关键。在完整社区建设的基层实践中,各地还需进一步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平台,形成“市县主导、区街落实、专项部门协同、社会单位参与、社区居民共同缔造”的建设路径,推动完整社区建设工作在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居民间的协同实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文化。

有人情,提升基层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完整社区的建设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完整社区在建设时要采用“体检先行”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摸清社区现状底数,了解居民实际诉求,明确完整社区建设方向,优先解决居民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从而打通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总之,完整社区的建设实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为核心目标,从城市发展转型阶段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入手,进一步从顶层制度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路径探索、数字技术支撑等方面发力,逐步有序地补齐社区设施和服务短板,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营造更多群众满意的“好社区”。
本文刊载于《人类居住》杂志
2024年 第 1 期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后台


现在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给咱们“人类居住”加星标就好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帮我点个在看叭~

社协物专研究会
物业管理专业知识、企业管理咨询、培训交流、会议承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