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魏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马云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已从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进入精细化的提质增效阶段,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精细化治理的需求愈发强烈。社区逐步成为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的焦点。完整社区这一工作的开展正是对新时期建设“好社区”需求的回应,其概念最早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提出,并在厦门、沈阳等地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了内涵。
专业人才助力北京市社区营造
北京市在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区通过为下辖街镇聘用专业规划师(或团队)的方式,弥补了基层政府缺少规划技术人员的不足,推动了多元参与的基层共治工作。海淀区是北京市最先探索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的城区之一,创新构建了包括1名全职街镇规划师、1位高校合伙人和N个专业设计团队在内的“1+1+N”街镇责任规划师人员架构体系,专业人才在完整社区建设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 学院南路32号院社区公共活动场地改造前后对比
城市体检引导重庆市社区更新
重庆市将城市体检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提,围绕住房、社区、街区、城区4个空间维度,全面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高品质发展。在社区层面,通过深入了解居民诉求,诊断和分析现状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为社区补足短板,为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场地方案讨论
▲ 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场地方案讨论
▲ “三师进社区”公众参与活动
▲ 民主村社区食堂
数字赋能,完善浙江省内社区服务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广是浙江省完整社区建设的一大亮点。浙江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试点先行示范、政策机制创新,不断凝聚政府、社会和百姓多方合力等措施,推动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将数字赋能作为激发社区治理动能的“新引擎”,不但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便利,还将完整社区建设工作持续进行了迭代深化。
接天线,进一步构建多部门协同的治理机制。社区的建设治理虽然是最为基层的工作,但是同样不能忽视顶层设计。当前各地在完整社区建设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着部门统筹协调困难,难以形成合力的现象。完整社区在未来的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构建多部门协同的治理机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各方的责权分工,突破以往社区“重建设、轻管理、难更新”的局限,从顶层设计为完整社区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聚地气,进一步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建设路径。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治理重心下移、事权下放,街道和社区这两个层级将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成为基层建设的关键。在完整社区建设的基层实践中,各地还需进一步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平台,形成“市县主导、区街落实、专项部门协同、社会单位参与、社区居民共同缔造”的建设路径,推动完整社区建设工作在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居民间的协同实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文化。
有人情,提升基层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完整社区的建设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完整社区在建设时要采用“体检先行”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摸清社区现状底数,了解居民实际诉求,明确完整社区建设方向,优先解决居民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从而打通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