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区群里经常有人发消息,说邻居打扰了他们休息,比如周末装修,半夜噪音扰民;有的问题能立马解决,有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我很羡慕能在群里发消息的人。
在老家不论邻居制造的噪音到达了什么程度,我都不敢说话,因为:
在一个不按规则做事的熟人社会里,但凡你敢公开表达不满,那么,犯错的人、被指责的人就是你。
明明被噪音打扰的人是你,休息的权利是受到侵犯的你,但是,被群起而攻之的,是表达不满想要解决问题的你。
最后,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反倒因为跟这些人打交道生了一肚子气;
于是你就只能接受,这本就不是一个按规则处事的环境,“逃避”是你最好的选择。
2
在老家早上能一觉睡到自然醒,真的非常不容易。
去年秋天在老家的时候,天亮得早,六点前天亮。
早上五点,楼上类似夯土的声音就开始吭吭响了。
没错,就是五点,那会儿天还没放亮的时候;
当然,楼上的人不是在家里夯土,而是可能在剁肉馅儿?或者用很大的蒜臼在捣米?
但是,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整天这样真要把人逼疯了。
有天早上刚起床,早上七点,那夯土的声音又坑坑响了…………
在老家几乎没有不被噪音打扰的空间;
中午楼下闲聊嚷嚷的声音,晚上大人打牌孩子嬉闹的声音,上午我在阳台上写文章的时候,楼下闲聊的人,已经从谁家的孩子出生,聊到谁家的老人过世了。
播放音乐关上窗户对隔音也没啥效果,再加上耳塞,勉强可以拯救我。
还有一天晚上十点半了,我刚睡着。
突然后面楼上有个人,搬出来音响放音乐,在楼房之间播放音乐,于是,外面就出现了歌舞厅的音效。
看到这里你就好奇了,难道就没有人管这些吗?当然没有。
那么,你敢跟制造噪音的人说一句,让他们别这样吗?
我不敢呀。
但凡他们有公德心,他们就不会做这种事了。
既然他们没有公德心,你跟他们说这些,有用吗?
很多人只考虑自己做事方不方便,根本不考虑这件事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
原来都说什么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其实村里的套路也不少。
3
拜高踩低、勾心斗角这种事,因为村里资源有限,发生的次数就会更多;
越是资源多机会多的地方,因为蛋糕大、大家都有机会,反倒更容易按照规则做事。
从村里一直到县城,很多人找工作还是在靠关系;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县里有些月薪3000的工作还得找人托关系,但是,很多能入职拿着3000月薪的人,家里都不差钱。
县里的产业少,好的工作机会少;
有限的工作机会向下流通的可能性很小,毕竟县里很多资源都是垄断的不流通的。
所以,读书可能是获得资源分配权的唯一出路,换句话说,读书可能是拥有上牌桌的机会的唯一出路。
可惜的是,见过很多在外务工的父亲,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大学读了专科,但是孩子毕业后依旧啃老找不到工作;那么,本科、研究生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吗?
折腾了一圈,毕业后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
4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村落的解体,原来村里的那套行为准则可能会慢慢瓦解,然而,正如书中所说,“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性的习惯是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就自带的基因,瓦解还需时日。
比如:
你从街上走过,在路边坐着闲聊的妇人们就眼巴巴地盯着你看,恨不得眼珠子都凸出来了;
你并不知道她们是你哪门子的姨,你和她们之间到底是哪门子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可是你不能不打招呼呀,然后还得面带微笑问声“吃了吗”,即便你连她们是谁都不知道。
但凡你不打招呼,她们嚼起舌根来,传播范围之广泛直接超乎你的想像,她们编派人的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想象力让小说家也叹为观止。比如:
回家打滴滴的时候要注意,要是总是从不同的车上下来,她们就要把道德败坏的帽子扣在你头上了。
毕竟,她们也不怎么打滴滴,但是嚼舌根的天性又让她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还说得有模有样呢。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