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常易,华章日新。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
2024年,我们见证了兰炼一中每一个大事记的发生,有太多的镜头令我们回味,有太多的成就令我们振奋。
学校积极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精神,以甘肃省中小学党建“对标争先”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从理论学习、调研规划、建章立制、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见效,在学校管理和组织架构上实现了迭代升级,以高品质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理论抓学习,在凝聚思想上下功夫。通过专题培训、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凝聚发展共识;二是强调研抓规划,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党总支着眼时代特点,立足发展实际,深入推进“1135”党建工程和“1537”党群工作体系,为引领学校“高品质现代化”卓越发展、加速学校从优质高中向卓越高中转型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障;三是强机制明责任,在构建体系上下功夫。党总支制定了《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试行)》,确立了党政领导的主业主责、分管职责和“一岗双责”;制定了《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确立了沟通、约谈、议事、决策等工作机制,从流程上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为研究“三重一大”事项、依法依规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强组织聚人才,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党总支对四个党支部建设现状、班子配备等情况摸底调研,通过全面排查、个性分析、调整优化的方式,科学规范调整党支部设置,级部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处室主任、学科组长兼任党小组长,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为贯彻落实我省“强省会、强县域”战略布局及兰州市“强省会必先强教育,强教育必先强县中”教育行动计划,学校主动响应,积极作为,于2023年8月成立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教育集团,现已构建起以本部为核心,西校区(兰州市第五十中学)、永登分校(永登一中)、红古分校(兰州市第十八中学)为翼的“一体三翼”布局,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性高中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不断优化管理、统整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促进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集团校组建以来,按照“校际联盟协作发展、先进办学理念辐射、科学管理制度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共创”的工作思路,以厅、市“强省会”行动战略合作共建协议和“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要求为支撑,打破校际壁垒,促进校际合作,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先后组织了校长联席会、调研交流等活动从顶层设计集团化办学思路;组建了15个教育集团“首席名师”工作室,引领集团教育教学新风尚;成立了包含176名学员的“熔炉”学院,助力35岁以下青年教师成长;整合了集团内各种优质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召开6次专题会议指导各分校精准和高效的备考2024年高考;开展了集团首届教学论坛、首届德育论坛、建标考试经验分享、优质课大赛、说播课大赛、一体化主题研训等活动,给集团内教师交流、成长搭建广阔平台,实现集团校课程共建、教师队伍共建、教科研一体化推进的目的。
在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2024届高三紧扣学校“高品质现代化省级示范性卓越高中”的办学总目标,坚持教育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三新”改革的首届,学校科学研判“三新”改革的“变”与“不变”,在备考中,主动适变、应变、求变,立足人的发展,实现“育人”与“育分”的结合,成事成人,成人成己。坚持以确定性驾驭不确定性,以“一个文化六个建设”为工作思路,协调八大关系建设,紧盯重点工作,守正创新、落实行动。构建多元评估体系,助力学生不断成长;立足教研导微教研,撬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通过早午课任务化、引领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级部文化建设,构建备考“心动力”,唤醒、点燃、激发学生备考内核动力。
2024年,作为“3+1+2”模式下的首届高考,高考成绩喜获丰收,育人成果显著,教育质量稳步提升,600分以上人数、特殊控制线率、本科上线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再次刷新学校多项高考纪录,学校蝉联西固区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
2025届高三备考团队立足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继续发扬“求真务实、不务空名的实干精神,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的备考精神,系统设计、守正创新,在新高考研究、教学组织、主题微教研、考练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等方面继续优化备考实践,向着既定的质量目标稳步前进。
学校赓续兰州石化“共和国长子”的精神血脉,弘扬敢为人先的“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的“四出”精神,将学校精神贯穿于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之中,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时回应时代命题,主动担当基础教育应尽责任,深耕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沃土,释放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活力,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路径。一是赓续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红色血脉,每周定期开展“思政微讲堂”活动,引领炼一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树立“为国而学”的远大志向,勇担“强国梦想 炼一启航”的历史使命;二是构建更加适宜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学平台,“三态”课堂拓展创新时空,“三性”课程丰富创新内涵,“三制”班级营造创新氛围,“强基培优”课程搭建创新难度;三是创设更加适宜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研究平台,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签订“双高”联合育人协议,打造大中贯通人才培养学科基地;李晨、张轩烨、周子芙等同学入选甘肃省青少年“飞天英才”,得到省内知名教授系统化培养,并在中国农业大学夏令营中展示炼一学子风采;学校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北斗女神”徐颖教授开展学术报告;四是丰富更加适宜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平台,深入挖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场馆和家长及社会的资源,在实践中激发炼一学子的创新活力。邀请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哲教授开展《学好哲学思想 用好哲学智慧》的讲座;五是优化更加适宜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展示平台,坚持“育分”与“育人”相结合,把育人作为系统主机,育分作为成果显示器,近年来炼一学子参加五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佳绩,有4名同学荣获2024年甘肃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人,三等奖两人。学校荣获2024年兰州市青少年综合运动会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体育舞蹈比赛高中组混合团体四项第一名。包揽2024年西固区乒乓球比赛高中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双冠,男子单打前三名、女子单打前六名;六是贯通更加适宜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平台,2024年7月,由西固区政府管理、我校主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兰炼一中附属实验学校正式招生,以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为办学定位,将作为我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初高中贯通式培养的人才基地。
学校秉承兰州石化“高严细实”的企业精神和真抓实干的学校作风,通过构建“熔炉”“淬火”和“铸剑师”三大梯级培养工程,积极致力于培养一支具有精气神和真本领的教师队伍。
一是通过实施“熔炉”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教学岗位。“熔炉”工程的开展,不仅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指导能力,又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提升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学校向着高品质现代化省级示范性卓越高中而不断努力。2024年,学校建立18对师徒,指导教师身正为范、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涵养谦逊、追求卓越,教师成长进步明显、梯队结构优良,王丽霞、王敏等6位青年教师荣获市级教学新秀荣誉称号;二是通过实施“淬火”工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推荐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积极搭建各种展示平台,促进骨干教师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促进专业成长进步。2024年,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和评比中屡获佳绩,获奖人次达到90余次,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骨干教师以身作则的态度,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卓越的专业素养,成为青年教师心中的楷模;三是学校以集团校方式组建了涵盖9大学科的15个首席名师工作室,汇聚了集团内各学科的精英教师。这些工作室不仅发挥了首席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还吸引了众多有才华的青年教师,共同推动集团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分享交流等高品质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德育实践中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全力推进学校高品质德育工作。
在“三新”改革实践中,学校不断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班级“三制”建设等校本化落地举措,以“10683”学生成长体验课程为载体,开发了系统完备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强国有我’——思政大讲堂”、主题班课整体设计、职业生涯讲座、读书分享会、家长讲堂、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心理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人格教育新视角、新方法和思想引导,探索“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在德育实践中激活创新动能,扩大德育效应。
通过深入兰州战役纪念馆、华林山烈士陵园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省科技馆、省简牍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赴省高院、省检察院、消防大队等法治教育基地及走进兰州石化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兰州“五零四”核工业厂、西固区粮库、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各类企业高校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视野,拓展育人渠道;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发挥青年志愿者的先锋作用,利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情暖中秋”敬老助残活动、中高考志愿服务活动、职业体验活动、教师节感恩送祝福活动和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意志品质的全面发展。开展艺术节书画摄影展、校园文创作品大赛、十八岁成人仪式暨百日誓师、田径运动会、艺术节文艺汇演、宪法晨读、校园心理剧大赛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10683”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2024年7月,学校荣获共青团兰州市委“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主题教研、专题教研、联校教研为主的三个教研平台,坚持“高看低做,循环闭合;归纳演绎,互相渗透”的学习研究模式。一是聚焦教学实践大力开展课例研修、作例研修、项目化学习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等路径研修,不断拓宽学科育人空间,丰富学科育人路径,丰富“三化”课堂育人生命力;二是聚焦“教—学—评一致”加强《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报告》《试题分析》专题研修,规范“教考衔接”专题教研活动流程,深化以标定教、以标定学、已标定考、考教衔接水平,提升学科教师政策研究、试题研究和评价分析能力;三是聚焦校本教学资源项目化开发开展教材研究、导学案设计、实验教学、项目化学习等系列专题教研活动;四是聚焦信息化赋能教研提质增效大胆探索基于AI课堂分析的课堂“三化”品质提升、智能作业机、智慧教学等信息化教学路径;五是成立了兰州五十八中学教育集团“熔炉学院”,组建跨校际、跨级部、跨学科的共生、共进式学习共同体,通过专题研修、竞技比赛、专家讲座等方式,培养学员师德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数字素养;六是组织实施每两周一次的组长例课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科长、教研长、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工作指导能力、提高学术表达能力,让组长充分发挥引领产生效能、发挥作用。全体组长系统学习了“智学网”数据挖掘与使用,对人工智能有所了解,激发教师对数字技术赋能现代教育兴趣;通过示范阅读《高考研究报告》,让老师们了解政策文献阅读方式,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通过“思维可视化的理解与实践”专题讲座,充分认识到思维品质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和核心要素,通过理解、重构、呈现三个层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将学校倡导的“三化课堂”实现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结构化、结构思维形象化。一年来开展主题教研120余次,专题教研280余次,组织集团校联合研修5次。
教育数字化是新时代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数字炼一”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一个窗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让教育模式更具多样性。抓住时代机遇,加快“数字炼一”校园建设,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提升教育品质。一是依托“互联网+教育”立体多元平台,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学校在充分使用甘肃智慧教育平台做好教学组织管理的基础上,使用智学网教学模块,提升大数据跟踪水平和赋分、增值性评价管理水平;搭建“名师在线”个性化教学平台,个性化、主题化设计课程,精选名师组织实施教学,实现课程供给侧改革和精准化教学;建成智能IP校园广播系统,保障高考听力播放和校园铃声网络化控制;优化改造校园监控系统,形成人防与机防并存的双重安保机制。二是丰富整合“互联网+教育”校本化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校,学校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利用平台资源优化改进教学,探索利用国平台开展教学的新路径;智学网教学模块为“教—学—评”一致性提供大数据支持,构建校本化题库;采购学科网教学资源库、菁优网教学资源库和高考资源网,丰富试题和试卷资源,以优质的备课资源支持教师开展个性化、高效能备课授课。三是稳步推进数字化试点项目,探寻数字赋能教学新举措。引入试点智能作业机项目,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作业辅导和学习建议;搭建智慧教室开展平板班教学,依托平板电脑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面向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30余人的试点AI课堂智能分析系统,实时监测课堂教学情况,通过对教师授课行为、学生参与度、课堂互动情况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搭建“炼一云盘”,实现教学资源管理与共享,教师随时随地访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4月26日-28日,学校迎接了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实施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复评工作。专家组深度调研“三新”改革背景下学校课堂“三化”、班级“三制”建设,通过师生座谈会、主题汇报深入了解学校在党建引领、机制激励、文化促进、多元共治、集团办学、内驱发展等方面的管理思路,实地观摩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和社团活动。张润娥校长代表学校做了主题汇报,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情况、学校治理方式的转变、课堂品质的提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学生成长方式的转变、备考理念与方式的转变、拔尖创新人才基础的培养、集团化办学的探索等方面作了系统梳理;谢登科书记和张润娥校长在答辩环节,对学校中短期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规划作了系统性汇报。
江苏省专家团队在反馈中认为,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是一所不断奋进、永争第一、深受师生喜爱、更是人民群众信赖的优秀学校。学校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办学实绩突出;学校不甘人后、勇于探索、课改成效初显;学校牢记使命、助力他校、示范辐射有功;五十八中人的精神状态、办学理念、和谐关系、追求卓越,让专家团队敬佩和感动。专家团队同时根据两省教育厅的评估工作要求,对学校未来发展在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多元发展、开拓师生国际视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将以此次复评工作为新的发展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把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面镜子,看到问题,看到不足,找到差距,进一步明确并坚定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不辱使命,昂扬奋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建设高品质现代化省级示范性卓越高中不懈奋斗。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质量立校”的教育理念,积极打造“开放炼一”办学样态,坚持内外联动、上下协同的多元驱动机制,持续强化校际交流的主渠道,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继续主动与国内知名学校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师生互访、学术论坛、联合教学及骨干培训等多种交流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互补和优势的共享。2024年5月,学校与无锡市第一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签订了《大模型教学:深度发展科学思维的高中理科实践研究”联盟共建协议》和《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学校协议》,开展了两校领导、骨干教师互访交流活动。学校不仅学习到了优质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同时也展示了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校积极引入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创新课程资源,并购买了清北“双师”课程以丰富学校的多元课程体系。积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等省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合作,建立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贯通式、院校共育及企业联合培养的合作关系。在与南开大学共建物理学、历史学高中基础人才培养教学基地的基础上,2024年3月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签订了“双高”共育协议,进一步深化了从高中到高校的贯通式、双高共育的培养模式。学校先后选派骨干教师赴无锡一中、海州中学等省内外优秀学校交流学习,推荐骨干教师10余人到省、市各类教学活动做分享交流,近15名骨干教师承担观摩课、示范课,担任培训讲师等活动,在交流合作中不断丰富学校办学文化。
回顾2024,我们备受鼓舞;展望2025,我们豪情满怀。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历届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勤劳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