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都在做变革,然而成功的少之又少。华为却是个特例,为什么?这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中小企业借鉴和学习的?
本篇文章汇聚了任正非对变革的十大思考,特别分享给各位企业家朋友。
来源:华营管理私塾(ID:hyglssh)
作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头图:网络 | 编辑:安妮
备注:管理咨询or商务合作请致电:400-886-5185
01
变革实际上就是改朝换代
要加强战略预备队的建设
变革实际上就是改朝换代,要加强战略预备队的建设,特别是高级干部,更要让他们卷进来。变革战略预备队要大,不仅是变革队伍自己用,还要给别的部门输送。战略预备队到底在哪些地方培养?培养多少?这些要有计划和预算。
变革战略预备队不光是为变革储备人才,而是要把全公司LTC流程经过的所有人都洗一次澡,不管多老资格的员工也要洗一次澡。
要扩大变革战略预备队的数量和种类,根据岗位种类来建立不同种类的战略预备队。不同层次的人在不同的澡池里洗澡,而且允许不同层次的人可以混在一个池塘里面一起洗澡,让不同层次的人也可以交流和沟通。
02
变革驱动不能光靠物质激励
也要靠精神激励
变革驱动不能光靠物质激励,也要靠精神激励,把士气鼓舞起来,变革就容易成功。钱还是会有的,但是,精神激励,这一茬过了,不能重演,不会有第二次了。时间、地点、人都不对,怎么可能呢?
变革团队的口号是什么?你们要自己想。变革训战班要有个毕业庆典,有一首歌曲,有一个变革自己的活动,让大家群情激昂,然后聚一聚,高高兴兴放松一下。整个过程拍个录像,给每个人送张光碟。虽然用半天来做这件事情,但是它会有一种精神激励。
让变革发个纪念章,给人家一个人生记录,还可以在公司找个空地立个纪念碑,把变革历史和参与变革人的名字都刻上,按照工号排。
大家唱着变革的歌,做做变革的活动,把变革带到全世界。变革有这么庞大的队伍,为什么不声势浩大起来呢?
03
衡量管理进步一定要有一个尺子
变革目标就是要多产粮食,增加土壤肥力。衡量管理进步一定要有一个尺子,多产粮食。代表处订货增长没有多少,利润增长,其实就是管理在进步。我们要看现阶段能产生什么贡献,贡献是基于偶然性还是必然性,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就能得出一个大致的基线和规律,来衡量管理进步。
比如,把公司五年全流程成本降低5.2PCT分解到每年去完成,每年完成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都是可以的,但是相比过去是进步的。进步的这一部分,我们就要用分享制,要分出来多少是变革贡献的,变革队伍要获得多少分享。这样变革队伍就掌握了激励机制的主动权,动员千军万马上战场。
我们公司不可能只有一个秤砣,变革不要去和别人比,而应该有自己的秤砣。
04
变革不是一下子就见实效
关键是要打通
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全流程打通,实现工业3.0,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拥抱未来。所有代表处首先要关注流程打通,而不是要关注收益评估,如果关注那个收益评估的数字,大家可能又不认真去做那个流程,最后还留下后面的事情,将来会很复杂。
变革收益在我的心目中还不是很快要体现,最先要做的是一定要打通。变革哪里能一下子就见实效呢?所以别急躁,很多一时做不到,做不到你就说清楚你没有做到。
我不在乎项目成功率,也不在乎干部提拔率,不考核你们这些东西。让你们背负着一个对结果负责任的事情,我觉得你们的精神压力太大了。你们只要把这些方法给大家讲完了,然后就可以发酵了。
变革要扎扎实实,推进不能急躁。变革节奏我不会逼你们,宽度、深度、进度由你们自己决定。我接受变革可以慢一点,我们公司只要一天天在进步,今年比去年好一点,其实就行了。五千年都改进不完的,我们比对手好一点就活下来了。
05
变革的成功
离不开公司高层领导的决心
20多年前, IBM在和我谈变革的时候,问我是不是下定决心变革?IBM说绝大多数西方公司没有想好,因为改革就是革自己的命,世界上没有几家公司能够真正成功变革。
变革就是革我们自己的命,因为当我们公司运作流程化以后,高层就没权力了。这些年通过一系列的变革,我们高层领导勇于把自己的权力逐步放下去,表明我们是有决心革掉我们自己手中的权力的。
变革首先就是要使流程通畅。我们现在的流程实际上是不通畅的,这是机关职能没有转变、没有合理放权的结果。
以前,我们第一轮变革是把计划下放到地区部。放下去以后就变成十几个地区部计委,十几个计划再来合并成一个计划,这样在管理上,比以前的一级计委就更靠近现实了。
我们第二轮变革就是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后方平台负责服务、支持及监管,以系统部和代表处为主体的作战部队,逐步实现让作战部队来指挥战斗。
06
变革项目组人员任职不能僵化
政策逐步调整合理
以前公司混乱时期,我们实行以岗定级,使公司走向规范,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处在变革时期,如果仍然僵化执行以岗定级,会约束到很多创新和变革。我认为战略预备队(重装旅、重大项目部、项目管理资源池)都应该建立干部部,如何评价在战略预备队的这些人,要拿出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只会评价死守碉堡的人,不知道如何评价机动部队,但静止的防御永远抵挡不住动态的进攻。
所以我们要在动态进攻中,适当突破人才金字塔模型的管理,当然不是全推倒,而是进行针对不同人才的差异化管理,鼓励千军万马上战场,产生极大的战斗力。
第一,项目组八百多人,大部分人员不是专职,有资格的人进入项目组,若真正将流程搞明白了,在华为就有更大价值。当他在变革项目组的任务结束时,给他一个好的鉴定,为他谋一个好的职务,如果他胜任那个岗位,职级就快速升上去。而且在变革过程中,循环使用干部,让那些不学习、不努力进步的干部感受到巨大压力,然后他们也会努力。
第二,对于坚持到最后的少数核心人员,这些种子实行特别任职管理,可以个别特殊审批。而且我们不能仅根据管辖面、组织级数、项目人数来确定流程大小和干部职级,小项目为什么不能出将军?我认为应该是把管辖好的人职级定高,无论项目大小。
所以,一方面公司要主动将政策逐步调整到合理,一方面你们也要受得了委屈,不要计较一时得失。干部资格标准中的经验,还是强调项目管理实践经验,包括交付、研发、变革、市场经验。目前只要有项目管理实践经验,就可以到机关来工作;将来机关干部必须是优秀的项目管理者,才能被机关录取,不优秀的干部,重新回炉炼钢去。那些没有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干部,在机关是坐不住的。
07
管理变革要瞄准“提升效率
多打粮食”的关键目标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多打粮食,任何时候的考核,都要把这个地方的粮食是否增产作为第一指标。以此给大家施加压力,不要热衷于为了管理而管理,做多余无效的事情,把产粮食给忽略了。
华为的流程为什么这么复杂?其实很多环节根本就不瞄准多产粮食,绕来绕去。集成拉通的流程在小国可以简化,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流程也是可以的,但流程出口必须是标准的。
我们赚了客户的钱,就要努力为客户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客户就不会抛弃我们。未来我们的销售收入可能会翻一翻,但员工数量并不会相应增长那么多,因为作战能力提升了。应该是岗位综合化,减人、增产、涨工资。重装旅是成千上万人的作战部队,当代表处发现战略机会点时,重装旅可以派上去,帮助你打天下。
大家团结一心,价值体系基本正确,管理优化、简化,那么我们的战斗力就会极强。
08
变革要推拉结合,和一线业务相结合
在一线落地时要综合打包推行
自发性的革命可能需要五千年,贯彻性的革命也许只需30年。“推”是必要的,但不是机关的一批书生纸上谈兵去“推”,而是把一批拥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将军循环回来去“推”。机关干部要循环流动,要让有真本事的人上来指挥战争。
变革要推、拉结合,要和一线业务相结合,一线要有变的动力。变革高阶方案(L1-L4)代表着长远提升效率的全球一致性要求,要在机关设计好,设计的时候需要一线参与。典型场景的详细方案(L5-L6)变革项目组也要负责,具体的本地化适配要由一线牵引,结合本地特点由当地完成,要发挥一线的积极性,当地业务主管要起到重要的作用。
今后要强化对一线的盈利考核、运营效率考核,让一线认识到变革对自身业务改进的价值,加强一线对变革“拉”的动力,从“要一线变”转变为“一线自己要变”。
面向客户的业务流变革包括了多个项目,这些变革项目在一线落地时要根据业务流总体方案进行适当的组合与打包,别九龙治水。可以将变革项目分分类:与资金流、物流强相关的项目必须打包,有节奏地推行;与方法论和能力提升相关的项目可以不“捆绑”;代表处自己主动开展的管理改进可以自行做。
代表处是火车站,要让铁路、公路要都通到这个火车站。可以选择一两个代表处进行综合化变革,将各变革项目的落地在这个代表处进行综合,培养各方面的力量,积累综合化变革经验。
变革的综合化不一定是十五个流程的综合化。可以先小圈、再中圈、最后大圈,逐步一点点地扩大综合化的范围,分阶段推进,明确变革范围逐步扩大的里程碑。
09
变革项目应适当增加专职人员
培养变革种子
变革项目不要设太多兼职,让种子多一些机会。人力资源拿出战略补贴计划,对变革(如代表处合同审结、项目型组织运作)试点过程中的地区进行人力资源补贴,纳入空耗系数作为战略投入。因为各地区变革时,需要多一些人、多一批专家先解剖“麻雀”,人力可能不会下降,反而还会增加一些。我们要先打通,以后再考虑省人的问题。
如果变革要由这个地区承担成本,他们可能不愿意增加人力,导致所有角色都是一个人,辛辛苦苦做一个项目就只培养出一个种子。我们也要培养干部,变革成功时,这些专家可以分到其他地区去做变革种子。
10
管理进步基于良好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有管理进步的愿望,而没有良好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必定效率低下,难免死亡。华为公司的人均效益和西方公司比较至少要低三倍以上,那么我们浪费的是什么呢?是资源和时间,这是因为管理无效造成的。
我们用《华为公司基本法》确立了公司宏观管理的构架,我们还会通过一系列的子法,对其进行描述,然后引进非常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管理目标能真正实现。如果用三到五年时间,我们的管理实实在在进步了,我们就是往管理构架里放了很多砖,有希望建成一个大厦。我们公司的现实是在努力改进自己的管理,因此我们能发展成为大公司,而不是垮掉。华为公司会否垮掉,完全取决于自己,取决于我们的管理是否进步。
华为30余年成长史,也是一部变革史。华为不断向西方学习,引入外部咨询开展了一系列的变革,而这些变革正是通过一个个管理改进项目来实现的,最终建立起一套不依赖于人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这一持续管理改进的过程也是华为构建强大组织能力的过程。
生意人遍天下,但企业家罕见。卓越的企业家是那种能够制造信仰、持续传播信仰并巩固信仰的极少数人;是理念、制度、人的组织者。
华营《卓越企业家精修班》,企业创始人定制项目,11位权威导师+3大核心模块,15项思辨课程+12天系统学习,助力企业家洞悉管理本质,成为卓越的企业家!
第2期招募,开放申请,限30席,欢迎各位企业家朋友报名参与~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在线预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