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彭如 , 盟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隆回县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
投稿邮箱:1464575955@qq.com,
手机与微信同号:13973926461
《人物纪实》栏目
(配图网络 侵权联删)
我现今九十岁了,闲暇无事时,由于过去喜欢舞文弄墨的缘故,总想写点回忆性的文字,不知人们喜不喜欢?
有远见、有担当的县委书记
一一我所知道的初增科书记几件亊
蒋子棠
初书记在洞口县委几度任职期间,我只是洞口县水利局办公室一个小小秘书,与县委书记这样的大人物是根本不可能接近的,更谈不上了解其工作中某些具体的事了。然而世亊难料,有时候老天爷偏偏捉弄人,让你把不可能的亊変成了可能。
1957年11月21日,中共洞口县第一屆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八屆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扩大会议精神,作出关于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千军万马、雷厉風行、规模巨大的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高潮等四项决议。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县委领导为了加强对水利兴修的具体领导,及时了解兴修水利中的具体情况,便决定在县委机关内建立了一个名为“洞口县冬修水利指挥部”(夏秋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专门机构,直接受县委、县政府领导,而工作人员则从水利局内抽调安排。这个办公室看起来规格很高,应该是机构庞大,而实际只有一个从水利局抽调而来的工作人员,我便是其唯一一个工作人员的幸命儿,主要是收集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于是便有了经常与县委、县政府领导接触的机会。
初增科自1951年担任洞口县县委委员伊始,先后历任几届洞口县委副书记、书记。下面记述的是我与初增科书记亲身接触到的几件事:
迊接苏联专家
1958年春末夏初,接邵阳专署水利局电话,说有位苏联专家萨納格杨由省水利厅领导陪同要来洞口视察半江水库。
我县1957年修建的半江水库,主坝是全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弧形滾水拱坝。水库口子小,肚子大,拱形坝体,力压两端崇山峻岺,因此坝体薄,省料省工,是当时最先进的一种坝型,据说还是苏联专家帮助设计的。
接到上级通知后,水利局黄健仕局长要我赶紧向县委领导汇报,我找到县委初书记汇报情况后,初书记当即指示:一定要做好接待工作,由水利局具体负责------由于邵阳当时还没有通火车,苏联专家与省水利厅领导一行,先坐火车到东安,再转乘汽车经新宁、武冈来到洞口高沙,那时高沙至洞口尚无公路,汽车必须绕道竹市到洞口,而竹市河流没有桥梁,得靠汽车轮渡过河。那几天竹市河里涨大水,汽车轮渡停运,苏联专家不愿耽搁时间,坚持人先过河,车子可待水消后再来洞口。所以保证苏联专家和省水利厅领导的绝对安全,是一项特别重大的任务。
我把详细情况向初书记汇报后,初书记觉得亊关重大,这件亊光交给水利局一个部门会有困难,于是便叫来县委办公室领导,立即通知召开县委常委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通过常委们一番认真的讨论,最后决定从公安局和水利局抽调十几位年富力强、精明机灵的干部,赶赴竹市渡口,并通过与当地党组织及群众商量,大家献计献策,决定出动四条木船,每条木船安排两个技术特好的船工,公安局和水利局的干部便分别安排在四条船上。
上船之时,初书记一再勉励大家要安全、圆满地完成任务,公安局和水利局上船护航的勇士们,则个个下定决心,万一遇到什么危险,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苏联专家和省水利厅领导的安全。尽管水大势猛,波浪翻滚,浪里行船,惊心动魄,站在岸边 翘 望的县委初书记等领导和群众们,个个心惊胆颤,人人手里捏着一把汗,但由于船工的驾驶技术高超,终于化险为夷,把苏联专家和省水利厅领导平安地接过了河,大家都为之欢呼,初书记和县委领导赶紧前往迎接,苏联专家面带笑容,竖起母指,用不太熟悉的中国话,连说了几声:“谢谢!谢谢!……”
河边,早已调来了一部客车,人一上岸,就立即登车直奔洞口,下榻于洞口国营饭店(现好又多超市对面),与苏联专家同行的专门厨师赶紧给他准备中餐,他吃的是西餐,食物也大多是随行带来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我们不便去看也不好意思打听。饭后,苏联专家提出要立即去半江水库,大家认为这样太辛苦,通过翻译叫他先休息一会,可苏联专家不同意,只好开车把他送到半江水库。来到了水库,只见他爬上大坝,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口里不停地哇啦哇啦。据翻译说,苏联专家对半江的地形地貌、秀丽风光赞不绝口,对水库的工程质量非常满意,赞扬施工人员极端负责……
上北京的黄桥“双百库”展览
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大喜大庆的日子里,中央决定在首都北京举行一系列成果展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建设的成果自然列入其中,中央水利展览馆决定分省建馆,湖南省水利展览馆确定了十六个项目参展,意想不到我们县黄桥公社的“双百库”幸运地被列入十六个参展项目之一,这无疑对洞口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都是一件大喜事,都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谁都知道,黄桥是个“干死蛤蟆,饿死老鼠”有名的干旱地区,俗有“麦粑佬”(即有田因缺水种不出水稻,只能种麦子)之称,1958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 指示和鼓舞下,黄桥公社党委响亮地提出“大干一百天,修好双百库”的口号,全社人民积极地响应,采取党委包片,公社干部包队,大队干部包工程的办法,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同时实行“定工程项目、定劳动工日、定完工时间、定劳力人数、定材料、定质量、保安全、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等措施,每天出动劳力三万多人,自带干粮,自备工具,以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战天斗地,艰苦奋斗,仅用了一年时间,便修好了两百座水库(当时的水库标准是:坝高五公尺,蓄水十万方,有涵、卧管、溢洪道设施),有不少是群众主要靠呷红茹修起来的“红茹水库”,靠呷萝卜修起来的“萝卜水库”,这种巨大的成就和取得这种巨大成就的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县冬修水利指挥部立即为此发了“号外”,并向上级有关单位写出了专门报告,引起了省、地水利部门的高度关注,因此决定制作“双百库”模型赴北京参加展览。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初增科等主要领导亲自听取有关这次北京水利模型展览的汇报、参加研究,初书记说:“省里决定让我们黄桥公社的水利建设做成模型参加全国建国十周年巨大成就展览,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做好模型,向党中央汇好报,向全国人民汇好报-----”
这次赴京模型展览,省里明确规定:模型统一在省城长沙制做,制做场地和制做材料统由省里解决,而制做人员及其差旅、生活费,由参展单位自行负责。根据省里这一规定,县委经研究后决定:由县水利局和黄桥公社具体负责落实。县水利局和黄桥公社经研究决定:由水利局派出一名干部全盘负责,黄桥公社负责选派一名美术老師和四名制做技术人员(均是雕过菩萨的艺人),其制做人员的差旅、生活费及工资(实际是记工分)由黄桥公社解决。那么水利局该派谁去负责这既光荣又艰巨而且陌生的工作呢?局务会议研究后决定,由我来具体负责这件事。
党既然把这个重大又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说明了组织上对我极大的信任,我就要认认真真想方设法,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尽量把这个任务出色地完成。
那么,究竟如何样来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是熟悉黄桥全境的地形地貌,摸清“双百库”的底细。省里要求,这个模型就是黄桥整个公社的地形图,除了山、田,主要溪流,屋宇村落要有明显标志外,两百座水库,座座要有地点,库名以及修建年限,年限分1958年以前和1958年以后,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来区别,而且要有照片相配合。按照这个要求,我与黄桥公社农民水利技术员曾凡文、公社决定安排去长沙制作模型专教美术的胡老师,一路三人,走遍了黄桥公社的山山水水、冲冲坳坳------
初书记对这次展览非常重视,亲自明确指示要用洞口当时最昂贵也是最好的一部照相机来拍照。这部照相机是农业局1956年花1400多元钱专程从上海买回的,是苏联制造,名叫莱克,一次能拍三十六张照片,县委说农业局不应使用这样好的照相机,跟林业局不应使用三轮摩托(全县第一部)一样,一度收缴县委使用。可这次初书记竟慷慨地把这部照相机临时交给我使用。我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报答县委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重现1958年动员大修水利的万人大会场面,还特地在当时的黄桥农中(即现在的洞口七中)大操坪里搭了个大戏台,动员黄桥镇许多居民,高擎彩旗,敲锣打鼓,经过闹市向农中操坪进发,上街群众以为又是出现了什么新鲜事,大家紧跟着游行队伍来到农中大操坪,看到那里搭着个大戏台,认为一定是洞口县花鼓剧团来演戏了,都往前面挤,把整个操坪挤 得满满的,结果是只见公社党委几个领导往台上站站坐坐,不知到底是回什么事,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我却赶紧抓住这一瞬间,摄下这壮观的场景。
为了拍摄解放前因干旱无收,没吃少穿,有人饿死在城隍庙的棺材底下,有人在大街卖儿卖女,有人送儿进庵堂当和尚,有人讨米当叫化……的照片,我们动员了当时黄桥祁剧团的许多演员来装扮,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为我完成展览任务帮了大忙。
当时正值三、四月间,阴雨连绵,这就给我要拍摄一组水田开坼、庄稼干死的干旱场面的照片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我两次上鹅峰岭,才如愿以偿,拍摄到了一组反映干旱的照片。
……
照片拍得差不多了,我们就根据公社党委的决定,在金田东边村挑选了四个雕过菩萨的雕刻匠赴省制作。
制作模型比较顺利,因为省里配备有专门的技术员,负责设计和具体制作指导,我们这些从基层去的所谓带队人,只是打打杂而已,乐得我们难得有机会熟悉熟悉长沙这个大都市------
可惜轻松不久,新的任务来了。
省里决定,要我们县挑选一名讲解员赴北京参加讲解,并且决定这位讲解员展览之后,就留在北京安排工作。我把这个好消息带回县城,于是很多人都想争取这个机会,但黄桥公社强调,此人必须是黄桥人,于是被挑选的第一位是出生在黄桥镇正在三中上高中的唐作纯同学,唐作纯的哥哥唐作藩,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同时唐作 纯同学的长相也很不错,相对而言普通话也说得可以,她是个理想的人选。她自己得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不得了,可文教局不同意在高中同学中挑选,只同意在初中一、二年级中选拔。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山区小县,初中一、二年级中怎能选拔出赴首都北京展览馆的合格讲解员呢?认为文教局这个规定有点欠妥,便向县委领尽反映,县委领导答应找文教局领导说说,但由于文教局坚持这个决定不肯更改,县委也拿它没法,于是唐作纯同学空欢喜了一场,我们也只能遵守在初中一、二年级中挑选适合的黄桥人。
被挑选的第二位是出生在石背正在黄桥农中上学的一个姓尹的女同学,这是公社党委办公室主任家乡大队的,我去农中看过这位女同学,生得粗实饱力,一口黄桥话,是个好劳动力,加之脸上又长了不少的斑,这样的人要上首都做讲解员,肯定是不适宜的,我说不行,可那位主任说,先到长沙试试再说。差旅费是公社出的,当然就只好带到长沙了,结果在长沙没待完一个礼拜,省里负责这次展览的领导便要我送她回家了,当时长沙到洞口没有直达车,须在邵阳转车,她一乡下妹子,从未走出过黄桥地界,万一在邵阳转车转丢了怎么办,只好从长沙送她到邵阳,再为她买好邵阳至石江的车票,直至送她上了车后,才又返回长沙。
被挑选的第三位是出生在金田正在二中上初二的一位姓肖的女同学,这是公社党委专门派人到二中挑选的,我怕她初次上省城,又是个女孩子,上当受骗可不好办,电话中要黄桥公社派人陪同送到长沙,但公社的人说,这个女孩子很聪明,能干,也很调皮,她自己说不要人送。既然如此,我就只好把到达长沙后,如何找我们住地的公共汽车路线详细地告诉了她。这个女同学果真不错,十七、八岁年纪,单身独马闯省城,终于找到我们住地,只可惜她在打听公共汽车时,有两个“好心”的年轻小伙子说也与她同路,正好把她带到这里,并十分殷勤地为她提了袋子,可是到了该下车的地方时,这两位“好心人”却连人带袋子都不见了,她一来到住地就找到我哭,说她的钱、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品全在那袋子里,现在该怎么办?天啦,幸喜当时社会风气尚好,没有把人骗走,若不,就真的不知该怎么办了。后来我向组委会领导作了汇报,给解决了购买几身换洗衣服和一些日常用品的钱。可是一个礼拜后,这位同学因无法说好普通话,亦被打发回家了。于是省组委会决定,要我亲自再回县挑选,否则,就从武冈县(当时邵阳地区有两个参展模型,武冈是城东公社的电气化)挑选了。
回县后,我首先说服黄桥公社不要坚持一定要选黄桥籍人,只要是洞口县人就可以了,黄桥公社采纳了我的意见。接着我就去文教局,想说服文教局放宽挑选范围,不要只限于初中一、二年级,但没有说服,我想去向初书记求助,水利局黃局长坚决不同意,他说为此亊已经找过县委领导了,莫要把初书记为难。没办法,只能在当时的一、二、三中初中一、二年级中挑选了,我首先来到洞口一中,与学校领导说明挑选的条件:五官端正,长相好看,能说普通话。先由学校进行初选,然后再由我去挑选定夺。那天我去一中挑选时,学校初选好的十几位女同学齐集于一个教室里,个个都是花一样的年龄,如花似玉,仙子一般,不亚于一次真正的选美,教室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我强作镇静,正儿八经地要每人用普通话朗读了一节课文,最后决定了初中二年级一位姓唐的女同学,后来才知道这位姓唐的女同学,原来就是解放前武冈县地下党县委书记唐盛的女儿,革命烈士的后代,我选对了,心里暗暗高兴。
在长沙的模型制作任务完成得很不错,组委会在总结会上,发给了我一张奖状。
只可惜小唐最后因普通话没过关而退了回来,从武冈县展览馆挑选一位讲解员去了。省展览组委会一位负责人说:“你们洞口怎么了,这样一个出人才的机会都不珍惜……”
在模型送北京展览的同时,黄桥公社党委副书记杨松才同志亦因此出席了国庆十周年庆祝大会的天安门城楼观礼。
迎接中央300人的水利参观团
大约是一九五八年夏末秋初的一天,接到邵阳专署水利局通知:中央将有三百人的水利参观团要来洞口参观半江水库,要我们抓紧作好迎接准备,考虑到洞口县是个小县城,解决三百人的住宿有困难,只在洞口吃一餐中饭,晚上仍赶回邵阳住宿。
天啦!中央三百人的大型参观团要来湘西南我门这个偏僻的小县参观,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件了不起的大喜事,水利局黄健仕局长要我立即报告县委,县委初书记听了我的报告后,特别重视,他说:我们不能够仅仅只当作一次一般的接待任务来完成,要把它当作一次宣传我们洞口的难得机遇,多方动员,全力以赴。于是立即召开县委、县政府领导会议,亲自部署安排,半个月前就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确定接待地点。三百多号人,大大小小的十几部车子,光一人找个坐的位置,每部车子安排个摆的地方,没有个宽敞的地方那是根本不行的,经过反复研究、比较,最后确定接待地点放在国营饭店,因为国营饭店房子比较多,食堂不够,可以临时撤掉床铺安饭桌,同时饭店对面是车站,虽然车站里面摆不上十几辆车,但东西是条长街,街边摆几十辆车子没问题,再说国营饭店已经办了好几年,无论大师付的炒菜技术,还是杯盘碗筷等设备,都比别的地方强。
其次是做好保安工作。中央水利参观团的成员,均是中央和各省、市(区)水利部门的高层领导和专家,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不出任何安全事故,于是便从公安部门抽调一批公安干警,组成保安组,专门负责保卫工作。
再就是如何做好招待工作。大家认为来参观的人员既然是高层领导和专家,招待人员也就必须是高颜值、高素质的,经研究后,决定从县机关和城关各学校中挑选十几名年纪较轻、长相匀称,普通话说得较好的女干部和女教师担任招待员。同时还决定由县广播站搬来扩音设备,安装好高音喇叭,由当时全县普通话说得最好的汪维芬老师致欢迎词。由城关学校组织数十名学生的欢迎队……
那天中午11时左右,中央水利参观团来了,前面三部小车,接着就是一溜烟十来部没脑壳,大玻璃、中间开门的大客车,这种客车当时只有省城以上城市才能看到,现在这偏远山镇一下子来了十几部如此豪华的大客车,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上街群众无不驻足仰望,县委、县政府初书记等领导几乎全部出面迎接,高音喇叭里不停地播放着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两旁穿着整齐的学生手舞彩旗,高呼“欢迎!欢迎!”,洞口县城一下子沸腾起来了。
参观团稍事休息后,便驱车前往半江水库,沿途观看热闹的人们,整齐地站立公路两旁,大有夹道欢迎之势,令参观团每一个人都感到洞口人民的友谊和好客。
保护迴龙洲
赤日炎炎,酷暑难当,但一走进迴龙洲,那浓荫蔽日的古树,恍惚把你带入了一个仙境,顿觉热气全消,浑身清爽,让你感到心旷神怡。难怪明末桐城派进士方宻之先生游览至此,留有“鸟过淸溪疑仙岛,人从何处问青天”之佳句。
可有人知道,这如今的仙境,在那个特殊年代是如何躲过人为的浩劫而被保护下来的吗?
凡属20世纪5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应该记得,1958年全民大办钢铁时,县里除扩建洞口铁厂、新建高沙铁厂外,各公社大搞“小土群”高炉炼铁,组织10余万民工上马,在石江、木瓜、茶铺、秀峰等地一下子建起土高炉120多座。为保“钢铁元帅”升帐,一些泯灭良知的精英献计献策:一方面为解决铁矿石不足,争取多出、快出钢铁,大放“卫星”,动员千家万户砸铁鐤、铁锅等诸种铁制日用品当做废铁献出,回炉冶炼;另一方面则发明了一个“绝子灭孙”的所谓绝招,用树林烧成木炭来冶炼铁砂。
一时间大片大片的森林被砍伐,一个个綠油油的山头被剁成光头,一座座古老的庵堂、庙宇、桥亭、祠堂因有一抱大的杂树柱子构件被摧毁,多少古树和古树群遭到严重破坏,通统变成木碳而送进高炉------据县志记载:1955年调查,全县有林地和疏林地185.0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32。14万立方米,南竹3351.69万根,森林覆盖率为56%。经过“大办钢铁”及接踵而至“文化大革命”的毁坏,森林资源急剧減少,据 1974年淸查,有林地和疏林地面积,比1955年減少22%,其中用材林減少30.9%,活立木蓄积量仅221.84万立方米,減少达64.9%,森林覆盖率仅42.5%,比1955年減少了13.5%。千百年来保存下来的众多古树及古树群,几乎毁灭怠尽,据1986年普查,全县保存千年以上古树仅有6株,900年以上古树2株,800年以上古树2株,800年以下100年以上古树55株。尚存古树群仅城关镇迴龙洲、橫溪乡楠木村道场山、山门镇中学内无量寺、岩山乡青桥村丹桂凉台、岩山乡郭家村三代樟、竹市镇山脚村山脚院子等6处。
高沙镇桐圹村有座造型独特、建筑雄伟、远近闻名的八角庙,只因庙中有八根一抱大的杂木柱子,为了炼铁烧木炭的需要,便把整座庙宇摧毁了。
城关镇迴龙洲是县城最优美的休闲胜地,全洲近500亩面积,有各种林木200多种、上万株。其中有属于国家保护的花榈木、闽楠、檫树、樟树、楠树、稠树、杜英、剌叶冬青等1000多株、100年以上的古树。这些古树,虽饱经风霜,但苍劲犹存、千姿百态、争奇斗妍,是休闲、旅游难得的胜地。然而1958年几个砍树砍得红了眼的狂热份子,眼见周围山头的树都砍光了,便把罪恶的斧头伸向了迴龙洲。“咣”!“咣”!的斧头砍树声把迴龙洲的一些社员惊起了,他们立即兵分兩路,一路前去制止,一路赶紧前去县委报信。县委正在大会场举行三级干部会,(我当时安排在县委农业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正好参加这次会议)只见县委书记初増科在听完迴龙洲社员报告的情况后,立即在大会上声色俱劢的说:“迴龙洲上的古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我们只有责任保护,没有权利破坏,谁胆敢剁迴龙洲的古树,我就刴谁的头!”
就是初书记的这句狠话,方使得迴龙洲的古树保存下来了。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蒋子棠,男,1935年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1995年从洞口县文联副主席岗位上退休。1952年开始学习文艺创作,1979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2013年获湖南省文联颁发的《湖南省从事文艺工作六+年文艺家》荣誉证书。系中共党员。曾当选为邵阳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洞口县第二、三、四届政协常委。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彩圈》,报告文学集《雪峰山下赤子情》,文集《风雨七+年》(上下卷),民俗文化集《美在民间》,长篇人物传记《贺锄非与江南别纵队》,散文《八十之悟》。
作者往期精彩作品链接:(滑动查看)
蒋子棠 丨《童年撷趣》选登(1)【九龙回首】第1204期
蒋子棠 丨旧病不治 反添新病 一一我被盛利隆频谱能量舱害得好惨 【九龙回首】第1468期
蒋子棠 丨永不忘怀的那位桃花坪大婶 (散文)【九龙回首】第2047期
蒋子棠 丨请给老年人多点关怀、少些愚弄 (散文)【九龙回首】第2107期
蒋子棠 丨《永不忘怀的那位桃花坪大婶》续:黎坪卖梨 (散文)【九龙回首】第2134期
蒋子棠 丨在高沙镇文联二次全镇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九龙回首】第2166期
蒋子棠 丨王五九传说故亊(续)【九龙回首】第2186期
蒋子棠 丨《童年撷趣》选登(6)【九龙回首】第2238期
投稿须知:
1.《九龙回首》公众号欢迎原创首发文学作品,作者来稿文责自负,文章原则上不作修改,请作者认真撰稿。
2. 出刊后,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概不负任何连带责任。
3. 作品一经发表,48小时后一次性发赞赏稿酬, 作者占打赏总额的三分之二,赏金十元以下恕不支付。
4. 投稿形式:标题十作者姓名或笔名十正文十作者近照十作者简介十内文配图,谢谢您的支持。
敬请关注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