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彭如 , 盟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隆回县第八、九、十届
政协委员。
投稿邮箱:1464575955@qq.com,
手机与微信同号:13973926461
《村里村外》栏目
(配图网络 侵权联删)
兄弟阿龙(散文)
文/刘飞宇
老家的本族同宗长辈顺发叔走了,寿满九十有四,老人家走时没伤没痛的,走得无声无息,走得安然,属于真正的寿终正寝。
听到他儿子给我打来的电话,虽惊讶,叹惜!也在意料之中。这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愿所能的,只要是一个生命体,就应坦然面对,因为谁也躲不过这一劫。
老母亲再三嘱咐我,不管怎么忙,无论如何一定得回老家去送顺发叔最后一程,我们全家在老家居住时,顺发叔没少对我们以照顾,做人,得知恩图报。其实,母亲就是不叮嘱,我也知道的,小时候在老家,顺发叔关照我不少,教我怎么适应生存,怎么适应社会,脑海中还依稀留存着许多的记忆片段。
顺发叔的丧事办得很隆重,与他老人家的为人处世和德高望重是分不开的。我是待出殡日才回的,老家的丧事风俗中有两个“正餐”,出殡前的头天晚餐和出殡日的早餐。虽然各家的经济状况不同,但现在老家的红白喜事的办餐规格都差不多,村支两委有监督理事会,既不主张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但也要让宾客们吃得满意,村民们都觉得这办法好!既无攀比之风,又让事情办得圆满。
入席就座时,我正和同桌的几个亲友打着招呼,大家互相寒喧着,席上还有一个空位。这时,“主事清客者”领着一位看似老者的过来安排入座,只见他上面头发已秃了顶,头顶下两边有几圈稀疏而蓬乱的发丝,背略有点驼。我当时没怎么留意,也没认出来,他坐下后,我只是出于礼貌,礼节性地含笑点点头,大凡这样的场合中,好多的亲戚朋友往往都要说上几句,“拐上三四个弯”才会知道是亲戚的,不然总有好多陌生的面孔。可他坐下后,面向我居然喊我的小名!我顿觉奇怪,又不好细问,再定眼一看,仔细看脸型轮廓才忆起,这是阿龙!我儿时的伙伴呀!马上起身,先来一个握手,再来一个拥抱。他倒说得轻巧:“你怎么几十年了一点都没有变呀”!说得我好尴尬,可眼前的阿龙怎么也和几十年前的阿龙对不上号了。
年少时的阿龙,虽然比我大一岁,可我们上小学和初中时一直同班,俩人要好得可谓形影不离。其时,他家里上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的唯一男孩,个子比我高,活泼得很。学习成绩虽然比我略差一点,但在班上也是中等偏上水平的,“鬼点子”也多,在我的眼里,他是属学什么都一点就通的那种。乒乓球也打得好,每天课间玩乒乓球的“考王”游戏时,他总是当“大王”的,会“抽球”、“削球”,曾代表学校去参加过公社、区级的比赛,当时令我们羡慕不已。“文娱细胞”亦丰富,极具表演才能,依稀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学校文艺汇演,他表演的节目是“公鸡下蛋”,上台前,他身上藏有好几个乒乓球,上台后变魔术似的,一会儿“咯咯哒、咯咯哒”,从屁股后面嘣出一个“鸡蛋”来,最后,“咯咯一一咯一一喔”的一声公鸡长鸣啼叫,令全场师生捧腹大笑!
初中毕业时,我们学校属县一中、九中的招生区域。其时,那届一中仅招四个班,九中也只招四个班,按分数高低,先是一中录,后是九中录。他差两分没有被九中录取,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中又补录了两个班,他倒幸运得很,反而就读了一中,从此,我们就分开了,再后来,我们全家迁出了老家,大家都为求学、生计而奔波着,几乎就失去了联系。
“准备上菜啦”的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大家准备就绪,倒酒的倒酒,洒饮料的洒饮料,阿龙说自己因身体原因戒酒好几年了,只洒了一杯饮料,“行堂”的把菜已端上了桌,大家边喝边聊。正当我们几个喝酒的还在喝时,阿龙的饭也下肚了,他不知何时早已准备好了一个空塑料碗,说家里老伴身体不好需照顾,顺便夹点菜回去算哩,然后就把席桌上的菜一样夹一点,夹了满满的一碗,向我们打了一声招呼就走了。
(配图网络 侵权联删)
他走后,同桌的一宗亲就说起了阿龙的身世来,说这阿龙也真是的,不知前世造了什么孽,虽然是一个高中生,可活成了现在这般模样!他接着说,原来阿龙高中毕业后,当届没考上,家里没让他复习了,就跟着院子里的一个“圆桶匠”师傅当起了学徒,上绥宁、靖县、城步等地做乡工“圆桶匠”手艺。人十分聪慧,学得快,又勤奋,比其他学徒出师快。“出师”后,既有文化,又有一门手艺,加上人也长得不错,经媒人撮合,便和邻村一姑娘结了婚,妻子贤惠,自己手艺好,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生了两个女儿后,还想生个儿子,当时的计生政策不允许,于是,把两个年幼的女儿放家里要爹娘照护,自己带上妻子外出以做手艺为名,东躲西藏,当起了“超生游击队”员,计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次找上门来,不见人影,罚款也未到位,于是家里的家什被搬走,连房子也被计生工作队拆了,连自家老人过世,都未曾回家,全是由已出嫁的几个姐姐打理。好多年后,才又带着一个女儿和儿子回到老家,回家后,虽翻修了房屋,可至今还欠了修房子的债未还清。
(配图网络 侵权联删)
后来,随着塑料制品和铝制品业的兴起,“圆桶匠”这一古老匠艺也失去了市场,加上年纪也大了,只好在家呆着,守着自家的责任地搞种植。老伴由于常年跟随在外漂泊,也落下了一身病根,女儿几个没读到什么书,在外打工工资也不高,出嫁后也“家家有难念的经”,“各谈各的鼎屁股”,给两个老人的资助也很少,日子过得很窝囊。听后,我心里一阵阵的酸楚!
送完顺发叔上山后,我还打算想去阿龙家看看,坐坐。来到他家门前,只见门上一把锁,向邻居一打听,说阿龙已陪老伴去乡卫生院打吊针去了,只好作罢。
在回程的路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总有两个阿龙兄弟的身影在晃动。一个是充满朝气、聪慧能干的阳光少年,一个是神情迂讷、郁郁而欢的老者,几十年光景,世事沧桑,岁月不饶人,生活的重担把每个人压得够呛!还真是时也,运也,命也!只好在心里替阿龙兄弟祈祷着!
作者风采
简介: 刘飞宇,湖南隆回人,中共党员,从事教育工作。湖南科普作协会员,湖南网络作协会员,县作协、诗协会员,县民协理事,有散文、诗歌、科普等数十万字作品发表各报刊、杂志、微刊平台。
作者往期精彩作品链接(滑动查看)
【九龙回首】第248期 // 刘飞宇 // 又是端午
<<九龙回首>>笫283期& 刘飞宇丨麻羊山围歼战(文史)【九龙回首】第1118期 nbsp;// 刘飞宇 // 下村扶贫走访记
<<九龙回首>>笫405期 // 刘飞宇 // 走进深秋
《九龙回首》笫499期 // 刘飞宇 // 结缘《九龙回首》 一一贺《九龙回首》发刋500期
【九龙回首】笫513期 // 刘飞宇 // 一季红薯半年粮
【九龙回首】笫568期 // 刘飞宇 //家乡的年味大菜一一 年关坨子炖年关豆腐
刘飞宇丨难忘家乡的毛栗【九龙刘飞宇丨又到蔗糖飘香时(散文)【九龙回首】第905期
刘飞宇丨 “落马井”村旧事 (散文)【九龙回首】第1272期
文/刘飞宇|国难当头时,上阵父子兵 ( 文史)【九龙回首】第1520期
刘飞宇 |家乡今年的第一场雪 (散文)【九龙回首】第1651期
刘飞宇 | “中间亭”旧事 (散文)【九龙回首】第1709期
刘飞宇 | 探访“老屋古村落” (文史)【九龙回首】第1756期
刘飞宇 |家乡的抗日儒将一一丁葆真 (文史)【九龙回首】第1770期
刘飞宇 |“将军庙”的传说【九龙回首】第1966期
刘飞宇 |在飘雨的季节,静静地读你(散文)【九龙回首】第2065期
刘飞宇 |路过“双龙渡槽”记(散文)【九龙回首】第2283期
刘飞宇 |端午放歌(诗歌)【九龙回首】第2328期刘飞宇 |过一个没有了父亲的父亲节(诗歌)【九龙回首】第2330期
刘飞宇 |纂 鱼(散文)【九龙回首】第2337期
投稿须知:
1.《九龙回首》公众号只发原创文学作品,拒绝一稿多投,文章原则上不作修改,请作者认真撰稿。
2. 出刊后,文责自负,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概不负任何连带责任。
3. 作品一经发表,第三天晚上八点一次性发赞赏稿酬, 作者占打赏总额的三分之二,赏金十元以下恕不支付。
4. 投稿形式:标题十作者姓名或笔名十正文十作者近照十作者简介十内文配图,谢谢您的支持。
敬请关注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