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桂丨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刘劲(文史)【九龙回首】第2370期

文摘   2024-09-21 21:09   湖南  


主编:  彭如 ,  盟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湖南省民协代表, 邵阳市民协理事, 隆回县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

投稿邮箱:1464575955@qq.com,

手机与微信同号:13973926461   

隆回名人》栏目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刘劲

陈扬桂



在隆回滩头,有一位与李剑农有“四同”之谊的人物刘劲。他俩一是滩头同乡,二是长沙城南书院即城南师范学堂(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和湖南一师的前身)的同学,三是汉口明德大学的同事,四是一同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而今,李剑农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历史学家,刘劲却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为人知。


据谱牒资料载,刘劲,谱名刘蕃柏,字砚城、彦臣,湖南宝庆西乡高山村(今属隆回县滩头镇响鼓村)人。他生于光绪九年十二月初十日,即公历1884年1月12日。高山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山村,很少有人知道它在滩头的哪个方位。这里有一条小溪从狭长的山冲流过,溪流的两边,是依山向水筑起的两个彼此相对,又随着溪流的弯曲而犬牙交互的自然村落。这两个被小溪隔开又彼此顾盼的村落,统称高山村。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在村子的中心,至今还坚守着一片百年古树和一座宗祠的断壁残垣。


可能是因为高山村人口不多,够不上单独设立一个行政村的缘故,据说在人民公社时期,这里曾经被划入山那边的石洞大队,后来响鼓修通了公路,高山与响鼓联系方便些,就又划到了响鼓。


刘劲的老屋场


高山多山,山上到处都是楠竹,山民自古以来就有制纸的传统。刘劲出生在高山村一个农忙耕种田地,农闲抄纸焙纸的家庭。他的父亲刘祚长,生了四个儿子,刘劲在兄弟排行最小。因为家里贫穷,刘劲的大哥蕃杓、二哥蕃梅从小就得协助父母做家务、讨生活,没有机会走进学堂的大门。随着家庭条件逐渐好转,他的三哥蕃松得以读了几年私塾。当刘劲到了上学的年龄时,自然也被送进了私塾念书。刘劲悟性高,读书一目十行,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因而也就更加自信甚至有些放纵。但他父亲对他管束很严,每天放学后,还要他进焙纸厂去帮助家里焙纸。他的三哥蕃松虽然只读过几年书,但平时喜欢借一些小说来读,因他记忆力超常,对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当焙纸的时候,他总是把《三国》《水浒》等小说中的精彩故事讲给刘劲听,以使他忘掉劳作之苦。一天晚上,他正在讲刘备三顾草庐的故事时,刘劲突然问道:“孔明不过是南阳的一个种田人,怎么能够知道天下事呢?”蕃松说;“这叫做‘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因为他读书读得多,所以能够知道啊!”刘劲说:“如此说来,我们这些焙纸的人,如果能够读很多书,也可以成为孔明了!”蕃松笑着点头称是。到刘劲11岁的时候,协助父亲当家的大哥二哥,便又在父亲面前嘀嘀咕咕起来,说什么家里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四弟外出读书,少干了很多活不说,还要倒贴银子进去,不如要他弃学回家,一心一意帮助大人挣钱养家。三哥则坚决不同意让刘劲弃学。父亲想来想去,又征求了刘劲的意见,见他求学心切,最后采纳了三哥的意见,继续送他去周旺、滩头交界之地的石陂,向陈酉山先生求师拜学,跟陈先生一起学做八股文,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陈酉山是当地宿儒,道德高,学问好,教学严格认真,而且颇能接受新知识。在陈先生的教导下,刘劲的八股文章写得格式严整、思维缜密、层次明晰、逻辑性强;语言也工整凝练,平仄优美,短小精悍。他写的诗赋更是了得,真可谓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令人赞叹不已。刘劲因此颇有些自负,教他的陈酉山先生也感到力不从心了,要他另拜名师。当时,滩头有一位姓李名襄云的先生,在本乡设馆授徒。李先生思想观念前卫,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其擅长向学生传授二十四史和诸子百家。他重视教学生立下远大志向,提倡为修身、扶世、拯民而读书。他常对学生说:“人生穷达,不可预知,志尚不可不先自立。范文正为秀才时,非预知其必相天下也,早以天下为己任。孔子梦寐不忘周公,卒以七十子之徒穷老于洙泗,然教泽所播,由衰周以及于万世。吾辈不宜妄自菲薄。”他这样教育学生,也这样要求自己。在他的学生进省城读书后,他也老当益壮,远渡东洋,到日本留学去了。这样一位优秀的李先生,门下自然聚集了很多志趣高远的学生。刘劲也慕名来到李襄云先生门下。在这里,他初遇了先来这里求学,比自己年长三四岁的李剑农。就这样,他俩首度成了同学。


在李先生的门徒中,刘劲年龄虽小,但天资过人、才华横溢,他自己也不时流露出自骄的情绪,口出狂言,睥睨一切。李先生爱其才,恨其傲,便故意对他作的文章予以贬低和压抑,以激发他奋发进取。刘劲受到李先生的贬抑后,果然更加奋勉用功。一年后,他在学业突飞猛进的同时,孤高傲慢的习气也全部改掉了。此后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为人特别扎实,学习特别刻苦了。


可是,没过多久,他的三哥蕃松英年早逝了。这时,辛苦操劳的大哥二哥更加感到力不从心了,想把刘劲留在家里作个帮手,同时还可以减少一大笔交给学堂的费用,便不断地向父亲提出让四弟辍学的想法。大哥二哥说得多了,又再没有了三哥在旁边替小弟向父亲求情,父亲终于把刘劲叫回家中,让他一门心思干起焙纸的活儿了。


然而,酷爱读书的刘劲,每天出入纸厂时,总是随身带着一本《通鉴》。他一个月要焙二千多张纸,同时利用焙纸的空隙,还要通读四五十页《通鉴》。那时,他家焙纸厂门口有一株桃树,刘劲每天早晚从树下经过,一门心思只想到抓紧时间干活、读书,竟然很长一段时间对这株桃树熟视无睹。突然有一天,他看到了这株绿荫如幕的桃树,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好奇地说:“怪了!这株桃树没见开花,怎么就先长出浓郁的叶子来了?”说过之后,又仔细审视桃树,发现树叶掩映之下,密密麻麻地结了不少桃子,他才想起桃树早已经开过花了。对这件事,刘劲颇有感慨,以此为题作了一首抒怀诗。父亲看到他的诗后,心里怦然一动,觉得把这么爱学习的满崽强留在家焙纸,真是过意不去,于是,又让他去跟李襄云先生读书了。


如此又过了两年,刘劲一家生活更加艰难了,他便自己在当地设馆授徒,向学生收点束脩来贴补家庭开支,同时利用给学生授课的闲暇,争分夺秒地进行自学。他的这种勤奋学习的精神,感动了家境较好的同学贺葆元,主动向他提出,要资助他继续入校学习。这样,他才得以来到宝庆古城,迈进县学的大门,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在邵阳县学只学了一年,还没有毕业,他听说老乡同学李剑农去省城长沙,投考城南师范学堂了,便也跟脚去了长沙。尽管他不断辍学,县学学业没能与李剑农等同学同时结业,但他俩,还有滩头另一位叫刘明宜的同学,这次都同时考上了城南师范学堂。城南师范学堂是在城南书院的基础上创办的,后来又相继更名为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当时,学校实行文理分科设班授课,刘劲与李剑农都选修文科,并一同分在是“永久一文班”。如此二度梅开,刘劲和李剑农,再次成了同班同学。他们的同班同学中还有民国著名教育家方克刚、曾任湖南一师校长的文徽典、代理校长朱振黄,以及后来成为毛泽东的老师的黄宗晋等知名人物。据高山村的一些老人说,刘劲后来也曾担任过毛泽东的体育教员,教过毛泽东游泳。一师校志显示,刘劲后来的确在一师任过教,后面还将提及。


在城南师范学堂学习的五年里,因为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刘劲受到皮锡瑞、刘人熙等名师的特别关爱。这些名师破例把刘劲单独叫到他们家里去释疑解惑。在高山村,他被口碑相传为“八国通史官”或“八国通司官”,不知他的乡亲们给他封个这样的官名,是说他懂得八个国家的语言,还是说他精通八个国家的历史,抑或还是其他。但是,那时的刘劲,对学习英语的热情的确特别之高,成绩也是非常之好,在城南师范学堂是出了名的。每次英语考试,他的成绩远在同学之上,背诵英语课文常常一字不漏。他的英语学得这么好,主要还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每当夕阳西下时,同学们都相约登妙高峰观赏风景。而这时,总是会看到对面的蓬莱深处有人坐在那儿,一会捧着书本埋头苦读,一会又合上书本昂首背诵,那独个儿喃喃如讲梦话的情景,吸引同学们向他走去。可走近一看,回回都见是刘劲在那里时读时背当天学习的英语课文。同学高喊“刘劲”的时候,他才恍然若梦地惊醒过来,与同学相视一笑过后,又认真读了起来。同学们不忍打扰他,便悄悄地走开了。每当寒暑假回到家乡,他依然是整天手不释卷地读书习文。他住的房间,除了书籍以外,只有一桌一凳。有客人来的话,他自己站起来,把凳子让给客人坐。客人往往不忍让他久站,谈不上几句便告辞而去了,房间便又成了刘劲心无旁骛、独自攻读的小天地了。



刘劲虽然学习特别用功,但绝对不是一个只知埋头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他志存高远,身在师范学堂,心系天下兴亡。光绪末叶,湖南的封建官吏残酷镇压革命党人,主张变法维新的民主革命家禹之谟于1906年8月10日被他们杀害了。而这时,另一位革命家宁调元也被捕入狱,湖南的革命组织同盟会支部一时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1907年3月,在狱中的宁调元委托常来探望他的醴陵同乡刘谦、李隆建重新组建同盟会湖南支部。刘、李二人便找到城南学院的同学刘劲、李剑农、曾广轼和黎尚雯、刘钺、李振锷、彭一湖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作为一名清醒的同盟会员,刘劲认为,不推翻腐朽而反动的清王朝,革命最终不可能成功,他积极响应,并为之奔走。促成革命志士在长沙妙高峰上的卷云亭集会,重新建立了同盟会湖南支部。辛亥革命,之所以在湖南最先响应,主要是萌芽于同盟会湖南支部。



刘劲从城南师范学堂毕业后,被留本校任教,同时还兼任谭延闿等人创办的妙高峰中学历史教员。据民国七年九月谭延闿所题书名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志》载,刘劲在一师担任多项工作,他既是学监,负责抓全校的学生工作,又教国文、英文和历史。在2003年出版的《湖南第一师范校友录》“1903—1911教职员工”栏中可以看到他的名字,而“1912—1927教职员工”中没有他的名字。可见高山人说的刘劲在一师教过毛泽东,是不实的。刘劲当时教历史,都是自己动手编写教本。他编的历史教本,专门采辑荆轲、聂政等古代侠义之士的事迹,以及19世纪主张革命恐怖主义的俄国虚无党的事实。在课堂上,他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授这些中外暗杀故事,往往使学生听得神悚目夺,情绪高涨。课余时间,刘劲还不时来小吴门陆军学堂的教场坪组织露天演说。他一边演说,一边留心观察前来听讲的青年学子,从中物色勇敢俊秀者,吸收到革命组织中来。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在武昌酝酿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刘劲和长沙的各位革命同志积极筹备,密谋在长沙起事以响应武昌起义。1911年7月,宝庆新化人曾杰前往上海,秘密运回一批炸弹。湖南官府得到密报后,一边组织便衣武装在城外码头守候抓捕曾杰等人,一边对长沙全城实行特别戒严,以防止革命党人把炸弹运入城内。不管是什么人,凡是要入城者,守城兵卫都喝令其束手肃立接受检查。刘劲与回湘的曾杰接上头后,叫上另一位同盟会员刘钺,两人将炸弹藏在腋下夹带入城,前后往返数十次,每逢接受检查时,他俩昂头垂手,做出一副神态十分悠闲的样子,守门兵卫一点也没察觉。这年9月,刘劲与周歧等人在晏家塘租了一处隐秘的房屋,秘密制造炸药。那些天里,刘劲与龙璋、焦达峰等人经常聚在一块密商革命事宜,有时连睡觉都顾不上。10月22日,长沙起义成功,成立湖南军政府,推举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可是,焦达峰的都督才做了十天,就被拥戴谭延闿的立宪派所杀害。立宪派的首领谭延闿当上了都督,革命派掌握的政权很快便落到了立宪派手里。曾杰愤恨至极,逃入沩山当起和尚来。其他革命党人聚集省城,密谋暗杀抢班夺权者以报仇。而立宪派也剑拔弩张,准备搜捕欲起而复仇的革命党人。刘劲审时度势,觉得革命党人此时明目张胆地与立宪派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便从中劝说他们不可轻举妄动,称武昌方面正在告急,如果湖南又发生内乱,会坏了大事的。接着,他又利用与谭延闿的交情,向谭进言道:“都督如果想要消除内乱,就得设法促使那些暴烈分子自觉远离湘境。而今清王朝腐而不朽,正是可以利用他们发挥作用的时日。”谭延闿深以其言为然,便命都督府金库支出数千两库金,交给刘劲,让他组织暗杀团。刘劲招集十余名同志,先后向武昌出发,他自己则前往沩山,邀请曾杰离湘,分途狙击满清要人。当时长沙风声鹤唳、人心惶惶的紧张局面,因刘劲的三言两语,就被消弭于无形。


回头再说刘劲组织的暗杀团到达汉阳不久,汉阳就宣布失守了。暗杀团便兵分两路撤离汉阳,刘钺、曾杰、周歧等人奔走上海,刘劲率其他数人返回湘西,预谋剪除驻节凤凰的最后一任湖南巡抚朱益浚。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刘劲等革命党人的行动没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后,刘劲于1912年春跑到烟台,找到流亡在那里的刘钺,商量回乡事宜。刘劲说:“现在专制统治已经推翻了,我们革命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没有真正的学问就不足以谈建设。我们这些人今日应当返回家乡,再去求学,不必要与他人去争权夺利。”


刘劲回到湖南后,找到都督谭延闿,请他出资派遣为革命立下功勋的青年学生出洋留学。获得谭延闿的同意后,刘劲认为在当时,美国是实行共和制度的先进国家,便与曾杰等十人相约赴美国留学。刘劲临去美国留学前,去看望了儿时的老师陈酉山先生,对他说:“一个明智的先生就应该与时俱进,留心并学习新知识,以此引导弟子积极进取。建议您老先生也去省城考察一下新式教育,以便更新观念,更好地教育弟子。”陈先生乍听刘劲这么说,感觉这个昔日的弟子好像教育起先生来了,自己已年过花甲,真有什么新知识需要学习,也难学到手了,心里既不高兴,也有些畏难。但后来他还真的接受了弟子刘劲的建议,去湖南单级师范传习所学习了一段时间。结业后,被省教育司长吴景鸿派回宝庆主持单级师范传习所工作。


刘劲到美国后,进入阿海阿(今称俄塞俄)州立大学预科补习英文。他写过一些英文诗,得到了授课教师的称赞,说是中国留学生中能够用英文写诗者,自某某以后,就只有刘劲一人了。刘劲到美国后,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专心求学,绝不打听、参与求学以外的事情。在未出国以前,刘劲鉴于国家的政治腐败,曾经以革新政治家自任;到美国后,见美国实业发达,感悟到经济是政治的根源,要革新政治,应当以实业为基础,于是立志实业救国。在读书做学问之余,他很留心考察实业。阿海阿大学教师经常带领全校学生去各地参观著名工厂,回来后把学生叫进教室里,逐个询问其参观后的收获。有一次,老师问到刘劲时,他起立回答说参观的某厂在组织上还存在一些缺点。老师问他具体有些什么缺点,他请求老师给他30分钟的时间,他将一一陈说清楚。老师点头答应后,刘劲成竹在胸地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将该厂存在的问题逐项逐项地指了出来,并逐项提出改革的建议,令全班同学感到很吃惊。老师也对他指出的问题半信半疑,不能判断他的建议有无可取之处,便一五一十地反馈给了该厂。后来厂方回复说,刘劲所指出的问题,的确都是该厂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厂里正准备采纳他的建议,就这些问题组织攻关,以寻求解决的良方。如此一来,大家对刘劲更加心悦诚服了。


在美国留学期间,刘劲学习特别勤奋用功。一到寒暑假,他便天天早出晚归,前往各图书馆读书。暑假中当气温高达四十度时,他还独坐在室中演算微分积分。有人劝他不要劳累过度,他总是一笑置之。汤芗铭督湘时,仇视革命党人,停止付给留学公费,留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回国去了。出国之前已经有了妻室子女的刘劲,也好想回去看看他们,但他一想到学业还没有修习完毕,便屹然不为所动,独自一个人坚持在异国他乡继续修业。眼看着自己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他就一天天地降低生活标准,最终无钱吃饭了,不得不一边去做工挣生活费,一边坚持把书读下去。刘劲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他的师友,师友们纷纷向他伸以援助之手,不断给他寄款接济,他才重新回到学校专心读书。靠师友的接济,刘劲一次次地解了燃眉之急,但内心的焦虑依然存在。幸好在1916年袁世凯死了后,有“汤屠户”之称的汤芗铭被驱逐出湖南,谭延闿重新做了湖南都督,湖南留学生的公费得以恢复,刘劲才得以彻底放下包袱,更加专心致志地用功求学。


1918年,刘劲在美国阿海阿州立大学经济本科毕业,学业成绩被列为最优等,同时还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他相继被学校派赴英、法两国,考察银行实况,在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查阅被掠去的中国古籍文献资料,写出洋洋数十万字的《中国币制与经济问题》一书,书中阐述精审,因而更在阿海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可惜他的这本著作,如今也不知流落到何方去了。


1919年春,刘劲回到祖国,心情十分激动,准备大干一番实业事业。他根据早已成竹在胸的计划,着手创办全国实业银行。为此,他数次走南闯北,拜谒政商要人,呈述自己的宏大计划,都没能引起当局重视,他的创办实业银行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于是又去汉口筹建电机织袜厂,厂子办到中途,也因为资金断链未能进行下去。事实上,与他同时代的那些办实业者,其父辈祖辈不是达官贵人,就是豪商巨贾,他这个农家子弟也想办实业,焉有不失败的?


1920年夏,在湖南为非作歹两年多的督军兼省长张敬尧,被赶出湖南。谭延闿第三次主政湖南,应谭都督之邀,刘劲出任督军府秘书。不久,赵恒惕又赶走谭延闿,自己当上了湖南省长,刘劲仍被聘为省长顾问。



然而,看起来颇有“官运”的刘劲,对做官没有丝毫兴趣。他追求的是实业救国,但创办实业的计划又屡屡落空,心中因此郁郁不快。幸好在他从美国归来时,双脚刚刚踏上上海的土地,早已闻讯守候在码头上的胡元倓就霸蛮将他拉回了长沙,聘请他担任明德学校的主任教员。长沙明德学校是辛亥革命策源地,有道是“先有明德,后来民国”;更何况这所学校,是胡元倓与谭延闿等人创办的,虽是私立学校,却长期得到国民政府高层如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尤其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关注和支持,学校在当时名气很大,待遇也非同一般,能入校教学的绝非等闲之辈。作为老同盟会员,而且经历过办实业失败的刘劲,来明德任教,他是欣然答应的,他热爱明德,这里给了他用武之地。然而,在《明德学校校友录》中,所收录的历任教职员工1318人的名录中,他的名字被遗漏了。他入职明德中学不久,汉口明德大学又开办了,胡元倓又聘任他为明德大学银行学及会计学专业教师。在明德大学,刘劲与同乡李剑农又成为了同事。正是由于刘劲执教明德大学银行科的缘故,同乡学子刘谦(字守和)、刘炳藜、刘建勋等人慕名来到明德大学银行科学习,他的二女婿申恺也毕业于明德大学。而此时,刘劲身兼数职,既供职督军储署,还兼任湖南商业专科学校教员。他本来想不接受汉口明德大学的聘请,无奈银行学与会计学的课程,非刘劲这位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先驱不能胜任。刘劲难却胡元倓的盛情,只得湖南湖北两头跑,每个星期三天在长沙,三天在汉口。在来回的火车中,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阅卷、备课。如此劳碌奔波,他终于病倒了。1920年中秋节前后,他有事去上海,因在船上吹了冷风,受寒生病了。人刚到上海,就不得不搭乘轮船迅速返回。可是,船一到汉口,已经三日吃不下饭的刘劲,又赶往明德大学上课。课一上完,他顾不上休息片刻,又乘火车返湘。火车到长沙时,刘劲已经僵卧在车上不省人事了。被人送进湘雅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心脏炎。苏醒后,医生告诫他需要静养。刘劲便打起精神,给胡元倓写信,请他改聘教员,不要因为他病倒而耽误学生功课。信中“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中止”数语,表达了他竭尽自己所学,培育学生,希望明德学校日益发展壮大的心愿。然而,身体不争气,只得“乞怜而许之”。



他的大女婿张仁民从汉口赶回长沙湘雅医院,握着岳父的手,问探病情。刘劲伤心痛苦地哭道:“何得了啊,只怕是好不起来了。”接着又说:“要是能够治得好,我还想再去美国,著书写作十五年。等到中国大局稳定了,再回来建设祖国。”在医院住了三个来月,刘劲的病略有好转,他又强打精神,去给商业专科学校的学生上课。年底,他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可是,刚过了年,刘劲便又赶回省城长沙。离家前,他见村里一位叫刘玉春的族弟有点文化,提出带他出去闯世界。刘玉春新娶妻室,未答应出去。刘劲一到长沙,便整理行装前往天津,去应大陆银行的聘约。到汉口时,他旧病复发,且呈加重之势,连忙转身返回长沙,又住进了湘雅医院。住院住到初夏以后,人依然又是咳嗽又是喘气,遍体浮肿,刚服下药可稍微缓解,过一会又咳喘如故。而此时,在北京代任教育部长的邵阳老乡马邻翼,一连给他发来几封电报,敦促他北上襄助教育大计。一心祈盼早点病愈的刘劲,见服药效果不佳,时反时复,便请医生施行手术。医生给他使用针灸疗法,在他的手上脚上插满银针。银针插下去,他的四肢顿然痿缩了,病情十分危急。1921年7月24日,未满38岁的刘劲,就在湘雅医院永远闭上了那双不舍的眼睛。


一位声色饮博一无所嗜,勤奋好学的留美博士,一位常常对人说“人不能做事即须死”“天下无难事,人自难之耳”的性格坚忍、敦品砺节的革命者,却在正当壮年的大好时光里,英年早逝,可惜啊,可哀啊!


刘劲在生时对父母十分孝顺,自己省吃俭用,挣得的薪金全都储存起来,定期寄给父亲,以贴补一大家人的生活。略有节余,家里还买了一点田地,日子渐渐过得宽松起来。


然而,刘劲在湘雅医院去世后,其身后囊橐萧然,搭帮友人钟奇峰出面为他治丧。他的灵榇曾寄放在长沙城南门外,后被亲人从长沙运回,葬于高山村后的祖坟山大山里。


刘劲老家的刘氏宗祠


关于刘劲的家世,根据谱载和家乡亲人介绍可知:其高祖刘朝任,曾祖廷秀,祖父家禹,父亲祚长。刘祚长字芝占,道光甲辰年(1844)七月二十二日生,民国丙辰年(1916)七月初三卒。刘祚长配曾氏,生有四子,如前所述。在老家,刘劲很早娶了城背李氏为妻。李氏生于光绪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比刘劲大一岁。刘劲去美国留学之前,李氏就生了一子四女,这个儿子叫刘衍寿,生于1911年,长到十几岁就夭折了;在他去世之时,长女刘金菊和次女刘玉兰已分别与同邑张仁民、沙坪里申恺成亲。据《申氏族谱载》,申恺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玉兰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于汉口女学。待字闺中的三女后来嫁在滩头街上,四女后来嫁到长扶温塘。刘劲从美国回来后,妻子又怀上了小儿子。这个小儿子叫刘衍银,字继成,小名小满,出生于1921年正月,刘劲去世时,小满还只有半岁。高山村知情人也有说刘衍银是遗腹子的。他们还说,张仁民在国民党航空部队任职,很有武功,岳父去世后,他把岳母和内弟带在身边。刘衍银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官大学,解放前夕带着母亲和妻儿去了台湾。谱载刘衍银有两个儿子,长子盛志,字志云,1940年生,次子盛福。而据后来从台湾回塘市探亲的原国大代表刘镇越说,刘衍银有3个儿子,都在台湾空军服役。


张仁民后来在长沙随程潜起义,一家人留在长沙。作为刘家长女的刘金菊,与高山亲人联系最多,时常有书信来往,文革中还回家打过家庭成份的证明,并把她的一个堂弟带去湘雅医院治过眼睛。


在刘劲去世不久,史学家李剑农曾为他写过一篇崖略,并表示有空闲的时候,还将为他详细作传。可惜一直没有见到李剑农为刘劲作的详传。民国年间,刘劲的学生,滩头罗面前乡绅刘建勋,系国民党新六军副军长刘建章的胞兄,曾经多次路过大山里刘劲的墓前,写有四首怀念他的诗。


其一:

高山村畔往来频,

为念先生拜墓门。

回忆当年筹国策,

银行计划不堪闻。


其二:

记得长沙光复时,

先生几度任艰危。

功成身退忘名利,

一苇迳航海角西。


其三:

八年留学始归来,

举国欢迎博士回。

才大岂知难为用,

长沙痛哭古今哀。


其四:

海外归来志气豪,

岂知身后葬蓬蒿。

四山啼鸟身悲切,

似诉先生满腹骚。


而今,只要走出响鼓就无人知晓的刘劲,在高山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把他传说得神乎其神。说他水性特别好,曾经与伯父去隆回猫头岩的洞里淘金,为了探看水底的沙中是否有金,他深入水底,一天一夜不见出来,伯父在洞外急得直哭。到第二天,他却没事一样地从水里钻出来了。又说他家里很穷,无钱乘船去美国留学,便踩着水跨洋过海去的美国。而对刘劲治学、革命的事迹却都漠然无知。高山人还说,刘劲在生时留下一个“见官大三级”的金丝灯笼,对其兄长说,家里遇了难时,可以把灯笼提出来。可是,他的二哥蕃梅有事没事,总是提着他留下的灯笼招摇于四里八乡,惹人妒嫉。



作者近照

作者陈扬桂系湖南省作协会员、市纪委监委退休干部、市党史联络组成员。


作者往期精彩作品链接:

【九龙回首】第<em>137</em>期<<小说天地>>栏目 :陈扬桂 //  罪    孽  ——一个贪官的忏悔 (小说)

【九龙回首】第<em>179</em>期 // 陈扬桂// 邵阳的打虎英雄

【九龙回首】第<em>348</em>期 // 陈扬桂 // 那一抹红霞 (小说)

【九龙回首】第<em>350</em>期 // 陈扬桂 // 黑猫和白猫(寓言)

【九龙回首】第<em>518</em>期 //陈周昊//改革先锋败诉的启示

【九龙回首】第<em>525</em>期 // 陈扬桂 // 猪的故事两则

【九龙回首】第716期 丨陈扬桂/清代邵阳三神童

陈扬桂/徐君虎妙联抒壮志【九龙回首】第788期

陈扬桂丨奇俗真情【九龙回首】第812期

陈扬桂丨金花三队纪事【九龙回首】第1145期

陈扬桂丨陈福祖传奇【九龙回首】第1348期

陈扬桂丨考生应以何种心态进考场?【九龙回首】第1774期

陈扬桂丨《邵阳日报》带给我好运(散文)【九龙回首】第2289期


投稿须知:

 1.《九龙回首》公众号欢迎原创首发文学作品,作者来稿文责自负,文章原则上不作修改,请作者认真撰稿。

2.  出刊后,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概不负任何连带责任。

3. 作品一经发表,当天晚上八点一次性发赞赏稿酬, 作者占打赏总额的三分之二,赏金二十元以下恕不支付。

4. 投稿形式:标题十作者姓名或笔名十正文十作者近照十作者简介十内文配图,谢谢您的支持。

敬请关注  欢迎投稿

九龙回首
本微刊立足湖南隆回九龙山,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以文会友,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