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先跟大家说两个很有意思的事儿吧。
第一件事,关于保障住房再贷款。
所谓“保障住房再贷款”,就是支持地方国企以市场价收购和回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
跟这个“再贷款”工具相匹配的,还有个“土储专项债”,让地方发专项债券,用于收购和回购市场上“已供应未开工”的土地。
关于这两个工具,葫芦娃这个老登,之前在直播里也都讲的很清楚。
无论是“保障住房再贷款”,还是“土储专项债”,都是为了去库存。
这个逻辑,对不对?
对!
但是,
你们知道这俩工具,推出后到现在的实际落地量么?
以保障住房再贷款为例,
2024年5月17日,央行提出设立3000亿保障住房再贷款工具,利率1.75%。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国内时间11月24日。
半年了吧。
3000亿规模的再贷款,实际花了多少?
不到300亿!
不到10%!
为什么只花了这么点?
难道地方城市转性了,银行借钱帮你去库存,你都不干了?
当然不是啦。
在狒狒短暂的金融从业生涯中,也是认识了那么若干个贵为地方城投决策层的高管朋友。
其中一个朋友,给狒狒算了一笔账。
央行这个再贷款工具,看起来利率是1.75%,但这是央行投放出来的利率。商业银行拿到钱之后,是要加价往外贷的。
赚钱嘛,不寒碜。
商业银行要加多少?
截止目前,
地方国企能拿到的“保障住房再贷款”利率是2.5%-3%。
夭寿了。
目前国内最头部的20个城市,平均租售比只有2.2%。
也就是说,
地方国企以2.5%-3%的利率借到钱,先回购商品房,再费劲巴拉改造装修好,然后成立个团队负责运营,最后租出去的收益率只有2.2%。
这种生意,你干么?
这种钱,你借么?
傻逼才干。
不干顶多算不作为,干赔了那就是犯错误。
第二件事,关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所谓“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就是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总额度3000亿。
这个工具,是9月24日公布设立的,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吧。
实际花了多少呢?
截止11月19日,
回购和增持贷款的申请额度,不到300亿。
还是不到10%。
为什么只花了这么点?
银行借钱帮你“做市”哎,你都不干?
嗯……
也不是上市公司股东不干,是银行不干。
在狒狒短暂的金融从业生涯中,也是认识了那么两三个贵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富哥儿”。
某个富哥,最初看到这个工具之后,两眼放光,兴冲冲的联系银行:
我要增持,我要贷款,我要上杠杆!
银行告知富哥——
根据相关规定:
3、对你现在的财务情况进行审查。
富哥说,
上面给政策的时候,没有提这么多的要求啊。
银行说,
上面政策是上面政策,银行规定是银行规定。
一旦出问题,上面又不兜底,都是银行兜底。
好,
以上就是发生在狒狒身边的两个实际的“救市案例”。
通过这两个案例,狒狒想给大家普及一个词:实物工作量。
所谓实物工作量——
就是顶层设计的各项政策,从九重霄落到尘世间的过程中,会经过各种磕绊和博弈,最终只有其中一部分,才能转化成实际的落地工作。
这两年,因“层层问责机制”和“督导巡回机制”——
实物工作量的打折,越来越严重。
有些政策,
从上面往下看,是3000亿规模。
从下面往上看,实物工作量只有300亿。
正常,也是正常。
嗯……
这就是现实里的救市。
看完第一部分,有些老登一定坐不住了。
呔,大胆狒狒!
——你个非洲留学的死丫头片子,竟敢唱空?
不敢,不敢。
老登,你快坐下,先别叫!
狒狒的话,还没说完呢。
我还要再给大家讲两件更有意思的事情。这俩事儿呢,争议颇多,我不评价,只说事实与数据。
第一件事,我的两套房。
今年过完春节,我回坦桑尼亚前,打算把手里的两套房卖了。
一套在深圳,是前几年买的一个南山的网红盘。
我就想卖个1120万,也就是当初的原价,再加上持有的利息。
只要不亏就行。
死中介说,
你要卖这个价格,就得等到整个小区全卖完了,才能轮到你这套房子。看姑娘你年纪轻轻,怎么还认不清现实。
妈的,
我可以接受你压价,但不能允许你一边压价,一边拿出爹味,给我上一课。
我不卖了,回非洲养狒狒供楼。
上周三,
我看到业主群里,有人在求购同一个户型:1250万,3天内交首付,办过户。
诧异的我,翻了翻最近的成交记录。
最近一个月,涨了100多个。
另外一套房在上海,也是前几年中外环的一个网红盘。
妈的,
这两年没当上网红,净买网红盘,给祖国楼市做贡献了。
当时挂出去俩月,一个上门看房的都没有。最近半个月,中介给出的报价却越来越高。
也就十来天,报价高了30万。
继续诧异的我,又翻了翻深圳和上海的楼市成交情况,
嗯……
上个月,深圳成交量13000套。这个月,预计又是10000套,创7年成交记录。
上个月,上海成交量24000套。这个月,预计接近27000套,创单年成交记录。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
从我自己的两套房看,深圳和上海的市场确实比以前好了。
葫芦娃这个老登,苦日子的确快熬出头了。
第二件事,大A的指数。
了解完房价之后,我紧急下载了APP,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股票账户。
打开账户,我就发现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啊。
我且说,你且细品。
这一个多月吧,我经常能看到前同事们——
要么库库分享一些莫名其妙的研报,要么库库转发一些业内大佬的只言片语。
然后,
或叫嚷发泄、或阴阳怪气的说:不及预期!不及预期!不及预期!
作为一个远在非洲养狒狒、已经远离行业的人,我时常会因为前同事的种种举措,而认为“天都塌了”。
我那天打开账户之后,有点楞住了:
这也没亏啊!
我又看了看指数。
09月24日(救市之前),沪指2863点,深成指8435点,创业板指1615点。
11月22日(救市满二),沪指3267点,深成指10438点,创业板指2175点。
这不是也好起来了么!
甚至,
跟纳指走势相比,咱比他们还好呢。
——9月24日,纳指10867点;11月24日,纳指11285点。
这为啥到我的前同事嘴里,感觉天都快塌了呢。
好,
以上就是发生在狒狒身上的两个实际的“救市感知”。
接下来,
狒狒要说重点了!
还记得,狒狒在本文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吗?
救市政策,转化到实物工作量,打折很严重。
3000亿的政策总量,目前只转化不到300亿的实物工作量。
正常来说,
这么点小玩意儿,不可能救起来嘛。
但事实什么?
狒狒所经历的事实是什么?
不及预期的总量,更不及预期的实物工作量,却偏偏让市场在一点点好转。
本来市场预期是5000亿,最后却只给了3000亿。就这3000亿,还在落地时打折成了300亿。这点看起来更不可能救起来的“量”,确实又让核心城市和三大指数转头了。
起码,
深圳和上海的楼市在好转。
起码,
三大指数也实实在在的往上走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狒狒希望大家能记住下面这句话:
数字可能也没那么重要!
我和娃哥网上对线的过程中,娃哥曾反复提到一个东西:
现在很多人,都特别关注救市政策的“子弹量”。
到底是几万亿,具体的数字是多少?
在狒狒看来,这帮人都属于“西方经济学”照本宣科,学傻了。
一张口就是——
楼市去库存,需要多少万亿;市场去产能,需要多少万亿;地方城市化债,需要多少万亿;宽财政,需要多少万亿……
但是!
在狒狒看来,以上并不重要。
我尝试着从比较容易理解的直白角度,跟大家探讨一下“真实的救市”。
以及,
为什么大家不要去关注数字意义上的“几万亿”?
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没救起来前,谁都不知道是几万亿。
现在我们讲起来国内的2008年救市,经常提到并达成共识的数字是多少?
四万亿吧。
那你们知道“四万亿”的概念,是什么时候提出来,并达成共识的么?
2010年之后。
对喽。
08年救市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四万亿,只有一揽子政策包。若还有人能回想起来的话,应该还记得——
最初给出的这个政策包,总规模不超过3万亿。
但是,
2010年之后,对外释放的口径,统一变成了“四万亿”。
更重要的来了,
最初的政策包是3万亿,后面统一的口径是4万亿。那么,最终各项刺激政策加在一起,实际规模是多少呢?
接近于10万亿。
看明白没有?
数字只是表述口径,态度才最重要。
只要当下决策层的态度,是救到救起来为止,那么具体的数字,不过是后世统计口径的上下浮动而已。
第二,老百姓哪懂什么“几万亿”。
还记得,
11月8号的化债大会上,公布了一系列的地方城市隐性债务化解方案。
狒狒的朋友圈里,特别特别特别有趣。
我行业内的朋友,刷的是:
全是化债,没有增量,不及预期。
我老家的二叔、三姨、中专毕业的小表弟,刷的是:
10万亿放水刺激,撸起袖子加油干。
你们说,
这两帮人哪个才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大多数?
我认为,
应该是后者。
绝大多数普通人,压根搞不懂什么是化债、什么是增量。
普通人只知道——
10万亿>4万亿;2024年救市>2008年救市。
你要是再继续普及,什么叫实物工作量,什么叫实物工作量落地打折……他们可能只会说:
老大都说要止跌回稳,所以说能买了吧。
这就能解释——
为什么在行业内那群老登看来“总量不及预期、实物落地打了1折、基本面没有改善”的环境下,偏偏过去一个月,京沪深穗蓉的楼市成交量却在不讲理的往上走、大A三大指数比楼市走的还快。
无他,
普通人不懂什么经济学,只懂梭哈。
也难怪决策层三令五申,要破除金融精英论。
搞金融的这帮人,脱离群众太久,是该下来看看了。
狒狒特别希望大家能再记住一句话——
如果把救市理解为“粗暴的子弹量”,那人民不需要“救市”。
精通人性的中国人民,从来不懂政策与增量的理性逻辑,但懂老大的态度。
还记得,
狒狒在美帝做交换生那段时间里,曾选修过一门课。这门课呢,专门研究某东方大国的经济政策。
——就很想看看,别人怎么看我们。
选修了一个学期,狒狒将其粗暴总结为六个字:手一挥,跟一手,夯一下。
1、什么叫“手一挥”?
在某东方大国,每遇逆周期调节或政策转折时,千万不要去讨论和理解出牌的逻辑,只看决策层的态度。
“救”才重要,怎么救、花多少钱救不重要。
只有美帝才需要去讨论和理解逻辑,因为美帝遇到突发状况后的每一次重大政策调整都需要提交GH审批。
只有懂了逻辑,才能提前预判GH批或不批,并围绕此做出相应投资策略调整。
咱们只需要看态度——
只要态度确定、大手一挥,就只会一杆子干到底,救到救起来为止。
剩下的不便多说,你自己体会。
2、什么叫“跟一手”?
态度与方向一旦确定,就要看普通人跟不跟。
跟不跟,取决于能力和意愿。
该怎么去理解呢?
我给大家说四组数据吧。
截止目前为止——
中国居民存款额,突破147万亿人民币,达到历史最高值;
中国居民存贷比,从最高峰68%下降到50%,接近2015年房价大涨前的水平;
中国居民储蓄与A股市值的比值为1.81,接近2014年超级牛市前(1.82);
中国居民储蓄与房地产市值的比值,也接近2015年楼市行情前。
根据2009年/2014年/2019年连续三轮的周期走势:
每当存款达到历史峰值,存款与A股市值的比值达到历史峰值,存款和房地产总市值的比值也达到历史峰值时……
只要上面给个明确的态度和方向,淤塞的存款就会如潮水般涌向那些超跌的池塘。
你懂的。
3、什么叫“夯一下”?
手一挥,说的是决策层的态度和方向。
跟一手,说的是普通人的抄底和进场。
夯一下是什么?
增量政策的落地和夯实。
对!
大家所关注的增量政策、所聚焦的几万亿,在逆周期调节的初期,从来都不是推动行情、催生泡沫的力量,而是:
夯实泡沫的混凝土。
决策层手一挥、普通人跟一手、泡沫催生出现后,增量政策的实物落地开始跟进,进而夯实泡沫。
呸,
怎么能说是夯实泡沫呢,这叫夯实“救市的成果”。
对!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版救市”。
当时给狒狒上课的外国老头说过一段话——
其实,外资机构很难在中国的逆周期调解中赚到钱。
最根本的原因,是体制差异。
这帮人总喜欢拿西方体制和西方经济学的那套运行逻辑,来强行套在某东方大国身上。他们总喜欢计算“增量”,总在看到“夯一下”出现,看到增量政策实物化落地的时候,才慌慌张张冲进来。
一进来,就站牢在山顶。
大概率,这回还是如此。
好了。
以上,就是狒狒关于救市和后期市场走势的全部“不成熟”见解。
可能有人看完之后,还是迷迷糊糊的问:
那你说能不能救起来,能不能买?
嗯……
我看多。
广告合作转载添加微信
扫码加入深圳群聊
添加房小秘进具体群
1、加入深圳购房群,群内可获取新鲜楼市动态、贴心置业指导、购房经验分享。 2、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发送区域即可拉你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