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扎染#
“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
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
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
孩子们由小班升到中班了,孩子们对班里的环境、物品等等都充满了好奇,桌子椅子更高一些了,区角里面的材料更多了,班级的装扮也不同了。咦,一块块在主题墙上、在区角牌后悬挂中、在区角规则里等等地方的蓝色布可真漂亮,孩子们在感慨的同时,想知道这些漂亮的花纹或者图案是印上去的呢,还是画上去的呀?还是染上去的?孩子们的小脑袋里有很多的疑问。为了给孩子们解答疑惑,我们班开展了探索扎染的秘密。
课程目标
▼
1.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颜色、扎染方法与花纹之间的对应关系。
2.能运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出不同的扎染作品。
3.了解探索扎染百货商店的布局,尝试搭建商店中的各个区块。
4. 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各种扎染的花纹、颜色等,制作不同的扎染手工作品。
5.在尝试与实践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扎染的扎结数量与对应花纹的线条关系。
6.能根据绘本的画面大胆猜测所发生的事情,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
7.知道扎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萌发爱国情感。
实施过程
▼
初·探扎染
带着孩子们“什么是扎染”的疑问,我们都知道扎染就是有两个关键的内容,第一个是扎,第二个是染,通过调查问卷征集孩子们对于扎染的了解;比如:身边发现哪些扎染的东西或者是你都知道哪些扎染的工具?又或者是扎染的布料颜色都有哪些?结合孩子们的调查问卷,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孩子去欣赏扎染作品;比如:抱枕、帽子、袜子、扇子等等。
孩子们了解完扎染作品后,对扎染的兴趣极高,通过绘本《蓝花坊》,带领孩子们了解蜡染,在绘本中,孩子们发现了蜡染的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结合幼儿的兴趣,生成活动——蜡染初尝试。首先,我们用油画棒绘图,在染液里进行浸泡,拿出来就会呈现漂亮的图案。
随后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了解生活中可以作为扎染的工具都有什么?引导孩子了解扎染的工具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最后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了扎染的步骤。
#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纲要》中也一再强调,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与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这一板块中,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扎染,并能联系生活经验家园共育一起寻找身边的扎染,同时,能在绘本中发现蜡染的奥秘,也能主动探索蜡染这一神奇的过程。最后,孩子们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扎染的工具,教师也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和物品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探·寻染料
除了用染料染色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染色呢?我们和孩子进行谈话活动——你们觉得生活中哪些植物可以染色?小朋友就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树叶和花朵也能染色。
——竞文
我上次吃火龙果,
就把手👐和嘴巴都染红了。
——美琪
弥胡桃也能染色
——小壮🎨
我知道,是绿色的。
——静怡
针对幼儿的猜想,我们设置了实验记录表,绘画出自己猜想的内容。根据竞文提出来的树叶和花朵能进行染色,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户外寻找树叶,一起探索树叶怎么染色?
✦
✧
生成活动——树叶拓印
✦
在家长的配合下家园共育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水果,那怎么样把水果中的颜色提取出来,我们通过揉、捏、锤等方式,把芒果、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的汁水进行过滤。
孩子们也用这些颜料染了很多漂亮的布料。
那水果中能进行染色,蔬菜也能进行染色吗?我们先猜想:怎么样可以把蔬菜颜色提取出来呢?小朋友们猜想的和水果的方式一样,可是经过操作根本不行,那怎么办呢?
然后我们进行了实验:洋葱、板栗用水煮、胡萝卜和紫甘蓝就用榨汁机。最后我们通过结论,通过榨汁和水煮都可以把一些蔬菜中的颜色进行过滤。拿好材料,带着自制的果蔬染料,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投入这场“果蔬扎染”的艺术创作之中。
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提取出来的颜色进行作品创作。经过扎—染—密封—晾晒后,一块块绚丽色彩的画布就呈现在眼前。我们把孩子们创作的作品陈列在扎染区,供孩子们后续欣赏。
你扎的这个真好看
能不能教教我
——阳阳
欢欢,你布料上的花纹真好看
能给我教一下吗?
——小青
在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中,我们观察到,孩子们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成果有成就感。同时能欣赏他人的作品,并发现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孩子们发现花纹的秘密
一场关于“扎”的探讨
也由此展开……
通过调查与讲解,孩子们了解到“扎”原来也是扎染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的扎法会产生不同的图案,于是第二次的扎染之旅开始了。
有趣的点子和灵巧的小手又会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尝试扎染。在孩子们的认真、专注中,他们的作品在期待中呈现。
# 教师思考
我们要精心呵护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与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本次制作染料的过程中,孩子们能通过调查的方式寻找答案,并通过讨论、猜想、实践、验证等方法收获果蔬染料,用一定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最后通过回顾表征,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自己的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亦来源于孩子们的探索创作,在制作“果蔬染料”的道路上,他们且思、且做、且前行……
趣·玩染料
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作品的颜色变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观看视频与教师讲解引导幼儿解开答案,原来这是因为颜色出现了褪色。
那我们怎么样去固色呢?
什么是固色?
我们带孩子了解了
生活中的固色物品有什么?
我们带孩子了解了生活中的固色物品有什么?通过发放实验记录表,发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固色物品有什么?孩子们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发现盐、白醋、花露水以及啤酒都可以帮助衣物不掉色。
为了验证哪种材料的固色效果最好,孩子们满怀期待地投入到第三次的扎染实验中。通过实验进行操作,最后我们得出来盐的固色效果最好。接下来进入扎染环节,前期购买的一些物品,比如袜子、发圈还有布包。
在扎染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两种颜色交织混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新的一种颜色,结合幼儿的问题,生成活动《颜色的秘密》,让孩子们了解颜色的变化。
# 教师思考
在果蔬颜色的奥秘探索中,孩子们展现出无比的专注与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掌握了如何保留果蔬的鲜艳色彩,深刻理解了植物中蕴含的各类色素在染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一个小秘诀:在染色过程中巧妙地加入盐,能使纤维与色素紧密结合,从而使颜色更加鲜明、生动。孩子不只是问题的制造者,他们还是解决问题的小能手。对于布上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孩子们的反应是认为颜色混到一起就不好看了,那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们的思维开始了碰撞与链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在扎染实践中,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条好看的布,还有积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成功后的喜悦感。
扎染·分享会
最后一个板块主要是对我们前期的扎染作品进行一个分享和总结,首先一场谈话拉开展览会的帷幕。
我们扎染出来那么多作品都要用来做什么呢?
子轩:可以用来卖。
瑾瑜:让小朋友们来参观。
咦,不错的想法!那我们准备一个扎染展示会就可以了。那展示会都要准备哪些材料呢?工具需要什么?以及我们展作品的地方在哪里?同时,设计邀请函送给想要邀请的园长妈妈和老师们。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下一起进行布展。
丰收节到啦!
在欢乐的畅游活动中
孩子们巧妙地运用果蔬
扎染作品装饰摊位
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展览
最后我们一起围坐在一起,谈论扎染展览会的收获。
# 教师思考
幼儿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不仅帮助幼儿树立了合作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经验分享交流会上,让孩子们有一次上台的经历,锻炼了幼儿的胆量,也帮助幼儿提高了自信心。孩子们对于自己染好的布该怎样去加工、制作,都以孩子的兴趣、想法为主,让孩子来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需为幼儿创设思考、专注、探究的环境,让孩子能全身心地沉浸于扎染手工制作的快乐当中,孩子们会为自己制作完成的作品感到快乐与自豪,并且愿意与同伴、老师、父母等分享。
教师反思
幼儿方面
1.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跟随着不断尝试迎刃而解。他们重新取布再次扎染,成功地扎染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
2.在探索中,幼儿有了亲身体验和发现,在与同伴多次尝试、磋商过程中,幼儿对材料、工具与成效之间关系的感知更加深入。
3.遇到困难时,孩子们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并在不断尝试中解决问题。发现作品不同时,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积极探索操作上的不同,并尝试大胆地表达想法。
4.通过扎染展览会幼儿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民族自信。
教师方面
1.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创设丰富的探究环境,支持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因此需要给予孩子充分体验的时间与空间,在体验扎染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索。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如游戏、探索、创造等形式。
3.聚焦问题,引导幼儿制定丰富的项目活动计划。在项目活动的开展中,确定驱动性的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有一个连续、完整的探究过程。
4.以幼儿的探索、操作为主,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幼儿在扎染活动中体验到从不懂到懂、从无从下手到逐渐了解的过程,通过亲自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幼儿持续保持对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体验与创作活动,最后逐渐过渡到对扎染材料与技术的运用自如。
5.扎染艺术的不可复制性与随机性是扎染的独特魅力所在。在创作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种情景,给予幼儿充分发挥的空间,调动幼儿的双手及大脑,多情景交融、多形式融合、多想象创新,让扎染活动“自然花开、 变幻无穷、美轮美奂”。
撰稿:马娴琦
编辑:赵 雯
初审:李江娜
终审:刘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