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朋友
和“种子娃”
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
探索动物的奥秘
聆听动物的心声
这一切是多么奇妙和有趣啊
课程起源
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蛋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也非常的好奇:鸡蛋里真的有小鸡吗?是不是每一个鸡蛋宝宝都可以孵出小鸡来呢?……针对孩子们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关于蛋宝宝的探秘之旅,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四班小小鸡的孵化日记吧。
课程目标
1、观察了解鸡蛋,知道鸡蛋的作用、构造,为孵鸡蛋做好准备。
2、了解鸡蛋的内部构造,用孵蛋器和“家庭老办法”进行对比
孵蛋,亲身体验小鸡破壳而出的惊喜。
3、通过家园互动的方式收集资料,丰富经验,了解小鸡的生活习性和成长变化。
4、通过绘画表演,建构语言表达等形式,展现对小鸡的喜爱之情。在每一组的操作中体验尝试与操作的快乐。
5、能有意识的对小鸡进行观察,尝试以图画或符号的形式给班级类各类物品进行分类和标识。
6、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鸡蛋的作用,在生活活动中体验鸡蛋对人类的大作用。
实施过程
孵小鸡猜想
1.关于孵小鸡的谈话
老师:什么样的蛋可以孵出小鸡?
——所有的鸡蛋都可以孵出小鸡。
——不是的,只有受过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
讨论:如何孵蛋?
只有鸡妈妈可以孵出小鸡吗?有的小朋友说“不是的,我见过用一个箱子孵化小鸡的,箱子上面显示着温度。”“没错,这样的箱子就叫做孵化箱。”老师给孩子们解答疑惑,并带领孩子们开始了探究。
通过阅读绘本《狐狸孵蛋》,孩子们知道了只有在温暖的环境中才能孵出小鸡。通过了解发现37.7度是孵蛋的最佳温度,小鸡从进入孵化箱到出壳大约需要18-21天。
2.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争
离园前,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孵化小鸡的准备工作。谦谦突然向小伙伴们提出了一个谜题:“你们说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这个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讨论热情。
蛋吧,蛋可以孵出小鸡来
——陈凯乐
但鸡也可以下蛋啊
所以先有鸡
——李妙可
可是蛋里就能生出小鸡
所以应该是先有蛋
——王雨鑫
孩子们的讨论愈发激烈,看到他们如此投入,我决定引导他们去寻找科学的答案。鼓励他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第二天,孩子们便将自己调查到的信息图带到了幼儿园。有的画了一只公鸡,旁边是鸡蛋;有的画了一个破壳而出的小鸡,旁边是惊讶的母鸡……每一幅画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解密胎生、卵生之别
那为什么妈妈是直接生出来的我,小狗妈妈是直接生出来的小狗,而小鸡却生的是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生成了活动《胎生、卵生》。
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动物妈妈会有两种生育方式,胎生就是宝宝在肚子里面成长到可以生存的时候才出生。卵生是妈妈生一颗蛋,宝宝在蛋里面慢慢长大,等到可以适应环境了,就慢慢的从蛋里面破壳而出,我们的鸡宝宝就是属于卵生动物。
教师思考
《指南》中师幼互动指出:“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一次谈话激发起幼儿探索欲望,“小鸡孵化记”的游戏由此发生。在当孩子们提出问题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通过回家查阅资料和讨论来寻找答案,这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引导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时,我鼓励他们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如绘画。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问题。
孵化日记
1.孵蛋准备
老师和小朋友们根据准备好的材料准备将我们的孵蛋机器做起来。为区分蛋宝宝,孩子们用笔在蛋壳上写上了自己的号码,将孵化箱调好温度,很小心的把每一个蛋都放进去,盖上小被子,接下来就是为期21天的等待。
为更好的观察小鸡的成长过程,小朋友们还准备了探照灯以及观察物品,在一段时间之内我们还会打破一个受精蛋,观察里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2.孵化日记
- 第三天-
鸡蛋已经放在孵化器里面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认真观察,今天小朋友们发现有一个蛋一直没有动静,后来发现这个小朋友他拿的是普通鸡蛋。于是我们就生成了活动《了解普通鸡蛋和受精蛋都有哪些区别》。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受精鸡蛋的构造,我带孩子们观看了相关视频。看完后,他们了解到受精鸡蛋与普通鸡蛋在结构上基本相同,都由鸡蛋壳、鸡蛋膜、蛋清和蛋黄组成,但受精鸡蛋内还有一个特殊的部分——胚胎,它呈现为一个白色的同心圆,有些受精鸡蛋在黑暗的环境用手电筒照可以看到血丝。
同时小朋友们也想了解生蛋和熟蛋的区别,对此我们也进行了研究,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比较观察以及科学实验沉浮,小朋友们发现了生蛋加盐就会浮到水面上,而熟蛋加盐怎么也浮不到水面上。
- 第七天-
小朋友们发现鸡蛋中有一颗跳动的小点,我们把它叫做心脏。为什么会先长出心脏呢?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大部分的动物最先长出来的都是心脏,心脏是维持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我们人类生命的开端,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我们在妈妈肚子里面也是先长出心脏的。
- 第九天-
“我在妈妈肚子里面和小鸡在它的蛋壳里面是一样的吗?”我们小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他们回家询问了自己的妈妈,又在幼儿园面询问了老师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还有一些不一样的。“那妈妈肚子里的我是怎样的?”经过查阅资料和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自己是从妈妈的肚子里面长大的,等适应了环境就出来了,同时他们也觉得妈妈非常的辛苦。也向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妈妈肚子里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呢?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带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人类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两个细胞结合就会变成一个胚胎。然后我就是由那个胚胎长成的,这个胚胎会先长出心脏,然后长出四肢,长出眼睛骨头。慢慢的我长大了,我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待不下,我就出来了。
- 第十三天-
蛋宝宝已经孵化了一段时间。小朋友们也在日常的观察中将自己的问题随时提出并进行解决。那蛋壳中的小鸡怎么样了呢?我们打开蛋壳观察一只小鸡的变化。
——原来这只小鸡已经长出了骨头。
——这个小鸡它在这里静静的睡觉,其实我们不应该打开它。
——什么小鸡和我们人类一样,都要先长出骨头呢。
这个小朋友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我们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了解骨骼对于人体的一个重要作用。知道了骨头是支撑身体的。除了海洋里的水母等一些特殊我大部分的站立的动物都是有骨头的,就连鱼也有鱼的骨头。
- 第十三天-
小朋友们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他们更加想要保护他们的蛋宝宝。于是他们通过活动护蛋行动,小朋友们扮演成鸡蛋的爸爸和妈妈,用实际行动去保护他们的蛋宝宝。在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因为不小心他的蛋宝宝破碎了,有的小朋友采取各种方法让它的蛋宝宝顺利的度过今天的活动,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了解了爸爸妈妈生育自己的不容易,更加懂得了珍惜自己的蛋宝宝。
- 第十五天-
“听说这个样子的小鸡还有人吃呢。”一个孩子的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呼应。“这样的就叫做毛蛋,我的妈妈吃过,它是一种地方美食。”顺着孩子们的话语,我们对毛蛋进行了了解,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知道了毛蛋就是浙江地区人们常吃的一种美食,也叫做喜蛋。或者活珠子是介于小鸡和鸡蛋之间的一种生物。
教师思考
支持性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比较受精鸡蛋和普通鸡蛋的区别,从而深化他们的理解。不断持续的观察也让孩子们更加清晰明了的看到受精蛋的变化,当孩子们对受精鸡蛋内部的胚胎结构产生疑问时,教师及时提供了相关的视频资料。这种学习资源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体系,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获取和利用外部资源来解决问题。在孩子们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受精鸡蛋与普通鸡蛋的异同点,并强调了受精鸡蛋中胚胎的重要性,这种总结与引导有助于孩子们巩固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孩子们由受精蛋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出生问题,这是孩子经验的迁移,也是孩子对自身对生命的一个理解与探索的过程。
突发状况
- 第十六天-
意外发生了,冰冷刺激的水淋到了蛋宝宝的身上?“大家快看,孵化器的温度低了好多”,“箱子也湿了”,“这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焦急的说着,几个小朋友因为担心自己的蛋宝宝着急的哭了。大家赶紧查阅资料,老师打电话请教有经验的家长,根据家长的经验,我们赶紧更换已经湿掉的箱子,在箱子上面盖上厚厚的羽绒服进行保温。
渐渐地,孵化箱的温度起来了。
“我的小鸡不会受影响吧。”
“是的,本来在后期我们就要给鸡蛋上面喷水,这个水只不过我们喷的水稍微有一点点凉而已。”
“是我们这个水的时间也有点早呀。”
“没关系,过两天我们就知道有没有影响了。”
第十七天:
孩子们认真观察和记录着鸡蛋的变化,他们发现红血丝逐渐增多,并且形状也越来越清晰。他们还描述了一些其他的变化,如蛋壳的颜色和质感等。
我们越发期待小鸡的出生,小鸡出生住在哪里呀?孩子们有了新的想法,他们讨论后决定用多种材料为小鸡去搭建房屋。有的小朋友用纸箱进行搭建,有的小朋友用报纸搭建,有的小朋友用木质积木,有的小朋友用网格架。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小朋友们选择了网格架和纸箱搭建出了小鸡的鸡窝,刚搭建出了小的鸡窝网格架搭出了大的鸡窝。并在网格架里面铺上了纸箱和报纸,让小鸡在出生后可以住的舒服一些。
第十八天:
“该为小鸡准备吃的食物了,要不然小鸡出生饿到了怎么办?小鸡还需要温暖的环境,我们一定要给小鸡准备一个暖和的灯罩。”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开始为小鸡的出生做好了准备。小朋友们从家里拿来了小鸡的吃食,有的小朋友们拿来了保暖物品。“说小鸡出生是喝一些红糖水,还要吃煮好的小米。”王煜宸小朋友特别拜托奶奶从家里拿来了红糖到时候可以煮给我们的小鸡喝。
教师思考:
我们要精心呵护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然的科学教育环境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观察蛋宝宝成了小朋友们每天关心的事儿,吃完饭、游戏后小朋友们都会好奇的去看一看蛋宝宝。遇到突发问题时,孩子们虽然很着急,但是也没有慌了阵脚,而是和老师商讨相关的办法且查阅资料去积极的解决问题,最终我们的孵化器的温度升上去了,孩子们的内心充满了希望,他们对这个新生命继续充满着美好与向往。
小鸡出生了
第十九天:
到了孵蛋的后期,孩子们根据前期掌握的经验停止了翻蛋,这个时候的小鸡已经具备了自我调节温度的能力,随时都有可能破壳而出。
为了软化蛋壳,提高破壳率,我们增加了喷水量。同时,注意控制喷水量,避免鸡蛋内环境过于潮湿。
第二十二天早:
早上八点多,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照例去打开孵化器,观察小鸡的变化。“哇,有小鸡出生啦”!同时他们发现发现三个蛋宝宝都有裂痕了,有孩子还发现小鸡的嘴巴在啄蛋壳,到了中午的时候第一只小鸡在孩子们的助力中出生了,下午孩子们放学的时候第二只出生了,第三只小鸡在夜里也努力得破壳来到了我们中四班。
刚出生的小鸡喜欢吃泡软的小米、小鸡专用鸡饲料,长大后的小鸡喜欢吃虫子、大米、蚯蚓等。我们赶快把红糖水还有煮好的小米喂给他们吧,把我们拿来的那个亮亮的暖和的大灯给小鸡打开,这样小鸡才能够生存下去。
第二天上学,孩子们来教室第一时间看小鸡仔,“哇!我们班有三只鸡宝宝啦!”。孩子们看到小鸡都很开心,妙可说:他们叫什么呢?于是孩子们就开始就小鸡取名字,大家分组讨论最终三只小鸡的名字就有啦,老大叫火锅;二宝叫奶茶;老三叫小可爱;这下好了,三只小鸡都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
第三天来幼儿园,“哦,好多的鸡宝宝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鸡宝宝哟,上面还有我的数字编号呢。”
不行啊,小鸡的家里面太挤了,住不下了怎么办?我们给小鸡搬新家吧,我们之前给小鸡准备的网格架小家,现在就可以让小鸡住了。他们将网格架小家进行了一番收拾,并进行了整理和规划。中四班的鸡宝宝终于住进了新的大的家里面。
第二十五天:认养小鸡
“后天就是周末了,那小鸡怎么办呢?”谁能来照顾我们的小鸡?“不如我们把小鸡带回家吧!”可是这么多的小鸡该让谁带回家呢?通过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决定在群里发起一场认养小鸡的活动。下午离园前,家长们带着小朋友热热闹闹地开启了认养小鸡的活动。
教师思考:
孩子们全程参与,不断探索,积极思考,遇到问题一起寻找答案,那份坚持让我们感动。在为期22天的孵化过程中,孩子们见证了小鸡从鸡蛋到破壳而出的成长变化过程,他们非常骄傲和自信。通过这次孵化过程,孩子们更加爱护生命,更加关注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同时部分小鸡的没出生和小鸡回家后的死亡,也让孩子们真切地懂得了要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
教师反思
幼儿方面
1.幼儿自主探索成为了游戏深入的关键。他们怀揣着对生命起源的好奇,提出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这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更是对认知边界的拓展。
2.在幼儿的实践观察中,幼儿通过亲身观察和发现,体会生命变化的过程。感知生命从一颗心脏到一个具体的形态,感受了生命的神奇与美好。
3.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孩子们没有着急和放弃,而是主动的去寻找解决的方式。体现了幼儿解决问题时的机智和勇敢果断,善于思考。
4.小鸡破壳而出时,孩子们认真照顾小鸡。精心为他们准备鸡窝和食物。体现了幼儿对生命的尊重。
5.而在阅读绘本和绘画的过,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幼儿能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
教师方面:
1.当幼儿们对生命起源产生疑惑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寻找答案。这种观察与引导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观察鸡蛋的活动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观察方法。此外,教师还通过组织歌唱、绘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游戏体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的建构。
3.在“饲养小鸡”的探索和学习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协助幼儿收集资料,为他们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家长的参与不仅增加了幼儿探索的动力,让“饲养小鸡”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还加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教育合力。
4.《指南》指出:“教育活动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就孩子们有关“孵蛋”的话题,我们给予支持,鼓励幼儿更加深入地探究和学习。孵小鸡的活动,源于主题,回归生活,让课程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在日常孵小鸡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想象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团结合作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孩子们在探究中亲自孵化、照料、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会了要耐心等待和细心观察,并感受到了新生命的可贵。相信孩子们对“爱”会有更深的理解,对“生命”有更纯粹的认识。生活处处有课程,关于鸡宝宝还有很多的秘密要去探究,我们会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我们与小鸡的故事也还未结束......
END
撰 稿:秦 雯
图 片:吕小凡
编 辑:赵 雯
初 审:李江娜
终 审:刘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