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1、初步风险识别:
A公司有一家从事专业设备进出口贸易的子公司,但有一项“小”业务,与公司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且并未按区域进行分类管理,而是由一位资深员工独立负责业务的所有环节。
审计在翻阅公司报表时,发现收入上升十分异常,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年度经营目标数倍之多,而且蹊跷的是,这些收入带来的利润非常低。
2、审计调查过程:
审计人员小林发现合同内容与财务资金往来记录似乎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合同签订对象与资金往来对象也存在差异,小林猜测,这应该是一项“真代理、假买断”的业务。
后小林重点分析了该业务贸易往来款与业务合同的匹配程度。经过分析发现,向 A 企业发生款项往来的企业数量远远超过与 A 企业签订订单的企业数量。也就是说,有大量的资金往来是没有合同支撑的。A 企业这一类的贸易资金往来、会计记录不以合同或订单为依据,说明企业的会计系统控制出现了很大的漏洞,隐藏着巨大的财务核算风险与合规风险。后小林对资金流水和合同、订单进行穿行测试,以及匹配,发现A 企业实际支付给生产厂家的预付款项,不一定都是买家提前支付给 A 企业的预付款项。A 企业利用买家众多并且订单规模小、订单数量多的特点,形成一个滚动的资金池,在接收到支付指令后从资金池中选取一家买家支付的款项付款给生产厂家,而实际上真正的买家很有可能并未向 A 企业提前支付预付款。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资金风险与合规风险。一旦出现贸易纠纷,买方或卖方依照合同条款追索相关权利,那么处于中间关键位置的 A 公司将被动承担法律责任,承担经济损失风险。
二、案例风险:
国内生产厂商一般都采用先收款后发货的销售模式,国外买家若未付完款就要国内厂商发货,A 公司就得先向国内生产商垫付资金;收付资金、准备进出口单据完全按照贸易伙伴的指令进行;—贸易资金往来、会计记录无对应的合同或订单为依据;对货物情况、交易对手方的经营情况、履约能力均不甚了解;与上、下游之间签订的销售订单、采购订单使其承担着条款规定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迅速把握企业新业务模式的实质,识别未经揭示的新风险。
三、审计方法总结:
1、关注异常波动的财务指标:
比如收入规模的异常增长、收入快速增长但是利润增长不匹配、企业经营情况与宏观形势不一致等。
2、以单据流入手摸清业务实质:
最快速抓住业务实质的办法就是利用穿行测试,刻画单据流、资金流、实物流,以识别存在的缺陷及风险。3、充分利用公开信息渠道
内审部门可以通过公开渠道,搜索工商信息、诉讼信息甚至是互联网上有痕迹的交易信息,来印证假设、评估风险。所以,学会收集各类公开信息,懂得综合利用、分析,也是帮助审计人员评估相关风险的有效手段。
欢迎关注一只猪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