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审计报告的十个经验

学术   2024-11-08 12:10   山东  
文章来源于内审之友,作者孙晓燕
原题目:产出“有料”的审计报告的十个经验

审计报告不仅是审计过程及成果的体现,更是生产经营管理的“体检”报告和责任认定书,同时也是问题治理和解决方案的载体。

审计报告反映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责任感和智慧综合能力。然而,许多审计人员常常会面临报告存在诸多问题的困扰,比如空洞无物、毫无章法、枯燥无味、漏洞百出等。

下面,我将分享撰写审计报告的十个经验。



经验1:问题定性,客观公正



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性时,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使用准确的词汇,做到有理有据,不夸大也不削弱。避免使用“全部、非常、很、极其”等带有浓烈主观色彩的词语,这是审计报告的核心所在。



经验2:证据充分,以理服人



审计工作强调用证据说话,因此报告必须具备明确的审计目标、规范的审计程序和充分适当的证据。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让结论有据可依。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的精髓所在,证据与结论之间要有逻辑关系,具备代表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经验3: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语言要精练,能用一个字绝不用两个字。避免对问题进行不分轻重的堆砌,较小的问题可以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后立行立改,而无需列入报告。未上报的问题可以列入台账,以便后续跟踪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重大客户履约审计调查等复杂问题,应进行详细描述。



经验4: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审计报告中关于问题的部分应根据审计内容和重点进行归类、排序。每部分提炼出一两句话进行概述,即“穿衣戴帽”。按严重程度将问题从高到低排列,如经责审计可按财务会计、经营管理、重大风险提示等分类。



经验5:建议落地,先进可行



审计建议要切实可行,避免空洞泛泛。作为内审,审计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因此建议应有具体措施,并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比如,在设备维修维护费用专项审计中,针对人员众多但业务基本委外的情况,提出整合内外部维修资源的建议,最终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并实施。



经验6:通俗易懂,赏心悦目



审计报告的读者通常是管理层,他们的知识背景和分管工作不同,因此报告应通俗易懂,尽量少用晦涩的专业术语。可以巧妙运用图表,尽量将问题和损失量化,以增强报告的可读性。



经验7:反复审核,不出纰漏



设定三级复核机制,由不同人员对审计资料、底稿和报告进行反复审核,避免重大或低级错误,确保审计的真实和质量。复核形成初稿后,应由审计团队共同讨论,再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多读几次,保留修改痕迹,便于其他审计人员学习,提升写作水平。



经验8:披露适当,少惹麻烦



一些小问题可以不上报告,以避免遮蔽重点问题。将这些问题列入审计问题台账进行后续整改即可。此外,敏感问题和涉密问题需谨慎处理,以免埋下隐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经验9:发掘亮点,推广实践



审计工作不应仅关注问题和风险,也要善于发掘被审计单位的成绩和亮点。简要介绍其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有助于管理层在更广范围内推广。



经验10:揭示问题,关注根源



审计发现问题后,应关注深层次、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识别问题本源,精准分析事物本质,才能更好地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提高整改效果,避免问题重复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效能。



NEXT


最后,我想分享写好审计报告的四个体会




1. 打好基础是前提:审计计划和现场审计的实施质量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

2. 多写多练是关键:注重日常的多读、多写、多练,时间久了,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3. 认真审核是保障:发挥团队力量,确保审核不出重大或低级错误。

4. 加强沟通是必要:与被审计单位、审计成员及管理层多沟通,消除信息壁垒,保证报告真实可靠。




在总结撰写审计报告的经验时,不仅要关注报告本身的质量,更应意识到,审计工作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优秀的审计报告不仅仅是对问题的揭示,它更是推动企业改进和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准确的问题定性、充分的证据支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审计报告可以引导管理层洞察潜在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决策水平。

我们应当铭记,审计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发现问题,更是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未来的审计实践中,让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将审计报告打造成企业管理的“导航仪”,为公司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期待与各位共同交流与学习,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节选自《第67期内审之友专家研讨会》上孙晓燕专家的发言



内审小兵
内审、内控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