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陇西

文化   2024-10-05 09:42   甘肃  



2024年第195期||总第1254期



真实的陇西


陇西县,上古属雍州地,羌戎部族聚居其境。大约在西周晚期(前900年—前800年),生活在渭河上游以今陇西县为中心的源戎逐渐形成区域性部落联盟(史称方国),已有了小邑(小城市),是“西戎”的一支。

秦孝公元年(前361年),秦“西斩戎之䝠王”,置䝠道(一说前384年秦“兵临渭首,灭狄源戎”,置䝠道)。䝠道是今陇西县境最早的县级行政建置,治所在今陇西县三台镇乔家门村一带。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县)。䝠道隶属陇西郡。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定八十余县”,今陇西县境有襄武县(故城址在今县城东南5里处)、首阳县(故城址在今县城西50里处)。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陇西郡地增置天水郡。其时在今陇西县境有襄武、首阳、兰干(故城址在今陇西北川)、䝠道四县治并存。襄武县、首阳县隶属陇西郡,兰干县、䝠道县隶属天水郡。

新莽时期(9年—23年),襄武县改称相桓县,兰干县改称兰盾县,至东汉时恢复原名。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爆发了羌人反对东汉王朝的第一次大起义,汉军屡败。永初四年(110年),东汉徙金城郡治于襄武县。次年,羌势益盛,陇西郡治也迁襄武县,襄武一时成为两郡治所。安帝延光三年(124年),陇西郡治迁还狄道(金城郡迁还时间无考)。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分汉阳郡(原天水郡)地增置南安郡,郡治䝠道,辖三县。此时今陇西县境仍有襄武、首阳、䝠道、中陶(原兰干)四县治并存。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陇西郡治由狄道移襄武县,今陇西县境又有陇西、南安两郡同治,隶属秦州,秦州废后,隶属雍州。

西晋初,今陇西县境仍为陇西、南安二郡郡治。武帝太康七年(286年)后,陇西郡辖地缩小,仅辖襄武、首阳、临洮(今岷县)、狄道四县;惠帝元康年间(291年一299年),置狄道郡,陇西郡仅辖襄武、首阳二县,与南安同隶秦州。东晋十六国时期,各国争伐不断,陇西朝夕易主,领属十分混乱,但襄武、首阳、䝠道、中陶等县一直分属陇西、南安二郡。

北魏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置渭州,治襄武,领陇西、南安、广宁(今武山、漳县境)三郡,辖六县。同年,改䝠道为桓道县。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首阳县为渭源县。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桓道县又改内陶县,废中陶并入内陶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为州,废陇西郡、南安郡,改内陶县为武阳县,渭州因之。开皇十年(590年),改武阳县为陇西县(陇西县名之始),与襄武县同属渭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罢州为郡,又设陇西郡(仍治襄武),领五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废陇西郡,置渭州,治襄武,领五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仍置陇西郡,隶属陇右道。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恢复渭州建置,陇西郡隶属渭州,并在渭州增设中都督府,郡治、州治、府治均在襄武县。代宗宝应元年(762年)陷于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收复后恢复原来建置。僖宗中和四年(884年),渭州侨治平凉。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07年-959年),今陇西县境再次被吐蕃部族占领,期间建置无考。

宋初,今陇西县境仍被吐蕃部族占领。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以襄武县旧城址建古渭砦。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升古渭砦为通远军(相当于州,但以军事防御为主),统6砦1城1镇5堡,隶属熙河路(治熙州,今临洮)。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以古渭砦为县城,设陇西县,属通远军。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改通远军为巩州。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巩州被金国攻占,置巩州通远军节镇,设节度使兼管州事,统5县4砦1镇。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年),设巩昌府,并置陕西西路巩昌总帅府。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改巩昌总帅府为巩昌等处便宜都总帅府。至元九年(1272年),设巩昌路府,隶属陕西四川行省。巩昌路府辖有5府27州。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陇右诸州提刑按察使司,治巩昌。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设巩昌等处行工部。至此,巩昌成为今甘肃省兰州以东,包括陕西5县、四川4县广大地区的军政中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经过调整,巩昌路仍辖有4府15州,巩昌府辖有5县1司。

明朝仍设巩昌府,隶属陕西行中书省(后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3州14县,为陇右4府辖地最大的府。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设巩昌卫指挥使司(军制)。成祖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设陇右分守道,治巩昌,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裁。

清初,巩昌府仍辖3州14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布政使司为左右两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驻巩昌,领巩昌、临洮、平凉、庆阳4府9州28县。同年,添设甘肃按察使司,驻巩昌。康熙六年(1667年),陕西右布政使司改称巩昌布政使司。巩昌一度相当于省会,此乃陕甘分省之先声。次年十二月,改巩昌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与甘肃按察使司一并移治兰州。巩昌府由陕西行省划归甘肃省。陇右道由秦州移驻巩昌。雍正三年(1725年),改洮州、岷州、靖虏卫及西固所归巩昌府辖,三年后又增领秦州。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陇右道裁撤,巩昌府管辖10州、县、厅,即陇西、安定、宁远(今武山县)、会宁、通渭、伏羌(今甘谷县)、西和、漳县、岷州、洮州厅。光绪年间(1875年一1908年),甘肃省分设7道,巩昌府隶于兰州道。

中华民国2年(1913年)裁撤巩昌府,陇西县隶属兰山道。民国16年(1927年),陇西县直辖于省政府。民国25年(1936年),陇西县划归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陇西县先后分属岷县专区、天水专区、定西专区、定西地区、定西市管辖至今。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艺海风
文学、书画、摄影原创作品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