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05期||总第1264期
推忠守正 敬授人时
——王恂对元代制定《授时历》的贡献
王长华
河北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梅红认为,邢台有着35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哺育了很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其中,刘秉忠、张文谦、张易、郭守敬、王恂等“邢州五杰”很具代表性。
王恂是“邢州五杰”之一,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潜邸旧臣之一。在政治上,他作为太子伴读、太子赞善,经常“以正道经术辅翊裕宗(即真金太子),有古师傅之谊”;在科技上,王恂、郭守敬、许衡等人编制的《授时历》,长达三百六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精确推算日月五星运行的速度和位置,根据“平、定、立”三差,创用三次差内插公式,这在数学上是重要的创新,同时也把天文历法的计算工作推进了一大步。王恂在改历工作中的数学贡献是:多次使用三次内插法,并造了三次差分表;第一次研究了球面上弧与弧的关系;把高次方程用于历法研究,这些成就当时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其贡献与郭守敬齐名。王恂自己没有著作流传,但世人对他的评价甚高,称他为“算术冠一时”的数学家。
王恂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历法计算学家,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被历代所推崇。
1987年,邢台市人民政府建郭守敬纪念馆时,也为王恂制作了陶瓷壁像,同郭守敬壁像镶于该馆正厅,以事纪念。
王恂的事迹,在《元史·列传》中有明确的记载;元代苏天爵在《元朝名臣事略》卷第九《太史王文肃公》中所记最为详备。本文即以后者为文本,对王恂的事迹做一概述。
王恂,字敬甫,中山郡安喜县(今河北唐县)人,生于金朝末年,即蒙古窝阔台汗(元太宗)七年(1235年)。当初,他在忽必烈潜邸供事,诏命为太子伴读。中统元年(1260年),被授予太子赞善(掌传令、讽谏、赞礼仪、教授诸郡王经籍)一职。
王恂画像
至元十三年(1276年),王恂奉诏修《授时历》。至元十六年(1279年),被拜为太史令。至元十七年(1280年),历书修成。至元十八年(1281年)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王恂之父王良曾任金朝中山府吏,曾救出离乱后无辜入狱的百姓数百人。不久辞职,广泛研究佛学、理学和天文律历,尤其对数学的研究颇有造诣,活了九十二岁。其母亦有文化,是位旧时才女。这样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教环境,再加上王恂自幼聪颖好学,为他后来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恂三岁时,家人给他展示书籍卷帙,他手指其中的“丁”字和“风”字,还能认出来,家人无不惊奇。母亲给他讲授《千字文》,他绕于膝下,听讲一遍后,再过目时即可全部识读,乡先生为此特意写诗来祝贺。六岁就出外学习,十三岁学九数((即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商功),他的天性好像与数字非常敏感,因此,后来才能登峰造极。
己酉(1249)年,太保刘秉忠自邢州北上,路过中山郡,正在访求才俊之士,他与王恂之父王良交往甚密,听说王良有位儿子聪明绝顶,才思过人,堪称神童,就召来王恂和他说话。言谈之间,刘秉忠对其才华大为称赞,就想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年王恂十四岁。
伴读太子 悉心调护
等到刘秉忠再次南下时,征得其父母同意,就带着王恂来到邢州(今邢台)紫金山天文台培育深造,让他全力研读性理之学。
八百里太行,巍峨连绵,山里有山,山外也有山,更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山——紫金山。紫金山位于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前坪村。蒙元初立,五个文人在这座山中相遇,捧书阅卷,同堂切磋。刘秉忠、郭守敬、张文谦、张易、王恂,当“紫金山五杰”(“邢州五杰”)一个个从大山的云朵雾幔中走进历史,那个世界由此改变颜色。
元代,在这里诞生了“邢州学派”。
邢州学派是元代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得名因核心人物刘秉忠、张文谦、郭守敬三人是邢州(今邢台市)人,其他二位核心人物张易、王恂虽不是邢州人,但在邢州紫金山学习过,同以上三人关系密切,因而称这个学派为邢州学派。
邢州学派的研究方向侧重实用科学和自然科学,是邢台地方史上唯一服务大国政治、学术的集团,文理兼容,学术多科、业务多门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获得诸多领域的成就。邢州学派服务于疆域空前的元帝国,创造了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成果。
王恂浸淫于这样的环境中,自然收益非浅。
另外,王恂更感动于太保刘秉忠的深切用意,激励奋起,学业大进。太保将其学业和操行上奏给忽必烈,不久,即蒙召见,被授以太子伴读。
大元邢州五杰雕像
中统辛酉(即1261年,即中统二年),王恂擢升为太子赞善。中统三年(1262年),太子真金被封为燕王,兼中书令,同时还任枢密使。他敕命中书省和枢密院两府的大臣,但凡有所启禀之事,必须也让王恂共同知晓。当初,中书左丞许衡辑录唐尧、虞舜以来的嘉言善政为一部书,将其上奉于世祖忽必烈,世祖召来王恂进行讲解,并顺便咨询太子致力于学的情况。还下诏书,命王恂在太子起居出入之际,饮食衣服之节方面,悉心调护,不宜接触之人,不要让他们靠前。
王恂上奏说:“太子是天下根本,付托至为重要,应当延请名德硕儒与之居住共处。再加上他还兼领中书省、枢密院的政务,圣上所下诏命条例都应当阅览,庶务作为国家之本也应当深入省察,官吏因为获罪而被免职者,不要使他们心存侥幸再获上进的机会;军官残害民众尤其严重,在改变职守重新任用他们之际,尤其不可任用非人。民众虽然至愚但也是神圣,他们在遭逢变乱之余,本来就惊恐不安。如果朝廷不怀疑他们,那么,其反复叛乱将会化为忠诚厚道,这样的话,国势将会越来越好。”
王恂早年就以算术精妙闻名天下。有一天,太子以算术询问他,王恂对答说:“算数,属于六艺之一,这是安定国家,稳定民心的大事。”每次为太子侍奉讲读,王恂都要深入发掘阐明三纲五常的旨意,讲明大学本末以及先后之次序,以及历代治乱兴衰的原因。
王恽以古今正道和经国之术辅佐太子,时人评价说其有古师傅之谊。太子曾经向他询问历代王朝治乱兴亡的原因,王恂就列举出辽、金之事,因为这些故事离现在较近,有些还曾经耳闻目睹,让太子区别善恶,并议论其得失成败,还把太子潜心于学的事迹上奏于世祖。
太子曾经从容询问王恂,怎么说话才比较适宜,心中应当守持什么,王恂对答说:“臣闻许衡曾经说过:人心就和印板一样,板本不差,即使摹写千万张纸,都不会有差错;板本如果有差错,拿纸来摹写,则没有不差的。”太子深以为然。
太子认为王恂学识渊博,是难得的良师益友,诏令大臣子弟随王恂学习。王恂还被拜为国子祭酒,掌管国子监所属各学校。
世祖选择一批功勋之家和贵戚子弟,让他们从学于王恂,王恂则师道卓然,倾心尽力教育他们。等到王恂跟从太子抚慰军队直至海边,就把诸生托付给许衡。从此,朝中名臣多为学养深厚者,而国家的兴学之制从此也开了个好头。
遍考历书 创立新法
大元建国后,继续沿袭承用金代的《大明历》。这部历法沿用时间很久了,逐渐暴露出其粗疏的地方,世祖忽必烈思谋着如何进行纠正。王恂当时就因为精通算术而名冠一时,因此,就把这个重任委托给他。王恂上奏说,必须得到深明历法之理者佐助才能成功。世祖询问,什么人可以堪当此任?王恂说,中书左丞许衡就是最佳人选。许衡当时已经告老还乡,在覃怀(当今以河南沁阳为核心,涵及焦作市所辖区县)居住,世祖立即下诏,让其乘坐驿站的车马来京。到了京师,诏命让他领受改历之事。凡是太史院的所属官员,全部听从王恂的调遣。
至元十六年(1279年),王恂升为嘉议大夫、太史令,主管太史院,负责推算历法,观测天象。
王恂同许衡、杨恭懿、郭守敬等人,从汉代的《三统历》,到宋代的《大明历》,他们昼夜测验,参考古制,创立新法,推算极为精密准确,研究总结了1280年以前的七十次改历经验,考察了十三家历律推算方法,前后三年,派专人分赴全国四方,定点做日晷实地测量,精心计算,大胆创新,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一月为29.530593天,一年的二十四分之一作为一个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历成功。
王恂等人制定的《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施行最久的历法
这年,王恂与许衡共同上奏:“臣等合朔南星历官,遍考历书四十余家,昼夜测验,创立新法,参以古制,推算辛巳岁,历法日成。虽然不能说达到了最为精密的程度,但差错也极其微小,比起前代的修历法者附会历元,更立日法者,自认为无愧。敬请陛下顺应天时,颁布正朔(我国古代天命理论,大一统思想,以及华夷之辨等古代思想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政治概念,即“正统”的意思,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与唯一性),授予民事,致于精密,以之作为后代程式。必须每年进行测验修改,积累到二三十年后,大体上可使其法臻于精妙。可使如今之后的三代日星官,世代安守其职,永无改易,即使到了百世之后,也不会再有先后时之差的弊端。凡是旧历中承袭下来的讹误和缺陋,不得不革除的,则会一一列举出来,另具其他文书上奏。”世祖下诏说:“可以”,并赐名为《授时历》,在这一年的冬至日颁布施行,务使中外皆知。
《授时历》把古代历法体系推向高峰。
在邢台紫金山诞生了“邢州学派”,王恂即为“邢州五杰”之一
天不慭遗 溘然长逝
至元十八年(1281年),王恂的父亲去世,他赶赴奔丧。居丧期间,他昼夜不眠,悲痛凄然,每日所食仅有一勺水米,治丧礼仪谨据《礼》经所要求进行。而在此之前,母亲刘氏、兄长王恽、弟弟王恒、侄子王某,也已相继去世,虽然已经殓棺但没有下葬,正准备和父亲的灵柩一起安葬于祖茔。于是,他亲手营建家族墓地,朝中有关部门也派遣人力来帮助他,但王恂坚辞不受。短时间内,连续遭逢五位亲人的丧痛,王恂因此生病,而且日渐严重,皇太子多次派遣御医诊治,但王恂还是一病不起,溘然长逝,年仅四十七岁。
王恂为国操劳一生,家无积蓄。去世后,朝廷特赠予纸币二千缗作为丧仪。又念其改历有功,拨帑银五千贯赐补家用。等到历书修成,论功行赏,王恂已经看不到了,朝廷再次对他进行追赐。太子每次议论朝廷大政,首先想到的总是王恂,言语之间,环顾左右,称惜很久。
王恂天资聪颖,性情简易持重,不轻易言笑,不崇尚奢靡华丽,不喜音乐歌舞。他在与人交往时,不轻易许诺,即使遇到权贵势要,也绝不肯奴颜婢膝,更谈不上奉承巴结。他刚直犀利,疾恶如仇,虽然才高气盛,但和同僚相处得很是和睦。他与许衡一起供职于太史院,曾对人说:“先贤我不曾见到,今日见到许公,也可以算是如愿了。”就这样,受其教育感化的时间一长,其德泽恩惠广布,风气也为之一变,其子侄也受到了他的良好影响。
这一年,当时的贤明公卿,如昭文馆大学士窦默、平章政事廉希宪、中书左丞许衡、佥书枢密院事董文忠,相继捐赠馆舍,朝廷内外听闻王恂去世的消息,都共同感慨说,这是上天不愿意留下贤才啊!大家都对其忠于职守,勤于公务的操行而叹惜不已!
王恂作为嘉议大夫、太史令,主管太史院,负责推算历法,观测天象
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朝廷追赠王恂为推忠守正功臣、光禄大夫(从一品)、司徒、上柱国(从一品)、定国公,谥号文肃。
王恂去世后,他创造的历律计算法,由郭守敬等人整理成《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议拟稿》三卷、《转神选择》二卷、《上中下注释》十二卷留传后世。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